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孤凤栖凰 > 第301章 暗潮下的布局与破局

孤凤栖凰 第301章 暗潮下的布局与破局

    “是,大人!”众人齐声应道。

    安排完一切之后,林清梧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待众人离开后,书房内只剩下林清梧一人。

    她独自坐在书桌前,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眼神深邃而坚定。

    但她绝不会退缩。

    为了大胤王朝的未来,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她愿意付出一切!

    就在众人忙碌之际,一封匿名信悄然送入书房,内容只有八个字:

    “凤鸣九天,祸起萧墙。”

    烛火贪婪地吞噬着信纸,将那八个字烧成灰烬,仿佛要将所有的秘密都掩盖起来。

    但林清梧知道,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

    她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被夜风吹得摇曳的竹影,感受着这难得的静谧。

    “风起青萍,凤凰难安……”这八个字,字字诛心,直指她林清梧。

    看来,京城这潭水,远比她想象的更深,也更浑浊。

    她本以为自己已足够谨慎,却没想到,暗中窥伺之人,竟能将她看得如此透彻。

    是谁?

    谁在暗中操纵这一切?

    是旧党余孽的反扑?

    还是朝中新贵的试探?

    亦或是……太后萧氏的警告?

    无数个念头在林清梧的脑海中翻涌,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让人眼花缭乱。

    她轻轻抚摸着手腕上的墨玉镯,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力量。

    这墨韵通灵,既是她逆天改命的利器,也是她身陷囹圄的根源。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她林清梧,注定要在这乱世之中,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呵……”林清梧轻笑一声,笑容中带着一丝嘲讽,也带着一丝决绝。

    既然有人想要阻拦她,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以牙还牙!

    她林清梧,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来人。”她对着空旷的房间轻声唤道,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黑暗中,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单膝跪地,等待着她的吩咐。

    林清梧转身,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这层层黑暗,直达真相:“传信给沈砚之,就说……最近京城不太安静?”

    几日后,一封密函送到了沈砚之手中。

    信中只有寥寥数字,却足以让他明白林清梧的处境。

    “京城不太安静?呵,何止是不太安静,简直是暗流涌动啊。”沈砚之站在镇国公府的书房内,手持信笺,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他立刻召集了暗卫,沉声道:“彻查京城近来所有异常人员调动,尤其是曾与九皇子有旧的官员,一个都不要放过!”

    暗卫领命,瞬间消失在夜色中。

    经过几日的明察暗访,沈砚之的暗卫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

    “主子,属下查到,原属礼部的侍郎赵谦,近期频繁出入东宫旧址,且行踪诡秘。”暗卫首领单膝跪地,禀报道。

    东宫旧址?那里早就荒废多年,赵谦去那里做什么?

    沈砚之眉头紧锁,沉声道:“继续盯着他,务必查清楚他的一举一动。”

    与此同时,林清梧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

    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她神色如常地提出恢复“翰林考绩制”。

    “陛下,臣以为,翰林院乃是储才之地,当以严格的考绩制度,激励翰林们奋发向上,为国效力。”林清梧的声音清冷而平静,仿佛只是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景琰坐在龙椅上,眼神深邃地看着她,心中暗自思忖。

    他知道林清梧绝不会无的放矢,她提出恢复翰林考绩制,一定有她的目的。

    “林爱卿所言甚是,朕准了。”景琰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林清梧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好戏,就要开场了。”

    接下来的几日,林清梧以拟定考绩细则为由,调取了大量的宗室子弟档案。

    这些档案详细记录了宗室子弟的生辰八字、家世背景、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堪称是皇室的秘密档案。

    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林清梧“不小心”地将一份关于某位皇子早年病史的残卷,夹带在了呈给景琰的奏折之中。

    这份残卷记录了那位皇子幼年时曾患有隐疾,虽然后来痊愈,但却留下了病根。

    林清梧相信,以景琰的敏锐,一定能够发现这份残卷的蹊跷之处。

    果然,不出她所料,第二天,京城便开始流传着各种流言蜚语。

    “你们听说了吗?林大人好像在暗中调查皇室子弟的身体状况。”

    “是啊,我也听说了,据说她还想以旧疾污蔑皇嗣呢!”

    “这个林清梧,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竟然敢把手伸到皇室的家事上!”

