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第439章 苏和:阿依娜,现在我们怎么办?是在这里搭山寨吗?还是
热门推荐:
高武:神话融合,一眼一灯镇万族
异域纵横盲人按摩师成妖帝
山野之最牛村长
我,氪命练武,害怕校园不够暴力
哈利波特之会魔法的我
娘娘人间清醒,宫斗步步为赢
源根
斩神:祖巫代理人,开局九转玄功
小娇软怀四胞胎分娩时大佬他哭了
苏和:阿依娜,现在我们怎么办?是在这里搭山寨吗?还是
天刚亮时,其其格的哭声把毡房里的人都闹醒了。
她不是放声大哭,而是憋着气哼唧,小身子蜷成一团,手紧紧抓着阿吉的衣襟,像是做了噩梦。阿吉抱着她在毡房里来回走,嘴里哼着乌珠穆沁部的摇篮曲,调子颠三倒四的,却奇异地让孩子慢慢安静下来。
“怕是夜里冻着了。”
阿依娜摸了摸其其格的额头,不算烫,却比平时凉些。她把自己的厚毡毯扯过来,裹在孩子身上,“今天别出去了,就在火塘边待着。”
苏和正蹲在火塘边烧热水,闻言抬头看了看毡房顶上的破洞——昨天化雪时漏了点水,夜里结了层薄冰,晨光透过冰碴子照进来,在地上投出细碎的亮斑。“这毡房确实该补补了,”她往锅里添了把干草,“再下雪,怕是挡不住。”
巴图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几根冻硬的树枝,靴底沾着白霜。“外面的雪又冻上了,”他把树枝靠在毡柱上,“河边的冰窟窿结了层薄冰,野鸭没逮着,倒捡了块破毡布,能补补屋顶。”他说着,把怀里揣的破毡布掏出来,布上还沾着泥和草,却比毡房顶上的旧毡厚实些。
阿吉抱着其其格凑过来,孩子已经睁着眼,小手扒着阿吉的领口往外看,看见巴图手里的毡布,突然伸出手指,“啊”了一声。
“她好像对布感兴趣,”阿吉笑了,“昨天在河边,看见苏和姐姐的衣角沾了花,也这样指。”
苏和的汉式夹袄袖口确实绣着朵小兰花,是她娘给她绣的,在草原上穿了两年,颜色褪得差不多了,却还是能看出花瓣的形状。“等天暖了,我教你绣花,”她对阿吉说,“给其其格的小袄上绣只小狼,保管好看。”
阿吉的脸有点红:“我手笨,怕是学不会。”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关节因为鞣皮和砍柴有些粗大,指甲缝里还嵌着点黑泥,“我阿娘说,我们部落的女人,手要能握刀、能揉皮子,绣花是闲人才做的事。”
“现在不打仗了,”阿依娜正在用线缝补毡房的破洞,闻言头也没抬,“闲下来的时候,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不算浪费。”她的针脚又密又匀,是绰罗斯部女孩子从小就得学的手艺,“我阿娘以前总说,女人的手,既能握针线,也能握刀,才是真本事。”
毡房里静下来,只有苏和搅动热水的“哗哗”声,和阿依娜缝线穿过毡布的“沙沙”声。其其格在阿吉怀里打了个哈欠,小脑袋往火塘边凑,像是被那点暖意吸引。
苏和把热水倒进木盆里,水汽腾腾地往上冒。“我先给其其格擦擦身子,”她说着,从包袱里翻出块软布——是用中原的细棉布做的,比草原的毡布柔软,“她昨天在河边滚了一身泥,不擦干净要生虱子。”
阿吉抱着孩子凑到盆边,其其格却怕热水的热气,往阿吉怀里缩。苏和只好把布拧干,一点点擦她的小手和脖子,孩子的皮肤嫩,稍微用点力就泛红,她便放轻了动作,像在擦拭一块易碎的玉石。
“说起来,”苏和擦着其其格的脚,孩子的小脚趾蜷着,像颗颗饱满的豆子,“咱们总不能一直住这破毡房吧?巴图刚才说要补屋顶,可这地方离鞑靼的游骑太近,上次桑吉来报信,说他们的马队三天前就在西边的山坳里扎过营。”
阿依娜手里的针线停了停:“你想说什么?”
