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开局被送养,傻柱后悔了 > 第329章 两年后

四合院:开局被送养,傻柱后悔了 第329章 两年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来到了1958年秋。

    这两年西跨院发生了很多事儿,件件都是喜事儿。

    最重要的一件便是,西跨院又又添丁进口了。

    何建设家里现在连大带小一共十口人,两个大人,八个小孩儿!

    前年冬天,就在何建设系统再次升级那天,刘秀华工作的时候晕倒了,去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那时的她已经怀孕两个多月了。

    去年夏天,刘秀华生下了一对儿花棒,也就是龙凤胎。

    姐姐取名常亚宁,弟弟取名常卫民。

    要不说铁饭碗好呢,家里添丁进口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刘秀华的工作。

    今年春天,刘秀华的职级又提了两级,现在是21级行政级别,4级办事员,工资也涨到了56块。

    不过这点儿工资相比于常威而言,还是差了不少。

    上个月,原交道口派出所所长马魁,退居二线,调到分局做了副局长。

    马魁高升之前,极力向组织上推荐常威接替他的位置。

    组织上对常威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后,半个月前,下达了正式任命。

    任命常威为交道口派出所新一任所长。

    行政级别16级,正科级待遇,每月工资110块5毛钱!

    夫妻俩加起来,每月工资达到了恐怖的166块5毛钱。

    相比于之前养活八口人,添丁进口后,每人平均生活费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6毛5分钱。

    除此之外,去年七月,何梅梅考进了京航大学,主修机械动力学。

    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免除了学费,家里只需要承担何梅梅的伙食费和学习用品费就可以了。

    常胜利目前在育英中学读初二,王大壮则是去了轧钢厂附属中学上初中。

    或许是因为有小时候扫盲班学习的底子,也或许是何建设把中院正屋装成了书房,家里的学习氛围更好了。

    何兰兰和何菊菊读完一年级后,跳了一级,这次开学直接上了四年级。

    至于何建设,这两年并没有跳级,按部就班的读完五年级,六年级,刚去了育英中学读初一。

    不是他不想跳级,也不是他不够优秀。

    事实上,读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时候,何建设一直都是红星小学的年级第一名!

    他也曾多次向学校提出,想再跳一级。

    学校考虑到他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担心过早的进入初中不利于他的成长,毁了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小天才。

    校领导多次和刘秀华、常威沟通后,最终还是没同意何建设的二次跳级申请。

    尽管未能如愿跳级,耐着性子在红星小学又多熬了一年。

    今年小学毕业升初中的时候,育英中学招生办的老师看到何建设资料栏里年龄那一行时,还是被震惊到了。

    一个八岁多的孩子,报名初中?

    他不是报错学校了吧?

    招生办的老师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

    依照常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读小学一二年级才对,怎么可能报名初中呢?

    可当他们看到资料栏下面附着的何建设小学毕业成绩单,外加红星小学校长亲笔撰写的推荐信时,所有的疑惑瞬间变成了震惊!

    推荐信中,红星小学的校长不吝赞美之词,描述了何建设在校期间的非凡表现。

    信中提到,何建设不仅在学业上保持着连续两年的年级第一,更是因为太过于聪慧,自学了初中三年的课程。

    小学毕业的时候,红星小学的老师专门找了一套初三的卷子,让何建设同学试着做了一下。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何建设不仅完成了整套试卷,而且正确率极高。

    以他的成绩,别说考高中了,就是考中专都没问题!

    红星小学给出的建议是,可以让何建设同学直接读初三,巩固一年,参加明年的中考。

    看完推荐信之后,招生办的老师立马就去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里,招生办的老师将何建设的资料以及红星小学校长的推荐信递给了育英中学的吴秀全校长。

    吴校长戴上老花镜,仔细浏览着每一行内容,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八岁多的孩子,已经完成了初中课程的学习,这……”

    吴校长放下资料,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这样天才的学生,哪怕是他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都从未见到过!

    这也是他第一次因为学生太优秀而犯了难!

    招生办的老师补充道:“是啊,校长,我起初也以为是弄错了,但看了他的成绩单和推荐信后,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

    这孩子不仅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和自学天赋。

    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和培养,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一位了不得的栋梁之才!”

    说到这里,招生办的老师都不由激动起来。

    老实说,这个年代老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是很强的。

    对他们而言,老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份赚钱养家的工作,更是一份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

    吴校长沉思片刻后,站起身,在办公室内来回踱步。

    他深知,对于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不适用。

    如何既能保护何建设的天赋,又能最大化地激发其潜能,是他作为教育者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李老师,这样,”吴校长最终做出了决定:“我们育英中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听党话,好好学习,劳动争先,争做红色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学生!

    对于何建设这样的特殊案例,我们应该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

    我不同意让他直接读初三,这样会跳过太多基础学习的过程,不利于他的成长。

    先按照原定招生计划,让他读初一。

    同时,安排最好的老师做他的班主任,在他身上多费点儿心思。

    咱们育英中学,初中,高中都有,读初一也好,高三也罢,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把知识学扎实,为国家培养真材实料的人才!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些一知半解的皮毛知识。

    只要他学的扎实,别说读初三,哪怕是直接推荐他上大学,也是可以的嘛!”

