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谢樱传 第364章 先捏软柿子
从前她们的主要问题是存亡,如今存亡问题没那么严重,许多矛盾就又浮出水面。
“其四,还是咱们之前说了许多次的事儿,缺粮,”李婳最后两个字轻飘飘落下,“刘叔年计算过,咱们现有的粮食供应现在的兵员规模不成问题,但一旦增兵,粮仓便要见底。”
谢樱被这一连串的问题打击的有些厉害,看李婳不说话,试探着问道:“还有吗?”
“没了,”李婳摇头。
谢樱按了按眉心:“大伙儿,感觉如何呀?”
屋内坐着的将领们还好些,负责打理城中事务的文士,俱是面呈菜色。
“按下葫芦浮起瓢,”沉默良久,秦若林开口,“怎么能有这么多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还是那种看着很难避免的问题,”杨兴长叹一口气,“其实这种事儿,哪朝哪代都有,除了缺粮以外,剩下的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
谢樱正色看向杨兴:“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边糊弄,那边糊弄,时间长了就全是补丁!”
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就算她有着再强的现代意识,也不能够完全照搬现代那一套,若是操之过急不结合实际,反倒会适得其反,所幸现在发现端倪,为时未晚。
“这世上当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儿,”李婳感叹,“每当咱们有一个做法,随之而来的就是问题,当真是多做多错。”
秦若林开口:“多做多错,可是不做就更糟糕。”
原本踌躇满志的众人此刻犹如斗败了的公鸡,俱是蔫头耷脑,哪里还见半点的踌躇满志。
谢樱一口闷完杯中的茶水:“大伙儿也别灰心,事总得一样一样做,有问题咱们解决就是了。”
“先从最容易的下手,”谢樱决定先捏软柿子,“之前你们去抄家的时候,我记得查出了不少的字画古玩还有孤本?”
“是,”李婳点头。“这东西不当吃不当穿,咱们也没人用得上,索性全部封了放在公中。”
谢樱脑子一转:“这样,咱们能不能想法子将这些东西运到东边去,那边许多文人墨客,就喜欢这些。”
“咱们有东西,他们那边自然有市场,只是一样,”李婳顿了顿,“现如今四处戒严,咱们怎么运过去,又怎么将银两运过来呢?”
“如今城中的票号都跑的差不多了,银票完全是废纸一张,要是将真金白银带过来,风险就太大了,”李婳感叹。
谢樱揉了揉眼睛:“你别急,容我想想法子。”
谢樱按了按眉心,想了半晌:“咱们之前不是走商队的吗?不如将这商队继续办起来。”
“你的意思是?”李婳看着谢樱。
“对,层层递进,逐步渗透,”谢樱脑中渐渐有了思路,“虽说咱们攻占陈仓,各方戒严,可长安毕竟是西北重镇,也是大镇,里里外外还有那么多人要养活,西门北门戒严,但绝不可能完全隔绝和外头的联络。”
“咱们让人扮作商队,东西运货,甚至干脆将铺子开起来,帮咱们传递消息,”谢樱眯了眯眼,“咱们脸上又没写着叛军两个字,他们如何能分辨出来。”
所谓大隐隐于市,藏身在其中才是最好的伪装。
“我回头着手去办,”李婳点头。
“不必了,”谢樱出手制止,“此事,我亲自去办。”
“至于分田不均这样的事儿,”谢樱沉吟片刻,“除了加大督查力度之外……”
谢樱想了想:“你们下去带领百姓和士卒,闲暇时出去开垦。”
“开垦?”