“我是说,”苏和把布扔进盆里,水花溅起几滴,“咱们是不是该找个更隐蔽的地方,搭个像样的营寨?比如黑松林那边,林子密,有水,鞑靼人不容易找到。”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就算不搭山寨,也得有个能过冬的地方,总不能年年像去年那样,靠挖野菜和打猎过日子。”
巴图往火塘里添了块柴,火苗窜高了些。“黑松林是好,可那边有狼,”他说,“去年冬天,我在林子里见过狼群,足有十几只,其其格这么小,怕是不安全。”
“那往南走,靠近别部以前住的阿尔泰山脚?”阿吉突然说,“我阿爸以前跟我说过,那边有天然的石洞,能挡风,还能储存粮食。”
阿依娜摇摇头:“鞑靼人抢了别部的玉石矿,肯定在那边设了岗哨,去了等于自投罗网。”她把补好的毡布递给巴图,“先把屋顶补了再说,天暖之前,找地方不容易。”
苏和没说话,只是看着盆里的水慢慢变凉,水面浮着的绒毛和灰尘聚成一小团。她想起中原的家,院子里有棵老槐树,她娘总在树下做针线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布上,像撒了把碎金。那时候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草原的破毡房里,讨论该往哪里逃难。
“其实我不是想搭山寨,”她忽然说,声音有点轻,“我是想……有个能称得上‘家’的地方。不用太大,能挡风,能让其其格在地上打滚,能让阿吉安安稳稳鞣皮子,就够了。”
毡房里静了下来。其其格大概是听懂了“打滚”,突然从阿吉怀里挣下来,在毡毯上摇摇晃晃地跑了两步,“啪”地摔在地上,却没哭,反而咯咯地笑,小手拍着毡毯上的毛。
阿吉赶紧把她抱起来,拍掉她身上的灰:“你看这孩子,越来越野了。”脸上却带着笑,眼里的光比火塘里的火苗还亮。
阿依娜看着其其格的笑脸,又看了看苏和泛红的眼眶,突然说:“去山坳里的旧羊圈看看吧。”
“旧羊圈?”巴图抬头,“你是说三年前瓦剌人散伙前,咱们部落在山坳里搭的那个?”
“嗯,”阿依娜点头,“那里有石墙,虽然塌了一半,修修还能用。后面有个泉眼,冬天不冻,旁边的坡地能种点耐寒的豆子——苏和不是会种地吗?”
苏和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只会种中原的麦子,豆子怕是种不好。”话虽这么说,眼里却有了光,“不过可以试试,草原的土肥,说不定能长出来。”
“那里离树林近,能砍柴;离河边也不远,取水方便,”阿依娜数着好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银锁,“最重要的是,鞑靼人觉得那地方早就没人了,不会特意去搜。”
巴图想了想:“是个好地方,就是得把塌了的墙补上,不然夜里怕有野兽。”他看向阿吉,“你鞣的皮子够不够?可以把破洞的地方补上,挡挡风寒。”
阿吉立刻点头:“够!我这几天鞣了三张狼皮,还有两张羊皮没晒好,等晒透了,能铺在地上当褥子,其其格就不会冻着了。”
其其格像是听懂了“狼皮”,突然指着阿吉的包袱,那里面放着她鞣了一半的皮子。阿吉笑着把她抱过去,让她摸皮子的毛面,孩子的小手在上面蹭来蹭去,笑得口水都流了出来。
苏和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她起身走到毡房门口,掀起门帘往外看——远处的山坡上,雪还没化尽,露出一块块褐色的土地,像被撕开的旧毡毯。风里带着点泥土的腥气,不再像冬天那样刮得人脸疼。
“那今天就去看看?”她回头问,阳光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影子,“我去收拾东西,把其其格的小皮袄带上,那边说不定比这儿冷。”
“我去修屋顶的破洞,”巴图拿起毡布和钉子,“先把今天对付过去,明天一早动身。”他往火塘里添了块大的干牛粪,“中午把昨天的肉汤热了,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路。”
