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第481章 也平:姐姐,我有件事给你说,就是我想去见阿娅。
热门推荐:
从直播返现开始成就神豪
无敌六皇子,父皇你可害苦了儿臣
塔
闪婚成宠,温总他口是心非
穿书七十年代,过好自己的日子
从器灵开始:我是莫明
胡说!我养的崽怎么可能是反派
工厂里的临时爱情
三角洲行动:开局直面超雄老太
也平:“姐姐,我有件事给你说,就是我想去见阿娅。”
景泰六年正月廿三,辰时。
雪是后半夜停的,毡房顶上的积雪却没化,像盖着层被压实的厚棉絮,沉甸甸地压着木梁,偶尔有松动的雪块顺着毡毛滑下来,“噗”地砸在窗沿下的冻土上,惊得窝在柴堆里的老黄狗抖了抖耳朵。也平站在阿依娜的毡房外,棉靴底结着层透亮的冰壳,每动一下,鞋底与冻土摩擦出“咯吱、咯吱”的响,像根被反复拉扯的弦,在寂静的雪原上慢慢磨着,听得人心头发紧。
他怀里揣着那枚断了胳膊的红缨木兵,是阿娅去年秋天给他刻的。
木头被体温焐得发潮,红缨上的冰碴化成水,顺着兵卒的断肩往下淌,洇湿了粗布衣襟,凉得像贴了块冰,直往骨头缝里钻。睫毛上的白霜被呼吸熏得半融,又冻成更细的冰晶,他抬手抹了把,却把颧骨上的冻疮蹭得生疼——那是昨夜在雪地里站了半宿冻出来的,又红又肿,像颗发了霉的野山楂。
门帘被他掀开时,带着股雪地里的寒气,“呼”地卷进毡房,灶台上晒着的野薄荷干叶被扫下来大半,簌簌落在青砖地上。阿依娜正蹲在灶前添柴,火钳夹着块干牛粪往灶膛里送,听见动静回头,火光“腾”地窜起来,映得她眼尾的细纹都泛着暖黄。可当看清也平的模样,她夹着牛粪的手顿了顿:他嘴唇裂了好几道口子,渗着血丝,下巴上的胡茬挂着白霜,像是从雪堆里刚刨出来的人。
“醒了?”她把牛粪塞进灶膛,火苗舔着干柴,发出“噼啪”的响,“灶上温着苏和新晒的安神茶,掺了点松木皮,你……”话没说完,就看见也平眼底的红痕——那不是火光映的,是憋了半宿的泪意。
也平没应声,走到矮桌旁坐下。凳面的裂缝里还嵌着去年的干草,被他一坐,簌簌掉了些在毡毯上,混着羊毛的白,像落了场细雪。他把怀里的木兵掏出来,放在桌上,断胳膊的红缨兵卒歪歪扭扭地躺着,红缨被冻得发硬,像束没了生气的干花。
“姐姐。”
他开口时,喉咙像被砂纸磨过,声音哑得厉害。目光落在桌角那本麻纸历书上,那是去年秋里从边境互市换来的“时宪小历”,薄薄几十页,用粗麻线装订着,封面被烟火熏得发黄,却还能看清“景泰六年岁次乙亥”几个字。此刻它正摊在正月里,廿三这日被人用红荆条汁轻轻圈了个圈,旁边小字注着“甲辰日,宜扫尘,忌远行”。“我有件事给你说。”
阿依娜往铜壶里撒了把炒南瓜子,是昨日剩下的,壳子被火烤得发脆,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她没抬头,指尖摩挲着壶柄上的铜锈,那锈绿得发黑,像块陈年的血痂。“想说什么,就说吧。”
也平的手在膝头攥紧了,棉裤膝盖上的补丁被指节顶得发皱——那是阿娅去年给他缝的,用的是她自己的红裙边角料,针脚密密匝匝,像串没说出口的话。“我想去见阿娅。”他说得很慢,每个字都像从冰窖里捞出来的,带着股化不开的冷,“她走的时候,我没在跟前。”
阿依娜往灶膛里添柴的手猛地顿住,火星子从灶口溅出来,落在她的布鞋上,烫出个小黑点。
她记得腊月十九那天,风跟刀子似的,也平被阿娅推进议事帐,说“你得守住族人,不能让假的趁乱进来”。等他带着亲兵挣开帐门时,阿娅已经断了气,血从毡毯渗到地上,冻成了暗红色的冰,像朵被踩碎的格桑花。而那本时宪小历上,腊月十九(庚子日)那一页,被人用墨笔重重划了道竖线,旁注着“寒极,雀不鸣”——那天连檐下的麻雀都缩在窝里,一声不吭。
“雪还没化,阿娅的坟在山坳里,路不好走。”
