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 第458章 最终获益最多的都是兵部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第458章 最终获益最多的都是兵部

    神机营虽有五万人,但并非全部在此。

    演武场仅驻扎了一万精锐士卒,于雨中挺立如松。

    表面上平静无声,可每位士卒眼中似有光芒闪烁。

    楚稷示意后,内侍挥动棋子,董战见状举起简易喇叭呼喊:“全员准备!”

    号令一出,士兵迅速从仓库推出火炮与加特林,接着排列整齐方阵。

    尽管灯光昏暗,借助偶尔的闪电,这支部队的轮廓依旧清晰可见,一万精锐宛如幽灵般令人胆寒。

    楚稷指向火炮阵列说:“皇祖父,父皇,攻城与歼敌,火炮始终是最优选择。

    它具备最大破坏力与威慑力,尤其在火器尚未外传时,满金、蒙元及南越必会屈服于此。”

    太上皇与雍和帝点头,上次便目睹过火炮的威力,如今却见百台之多!

    太上皇问:“那些加特林为何无人值守?”

    楚稷苦笑道:“此物对付步兵骑兵很有效,但今日演练重在步炮协同,用相柳攻击空地,我有些舍不得子弹……”

    即便**生产速度尚可,频繁消耗仍显浪费。

    太上皇大笑:“你怎变得这般小气?让朕为你增加拨款!”

    雍和帝摇头苦笑。

    “冶造局目前并不缺资金,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

    现在两个新设立的冶造局已达到生产极限,除非再招募更多人手。

    但这两个冶造局已经饱和了,等这次三线开战后再说吧。”

    “灭掉这三个国家后,不用我多说,满朝文武都会争着支持继续扩建冶造局。

    毕竟开拓疆域一旦成为趋势,所有人都会为之疯狂,哈哈!”

    太上皇也跟着大笑,随即说道:“这里的相柳(加特林)、祝融(大口径火炮)以及钩蛇(火炮)暂时不用运出去了。

    你们可以直接通过海边的港口运输,新建成的两个冶造局足够承担这些设备的安置工作。

    这些东西就留在皇宫内吧。”

    雍和帝和楚稷闻言愣住了,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明白太上皇并非对他们有所防备,而是打算将皇宫作为诱饵……

    不过,无论是祖孙三代,都是为了大乾的利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抉择,因此两人并未阻止。

    楚稷点点头,随后举起扩音器大声宣布:“演习开始!”

    当看到步兵发起冲锋时,炮弹在他们前方五十米处爆炸,太上皇和雍和帝都被吓了一跳,站起身来。

    身后六部尚书也慌忙冲到前面查看,全然不顾大雨打湿衣衫。

    他们并非仁慈之辈,都是为求胜利不惜牺牲性命的人。

    然而此刻情况特殊,神机营的精锐是从全国各地调集而来的,可以说每一名士兵都非常珍贵。

    而且培养这样一支队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若损失过多,将严重影响后续的三线作战。

    但楚稷却显得十分镇定,张口解释着什么。

    此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战场上炮火纷飞,喊杀声震耳欲聋,即使面对面说话也难以听清。

    太上皇和雍和帝很快又感到震惊,不可置信地注视着下方。

    只见步兵们一边向对面的‘城池’射击,一边踏过被炮火灼烧出的弹坑向前冲锋,动作丝毫不受影响。

    炮弹不断在他们前方五十米处爆炸,但他们依然维持着既定的速度。

    徐进的战术展现出强大的压制力。

    这种攻城方式在当下无疑是极具优势的,不过代价也相当巨大。

    换成其他将领,可能会选择用人海战术去填平城池,重点攻击城墙和城门。

    但楚稷深知,再建城池易如反掌,可培养一名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老兵却需要漫长的时间。

    一位老兵的价值无可估量!

    太上皇目睹步兵与炮兵协同作战,不禁放声大笑:“无坚不摧的军队!即便面对满金,乃至整个天下,也无人能够抵挡!”

    六部尚书们同样激动得语无伦次,然而暴雨和炮火交织,他们的声音完全淹没其中……

    单门大炮足以展现其威力,而百门齐发,则昭示着未来的方向!

    加上步兵与骑兵联合作战,这种组合令他心中升腾起一种大乾能征服天下的豪情。

    雍和帝同样兴奋不已,他此前只是通过奏折了解到神机营的实力,但亲眼目睹后才感受到这震撼人心的枪炮声是如何让每个男儿热血澎湃!

    他仿佛已经看到南越国主跪伏于前,南越子民俯首称臣的画面!

    随着火炮摧毁‘城池’,这场演习接近尾声。

    董战随即指挥上百门加特林机枪朝远处的树林展开猛烈射击。

    那片树林早已不是树林,而是太上皇和雍和帝眼中代表满金与蒙元的重装骑兵!

