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基因改造后,我带全村暴富 > 第416章 开始做试验,拯救沙岛

基因改造后,我带全村暴富 第416章 开始做试验,拯救沙岛

    邹予让笑笑,好像看着家里一个倔强的晚辈,近乎不讲原则地道:“你想试试就试试呗,如果你真有办法保住,就是你的!

    “不过,不能舍本逐末,耽误正了事儿,现在咸水农作物才是重中之重,先好好做大田试验。

    “等这事儿办成了,到时候,别说一座即将消失的小沙岛,就算是给你弄一座正常的小岛都没有问题。”

    邹予让既然这么说,那他肯定是有办法做到。

    关键是,他对许关能否做到这件事不是太好看,在他的认知当中,拯救一座即将消失的沙岛比研发咸水农作物困难多了。

    咸水农作物怎么说还在科学的范畴之内,技术难度大,但总归是可以实现的。

    拯救沙岛这事儿,就相当于跟大海抢地盘,不仅仅是要打败大海,还要让大海听话,这个难度……不好形容。

    但整个国家都没有办法,已经事实上放弃治疗了,坐等沙岛渐渐被海水吞没。

    许关得到了保证,立刻道:“谢谢邹爷爷放心,咸水农作物要搞,小岛我也要,只希望到时候上面不要不承认才好。”

    何知行插话道:“小关,你就放心吧,爷爷给你作证。到时候老邹要是说话不算数,我保证闹得他家宅不宁!”

    不知道怎么回事,何知行反而对许关很有信心,或许这只能说是一种直觉。

    而且这件事也是相当有趣的,他很好奇许关要用什么办法达到目的。

    邹予让被何知行“威胁”,只能无奈做出保证:“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们一老一少,就是演双簧的!

    “小许,你要是真能救下来,肯定就是你的,老头子豁出老脸也帮你办到。”

    许关一锤定音:“那就一言为定,这个岛主我当定了。”

    ……

    新月沙岛一共约来亩,一平方公里是1500亩,差不多就是8平方公里。

    面积不算大,但也不算小,在华国岛屿中能排进前100名。

    这个数据可能有点反直觉,但事实上就是如此,华国岛屿众多,足有7000多个,但大岛不多。

    除了两个面积过万平方公里的,第三名已经降到1000平方公里。

    这第三名还是长江冲出来的,严格说不算海岛,以后要是和陆地连接起来,连岛都算不上了。

    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岛屿不到20个。

    到了新月沙岛这个面积,8平方公里,已经能挤到前100名了,大约是第90名左右。

    如果真的沉入大海,还是相当可惜的。

    现在,工作人员已经在新月沙岛上搭建了临时性的模块房子。

    运来了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可以提供日常生活以及抽水灌溉的电力。

    许关干脆又在岛上种了一片荷花,用以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免得造成污染。

    虽然已经是12月份了,但在这个小岛上,日平均气温还在25度以上,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这个温度完全足够。

    尤其是现在是这边的旱季,天晴少雨,阳光充足,对于咸水农作物来说,非常有利于生长。

    只是用来做试验,不需要太大的种植面积,许关决定种植100亩咸水稻,100亩咸水麦,以及100亩咸水玉米。

    100人的团队在许关的指挥下,在靠近小岛西部边缘的位置整理出来300亩试验田。

    然后搭建了简易的过滤装置,对海水进行简单的过滤,除去其中的杂质、悬浮物以及大部分微生物,再用以灌溉。

    经过近一周的辛苦劳动,300亩咸水农作物终于播种完毕。

    接下来,就不需要太多人,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撤离,只需要留下十几个人。

    这些人会轮流驻扎在岛上,对农作物进行田间管理,浇水、施肥以及除草。

    因为是咸水灌溉,又远离陆地,估计也不会生长多少杂草。

    几天过去,水稻、小麦、玉米相继顺利出芽。

    这时候已经没有太多的工作,许关开始想办法拯救这座小沙岛。

    这个沙质的小岛,之所以会逐渐沉没,最大的问题肯定就是地基不稳,会移动。

    跟沙漠里的大沙丘的移动原理是类似的,只不过沙漠里沙丘的移动外力是风,而这座岛的移动外力是海浪。

    随着海浪的冲刷,沙岛每年都以肉眼可见速度不断“移动”。

    在长年累月的移动过程中,小岛的海沙会一点一点损失在海浪里。

    如果遇到台风,损失就更加明显,有时候一场台风就能把海岸线冲掉好几米。

    另外,这个岛上也不能蓄积淡水,因为岛上往下很深的地方都是沙质土地,海水会顺着疏松的沙土,侵入海岛内部。

    也就是说,这个海岛下面的沙层里是有水的,但都是入侵的海水。

    总而言之,这个海岛就是一个漂浮在大海上的大沙丘。

    在松散的海沙上是难以建造永久性房屋的,除非打几十米地基到达下面的礁石层。

    所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这个岛虽然面积不算小,一直以来也没有永久性居民,更不要说开荒种地了。