她把铜壶从火上提下来,南瓜子的焦香漫出来,混着薄荷味,却让毡房里的空气更沉了。“苏和今早来看过,说山坳里的积雪能没过膝盖,昨夜里又冻了层冰壳,踩上去打滑。他说,等过了雨水,地气回暖,雪水消透了再去,脚程才稳当。”
也平摇摇头,目光飘到窗外,雪地里有几只麻雀在啄食,是苏和昨夜撒的糜子,它们蹦蹦跳跳的,像阿娅小时候扎的布偶——那时她总用碎布缝些小玩意儿,给每个布偶安上歪歪扭扭的眼睛,说“这是守护我们的兵”。
“我等不了了。”他拿起桌上的木兵,指尖摩挲着断口处的毛刺,木头扎进肉里,渗出血珠,滴在兵卒的红缨上,像朵刚开的血花。他却像没察觉,“姐姐,我想阿娅了。”
这句话说得很轻,像片雪花落在阿依娜心上,瞬间化了,凉得她眼眶发酸。她想起也平十岁那年,在草原上追野兔摔断了腿,是阿娅背着他走了三里地,用嚼碎的草药给他敷伤口,说“也平是男子汉,疼了也不能哭”。可此刻,这个当年咬着牙不哭的人,肩膀却在微微发抖,像株被雪压弯的沙棘。
也平忽然笑了声,笑声比哭还难听,像块冰在石头上碾。“我觉得吧,我活够了。”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双手刻过无数木兵,也握过刀,此刻却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阿娅没了,家族被分成两半,东部被那个假的占着,我把她赶到沙漠里,却连守着西部的力气都没有了。”
阿依娜猛地抬头,看见也平的手腕往桌角蹭了蹭,那里放着把裁纸的小刀,是苏和用来切药的,刀刃闪着冷光。她心脏猛地一缩,像被什么攥住了,慌忙走过去,把小刀往自己这边挪了挪,指尖碰着刀刃,凉得刺骨。“说什么浑话。”她的声音发颤,却故意板起脸,像小时候教训闯祸的他,“当年若不是你带着亲兵死守三日,西部早就被踏平了,阿娅在天之灵,也不会让你说这种话。”
也平却没看她,目光落在那本麻纸本子上,腊月十九那页画着被雪压弯的格桑花,旁边还有阿娅那日写下的未完成的字迹,只留下个“沙”字,像是要写“沙枣”。“不用你收缴我的权利,我把权利与位置重新给你行不。”他的声音低下去,像在跟自己说,“让我一个人静静。我的好姐姐。”
他抬起手,掌心向上,那里有道旧疤——是三年前为了护阿娅,被箭簇划破的,当时阿娅用嚼碎的草药给他敷,说“这疤是英雄的印”。可此刻那道疤在发抖,像在否认这句话。
“是我没用,没有照顾好阿娅和家族人。”他的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桌上的木兵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导致家族被假阿依娜分城东西两部。虽然我把东部阿依娜赶到了沙漠里……”
说到这里,他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像被什么堵住了喉咙,咳得身子发颤,手不自觉地往胸口按——那里藏着阿娅给他的护身符,是块磨得发亮的狼牙,此刻硌得他心口生疼。
“可我和你都在外面,家里没有人指挥,我怕她万一看准机会攻打我们怎么办?”他咳得说不下去,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淌,糊了满脸,像个迷路的孩子,“我没有脸继续活下去了,今天我正式宣布下野。把权利交给你。让你带着族人继续活下去。”
阿依娜蹲下来,握住他发抖的手。他的手冰得像块铁,指甲缝里还嵌着雪地里的泥,蹭在她手背上,像细小的针。“也平,看着我。”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韧劲,像戈壁滩上的芨芨草,“阿娅刻那个红缨兵卒时说,‘这兵卒得站得稳,才能护着身后的人’。你现在这样,是想让她刻的兵卒,像这个断了胳膊的一样,躺倒在地上吗?”
