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 第444章 她或许真会忐忑不安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第444章 她或许真会忐忑不安

    宝钗轻轻点头,继续低声说道:“哥哥和薛家考虑捐献一半的资产……”

    即便如今宝钗的父亲已故,薛家的地位有所下滑,但其财富在整个四大家族中仍首屈一指。

    即便将贾家、史家、王家的财产相加,也难以企及薛家的雄厚财力。

    不过若论爵位与官职,薛家显然逊色不少。

    得益于楚稷的支持,薛家的商业版图愈发庞大,已成为大乾国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如今竟提出要捐赠半数家财,这令楚稷颇感意外。

    他与宝钗之间的感情纯真无瑕,以往让薛家出资并非为了利益,仅是希望薛家能彻底依附于自己。

    然而这些钱对薛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为何此刻忽然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七一三

    楚稷眉头微蹙,宝钗赶忙解释:“哥哥这么做并非因为稷哥哥被册封为太子。

    母亲只是想为哥哥铺平前路,毕竟哥哥……”

    楚稷的神情稍缓,问道:“舅舅的用意?”

    宝钗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

    接到舅舅的信后,母亲才做出了这个决定,我猜测是舅舅劝说了她,让她有了这个勇气。

    无论是今生还是前世,拥有的财富并不等于能随时动用的财产。

    以薛家为例,他们虽有千万两家产,但其中至少三分之一被锁在商铺和货品中,无法立刻变现。

    另外三分之一则是可以流动的信贷资金,这是一种行业惯例,商家间的信用可以直接当作货币使用。

    例如楚稷购买商品时,若无现银即可赊账,这笔账目还能转让给他人,只要各方认可其价值,它便能在不同商户间流转,甚至最终又回到楚稷手中。

    这意味着即使是像薛家这样的富裕家族,其手中的现银也不过是总资产的三分之一或更少。

    即便如此,这一数额已远超普通县份所有居民的总财富。

    楚稷思索片刻后问宝钗:

    “这笔银子该捐给谁?皇室、朝廷,还是用于赈灾?”

    宝钗摇头轻声回答:“稷哥哥决定就好。”

    楚稷无奈地揉了揉额头:“这倒是个难题,我竟因银子太多而烦恼。

    具体数额确定了吗?”

    身为太子,楚稷必须保持清廉形象,因此这笔钱即便来自薛家,也不能经他手处理。

    最理想的方式是由户部直接分配至冶造局及急需拨款的部门,再由朝廷对薛家予以表彰。

    尽管过去一年楚稷忙得不可开交,大乾国运看似平稳,但实际上国家依然面临严重的财政短缺。

    十年来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修复土地、稳定物价、救助灾民、安置流民以及鼓励人口增长。

    若非楚稷承诺三线作战均为速战速决,太上皇和雍和帝绝不会同意出兵。

    楚稷皱眉,将宝钗拉到一旁低声问:“薛家怎会有如此多现银?”

    即便薛家富裕,也不应有这般巨款。

    大乾去年赋税不过七千多万两,薛家突然拿出这么多,实在令人意外。

    宝钗微笑回应:“确实不易,但母亲已变卖部分丰字号店铺与田产……”

    楚稷愣住片刻,感慨道:“姨母真乃巾帼豪杰,替我向她致谢,此功劳必奏报圣上。”

    当前大乾财政紧张,不仅需填补冶造局开支,还需支持春耕与救灾。

    去年税收仅够维持,若得这笔近三千万两银子,户部定会欣喜不已。

    楚稷安慰宝钗:“薛蟠之事交由我处理,薛家前景必然光明。”

    这并非选择,而是薛姨妈的明确要求。

    她此举无疑是为宝钗与薛蟠谋福祉,同时也因薛蝌即将调回京城而对家族未来充满期待。

    这笔钱亦能让宝钗日后更为从容。

    宝钗靠近楚稷耳边轻声提议:\"稷哥哥,要不要留些私下的东西?我有办法。\"

    楚稷无奈笑道:\"不必如此,倒是你若真能留,那才是我想要的。\"

    宝钗瞪了他一眼,娇态尽显。

    楚稷心思微动,低语:\"要不让薛蝌先回去,你和琴妹妹留下赏菊如何?\"

    \"胡说!\" 宝钗明白其意,脸顿时通红,慌忙离去。

    楚稷暗自一笑:\"总有机会的。\"

    肃王府,肃和堂。

    黛玉见楚稷招手,周围姑娘们偷笑,她虽轻哼一声,仍款步走近。

    \"何事非得此时找我?\" 黛玉脸颊因刚与湘云嬉戏而泛红,额头还挂着汗珠。

    楚稷取帕为她擦拭,眼中满是温柔:\"想你了。\"

    \"胡言乱语!\"

    \"是真的想念,册封大典时就想你了,那时想着将来册封太子妃,你会是什么模样。\"

    黛玉羞涩难当,脸颊愈发绯红。

    \"你总是哄我开心,我才不信呢!\"