    更有御史直接上书弹劾林清梧“越权干政”,要求严惩她。

    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言和弹劾,林清梧却显得异常冷静。

    她非但没有辩解,反而将弹劾奏折抄录张贴于翰林院门前,任由百官评议。

    这一下,京城彻底炸开了锅。

    有人说林清梧是自寻死路,竟然敢公然对抗朝廷;也有人说林清梧是光明磊落,敢于接受百官的监督。

    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整个京城都变得乌烟瘴气。

    而就在这片混乱之中,那名可疑的礼部侍郎赵谦,终于露出了马脚。

    三日后,赵谦秘密来到了城南的一家酒楼。

    他小心翼翼地走进一间雅间,确认四下无人后,才压低声音说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大人放心,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个神秘的男子坐在他对面,声音低沉而沙哑。

    “务必尽快除掉林清梧,否则,大局难保!”赵谦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大人放心,她活不了多久了。”神秘男子阴森一笑,

    两人又密谋了一番,赵谦才匆匆离开。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沈砚之的暗卫尽收眼底。

    待赵谦离开后,沈砚之的暗卫立刻冲进雅间,将那名神秘男子制服。

    他们仔细搜查了房间,最终,在桌子底下发现了一封密信。

    暗卫将密信呈给沈砚之,沈砚之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请速除林氏以保大局。”

    字迹苍劲有力,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威胁我的人!”沈砚之的

    夜色深沉,林清梧的书房内依旧亮着灯。

    她坐在书桌前,仔细地翻阅着手中的卷宗,眉头紧锁。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进。”林清梧头也不抬地说道。

    一名暗卫走了进来,单膝跪地,将手中的密信呈上。

    “大人,沈大人送来一封密信。”

    林清梧放下手中的卷宗,接过密信,打开仔细地阅读起来。

    看完信件,林清梧的神色平静,看不出任何喜怒。

    她将信纸放在烛火上烧成灰烬,然后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看来,有些人已经等不及了……”她喃喃自语道。

    沉吟片刻,她转过身,对着空旷的房间轻声说道:“来人。”

    黑暗中,一道身影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单膝跪地,等待着她的吩咐。

    林清梧看了他一眼,语气平静地说道:“深夜备马,我要去兵部尚书李维清府上一趟。”

    夜色如墨,将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深沉的寂静之中。

    林清梧素手轻抬,将燃尽的信笺灰烬拂去,面上平静如水,好似这信上写的并非是要人性命的威胁,而是今儿个天气真不错的闲谈。

    “看来,有些人按捺不住,要跳出来蹦跶了。”她朱唇轻启,声音清冷,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寒意。

    呵,真当她是吃素的吗?

    “他们越是急躁,就越说明……咱们离真相,不远了。”她低声喃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片刻后,一辆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出林府,直奔兵部尚书李维清的府邸。

    兵部尚书李维清,年过半百,却精神矍铄。

    他身着一袭藏青色官服,正襟危坐在书房内,一丝不苟地翻阅着兵部送来的卷宗。

    忽闻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眉头微皱,抬头望去。

    “大人,林大人深夜来访。”管家神色恭敬地禀报道。

    “林大人?”李维清”

    须臾,林清梧缓步走进书房,朝李维清微微颔首:“李大人,深夜叨扰,还望见谅。”

    “林大人客气了,快请坐。”李维清连忙起身相迎,心中却暗自猜测着林清梧此来的目的。

    待林清梧落座后,李维清亲自为她斟了一杯热茶,笑着问道:“不知林大人深夜来访,所为何事啊?”

    林清梧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李大人,我需要你立刻整顿兵部监察司。”

    李维清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沉声道:“林大人,监察司乃是兵部重地,不知您为何突然要整顿监察司?”

    “肃清蛀虫。”林清梧淡淡地吐出四个字,语气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

    李维清心中一凛,他知道林清梧所说的“蛀虫”指的是谁。

    看来,京城又要不太平了啊!

    “林大人放心,下官定当竭尽全力,肃清兵部监察司的蛀虫!”李维清拱手应道,

    林清梧满意地点了点头,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放下茶杯,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维清一眼,忽然话锋一转:“李大人,你说,若是我们在朝堂之上,光明正大的安插眼线,会怎么样?”

    李维清闻言,倒吸一口凉气,震惊地看着林清梧。

    这林大人,好大的胆子!

    她竟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