    就这样,在吴秀全校长的主张下,何建设小学毕业后只能按部就班的从初一开始读起。

    至于将来还能不能跳级,能够跳几级,全看他的表现了。

    对此,何建设也没太过在意。

    有常胜利陪着自己,在育英中学多待几年,长长身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还是年龄太小了,干啥都不方便。

    空间去年升级后,面积已经达到了41亩6分地,去年的粮食产量更是高达五十万斤!

    再加上之前几年的存粮,空间目前的存粮已经高达百万斤!

    如此庞大的存粮,光靠徐慧真的小酒馆,根本消耗不动。

    最难受的是,用不了几个月,空间又该升级了。

    必须得想办法再联系一个有实力的买家,要不然放着这么好的空间只能当仓库,也太暴遣天物了!

    想到这里,何建设准备这周末放假去轧钢厂家属楼找一趟李建军。

    这两年他经常和李建军一起玩儿,也见过李怀德几次。

    虽说自己现在年龄还是有点儿小,贸贸然和李怀德谈生意,还是有些冒失。

    可年龄放在那儿,再着急一时半会儿也长不大。

    只能先试着接触一下李怀德,到时候见机行事,合适了就继续深聊,不合适及时终止也无妨。

    ……

    傍晚,中院,正屋。

    四个小脑袋并排坐在桌前,唰唰的写着作业。

    何建设的作业在学校就写完了,闲着没事儿就在一旁练练毛笔字。

    “哥几个都在啊,正好,有个事儿通知一下。

    今儿晚上8点在中院召开全院大会,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参加。”

    刘光天敲了两下门,打开门后朝屋里的何建设等人说道。

    “行,知道了。”常胜利抬头回了一句。

    “大哥,你知道晚上开大会有什么事儿吗?”何兰兰比较好奇,朝常胜利问道。

    “不知道,不过,刘光天来通知,我估摸着应该是一大爷组织召开的这次大会。”常胜利想了想说道。

    “真烦人,我作业还没写完呢,又要开大会。”何菊菊不高兴的说道。

    “开会,开会,同样是住四合院的,就咱们院会议多,成天不是这会,就是那会的,搞得比咱爸咱妈单位的会议还多。”

    常建军摇头晃脑的补充了一句。

    “哈哈哈……”

    看着刚满四周岁的常建军摇头晃头像个小大人似的,逗得何建设几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晚八点,全院大会准时召开。

    除了加班的常威没到场,院里其他住户都到齐了,就连刚一岁多的常亚宁和常卫民也被刘秀华和何梅梅抱了过来。

    一大爷刘海中见人都到齐了,清了清嗓子,站了起来。

    “人都到齐了,那咱就就开始了,今天这个会议啊,是我们三个大爷联合召开的。

    主要呢,是向大家通知一下街道办下发的最新通知。

    老人家提出,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跃进”运动!”

    一大妈李桂兰配合道:“老刘,什么是大跃进啊?”

    刘海中给了老伴李桂兰一个满意的眼神,大声说道:“‘大跃进’啊,就是要我们发扬革命精神!

    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争取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都实现大幅度增长,让咱们的国家早日富强起来!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多、快、好、省!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号召,咱们每一个人都得积极响应,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说到这里,刘海中顿了顿,端起了桌上的搪瓷茶缸:“下面让二大爷许富贵同志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刚刚通知的这项大跃进通知。”

    许富贵站起身来,看着众人说道:“我先向大家伙宣布一个数据,

    去年,

    也就是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是535万吨。

    刚刚制定的今年钢产量指标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为了实现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争取早日赶超英米两国!

    国家决定采取全民动员、“土洋结合”、“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的方式,发动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

    而我们作为京都的人民群众,要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

    打赢这场以“ 以钢为纲 ”、“ 全民炼钢 ”的硬仗!”

    许富贵作为动员工作后,适时停了下来,把话头又甩给了阎埠贵。

    “接下来让三大爷跟大家说几句。”

    阎埠贵站起身来,看了一眼刘海中和许富贵:“一大爷和二大爷说的很好,我再给大家伙补充几句具体的落实方案。”

    阎埠贵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

    “既然是响应国家号召,咱们院自然不能落后。

    街道办已经明确要求,要以家庭为单位,每一个有能力参与的居民都要积极参与到大炼钢铁的运动中来。

    为了具体落实这项任务,我们几个大爷商量了一下,

    院里计划组织几个运钢小组,由年轻力壮的同志带头,

    比如贾东旭、傻柱、许大茂、刘光天他们几个,可以负责具体的运钢工作。

    同时,

    我们也需要一些后勤支持,

    比如收集废旧铁器、铁锅、炉具、铁铲、门锁等等一切原料,

    以及炼钢所需的燃料等,

    这些工作就需要大家伙的共同参与了。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截止到年底,街道办会把整个辖区内捐献钢材最多的家庭评为‘钢铁先锋家庭’,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认可,更是咱们大院的荣誉!

    因此,我希望每家每户都能发动起来,争取把这份荣誉留在咱们95号院!”

    阎埠贵说完之后,朝刘海中点点头,便坐下了。

    四周参与大会的住户们则是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傻柱看着刘海中三人问道:“三位大爷,街道办要求以家庭为单位,您三位又安排我们几个年轻小伙为全院运输钢材,

    那到时候咱们院真拿了第一名,荣誉算谁家的啊?

    依我看,咱们还是各家管各家的一摊儿,到最后谁家捐的多,荣誉归谁家,大家都不挑理。”

    说完之后,傻柱扫了一眼坐在正屋门口的何建设方向。

    心中暗道:“这个风头我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