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星,来陕北卖物资! 第297章 有希望吗?
他长舒一口气,指着自己手下这些士兵:
“曾旅长,请问,第12军的弟兄们,贵军会怎样处置啊?”
曾烈觉得对方的话有些奇怪,失笑道:
“呵呵,那还用讲,当然是发放路费,任他们离开。”
李琛满脸震惊,心道:红军难道不怕这些士兵回去之后,补充进其他部队吗...
似乎看出了对方的想法,曾烈轻描淡写道:
“第12军的弟兄们打仗不过是为了口饭吃,都是华夏人,下次遇上咱们,他们会躲开的。”
李琛默然的点了点,随后便跟着对方前往临时指挥部。
一路上,李琛看到一队队全副武装的红军士兵,军容齐整,丝毫看不出长途跋涉的疲态。
这大概就是全机械化部队,最大的优势所在吧。
心里思索着,李琛不由得羡慕起来。
走入红军的临时军营,周围全是一辆辆的小型战车,看得他是眼花缭乱。
不仅是诸多武器装备,全都安装在车上。
就连医疗物资和设备都有专门的战车搭载,以便随时随地都能快速转移。
李琛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据国府提供的情报显示,红军的主力部队最多跟主力中央军战力持平,远远比不上德械师吗?
这他娘的究竟是谁搜集的情报...
曾烈一脸的傲然,指了指远处一排总共10辆的Sh-15卡车炮:
“李军长看见了吧,我那一个连的卡车炮,就相当于你们一个重炮旅。”
望着那些重火力,李琛心服口服道:
“是啊,贵军的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以及战斗意志,都远超我第12军,这一仗,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曾烈没有搭话,只是在心里冷笑,估计是口服心不服才对吧。
真实情况也正如他所想,李琛觉得自己要是有这些装备,照样能打胜仗...
来到指挥部,打老远曾烈就跟一名同样军官身份的人,招呼道:
“哈哈,老刘,看看我带谁过来啦?”
政委刘开没好气从帐篷里边钻出来,边走边道:“谁啊,不会是你在这边的相好吧?”
刚钻出帐篷,看见曾烈身边的人,刘开便有些讶然起来:“这位是...”
曾烈隐隐的朝其眨眨眼,随后介绍道:
“这位是第12军的李琛,李副将军,跟你一样来自黄埔,只不过是2期的。”
刘开立马会意过来,热情的伸出双手道:
“哎呀呀,这可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啊,李师兄,我是三期的刘开,难怪见你有些面熟。”
握住对方的手,刘开稍作回忆,道:
“李师兄应该代表二期的优秀毕业生,上台毕业演讲过,对吧?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面对刘开的热情,李琛颇为不适应,毕竟现在他可还是俘虏,哪里有心情续同校之情。
于是有些汗颜道:“刘长官过奖啦,败军之将,当不得你如此夸赞。”
刘开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真心安慰道:
“这场仗的输赢,跟你没关系,就算换成任何人来指挥,结果也是一样。”
李琛轻叹了一口气,重重的点了点,似乎默认了对方的说法。
曾烈跟刘开随即对视了一眼,用眼神交换了下意见。
两人在一起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紧接着他们就把李琛迎了进去。
安排李琛坐下,刘开亲自为其端来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以及一盘焦糖坚果仁。
让对方垫吧垫吧,缓解一下紧张压抑的情绪。
李琛见状,心里不由得一阵苦笑。
转战千里,一路急行军还能有如此丰富的后勤补给。
看来这场仗,输得真不冤。
轻呷一口茶水,刘开主动道:
“李师兄,当年你可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呀,怎么沦落到在地方军里边当副职?难道说,某人眼瞎吗?”
提起这件事,立马就勾起了李琛某些不好的回忆。
想当初四一二之后,某人就逼着他们这些职业军人选边站队。
当然,结果就是大部分人都各自选择了自己所认可的立场。
也有少数几个,就比如李琛这样的人,他认为军人就应该纯粹,不应该沾染上政治斗争。
所以谁的队也不站。
只不过这在某人看来,不站队就代表不跟他一条心。
所以就算你是个人才,仍然会遭受排挤。
于是兜兜转转,李琛便从中央军一路被排挤成了地方军,而且还只能担任副职。
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境遇,李琛也是颇为无奈:
“唉~,不瞒二位,在下的确不善于政治斗争,更不喜欢勾心斗角,所以就只能待在这远离是非的鲁省。”
“原以为可以远离内战,想不到,还是让我在这里遇上了你们。”
“不过我也实在没办法,除了排兵布阵,其他我啥也不会。”
“要不是贵军主动打过来,我是万万不会主动招惹你们的。”
刘开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对方的说法。
像李琛这种二期优秀毕业生,其实是早就进入了某人的眼中。
如果能稍微圆滑一点,升官发财肯定是唾手可得。
这样看来,李琛的确算得上一位纯粹的军人。
只不过生逢乱世,又正值国家内外交困之际,这种纯粹反而更像是种逃避。
就好像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以为这样就能眼不见心不烦,
实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但是对方越不想谈政治,刘开却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师兄,咱们先暂且不谈军事,我只问你,你觉得咱们国家,还有希望吗?”
“又或者说,在某人的领导下,咱们还有希望吗?”
闻言,李琛端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半晌才道:
“刘政委,治国的事情,我不懂,我只会打仗,如果非要评价的话,咱们国家,希望很渺茫。”
对方倒是说了一句大实话,而且还算比较乐观的那一类人。
而真正了解目前国家现状,以及跟世界列强之间差距的人,无一不是满心的绝望。
也只有红军这样的部队,即使在艰难困苦的局面下,任然保持着一颗救国救民的决心。
既然对方明白个中道理,刘开继续问道:“师兄,你觉得,咱们红军有希望吗?”
