下书看 > 鸿蒙宝塔 > 第459章 失醇之劫

鸿蒙宝塔 第459章 失醇之劫

    鸿蒙塔的酒窖里,新酿的米酒正沉在坛底。坛口的泥封微微鼓起,透出股清冽的醇,像藏了半冬的暖——这是阿杏按陈酿镇的古法酿的,用的是头道米浆,封坛时埋了半尺深的黄土,说这样的醇才厚,像老人说的理,越沉越有味道。

    “识”的竹简在酒坛旁轻轻晃动,金色的字迹映出个飘着酒香的镇子:“西边的陈酿镇,醇味散了。”

    “陈酿镇?”阿杏擦了擦坛口的灰,眼睛亮了,“那地方的‘百年醇’最有名!用镇西的‘醇泉’水酿的,藏在地下酒窖里,一年一个味,十年成琥珀,百年出玉浆。镇中心的‘酿神台’,摆着百年前的酒曲,能引泉眼的醇气,镇民说喝了他们的酒,心不浮,气不躁,连走路都带着稳。”

    她指着竹简上散乱的醇线:“你看这线,本该是缠成绳的沉,现在成了断成截的飘,像被风吹散的烟。镇民说,最近的酒要么寡淡如水,要么辛辣刺喉,连百年醇都变了味,喝着像掺了水的烧刀子,喝再多心里也空,干活都没底气。”

    “是‘失醇怪’。”小神童的味能珠里,映出个透明的影子,像团没重量的气,正趴在酿神台的酒曲上,往曲里吐着散气,“它是没经岁月沉淀的浮躁气裹着寡淡所化,把‘厚醇’变成了‘散寡’,就像把埋了十年的酒,换成了刚酿的新酒,还没来得及藏住烈,就泄了香。”

    陈浩天想起在陈酿镇喝的老酒,醇里带着粮的香、泉的甜,那味是沉的、稳的,像压箱底的书。如今这失醇,是飘的、烈的,像没扎紧口的布袋,漏了满街的空。

    “让三队带点‘陈年酒曲’和‘醇泉底泥’去。”“时”的金芒在沙盘上画出陈酿镇的酒窖分布,“曲能引醇,泥能固香,再带些活泉的鲜水——鲜能活血,让醇气找回‘沉’的根,不是‘飘’的散。”

    陈酿镇的街口,果然飘着股寡淡的酒气。酒坊的伙计们蹲在酒缸旁,往酒里掺着新酿的烈酒,可越掺越怪,寡淡里带着冲,像喝了口醋混着烧火油。

    “这哪是醇,是把好端端的酒倒排水沟里泡了三天!”个老酿酒师跺着脚,手里的酒提子都快被他捏扁,“我酿了一辈子酒,从没见过这么没魂的‘醇’!昨天我儿开了坛十年醇,喝一口,我这老骨头都觉得发飘,还不如喝口井水踏实!”

    三队的弟子们往酿神台走去。灵溪掏出陈年酒曲,捏碎了往空中一撒,曲香像阵沉风,压下些寡气,酒坊伙计们的鼻子顿时舒坦了些。

    “失醇怪在‘醇泉眼’的石盖下!”阿杏指着酿神台旁的石盖,盖缝里渗出的水泛着白,还带着股生味。

    小虎掏出醇泉底泥,往石盖缝里抹了抹,泥能固香,泉眼里的寡水翻涌,失醇怪尖叫着从缝里窜出来,透明的身子沾着水汽,像团没拧干的雾。

    石头扛起盐耙,往它身上撒了把活泉的鲜水,鲜能沉醇,失醇怪的身子缩了缩,透明里透出点琥珀色的底——那是被它散掉的“厚醇”。

    “用百年酒曲引它!”灵溪撒出最老的酒曲粉,曲香像条老绳,缠着泉眼深处的醇气,往失醇怪的影子里钻,“陈酿的醇,是沉在窖底的厚,不是飘在缸面的薄!你看这酒曲,放得越久,引的醇越厚,哪能像你这样胡散!”

    阿杏爬上酿神台,从台角摸出块“醇晶”——那是百年酒液渗进石缝结的晶,醇里带着粮的香、泉的甜,像藏了岁月的玉,“你看这醇,是沉的、厚的,不是你这飘的、薄的!镇里的酒,是粮的实,是泉的甜,是窖的沉,是一年年等出来的厚,不是你这一吹就散的寡!”

    醇晶的厚醇气钻进失醇怪的身子,它发出痛苦的嘶鸣,透明渐渐褪去,最后化作滴琥珀色的酒液,滴在醇泉眼里。石盖重新盖好,泉眼冒出的水泛着油光,刚酿的新酒封进窖里,坛口的泥封鼓得更实,香得人直想眯眼。

    镇民们打开一坛十年醇,倒出的酒像流动的琥珀,抿一口,醇气从舌尖滑到胃里,暖得人骨头都酥了。“这才是陈酿醇!厚得踏实,不像刚才那寡淡,喝得人心里发虚!”

    老酿酒师捧着个酒坛,给弟子们讲起酿经:“酿酒,粮要实,水要甜,曲要老,急了出烈,慢了才出醇;藏酒,窖要深,泥要厚,光要暗,见了强光就散了魂。这醇啊,就得像咱镇的老窖,一年年等,一天天沉,才酿得出压得住性子的厚,活得稳,醇得才长久。”

    夕阳把陈酿镇染成琥珀色,醇泉的水面映着酒窖的影,像杯浸了岁月的醇酒。弟子们坐在酿神台边,分喝着刚倒的新酒,醇里的香像爷爷讲的故事,沉得有味道。

    “原来醇散了,比烈还难受。”小虎咂咂嘴,“就像人没了底气,说的话再响,也撑不起事。”

    远处的山坡上,陈浩天看着陈酿镇升起的炊烟,烟里的醇裹着粮香、泉甜、曲厚,像条沉在岁月里的河。

    李二牛捧着个酒碗,喝得直点头:“这醇才对味!有岁月托着,不飘,不薄,像站得稳的人。看来不管啥味,都得有‘沉’的劲,没沉住的味,就像没熬透的粥,咽着扎心。”

    鸿蒙塔的酒窖里,新酿的米酒旁,又多了坛陈酿镇的百年醇。石头在坛口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着:“醇是沉,沉得越久,香得越厚,像压箱底的棉袄,暖得扎实。”

    陈浩天看着那坛酒,突然觉得,这三界的味,就像这陈酿,辣要烈得有根,苦要沉得有底,甜要润得有边,酸要锐得有收,咸要实得有托,香要暖得有藏,鲜要活得有清,麻要跳得有界,涩要清得有甘,淡要藏得有本,醇要沉得有岁——各有各的“度”,各守各的“界”,凑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百味人间”,才是日子该有的“稳”。

    酒窖的坛子里,新酒还在沉,弟子们在旁记着藏酒的日子,眼里的光,像陈酿镇的酒,沉得稳,亮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