“对,”谢樱笃定,“我起先想着,让你们给这些东西估值定性再分配,后来觉得确实没必要,毕竟天下之大,咱们的人才,总不可能一直在这些鸡零狗碎之间蝇营狗苟,耗费心力。”
“你说一小块菜园子,一小片土地都要被惦记,被计较,有这个必要吗?”谢樱反问,“与其纠结那巴掌大的田地,不如直接让人出去开垦,土地多了,自然就不会将那巴掌大小的田地看的千钧重。”
“好,”李婳点头,“与其纠结着怎么分眼下的那点蝇头小利,还不如扩大整体利益,段然没有将大半精力,都耗费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中的道理。”
“只是这样一来,是否会激起民众不满?”张成有些怀疑,“毕竟柳执旭当年,就是让大同百姓日夜劳作开垦,结果逼反了大同的百姓。”
“非也,”杨兴拖长了尾音,“柳执旭那一套激起民变的,是因为他们劳作一年半载,最后的银钱都当做赋税交上去了,但咱们这般开垦下来的农田,最后都留给他们自己了。”
秦若林点头:“从前他们是想开垦,但有些人没人手,有些没有耕牛之类的工具,但现如今,东西都给他们分了,以村为单位上山开荒,有什么不愿意的。”
“咱们当初不是还招揽了好几个擅长农业的先生吗?也让他们跟着一起去,”叶宇建议道。
“你说的很是,”谢樱抬头,“开荒也不能全部乱开,有些荒山地力贫瘠,开垦了也是聊胜于无,也不能将全部的山都开垦了,黄河水一冲,水土流失不说,光是春季西北风里夹杂的风沙,都够人受的。”
“那就让那些先生们先带着人手,四处勘察,只选择土壤肥力不错的地方,并且将开垦的荒山划出范围,”李婳在一旁建议。
厅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补充,开荒的计划已经慢慢形成雏形。
听着众人的讨论,谢樱脑海中忽然想到一个很要紧的问题:
“若是以村为单位开垦,最后的农田被平均,那无疑是奖懒罚勤,肯定会出现一个看一个,等着别人干活。”
毕竟这种事儿又不会没出现过。
“这样,每家每户开垦出来的田地,都算作他们自己的!”谢樱三两下定论。
“可若是这样,”李婳看向谢樱,“只怕咱们军工作坊里有一大半人,可能都会回去开荒,会不会影响咱们作坊的产出。”
“其四,还是咱们之前说了许多次的事儿,缺粮,”李婳最后两个字轻飘飘落下,“刘叔年计算过,咱们现有的粮食供应现在的兵员规模不成问题,但一旦增兵,粮仓便要见底。”
谢樱被这一连串的问题打击的有些厉害,看李婳不说话,试探着问道:“还有吗?”
“没了,”李婳摇头。
谢樱按了按眉心:“大伙儿,感觉如何呀?”
屋内坐着的将领们还好些,负责打理城中事务的文士,俱是面呈菜色。
“按下葫芦浮起瓢,”沉默良久,秦若林开口,“怎么能有这么多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还是那种看着很难避免的问题,”杨兴长叹一口气,“其实这种事儿,哪朝哪代都有,除了缺粮以外,剩下的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
谢樱正色看向杨兴:“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边糊弄,那边糊弄,时间长了就全是补丁!”
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就算她有着再强的现代意识,也不能够完全照搬现代那一套,若是操之过急不结合实际,反倒会适得其反,所幸现在发现端倪,为时未晚。
“这世上当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儿,”李婳感叹,“每当咱们有一个做法,随之而来的就是问题,当真是多做多错。”
秦若林开口:“多做多错,可是不做就更糟糕。”
原本踌躇满志的众人此刻犹如斗败了的公鸡,俱是蔫头耷脑,哪里还见半点的踌躇满志。
谢樱一口闷完杯中的茶水:“大伙儿也别灰心,事总得一样一样做,有问题咱们解决就是了。”
“先从最容易的下手,”谢樱决定先捏软柿子,“之前你们去抄家的时候,我记得查出了不少的字画古玩还有孤本?”