也平的目光落在断胳膊的木兵上,忽然像被烫到一样缩回手,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灶上的安神茶还在“咕嘟”响,薄荷味漫过来,带着点清苦,像阿娅熬的药,初尝时涩,回味却有暖意。
“姐姐我准备过几天带着几个亲兵去很远的地方。”他低着头,声音闷在胸口,像怕被谁听见,“你也别来找我了……”
“去哪里?”阿依娜打断他,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像小时候那样。他的头发上还沾着雪粒,化了之后凉津津的,“去阿娅坟前守着?还是去沙漠里找那个假的拼命?”
也平的肩膀猛地一颤,眼泪掉得更凶了,砸在毡毯上,洇出小小的湿痕。“我不知道……”他哽咽着,“我就是觉得,这里没有我的地方了。”
阿依娜拿起那本麻纸历书,指尖点在正月廿三下面的小字:“距雨水七日,土脉将融”。又翻到前几页,阿娅生前在正月初七(戊午日)那页用炭笔写的“沙枣枝可插,春分前后必发芽”,字迹被泪水泡过,晕成一片浅灰,却还能看清笔画里的认真。
“你看,阿娅早记下了,等雨水过了,山坳里的雪该化透了。她插的沙枣枝,说不定开春就要发芽了。”
也平攥着那本历书,指腹蹭过阿娅写的“芽”字,纸页被眼泪泡得发皱,像片被打湿的叶子。灶上的安神茶渐渐凉了,薄荷味却钻进心里,清清凉凉的,像阿娅从前给他吹伤口时的气息。
辰时三刻,窗外的阳光透过雪层,在地上投下淡淡的亮,像块刚融化的冰。也平没再说话,只是把断胳膊的木兵小心地放进怀里,紧贴着心口,那里的温度慢慢焐着木头,也焐着那句没说出口的“我再想想”。阿依娜看着他的侧脸,睫毛上的霜化了,留下两道水痕,像雪地里刚踩出的路,弯弯曲曲,却朝着亮处去。
景泰六年正月廿三,辰时。
雪是后半夜停的,毡房顶上的积雪却没化,像盖着层被压实的厚棉絮,沉甸甸地压着木梁,偶尔有松动的雪块顺着毡毛滑下来,“噗”地砸在窗沿下的冻土上,惊得窝在柴堆里的老黄狗抖了抖耳朵。也平站在阿依娜的毡房外,棉靴底结着层透亮的冰壳,每动一下,鞋底与冻土摩擦出“咯吱、咯吱”的响,像根被反复拉扯的弦,在寂静的雪原上慢慢磨着,听得人心头发紧。
他怀里揣着那枚断了胳膊的红缨木兵,是阿娅去年秋天给他刻的。
木头被体温焐得发潮,红缨上的冰碴化成水,顺着兵卒的断肩往下淌,洇湿了粗布衣襟,凉得像贴了块冰,直往骨头缝里钻。睫毛上的白霜被呼吸熏得半融,又冻成更细的冰晶,他抬手抹了把,却把颧骨上的冻疮蹭得生疼——那是昨夜在雪地里站了半宿冻出来的,又红又肿,像颗发了霉的野山楂。
门帘被他掀开时,带着股雪地里的寒气,“呼”地卷进毡房,灶台上晒着的野薄荷干叶被扫下来大半,簌簌落在青砖地上。阿依娜正蹲在灶前添柴,火钳夹着块干牛粪往灶膛里送,听见动静回头,火光“腾”地窜起来,映得她眼尾的细纹都泛着暖黄。可当看清也平的模样,她夹着牛粪的手顿了顿:他嘴唇裂了好几道口子,渗着血丝,下巴上的胡茬挂着白霜,像是从雪堆里刚刨出来的人。
“醒了?”她把牛粪塞进灶膛,火苗舔着干柴,发出“噼啪”的响,“灶上温着苏和新晒的安神茶,掺了点松木皮,你……”话没说完,就看见也平眼底的红痕——那不是火光映的,是憋了半宿的泪意。
也平没应声,走到矮桌旁坐下。凳面的裂缝里还嵌着去年的干草,被他一坐,簌簌掉了些在毡毯上,混着羊毛的白,像落了场细雪。他把怀里的木兵掏出来,放在桌上,断胳膊的红缨兵卒歪歪扭扭地躺着,红缨被冻得发硬,像束没了生气的干花。
“姐姐。”
