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 第394章 高览拿下郯县

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第394章 高览拿下郯县

    此时高顺满意这样的结果,毕竟他的兵马人数不多,不可以无谓消耗。

    很快敌军就停止了投石攻击,于是有士卒进来报告说:敌军开始发起进攻了。

    高顺一听就带着副将们来到了城头上,然后让守军全部登城准备开始守城战。

    此时刘备军有张飞指挥兵马进行攻城,他们很快就冲到了护城河,然后用麻袋快速填充出一段路,就在此时城上射下了无数的箭雨。

    箭雨如蝗,刘备军顿时倒下一片,但张飞在阵后大声呼喊,鼓舞士气,士兵们依旧拿起手中盾牌,前仆后继地向前冲。

    高顺见箭雨起到了一定效果,却未能阻挡敌军太多,眉头微皱。

    他当机立断,下令推出事先准备好的热油。

    等张飞军靠近,滚烫的热油顺着城墙泼下,落在刘备军士兵身上,顿时惨叫连连,不少人被烫伤烫死,进攻的势头缓了一缓。

    张飞见状,气得哇哇大叫,亲自策马来到阵前,挥舞着丈八蛇矛,大声吼道:“儿郎们,莫要怕!随吾冲上去,拿下此城!”

    士兵们见主将如此勇猛,又鼓起勇气,继续向前冲。

    此时张飞军士卒纷纷拿出爬城的绳索和云梯,就开始攻城。

    高顺见敌军不顾伤亡地架起云梯攻城,心中一凛。

    他迅速组织士兵用长杆去推倒云梯,双方在城墙上下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就在这时,一名刘备军士兵趁着混乱,顺着云梯快要爬到城头。

    高顺身旁的副将眼疾手快,一枪将那士兵刺下云梯。

    张飞在城下见士兵们久攻不下,心急如焚。

    突然,他心生一计,命一部分士兵佯装攻城,吸引守军注意力,另一部分士兵则绕到城墙侧面,寻找薄弱之处。

    高顺很快发现了张飞的计谋,他当即将城墙上的兵力进行了调整。

    就在刘备军侧面的士兵准备攻城时,城墙上突然又泼下了热油,同时滚木礌石也如雨点般落下,这部分士兵再次被打得节节败退。

    张飞站在城墙下,仰头望着那坚如磐石的城墙,心中不禁暗暗感叹:这高顺果然是个守城的行家啊!

    这城墙如此坚固,想要攻破它谈何容易。

    然而,张飞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深知这场攻城战的重要性,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他重新整顿了自己的兵马,鼓舞士气,准备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随着张飞的一声令下,攻城战再次拉开帷幕。

    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城墙,喊杀声震耳欲聋。

    城墙上的守军也毫不示弱,他们居高临下,不断地射箭、投石,给攻城的士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这场攻城战异常残酷,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士兵伤亡。

    尽管张飞的士兵们奋勇作战,但由于城墙的坚固和守军的顽强抵抗,他们的伤亡远比守军要大得多。

    然而,张飞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攻破这座城池。

    于是,他亲自率军冲锋在前,激励着士兵们勇往直前。

    在残酷的徐州攻城战激烈进行的同时,沮授大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攻郯县。

    此时,高览身先士卒,率领着他麾下的勇猛兵马,如饿虎扑食一般向郯县的城墙发起猛攻。

    这场攻城战已经持续了数日之久,沮授深知郯县城墙坚固,守军顽强,若想破城,必须采取持久而有效的战略。

    于是,他精心安排了武将们轮流率领兵马进攻郯县,以保持军队的持续压力和进攻节奏。

    整个战场气氛异常紧张,喊杀声、箭矢破空声、攻城器械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惊心动魄的战争交响乐。

    高览的士兵们奋勇向前,他们顶着城墙上如雨般的箭矢,攀爬着云梯,与守城的敌军展开殊死搏斗。

    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的是,宋宪所率领的守军,由于兵力严重不足,在守城战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残酷的战斗持续进行,他们的人数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着。

    经过这几天激烈的对抗,宋宪所部的兵力已经锐减到不足三千人。

    原本就处于劣势的他们,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处境愈发艰难。

    此时宋宪指挥着守军,顽强的抵抗着,他高喊着:“大家坚持住,援军很快就会到来了。”

    可是这已经不能够激励士气了,此时就看见高览已经身先士卒带领着兵马冲上了城头,两方发起了混战,开始高览的兵马冲上来的比较少。

    高览就身先士卒,带领着如潮水般涌上的士卒们,紧紧守住了战场的一角。

    他们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异常激烈,高览和他的士卒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并没有丝毫畏惧,反而越发勇猛。

    每一次挥刀,每一次射箭,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览的士卒们源源不断地冲上来,人数逐渐增多。

    原本处于下风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双方的伤亡人数逐渐趋于平衡,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态势。

    然而,这种平衡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更多的士兵涌上城头,高览军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他们的人数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将敌人压制下去。

    此时高览没有等完全战败宋宪军,就下令分出一部分兵力直接冲到旁边趁机打开城门。

    如此一来,宋宪眼见大势已去,心中暗叫不好,深知再做无谓的抵抗也只是徒劳,于是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撤退。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原本还在苦苦支撑的守军们顿时如蒙大赦,纷纷抛下手中的武器,转身疯狂地逃下城墙。

    他们像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有的甚至连方向都顾不上分辨,只是一味地朝着远离战场的方向狂奔。

    而就在这混乱不堪的时刻,高览却并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急于追赶那些落荒而逃的守军。

    相反,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只见他稍作思考后,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打开城门,放自己的大军进城!

    很快太史慈和沮授就带领着大军进城了,然后沮授就安排臧霸将军领兵安抚百姓。

    很快郯县就恢复了正常秩序,此时大家都在城主府里面议事。

    就听见臧霸说道:“军师吾等是不是要派兵乘胜追击,直接进攻徐州城,这样就可以一举趁乱拿下徐州城了。”

    沮授一听就笑着说:“不急,吾等现在适合看戏,让他们互相厮杀去吧!

    如此一来吾等正好养精蓄锐,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