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 第437章 我又怎敢多言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第437章 我又怎敢多言

    雍和帝对海外诸国始终抱有戒心,毕竟大乾虽发展迅速,根基却在这里。

    一旦沿海失守,无异于门户洞开!

    可卿惊讶地问:

    九七五陆二=3d八8【八&一四】

    “让忠顺亲王留在行宫?这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外界他有问题吗?陛下究竟想干什么?”

    楚稷握着可卿的小手把玩,最爱的就是她的柔软细腻。

    可卿的手细腻柔滑,仿佛无骨,拿在手里生怕滑落。

    不仅是手,她的脚同样如此。

    尽管有人说“玉”

    会害人,但那是没见过真正的好东西。

    咳,扯远了。

    楚稷捏着她的小手说:

    “还能怎样?趁此机会好好整治沿海一带。

    如今刺杀事件的影响还没完全消退,还有其他隐患。”

    “若现在不处理,日后这些人可能被利用,毕竟他们并不支持父皇!一群蠢货,他们不懂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香菱在一旁娇憨地问:

    “爷,这是什么好事?能吃吗?”

    楚稷愣了一下,随即大笑:

    “对,是好吃的,很多好吃的,能让整个大乾都吃饱!”

    可卿仰慕地看着他说:

    “这一切都是爷的功劳,这是属于爷的时代!”

    楚稷沉默片刻后苦笑道:

    “错了,这是父皇的时代,十几年后才轮到我。

    现在,所有人都只能在他之下。”

    楚稷深知时代限制,也明白在孝道至上的环境中该怎么做。

    他虽为太子,却只是继承者,雍和帝从不平凡,只在等待时机。

    待三线开战,雍和帝声望巅峰时,无人能及!

    楚稷低声说:

    “但这只是开始,下一个时代属于我!”

    肃王府,

    楚稷回来后先应付了一拨来拜年的官员,此刻他们不敢去小行宫,全聚集在他这里。

    这些日子楚稷代理国事,让百官见识了他的仁德。

    相比太上皇和雍和帝,他们更倾向于接近楚稷。

    若非楚稷暂代国事,今日来的定不会如此之多。

    即便太上皇和雍和帝在遇刺后匆忙立了太子,大乾百年无储君的局面仍使百官随之转变态度。

    肃庸堂内,楚稷揉着额头抱怨道:

    \"这些文官话太多,每一句背后似乎都有隐情,实在让人疲惫不堪!\"

    此刻已过午后两点,楚稷清晨九点便归,直至此时才将众官员送走,如今仅剩开国功臣后代及西城兵马司的孙博、三千营副提督郭乐等寥寥数人。

    牛继宗粗声笑道:

    \"文官向来如此,心思复杂。

    殿下需当心他们!\"

    对面的史鼐史鼎嘴角微抽,这二人虽为文职,却在此嬉笑。

    \"老牛不必装傻,你才是这里最狡猾的!\"

    史鼎直言不讳地反击,毕竟从小一起长大,玩笑间并无芥蒂。

    牛继宗哈哈大笑:

    \"简直胡言乱语,还请殿下为我主持公道!\"

    此刻,王子腾与贾政不在场,贾家的贾赦和贾珍也在座,众人谈笑间令楚稷头痛不已。

    楚稷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待其渐息后开口道:

    \"诸位应知日前三皇兄遭贼人行刺,其中不乏僧人。

    京城虽未大乱,但也暗潮汹涌。\"

    \"今赴行宫,父皇提及各地僧人似有作乱迹象,恐演变成更大规模的**。

    这些僧人数量众多,粗略估算也有十余万壮年。\"

    牛继宗闻言拍案而起:

    \"这群忘恩负义之徒!早该将他们尽数斩杀!享了几十年福,竟还想**?\"

    贾赦亦蹙眉道:

    “殿下,此事务必速决,否则那些僧人怕是要闹出大事!如今佛教信徒众多,若有人从中作梗……”

    贾珍咬牙道:“那些只知敛财的秃驴,绝不能再纵容他们!”

    其他勋贵亦义愤填膺,此乃肺腑之言。

    他们祖辈皆为开国功臣,虽近年稍显衰落,却依旧锦衣玉食。

    若大乾不亡,他们便能永享荣华。

    如今有人欲动,岂非夺其生计?

    定城侯府的谢鲸沉声喝止:“莫在此喧哗,有失体统!听太子吩咐。”

    楚稷笑道:“不过剿灭叛贼而已,父皇允我三名额领军建功。

    诸位,十万僧众看似棘手,实则分散各地。”

    众人闻言精神振奋,满怀期待地看着楚稷。

    诚然,分散的僧众犹如散兵游勇,正是立功良机。

    楚稷未待众人回应,又道:“其中一名额予孙博,余下自行商议。

    两日内报我名单。”

    毕竟开国之后,宗室庞大。

    四王八公十二侯二十四伯,三名额如何分配?

    更别说新归附的元平一脉的孙博与郭乐!

    楚稷虽无法公然掌控军权,但仍可私下笼络人心。

    此乃规矩允许,雍和帝亦不会阻拦。

    况且楚稷储位稳固,父子无隙。

    雍和帝既欲栽培楚稷,自当让他参与军务。

    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孙博身上,他正激动得浑身发抖。

    身为西城兵马司指挥使的他,同属元平一脉。

    然而,在那边家族复兴毫无希望,如今终于迎来了转机!