他开口时,喉咙像被砂纸磨过,声音哑得厉害。目光落在桌角那本麻纸历书上,那是去年秋里从边境互市换来的“时宪小历”,薄薄几十页,用粗麻线装订着,封面被烟火熏得发黄,却还能看清“景泰六年岁次乙亥”几个字。此刻它正摊在正月里,廿三这日被人用红荆条汁轻轻圈了个圈,旁边小字注着“甲辰日,宜扫尘,忌远行”。“我有件事给你说。”
阿依娜往铜壶里撒了把炒南瓜子,是昨日剩下的,壳子被火烤得发脆,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她没抬头,指尖摩挲着壶柄上的铜锈,那锈绿得发黑,像块陈年的血痂。“想说什么,就说吧。”
也平的手在膝头攥紧了,棉裤膝盖上的补丁被指节顶得发皱——那是阿娅去年给他缝的,用的是她自己的红裙边角料,针脚密密匝匝,像串没说出口的话。“我想去见阿娅。”他说得很慢,每个字都像从冰窖里捞出来的,带着股化不开的冷,“她走的时候,我没在跟前。”
阿依娜往灶膛里添柴的手猛地顿住,火星子从灶口溅出来,落在她的布鞋上,烫出个小黑点。
她记得腊月十九那天,风跟刀子似的,也平被阿娅推进议事帐,说“你得守住族人,不能让假的趁乱进来”。等他带着亲兵挣开帐门时,阿娅已经断了气,血从毡毯渗到地上,冻成了暗红色的冰,像朵被踩碎的格桑花。而那本时宪小历上,腊月十九(庚子日)那一页,被人用墨笔重重划了道竖线,旁注着“寒极,雀不鸣”——那天连檐下的麻雀都缩在窝里,一声不吭。
“雪还没化,阿娅的坟在山坳里,路不好走。”
她把铜壶从火上提下来,南瓜子的焦香漫出来,混着薄荷味,却让毡房里的空气更沉了。“苏和今早来看过,说山坳里的积雪能没过膝盖,昨夜里又冻了层冰壳,踩上去打滑。他说,等过了雨水,地气回暖,雪水消透了再去,脚程才稳当。”
也平摇摇头,目光飘到窗外,雪地里有几只麻雀在啄食,是苏和昨夜撒的糜子,它们蹦蹦跳跳的,像阿娅小时候扎的布偶——那时她总用碎布缝些小玩意儿,给每个布偶安上歪歪扭扭的眼睛,说“这是守护我们的兵”。
“我等不了了。”他拿起桌上的木兵,指尖摩挲着断口处的毛刺,木头扎进肉里,渗出血珠,滴在兵卒的红缨上,像朵刚开的血花。他却像没察觉,“姐姐,我想阿娅了。”
这句话说得很轻,像片雪花落在阿依娜心上,瞬间化了,凉得她眼眶发酸。她想起也平十岁那年,在草原上追野兔摔断了腿,是阿娅背着他走了三里地,用嚼碎的草药给他敷伤口,说“也平是男子汉,疼了也不能哭”。可此刻,这个当年咬着牙不哭的人,肩膀却在微微发抖,像株被雪压弯的沙棘。
也平忽然笑了声,笑声比哭还难听,像块冰在石头上碾。“我觉得吧,我活够了。”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双手刻过无数木兵,也握过刀,此刻却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阿娅没了,家族被分成两半,东部被那个假的占着,我把她赶到沙漠里,却连守着西部的力气都没有了。”
阿依娜猛地抬头,看见也平的手腕往桌角蹭了蹭,那里放着把裁纸的小刀,是苏和用来切药的,刀刃闪着冷光。她心脏猛地一缩,像被什么攥住了,慌忙走过去,把小刀往自己这边挪了挪,指尖碰着刀刃,凉得刺骨。“说什么浑话。”她的声音发颤,却故意板起脸,像小时候教训闯祸的他,“当年若不是你带着亲兵死守三日,西部早就被踏平了,阿娅在天之灵,也不会让你说这种话。”
也平却没看她,目光落在那本麻纸本子上,腊月十九那页画着被雪压弯的格桑花,旁边还有阿娅那日写下的未完成的字迹,只留下个“沙”字,像是要写“沙枣”。“不用你收缴我的权利,我把权利与位置重新给你行不。”他的声音低下去,像在跟自己说,“让我一个人静静。我的好姐姐。”