“曾旅长,请问,第12军的弟兄们,贵军会怎样处置啊?”
曾烈觉得对方的话有些奇怪,失笑道:
“呵呵,那还用讲,当然是发放路费,任他们离开。”
李琛满脸震惊,心道:红军难道不怕这些士兵回去之后,补充进其他部队吗...
似乎看出了对方的想法,曾烈轻描淡写道:
“第12军的弟兄们打仗不过是为了口饭吃,都是华夏人,下次遇上咱们,他们会躲开的。”
李琛默然的点了点,随后便跟着对方前往临时指挥部。
一路上,李琛看到一队队全副武装的红军士兵,军容齐整,丝毫看不出长途跋涉的疲态。
这大概就是全机械化部队,最大的优势所在吧。
心里思索着,李琛不由得羡慕起来。
走入红军的临时军营,周围全是一辆辆的小型战车,看得他是眼花缭乱。
不仅是诸多武器装备,全都安装在车上。
就连医疗物资和设备都有专门的战车搭载,以便随时随地都能快速转移。
李琛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据国府提供的情报显示,红军的主力部队最多跟主力中央军战力持平,远远比不上德械师吗?
这他娘的究竟是谁搜集的情报...
曾烈一脸的傲然,指了指远处一排总共10辆的Sh-15卡车炮:
“李军长看见了吧,我那一个连的卡车炮,就相当于你们一个重炮旅。”
望着那些重火力,李琛心服口服道:
“是啊,贵军的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以及战斗意志,都远超我第12军,这一仗,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曾烈没有搭话,只是在心里冷笑,估计是口服心不服才对吧。
真实情况也正如他所想,李琛觉得自己要是有这些装备,照样能打胜仗...
来到指挥部,打老远曾烈就跟一名同样军官身份的人,招呼道:
“哈哈,老刘,看看我带谁过来啦?”
政委刘开没好气从帐篷里边钻出来,边走边道:“谁啊,不会是你在这边的相好吧?”
刚钻出帐篷,看见曾烈身边的人,刘开便有些讶然起来:“这位是...”
曾烈隐隐的朝其眨眨眼,随后介绍道:
“这位是第12军的李琛,李副将军,跟你一样来自黄埔,只不过是2期的。”
刘开立马会意过来,热情的伸出双手道:
“哎呀呀,这可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啊,李师兄,我是三期的刘开,难怪见你有些面熟。”
握住对方的手,刘开稍作回忆,道:
“李师兄应该代表二期的优秀毕业生,上台毕业演讲过,对吧?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面对刘开的热情,李琛颇为不适应,毕竟现在他可还是俘虏,哪里有心情续同校之情。
于是有些汗颜道:“刘长官过奖啦,败军之将,当不得你如此夸赞。”
刘开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真心安慰道:
“这场仗的输赢,跟你没关系,就算换成任何人来指挥,结果也是一样。”
李琛轻叹了一口气,重重的点了点,似乎默认了对方的说法。
曾烈跟刘开随即对视了一眼,用眼神交换了下意见。
两人在一起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紧接着他们就把李琛迎了进去。
安排李琛坐下,刘开亲自为其端来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以及一盘焦糖坚果仁。
让对方垫吧垫吧,缓解一下紧张压抑的情绪。
李琛见状,心里不由得一阵苦笑。
转战千里,一路急行军还能有如此丰富的后勤补给。
看来这场仗,输得真不冤。
轻呷一口茶水,刘开主动道:
“李师兄,当年你可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呀,怎么沦落到在地方军里边当副职?难道说,某人眼瞎吗?”
提起这件事,立马就勾起了李琛某些不好的回忆。
想当初四一二之后,某人就逼着他们这些职业军人选边站队。
当然,结果就是大部分人都各自选择了自己所认可的立场。
也有少数几个,就比如李琛这样的人,他认为军人就应该纯粹,不应该沾染上政治斗争。
所以谁的队也不站。
只不过这在某人看来,不站队就代表不跟他一条心。
所以就算你是个人才,仍然会遭受排挤。
于是兜兜转转,李琛便从中央军一路被排挤成了地方军,而且还只能担任副职。
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境遇,李琛也是颇为无奈:
“唉~,不瞒二位,在下的确不善于政治斗争,更不喜欢勾心斗角,所以就只能待在这远离是非的鲁省。”
“原以为可以远离内战,想不到,还是让我在这里遇上了你们。”
“不过我也实在没办法,除了排兵布阵,其他我啥也不会。”
“要不是贵军主动打过来,我是万万不会主动招惹你们的。”
刘开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对方的说法。
像李琛这种二期优秀毕业生,其实是早就进入了某人的眼中。
如果能稍微圆滑一点,升官发财肯定是唾手可得。
这样看来,李琛的确算得上一位纯粹的军人。
只不过生逢乱世,又正值国家内外交困之际,这种纯粹反而更像是种逃避。
就好像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以为这样就能眼不见心不烦,
实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但是对方越不想谈政治,刘开却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师兄,咱们先暂且不谈军事,我只问你,你觉得咱们国家,还有希望吗?”
“又或者说,在某人的领导下,咱们还有希望吗?”
闻言,李琛端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半晌才道:
“刘政委,治国的事情,我不懂,我只会打仗,如果非要评价的话,咱们国家,希望很渺茫。”
对方倒是说了一句大实话,而且还算比较乐观的那一类人。
而真正了解目前国家现状,以及跟世界列强之间差距的人,无一不是满心的绝望。
也只有红军这样的部队,即使在艰难困苦的局面下,任然保持着一颗救国救民的决心。
既然对方明白个中道理,刘开继续问道:“师兄,你觉得,咱们红军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