    \"那册封时要不要我陪着?我担心你紧张到落泪。\"

    \"瞎说!我才不怕,别取笑我了。\"

    黛玉反应过来是在玩笑,跺脚转身欲走。

    今天楚稷册封太子的典礼虽然复杂,但册封太子妃时流程类似,同样繁复。

    若非楚稷在旁陪伴,她或许真会忐忑不安。

    楚稷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了下,黛玉立刻转身瞪了他一眼,抽回了自己的手。

    私下牵手无妨,但此刻众姑娘在场,她深知她们看似谈笑风生,实则都在留意这里的一举一动。

    虽然平日私底下接触亲密属正常,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绝不能让别人瞧见。

    楚稷笑道:“好,我不逗你了。

    确实有事要告诉你,回去后请代我向林大人转达,詹事府的事暂时别太操心,等春闱后再补足人选再处理。”

    黛玉愣了一下,皱眉道:“你是说有人想利用我父亲?”

    她深知楚稷懒散的性格,也知道他对自己的情意,因此断不会防备林如海。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担心林如海被他人利用。

    楚稷低声说:“没错,不过林大人应该也有所察觉,我只是提醒一下,求个安心。

    接下来各家族及别有用心之人会试图往詹事府安插人员,这些事务都需要林大人负责。

    若是顺利倒也罢了,一旦出问题,林大人必会成为替罪羊。

    他虽挂名户部左侍郎,将来更是要担任财相,实在分身乏术。”

    目前哪个部门最忙碌?无疑是户部!可以说户部全年无休地运转。

    尽管皇家银行为皇室提供资助减轻了些许负担,但依旧只是缓解了一点压力。

    经历十一年的天灾人祸,各地流民数量庞大。

    后续的安置与返乡工作也让户部疲于应对。

    林如海身为户部左侍郎,未来将是户部尚书,同时也是楚稷的实际岳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座各位的父辈中,唯有林如海是楚稷真正意义上的岳父。

    霍州户部尚书对林如海极为重视,而詹事府事务繁杂,林如海忙得不可开交。

    黛玉听后皱眉低语:“爹爹不如只在詹事府任职,身边无人相助,我也会担忧。

    况且户部重任压身,爹爹每晚熬夜,身体恐吃不消。”

    楚稷毫不犹豫地摇头道:“过去我会依你,但如今六部缺信得过的人,我怎能安心?林大人才华出众,应在更重要的岗位施展抱负。

    詹事府虽为东宫属官,却长期被冷落,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林如海年过四十,若因职务调动郁郁寡欢,实在可惜。

    为官者怎会惧累惧忙?他们唯恐无事可做。

    楚稷深知林如海的重要性,尤其在吏部、兵部、户部三大要职上,更需可靠之人。

    他岂能独自支撑未来十数年的储君之位?

    黛玉轻声叹息:“我知道你的考量,也知道爹爹不会退让,看他如此操劳,实在让我无助。”

    楚稷回应道:“有何难处?我已为太子,王府新添三位太医,其中一位擅长调理身体,明日便派往你家。”

    黛玉一愣,感动地说:“稷哥哥,多谢。”

    楚稷笑道:“一家人何必言谢?我的就是你的,何须分彼此?”

    若在以往,楚稷无此资格,但今身为太子,可发旨行事。

    东宫二字非同小可,加之他晋封亲王,诸多事务更为顺畅。

    黛玉心中十分感动,家中虽已有太医,但那太医只擅长药理调养女子身体。

    而父亲林如海虽然也能调理,但他日日熬夜,实在难以调养好。

    并且林如海也不敢轻易麻烦那位太医,因为那是皇太后特意为黛玉安排的。

    如今有新太医为父亲调理,黛玉怎能不感激?

    看着黛玉羞涩的模样,楚稷轻咳一声,低声说道:\"林妹妹,你脸上的表情像是肿了一样。\"

    黛玉脸一下子红透了,嗔怪道:\"大坏蛋!\"说完转身跑开了。

    刚才宝钗和宝琴也是这般反应,她还有什么好怕的。

    当晚八点多,姑娘们不宜久留。

    楚稷虽然不舍,但也知道什么更重要。

    送走姑娘们后,回到后宅主院。

    一进屋,元春、袭人、晴雯、可卿、香菱齐声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楚稷笑着调侃:\"今晚这么喊还行,但我更喜欢你们叫我爷,叫太子殿下显得生疏。\"

    晴雯掩嘴轻笑:\"我说过爷不会喜欢这个称呼吧?之前爷监国时就说过。\"

    可卿无奈摇头:\"不是不信,是你非要如此,我们又能怎样?\"

    楚稷望向晴雯,晴雯连忙解释:\"我们不是真的赌钱,只是开玩笑而已。\"

    楚稷想起书中情节,晴雯确实爱赌钱。

    或许整个贾府里,不止她一人如此。

    虽然金额不大,但这确实是家风败坏的开端。

    但也能理解,她们每日困于一处,就像上班一样,重复枯燥的生活,缺少娱乐,需要一些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