他抬起手,掌心向上,那里有道旧疤——是三年前为了护阿娅,被箭簇划破的,当时阿娅用嚼碎的草药给他敷,说“这疤是英雄的印”。可此刻那道疤在发抖,像在否认这句话。
“是我没用,没有照顾好阿娅和家族人。”他的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桌上的木兵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导致家族被假阿依娜分城东西两部。虽然我把东部阿依娜赶到了沙漠里……”
说到这里,他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像被什么堵住了喉咙,咳得身子发颤,手不自觉地往胸口按——那里藏着阿娅给他的护身符,是块磨得发亮的狼牙,此刻硌得他心口生疼。
“可我和你都在外面,家里没有人指挥,我怕她万一看准机会攻打我们怎么办?”他咳得说不下去,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淌,糊了满脸,像个迷路的孩子,“我没有脸继续活下去了,今天我正式宣布下野。把权利交给你。让你带着族人继续活下去。”
阿依娜蹲下来,握住他发抖的手。他的手冰得像块铁,指甲缝里还嵌着雪地里的泥,蹭在她手背上,像细小的针。“也平,看着我。”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韧劲,像戈壁滩上的芨芨草,“阿娅刻那个红缨兵卒时说,‘这兵卒得站得稳,才能护着身后的人’。你现在这样,是想让她刻的兵卒,像这个断了胳膊的一样,躺倒在地上吗?”
也平的目光落在断胳膊的木兵上,忽然像被烫到一样缩回手,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灶上的安神茶还在“咕嘟”响,薄荷味漫过来,带着点清苦,像阿娅熬的药,初尝时涩,回味却有暖意。
“姐姐我准备过几天带着几个亲兵去很远的地方。”他低着头,声音闷在胸口,像怕被谁听见,“你也别来找我了……”
“去哪里?”阿依娜打断他,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像小时候那样。他的头发上还沾着雪粒,化了之后凉津津的,“去阿娅坟前守着?还是去沙漠里找那个假的拼命?”
也平的肩膀猛地一颤,眼泪掉得更凶了,砸在毡毯上,洇出小小的湿痕。“我不知道……”他哽咽着,“我就是觉得,这里没有我的地方了。”
阿依娜拿起那本麻纸历书,指尖点在正月廿三下面的小字:“距雨水七日,土脉将融”。又翻到前几页,阿娅生前在正月初七(戊午日)那页用炭笔写的“沙枣枝可插,春分前后必发芽”,字迹被泪水泡过,晕成一片浅灰,却还能看清笔画里的认真。
“你看,阿娅早记下了,等雨水过了,山坳里的雪该化透了。她插的沙枣枝,说不定开春就要发芽了。”
也平攥着那本历书,指腹蹭过阿娅写的“芽”字,纸页被眼泪泡得发皱,像片被打湿的叶子。灶上的安神茶渐渐凉了,薄荷味却钻进心里,清清凉凉的,像阿娅从前给他吹伤口时的气息。
辰时三刻,窗外的阳光透过雪层,在地上投下淡淡的亮,像块刚融化的冰。也平没再说话,只是把断胳膊的木兵小心地放进怀里,紧贴着心口,那里的温度慢慢焐着木头,也焐着那句没说出口的“我再想想”。阿依娜看着他的侧脸,睫毛上的霜化了,留下两道水痕,像雪地里刚踩出的路,弯弯曲曲,却朝着亮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