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之我在大厂做高级牛马 > 第426章 疯狂

重生之我在大厂做高级牛马 第426章 疯狂

    “元数据多租架构!”他一字一顿地写下这六个字,笔锋带着一种开创者的决绝。“这是我们的‘铁索桥’!”

    他快速勾勒出新的结构:“在这个架构里,我们把定义系统的‘元数据’从底层代码的牢笼里彻底解放出来。不再是硬编码焊死,而是变成可灵活配置、动态管理的‘活数据’。”

    他在框架核心画了一个不断旋转的、类似dNA双螺旋的抽象符号,代表流动的元数据。

    “核心属性,比如桌子的‘长、宽、高、承重’这些共性部分,”李峰在螺旋的核心标注。

    “我们将其标准化、参数化,形成坚固的‘桥墩’和‘主索’!确保基础稳固,万变不离其宗。”他画了几条粗壮的主线。

    “而差异化的、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他的笔锋变得灵活,在主线周围画出许多纤细但坚韧的分支线条。

    “比如客户想要什么‘颜色’、什么‘材质’的表面,甚至想要在桌子上开个圆孔放盆栽、加个滑轨装键盘托......这些千奇百怪的个性化需求,”

    他指向那些分支,“不再是靠外部打补丁。而是通过动态扩展元数据属性来实现。就像在稳固的主索上,根据需要,灵活地编织、连接新的‘索链’和‘桥板’。赋予系统开放、可无限扩展的生命力!”

    他猛地转身,面对众人,眼中燃烧着近乎偏执的技术信仰:

    “这将是ERp领域前所未有的创举!

    一旦成功,渡河ERp就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软件,它将拥有自我分裂、自我进化的基因!

    它将真正支撑起华兴未来三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数字化基业!”

    然而,理想的蓝图再壮丽,也无法立刻驱散现实的阴霾。

    李峰话音未落,质疑声已如预料般响起。

    “李总,蓝图很宏伟!”

    是王启明的声音。

    他是被蔺珊珊+陈默组合一起从SAp挖回国的首席架构师,是唯一一个入职就是21级的高级技术专家。

    此刻他眉头紧锁,语气沉重,“但元数据多租,这玩意儿在ERp领域根本没有先例。学术界都还在摸索,我们这是拿整个项目、整个中国区的业务在赌一个实验室里的概念。现在项目进度已经是在走钢丝了,每天加班到凌晨都嫌慢,再引入这种颠覆性的、未经大规模验证的新架构,工期怎么保证?风险怎么控制?”

    他王启明不是一个只会泼冷水的老6,他是真担心啊。

    此刻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忧虑,“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难道不是确保系统能跑起来、能顶住中国区的压力吗?能上线,就已经是奇迹了。”

    另一位资深架构师也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技术人的务实:“是啊,李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我们团队现在的人力、经验,还有底层软硬件的客观限制。”

    他无奈地指了指天花板,意指公司尚未完全摆脱外部依赖的底层技术栈,“你也是架构师出身,肯定知道当前情况是能把现有的架构跑稳,支撑住切换中国区那恐怖的数据量和并发压力,就已经是极限挑战了!为什么还要主动去增加一个地狱级难度的副本?这会不会是画蛇添足,甚至自寻死路?”

    他最后几个字说得很轻,但其中的担忧却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没错!还有,你刚刚说什么暂停现有开发三个月?”一个负责关键路径交付的主管直接失声叫了出来,脸上血色褪尽。

    他觉得李峰怕是得了什么癔症,一开始说要从易到难,结果被陈老板否了以后从难到易也就算了,毕竟胳膊肘犟不过大腿。

    结果特么的你还在这个“难”上面加强度,难上加难?

    你妈的,交付代码不是你,你就搁这儿随意吹牛逼是吧?

    跟特么外面软件公司的售前和销售一样,销售和售前死命吹牛逼,跟客户说这也行那也行,这也能做那也能做,结果苦逼的还不是他们这些交付。

    天天加班加点就为了实现你们这些销售吹的牛逼。

    “陈总!李总!

    现在距离我们原定的中国区上线窗口,满打满算只剩下六个月!

    这六个月要完成系统适配、数据迁移、用户培训、最终测试......

    哪一关不是鬼门关?

    现在要停下三个月搞架构革命?

    那后续的测试和上线时间从哪里挤?

    质量怎么保证?

    这...这太疯狂了!”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和恐惧而微微发颤。

    “疯狂?”李峰猛地回头,盯着那位主管,中没有丝毫退缩。

    反而因为强烈的信念而熠熠生辉。

    “没错!就是疯狂!

    但各位想想,我们为什么站在这里?

    为什么叫‘渡河’?

    不就是因为旧路已断,我们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吗?

    不疯狂,不颠覆,不打破‘铁桌子’的诅咒,我们就算勉强把旧船开到了中国区,等待我们的,也必然是系统臃肿、维护艰难、最终被时代抛弃的慢性死亡!

    或者更糟,在未来的制裁风暴里,因为一个无法自我更新的脆弱系统而瞬间崩盘!”

    他双手重重按在会议桌上,身体前倾,目光灼灼地逼视着每一个提出质疑的人。

    “我们现在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替换oracle的工具,我们是在为华兴锻造未来三十年数字化的脊梁。

    这根脊梁,必须是活的!是能生长的!

    元数据多租,就是赋予它生命的关键基因。

    现在不咬牙打进去,将来想再改,付出的代价将是百倍、千倍!

    到时候,我们就是华兴的罪人!”

    李峰的话如同重锤,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交付主管不说话,是他压根儿就不想理这个“疯子”。

    而王启明不说话,是他发现自己居然被李峰说服了。

    他娘的,他回来不就是为了搞出一番事业吗?

    不然他留在慕尼黑拿他的百万欧元的年薪不香吗?

    虽然德国的税高,但他工作量也小啊。

    会议室里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担忧风险、强调务实的声音,与呼吁抓住机遇、着眼长远的声音激烈碰撞。

    空气仿佛被点燃,充满了技术路线的硝烟味。

    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目光最终都投向了那个能一锤定音的身影。

    陈默一直没说话。

    他靠在椅背上,指腹又开始摩挲起了他的冰美式瓷杯。

    目光落在白板上李峰画的那个旋转的“元数据螺旋”上,深邃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