阿依娜把缝补好的毡毯叠起来,放进包袱里。她的动作很慢,像是在清点什么宝贝——里面有琪亚娜的旧靴子,有给其其格做的小皮袄,还有那块刻着狼头的木牌,被她用布仔细包着。
“对了,”她突然想起什么,“阿吉,你的鞣皮工具带着,到了地方,找块平整的石头就能用。”
阿吉用力点头,把自己的鞣皮刀和木槌放进布包里,刀鞘上还挂着块小小的狼骨,是她阿爸留给她的。
其其格在阿吉怀里打了个哈欠,小脑袋靠在她肩上,眼睛慢慢闭上了。阳光透过毡房的破洞照在她脸上,小绒毛看得清清楚楚,像撒了层金粉。
苏和收拾完东西,蹲在火塘边热肉汤,香气渐渐漫开来。她看着阿依娜在角落里清点杂物,巴图在屋顶上敲钉子,“砰砰”的声音很闷,却让人觉得踏实。阿吉抱着其其格坐在毡毯上,轻轻哼着那支颠三倒四的摇篮曲,调子在烟火气里慢慢散开。
她忽然觉得,苏和想要的“家”,或许不是指某个地方,而是这样的时刻——有人补屋顶,有人烧饭,有人哄孩子,哪怕住的是破毡房,吃的是剩肉汤,却有股暖烘烘的气在心里淌。
肉汤热好了,苏和舀出一碗,放在阿吉面前。“先吃点,”她说,“其其格醒了,也能喝点汤。”
阿吉刚要接,其其格却醒了,小手抓住碗沿,非要自己端。阿吉只好扶着她的手,让她小口小口地喝,汤洒了点在衣襟上,孩子却笑得开心,小舌头舔着嘴角的油星。
巴图从屋顶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补好了,”他说,“至少今天不漏雪了。”他走到火塘边,拿起自己的碗,“吃饭吧,吃完了,我去看看巴图的马有没有上好鞍。”
阿依娜把最后一块布放进包袱,拍了拍上面的灰。“不急,”她说,“让其其格再睡会儿,下午动身也不迟。”她看向苏和,眼里带着笑,“你看,咱们这不就有方向了?”
苏和也笑了,端起自己的碗,喝了口热汤。暖流从喉咙一直淌到胃里,把刚才的犹豫和不安都冲散了。她知道,山坳里的旧羊圈或许破旧,或许要花很多力气修补,但只要她们几个在一起,有火塘,有肉汤,有其其格的笑声,那里就一定能成为她们的家。
毡房外的阳光越来越暖,把屋顶的薄冰晒得“滴答”作响,像是在催着她们快点动身。其其格喝饱了汤,又在阿吉怀里睡着了,小嘴巴还微微张着,像是在梦里继续品尝肉汤的香。
阿吉低头看着她,轻轻叹了口气,像是在说:其其格,等我们到了新地方,就让你在草地上打滚,在太阳底下追蝴蝶,再也不用怕鞑靼人的马蹄声了。
火塘里的火苗慢慢小了下去,却把每个人的心里都烘得暖暖的。她们知道,路或许还长,但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总能走到有阳光、有泉水、能安安稳稳绣花种豆的地方。
天刚亮时,其其格的哭声把毡房里的人都闹醒了。
她不是放声大哭,而是憋着气哼唧,小身子蜷成一团,手紧紧抓着阿吉的衣襟,像是做了噩梦。阿吉抱着她在毡房里来回走,嘴里哼着乌珠穆沁部的摇篮曲,调子颠三倒四的,却奇异地让孩子慢慢安静下来。
“怕是夜里冻着了。”
阿依娜摸了摸其其格的额头,不算烫,却比平时凉些。她把自己的厚毡毯扯过来,裹在孩子身上,“今天别出去了,就在火塘边待着。”
苏和正蹲在火塘边烧热水,闻言抬头看了看毡房顶上的破洞——昨天化雪时漏了点水,夜里结了层薄冰,晨光透过冰碴子照进来,在地上投出细碎的亮斑。“这毡房确实该补补了,”她往锅里添了把干草,“再下雪,怕是挡不住。”
巴图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几根冻硬的树枝,靴底沾着白霜。“外面的雪又冻上了,”他把树枝靠在毡柱上,“河边的冰窟窿结了层薄冰,野鸭没逮着,倒捡了块破毡布,能补补屋顶。”他说着,把怀里揣的破毡布掏出来,布上还沾着泥和草,却比毡房顶上的旧毡厚实些。
阿吉抱着其其格凑过来,孩子已经睁着眼,小手扒着阿吉的领口往外看,看见巴图手里的毡布,突然伸出手指,“啊”了一声。
“她好像对布感兴趣,”阿吉笑了,“昨天在河边,看见苏和姐姐的衣角沾了花,也这样指。”