    尽管大乾并不缺战马,但骑兵数量仍显不足,战斗力更是难以与满金和蒙元抗衡。

    毕竟他们是天生的游牧民族,骑射技艺如同本能般流淌在血液里。

    为何大乾与满金之间积怨百年却始终隐忍?

    一方面是因为大乾对满金领土并无觊觎之心,另一方面则因草原过于广袤,即使小胜也难以深入追击。

    最关键的是,在骑兵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的短板,使得大乾始终未能找到彻底解决之道。

    百门加特林齐射形成的弹幕风暴,即便面对重骑兵或手持钢盾的敌人,也能将其彻底击溃。

    楚稷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自豪地说道:\"皇爷爷,父皇,咱们冶造局的投入值了!\"

    太上皇和雍和帝放声大笑,各自拍了拍楚稷的肩膀。

    仅是一场演习,他们便已窥见大乾的辉煌未来——火力压制的力量令他们震撼。

    同时,楚稷提到的“工业领先”

    四字,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

    雍和帝走上前,推开举伞跟随的夏守忠,操起大喇叭高呼:\"将士们!朕看到你们每一个人!你们是大乾的精英,是朕的骄傲!大乾的未来在你们肩上,朕定会时刻关注你们!\"

    \"满金、蒙元、南越,都将因你们而颤栗!不仅他们,未来的天下也会因你们而臣服!你们是大乾的希望,朕绝不会辜负你们的努力!从今天起,你们的饷银翻倍,家人也将获得最高荣誉与优待。

    待三国平定,朕亲自为你们庆功!\"

    董战虽出身武将,却因长期待在冶造局,对许多事务有了深刻理解。

    神机营过去不受重视,如今却不可同日而语。

    \"吾皇圣明!大乾必胜!\"他的呐喊盖过了暴雨声,引得万名精锐齐声响应:\"吾皇圣明!大乾必胜!\"

    此刻,雍和帝豪情万丈。

    他既有笼络军心的考量,也是真心流露。

    有这样的武器和将士,何愁大乾不能开疆拓土?

    纵观历史,继任帝王大多偏于守成,能开拓疆土者寥寥无几。

    如今他要成就这一伟业,怎能不激动?

    太上皇笑着注视雍和帝离去的身影,忽然间感到自己确实老了。

    虽然心态乐观,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这一刻,他终于意识到雍和帝不再是那个孩子,而是一个成熟的帝王。

    楚稷察觉到太上皇的情绪,握着他的手笑道:\"皇爷爷,您今后可真是名正言顺的圣君了,我打算在史书中为您的功绩写下数页,不然心里过意不去。\"

    太上皇愣了一下,随后笑着敲了下他的脑袋:\"你这小子别拍马屁了。

    虽然这次让你随军出征,但绝不能冒险。

    大乾建国百年,这是首次立储,万万不可出意外,懂吗?\"

    楚稷认真点头,他知道太上皇的担忧。

    作为大乾首位储君,若他在出征途中遇害,大乾未来的开疆拓土将困难重重。

    \"皇爷爷放心。

    另外,还有一件事想告诉您。

    我想编写一部记载大乾历史的书籍,记录开国大事和人物生平,并在书院教给孩童,从小培养他们的家国意识。

    当然,皇爷爷的事迹会占主要篇幅。\"

    冶造局,办事楼。

    太上皇瞥了眼六部尚书,又看向楚稷,忽然笑道:\"时代在变,大乾也得跟着变。

    你们都见识到了火器的力量。

    康怀,新建的两个冶造局产量如何?\"

    康怀急忙起身回答:\"回太上皇,合格火炮已超过三千门,炮弹十万多发。

    此外还有各类配件不计其数。\"

    \"由此可见,太子殿下提出的风力、水力发电确实能让冶造局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太子的远见,我等不及也。\"

    在六部中,对楚稷最为支持的无疑是兵部尚书康怀。

    即便工部是他最初接触的部门,也没有康怀这般积极。

    毕竟,楚稷所做的每一件事,最终获益最多的都是兵部。

    没有战事,无法扩张领土,身为兵部尚书的康怀如何留名青史?当然,除了前明的于谦,那位早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才了。

    太上皇微微点头,说道:

    “确实,一年前稷儿建府时,谁能料到短短一年竟有如此巨变?海外贸易、皇家银行、新报社,还有至关重要的冶造局,这些全是由稷儿提出的构想。”

    “或者可以说,这一切都由稷儿主导完成。

    它们不仅关系民生,更关乎国之根本。

    你们也都亲眼见证了这些变化,为何到现在又心生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