    这种没有居住价值,也缺乏耕种价值的小沙岛,怪不得上面要放弃,实在救不回来。

    如果要把这个岛救回来,很明显,必须要让它拥有坚实的地基,固定在深处的岩石上,让它不再随着海浪的冲击而移动,不再被逐渐侵蚀。

    另外,还要阻止海水倒灌,让小岛地下达到可以存储淡水的条件。

    如此才能对小岛进行绿化和改造,建造永久性房屋,达到可以居住的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给小岛打造一个坚实的地基呢!

    许关第一个就想到了硅酸盐纤维。

    这种东西强度高、抗性高,耐腐蚀,更重要的是,变成硅酸盐纤维后体积会增大,可以提升海岛的海拔高度。

    目前,新月沙岛的平均海拔不到1米,就像是趴在海里的一片树叶。

    如果能将海岛中心区域的高度提升到10米以上,将大大提升抗风浪、防止海水侵袭的能力。

    制造硅酸盐纤维的原料是不缺的,普通沙子就行!

    小岛上最不缺的就是沙子,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硅酸盐,以及长石、石英、云母、贝壳碎片等矿物颗粒,是制备硅酸盐纤维的天然材料。

    焜耀汽车已经研究出了制备硅酸盐纤维的方法,主要办法就是使用一种催化剂,在无氧、高压的环境下,让各种硅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沙岛深处的地下,是天然的无氧、高压环境。

    将催化剂注入海岛地下,让海沙进行缓慢的反应,不出几个月,就可以制备大量的硅酸盐纤维,让海岛底部和天然岩石层连接起来。

    如此,整座海岛将固定起来,不会继续移动。

    不但可以提升新月沙岛的海拔高度,还可以很好地隔绝海水的倒灌,让海岛中央区域形成淡水储水层。

    当然了,这个办法在原理上看似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当中会相当困难。

    就像整体移动房屋,或加高房屋一样,用很多千斤顶将房屋抬升,然后在下面重新填充地基或者加盖一层。

    但房屋面积一般不大,而这座岛足有多亩,要将这么大块的“房屋”整体抬高,需要大量、周密的计算,要全岛统筹抬高,不然岛屿会倾斜或者断裂。

    在抬高的过程中,还要使用地质雷达探测仪和静力触探仪,不断地监测硅酸盐纤维的生成情况。

    分析地层垂直与水平变化、测定地基承载力、判别砂土液化可能性并提供土层力学参数。

    简单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器,实时监控地下土层以及岩层的变化,通过检测数据不断修补、修正有漏洞的地方。

    基本原理已经搞明白了,但如何往很深的地下灌注催化剂呢?

    现实中有很多种类的钻井或者打孔设备,还可以往地下灌注液体。

    但是这个办法实在不好操作。

    首先,需要往新月沙岛上运输大量的打孔设备,动用大量的技术人员。

    其次,工作量很大,整座海岛不知道要打多少孔,1万多亩,估计要打几百万个孔,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去。

    其三,如果用这一类设备灌注催化剂,不但很难隔绝空气,而且很难让催化剂均匀分布。

    催化剂不能均匀分布就很致命了,非常难以达到均匀抬升的效果。

    到时候,岛表面就会变得高低起伏,而且地下深处会变得洞隙横生。

    最要命的是,打孔的时候必然要一次性灌进去足够的催化剂,不可能一点一点地分批灌进去。

    一次性灌注催化剂,地下的催化反应肯定会很激烈,让沙岛隆起一次性快速成型,完全不给修补的时间和机会。

    到时候,一天之内隆起好几米,不知情的还以为地壳变动了呢!

    单是这么一想,这个办法简直全是弊端,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许关陷入沉思,有没有一种办法,一方面能够让全岛范围内同时进行反应,另一方面让催化缓慢释放,反应比较温和?

    只要反应够均匀、够温和,即使出现漏洞,也有足够的时间去修补和修正。

    许关看着光秃秃的海岛,大脑急速运转,不多时,一个省心、省力又极具可行性的办法逐渐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