苏和的汉式夹袄袖口确实绣着朵小兰花,是她娘给她绣的,在草原上穿了两年,颜色褪得差不多了,却还是能看出花瓣的形状。“等天暖了,我教你绣花,”她对阿吉说,“给其其格的小袄上绣只小狼,保管好看。”
阿吉的脸有点红:“我手笨,怕是学不会。”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关节因为鞣皮和砍柴有些粗大,指甲缝里还嵌着点黑泥,“我阿娘说,我们部落的女人,手要能握刀、能揉皮子,绣花是闲人才做的事。”
“现在不打仗了,”阿依娜正在用线缝补毡房的破洞,闻言头也没抬,“闲下来的时候,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不算浪费。”她的针脚又密又匀,是绰罗斯部女孩子从小就得学的手艺,“我阿娘以前总说,女人的手,既能握针线,也能握刀,才是真本事。”
毡房里静下来,只有苏和搅动热水的“哗哗”声,和阿依娜缝线穿过毡布的“沙沙”声。其其格在阿吉怀里打了个哈欠,小脑袋往火塘边凑,像是被那点暖意吸引。
苏和把热水倒进木盆里,水汽腾腾地往上冒。“我先给其其格擦擦身子,”她说着,从包袱里翻出块软布——是用中原的细棉布做的,比草原的毡布柔软,“她昨天在河边滚了一身泥,不擦干净要生虱子。”
阿吉抱着孩子凑到盆边,其其格却怕热水的热气,往阿吉怀里缩。苏和只好把布拧干,一点点擦她的小手和脖子,孩子的皮肤嫩,稍微用点力就泛红,她便放轻了动作,像在擦拭一块易碎的玉石。
“说起来,”苏和擦着其其格的脚,孩子的小脚趾蜷着,像颗颗饱满的豆子,“咱们总不能一直住这破毡房吧?巴图刚才说要补屋顶,可这地方离鞑靼的游骑太近,上次桑吉来报信,说他们的马队三天前就在西边的山坳里扎过营。”
阿依娜手里的针线停了停:“你想说什么?”
“我是说,”苏和把布扔进盆里,水花溅起几滴,“咱们是不是该找个更隐蔽的地方,搭个像样的营寨?比如黑松林那边,林子密,有水,鞑靼人不容易找到。”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就算不搭山寨,也得有个能过冬的地方,总不能年年像去年那样,靠挖野菜和打猎过日子。”
巴图往火塘里添了块柴,火苗窜高了些。“黑松林是好,可那边有狼,”他说,“去年冬天,我在林子里见过狼群,足有十几只,其其格这么小,怕是不安全。”
“那往南走,靠近别部以前住的阿尔泰山脚?”阿吉突然说,“我阿爸以前跟我说过,那边有天然的石洞,能挡风,还能储存粮食。”
阿依娜摇摇头:“鞑靼人抢了别部的玉石矿,肯定在那边设了岗哨,去了等于自投罗网。”她把补好的毡布递给巴图,“先把屋顶补了再说,天暖之前,找地方不容易。”
苏和没说话,只是看着盆里的水慢慢变凉,水面浮着的绒毛和灰尘聚成一小团。她想起中原的家,院子里有棵老槐树,她娘总在树下做针线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布上,像撒了把碎金。那时候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草原的破毡房里,讨论该往哪里逃难。
“其实我不是想搭山寨,”她忽然说,声音有点轻,“我是想……有个能称得上‘家’的地方。不用太大,能挡风,能让其其格在地上打滚,能让阿吉安安稳稳鞣皮子,就够了。”
毡房里静了下来。其其格大概是听懂了“打滚”,突然从阿吉怀里挣下来,在毡毯上摇摇晃晃地跑了两步,“啪”地摔在地上,却没哭,反而咯咯地笑,小手拍着毡毯上的毛。
阿吉赶紧把她抱起来,拍掉她身上的灰:“你看这孩子,越来越野了。”脸上却带着笑,眼里的光比火塘里的火苗还亮。
阿依娜看着其其格的笑脸,又看了看苏和泛红的眼眶,突然说:“去山坳里的旧羊圈看看吧。”
“旧羊圈?”巴图抬头,“你是说三年前瓦剌人散伙前,咱们部落在山坳里搭的那个?”
“嗯,”阿依娜点头,“那里有石墙,虽然塌了一半,修修还能用。后面有个泉眼,冬天不冻,旁边的坡地能种点耐寒的豆子——苏和不是会种地吗?”