“是,”李婳点头。“这东西不当吃不当穿,咱们也没人用得上,索性全部封了放在公中。”
谢樱脑子一转:“这样,咱们能不能想法子将这些东西运到东边去,那边许多文人墨客,就喜欢这些。”
“咱们有东西,他们那边自然有市场,只是一样,”李婳顿了顿,“现如今四处戒严,咱们怎么运过去,又怎么将银两运过来呢?”
“如今城中的票号都跑的差不多了,银票完全是废纸一张,要是将真金白银带过来,风险就太大了,”李婳感叹。
谢樱揉了揉眼睛:“你别急,容我想想法子。”
谢樱按了按眉心,想了半晌:“咱们之前不是走商队的吗?不如将这商队继续办起来。”
“你的意思是?”李婳看着谢樱。
“对,层层递进,逐步渗透,”谢樱脑中渐渐有了思路,“虽说咱们攻占陈仓,各方戒严,可长安毕竟是西北重镇,也是大镇,里里外外还有那么多人要养活,西门北门戒严,但绝不可能完全隔绝和外头的联络。”
“咱们让人扮作商队,东西运货,甚至干脆将铺子开起来,帮咱们传递消息,”谢樱眯了眯眼,“咱们脸上又没写着叛军两个字,他们如何能分辨出来。”
所谓大隐隐于市,藏身在其中才是最好的伪装。
“我回头着手去办,”李婳点头。
“不必了,”谢樱出手制止,“此事,我亲自去办。”
“至于分田不均这样的事儿,”谢樱沉吟片刻,“除了加大督查力度之外……”
谢樱想了想:“你们下去带领百姓和士卒,闲暇时出去开垦。”
“开垦?”
“对,”谢樱笃定,“我起先想着,让你们给这些东西估值定性再分配,后来觉得确实没必要,毕竟天下之大,咱们的人才,总不可能一直在这些鸡零狗碎之间蝇营狗苟,耗费心力。”
“你说一小块菜园子,一小片土地都要被惦记,被计较,有这个必要吗?”谢樱反问,“与其纠结那巴掌大的田地,不如直接让人出去开垦,土地多了,自然就不会将那巴掌大小的田地看的千钧重。”
“好,”李婳点头,“与其纠结着怎么分眼下的那点蝇头小利,还不如扩大整体利益,段然没有将大半精力,都耗费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中的道理。”
“只是这样一来,是否会激起民众不满?”张成有些怀疑,“毕竟柳执旭当年,就是让大同百姓日夜劳作开垦,结果逼反了大同的百姓。”
“非也,”杨兴拖长了尾音,“柳执旭那一套激起民变的,是因为他们劳作一年半载,最后的银钱都当做赋税交上去了,但咱们这般开垦下来的农田,最后都留给他们自己了。”
秦若林点头:“从前他们是想开垦,但有些人没人手,有些没有耕牛之类的工具,但现如今,东西都给他们分了,以村为单位上山开荒,有什么不愿意的。”
“咱们当初不是还招揽了好几个擅长农业的先生吗?也让他们跟着一起去,”叶宇建议道。
“你说的很是,”谢樱抬头,“开荒也不能全部乱开,有些荒山地力贫瘠,开垦了也是聊胜于无,也不能将全部的山都开垦了,黄河水一冲,水土流失不说,光是春季西北风里夹杂的风沙,都够人受的。”
“那就让那些先生们先带着人手,四处勘察,只选择土壤肥力不错的地方,并且将开垦的荒山划出范围,”李婳在一旁建议。
厅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补充,开荒的计划已经慢慢形成雏形。
听着众人的讨论,谢樱脑海中忽然想到一个很要紧的问题:
“若是以村为单位开垦,最后的农田被平均,那无疑是奖懒罚勤,肯定会出现一个看一个,等着别人干活。”
毕竟这种事儿又不会没出现过。
“这样,每家每户开垦出来的田地,都算作他们自己的!”谢樱三两下定论。
“可若是这样,”李婳看向谢樱,“只怕咱们军工作坊里有一大半人,可能都会回去开荒,会不会影响咱们作坊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