    “下官叩谢太子殿下提拔之恩,此大德大恩,即便粉身碎骨也难以回报!我族愿为殿下前驱,生死无惧!”

    楚稷笑着摆手道:

    “快起来吧,既然让你们留下,本王便视同家人。

    不过名额有限,郭乐只能下次再选。

    大家尽管放心,今年还有其他机会。”

    众人暗自揣测还有什么好事,唯有治国公府的马尚心中已有所悟。

    他身为兵部右侍郎,后来又接管了三千营,消息自然比旁人灵通。

    但楚稷未曾明言,他又怎敢贸然说出自己的推测?

    楚稷打断众人的议论,说道:

    “好了好了,后续的事由你们自行商议,本王实在困倦,也就不多客套了,各自归家吧!”

    众人闻言笑闹着离去,同时恭喜孙博。

    他们明白这是楚稷对元平一脉的表态,倒也欣然接受。

    楚稷待众人散去,才揉着额头返回肃和堂。

    刚进门,就见尤氏与夏金桂行礼,挥退侍女后,他笑容满面地说:

    “我和贾珍说过,你们一个多陪陪妹妹,一个留在此处探望母亲。

    咱们有的是时间。”

    肃王府,

    因楚稷尚未大婚,后宅并无诰命前来拜年。

    尤氏得以到访全因贾珍,夏金桂也是如此。

    贾珍虽无确凿证据,但心中已有几分猜测。

    作为男人,他对这类事颇为敏感,完全不知情是不可能的。

    只是碍于楚稷的威严,加之内心愧疚,他不敢公开此事。

    当前,整个贾家乃至整个开国贵族集团都掌握在楚稷手中,他的意志决定着官员的升降和生死。

    楚稷身为太子,这让开国贵族们倍感兴奋。

    这无疑是他们最宝贵的,也是唯一的机会!

    若贾珍此时因事生乱,无需楚稷动手,开国贵族便会自行解决贾珍的问题。

    此事最终将无人知晓,对楚稷毫无影响。

    因此,贾珍既不能说,也不敢说。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

    今日他带着尤氏和夏金桂前来,还特别叮嘱不必早归...

    肃和堂内,

    楚稷捏着尤氏的下巴戏谑道:

    “看看,贾珍多知礼,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再麻烦你了,这可如何是好?”

    尤氏并非稚嫩女子,长期侍奉楚稷让她深知其喜好。

    此刻她不仅不羞涩,反而笑着调侃:

    “那爷不如多劳烦金桂吧,她也一直守着规矩,等着太子前来。”

    夏金桂在一旁几乎要晕厥,这话实在太过羞人!但她不敢反驳,如今的她已被整治得服服帖帖。

    起初她感受到楚稷对自己的冷漠,甚至有杀意!

    幸而后来虽接触渐多,楚稷态度有所缓和。

    尽管仍不视她为爱妾,但至少已无先前的残暴之意。

    楚稷笑着点头,坐在榻上问夏金桂:

    “蓉儿媳妇,我见你平日爽朗,为何今日如此沉默?”

    夏金桂早已被楚稷震慑得胆战心惊,闻言急忙上前跪拜,讨好道:

    “绝非如此,太子令我闭口,我又怎敢多言?”

    楚稷大笑,抚了抚她的头。

    其实最初他真想置她于死地,但后来也想通了。

    贾雨村能被物尽其用,夏金桂自然也不例外。

    这些人因她的到来尚未犯下大错,惩罚后稍加矫正,依旧可成为有用的工具。

    这种想法源于贾雨村,尽管楚稷对他并无好感,但也对其能力表示钦佩。

    此刻,楚稷看着夏金桂,手指轻抚过她的唇角,调侃道:\"怎么,刚才你婆婆说的可是真的?在等我来敲门?不过这门是不是太干了?要不要洒点水,省得待会摩擦生火。\"虽不懂其中原理,但夏金桂明白这话的含义。

    夏金桂心中一惊,暗想难道要让她担任主将?这岂不是要人命的事?不行,必须备好水,打完仗好补充体力。\"太子殿下,我已经准备好润门之物了……\"

    尤氏在后面轻喝:\"太子问的是什么?好好回答!\"夏金桂颤抖着,红着脸低声回应。

    楚稷赞赏地看了眼尤氏,随后站起身展臂示意更衣。

    尤氏和夏金桂立刻上前伺候。

    肃和堂内外无人,两女深知此处便是今日的战场。

    楚稷重新落座,看向若有所思的夏金桂问:\"你喜欢多嘴的人,还是积极向上的人?\"

    夏金桂一时没反应过来,而尤氏立即领会。\"只喜欢太子殿下。\"

    得到暗示,夏金桂顿时明白楚稷的意思,低头查看神兵后害羞地说:\"只要是太子殿下的,我都喜欢。\"

    楚稷挑挑眉,满意地说:\"很好,看来你婆婆教导得不错,你要认真听教,别让本王对你婆婆失望。\"

    \"奴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