苏和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只会种中原的麦子,豆子怕是种不好。”话虽这么说,眼里却有了光,“不过可以试试,草原的土肥,说不定能长出来。”
“那里离树林近,能砍柴;离河边也不远,取水方便,”阿依娜数着好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银锁,“最重要的是,鞑靼人觉得那地方早就没人了,不会特意去搜。”
巴图想了想:“是个好地方,就是得把塌了的墙补上,不然夜里怕有野兽。”他看向阿吉,“你鞣的皮子够不够?可以把破洞的地方补上,挡挡风寒。”
阿吉立刻点头:“够!我这几天鞣了三张狼皮,还有两张羊皮没晒好,等晒透了,能铺在地上当褥子,其其格就不会冻着了。”
其其格像是听懂了“狼皮”,突然指着阿吉的包袱,那里面放着她鞣了一半的皮子。阿吉笑着把她抱过去,让她摸皮子的毛面,孩子的小手在上面蹭来蹭去,笑得口水都流了出来。
苏和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她起身走到毡房门口,掀起门帘往外看——远处的山坡上,雪还没化尽,露出一块块褐色的土地,像被撕开的旧毡毯。风里带着点泥土的腥气,不再像冬天那样刮得人脸疼。
“那今天就去看看?”她回头问,阳光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影子,“我去收拾东西,把其其格的小皮袄带上,那边说不定比这儿冷。”
“我去修屋顶的破洞,”巴图拿起毡布和钉子,“先把今天对付过去,明天一早动身。”他往火塘里添了块大的干牛粪,“中午把昨天的肉汤热了,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路。”
阿依娜把缝补好的毡毯叠起来,放进包袱里。她的动作很慢,像是在清点什么宝贝——里面有琪亚娜的旧靴子,有给其其格做的小皮袄,还有那块刻着狼头的木牌,被她用布仔细包着。
“对了,”她突然想起什么,“阿吉,你的鞣皮工具带着,到了地方,找块平整的石头就能用。”
阿吉用力点头,把自己的鞣皮刀和木槌放进布包里,刀鞘上还挂着块小小的狼骨,是她阿爸留给她的。
其其格在阿吉怀里打了个哈欠,小脑袋靠在她肩上,眼睛慢慢闭上了。阳光透过毡房的破洞照在她脸上,小绒毛看得清清楚楚,像撒了层金粉。
苏和收拾完东西,蹲在火塘边热肉汤,香气渐渐漫开来。她看着阿依娜在角落里清点杂物,巴图在屋顶上敲钉子,“砰砰”的声音很闷,却让人觉得踏实。阿吉抱着其其格坐在毡毯上,轻轻哼着那支颠三倒四的摇篮曲,调子在烟火气里慢慢散开。
她忽然觉得,苏和想要的“家”,或许不是指某个地方,而是这样的时刻——有人补屋顶,有人烧饭,有人哄孩子,哪怕住的是破毡房,吃的是剩肉汤,却有股暖烘烘的气在心里淌。
肉汤热好了,苏和舀出一碗,放在阿吉面前。“先吃点,”她说,“其其格醒了,也能喝点汤。”
阿吉刚要接,其其格却醒了,小手抓住碗沿,非要自己端。阿吉只好扶着她的手,让她小口小口地喝,汤洒了点在衣襟上,孩子却笑得开心,小舌头舔着嘴角的油星。
巴图从屋顶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补好了,”他说,“至少今天不漏雪了。”他走到火塘边,拿起自己的碗,“吃饭吧,吃完了,我去看看巴图的马有没有上好鞍。”
阿依娜把最后一块布放进包袱,拍了拍上面的灰。“不急,”她说,“让其其格再睡会儿,下午动身也不迟。”她看向苏和,眼里带着笑,“你看,咱们这不就有方向了?”
苏和也笑了,端起自己的碗,喝了口热汤。暖流从喉咙一直淌到胃里,把刚才的犹豫和不安都冲散了。她知道,山坳里的旧羊圈或许破旧,或许要花很多力气修补,但只要她们几个在一起,有火塘,有肉汤,有其其格的笑声,那里就一定能成为她们的家。
毡房外的阳光越来越暖,把屋顶的薄冰晒得“滴答”作响,像是在催着她们快点动身。其其格喝饱了汤,又在阿吉怀里睡着了,小嘴巴还微微张着,像是在梦里继续品尝肉汤的香。
阿吉低头看着她,轻轻叹了口气,像是在说:其其格,等我们到了新地方,就让你在草地上打滚,在太阳底下追蝴蝶,再也不用怕鞑靼人的马蹄声了。
火塘里的火苗慢慢小了下去,却把每个人的心里都烘得暖暖的。她们知道,路或许还长,但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总能走到有阳光、有泉水、能安安稳稳绣花种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