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孤凤栖凰 > 第438章 凰翼焚天,文相执玺

孤凤栖凰 第438章 凰翼焚天,文相执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带着凛冽的寒意穿透紫宸殿的琉璃瓦,洒落在汉白玉的地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百官早已肃立于殿内,鸦雀无声,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林清梧一袭素色官服,身形略显单薄,缓步走上丹陛。

    她手中捧着一个锦盒,盒中,静静地躺着几片被烧焦的纸张残片。

    “诸位大人,请看。”林清梧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她示意内侍将锦盒呈给众人。

    一时间,朝堂之上窃窃私语,大臣们交头接耳,不明所以。

    “这是……伪诏的残片?”一位老臣颤巍巍地问道,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林清梧点了点头,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个清冷的笑容:“不错,正是那份意图颠覆朝纲,陷害忠良的伪诏。”

    她环视四周,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冷笑。

    这群老狐狸,平日里一个个道貌岸然,实则各怀鬼胎。

    “想必诸位大人心中都有疑问,这伪诏是如何被识破的?”林清梧顿了顿,故意卖了个关子。

    众人的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纷纷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林清梧也不再废话,从袖中取出一张空白的“影墨笺”,又从锦盒中取出一块烧焦的残片。

    “这便是关键所在——文心九鉴,墨韵通灵。”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她将残片轻轻地放在“影墨笺”之上。

    “嗡……”

    一种极其细微的震动,从“影墨笺”上传来,传入在场每一个文官的心间。

    林清梧指着微微颤动的“影墨笺”,解释道:“真正的诏令,蕴含着天子的意志和文人的风骨,与‘影墨笺’之间,会产生墨韵共鸣。触之微震,心神相合。”

    她又取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用同样材质的纸张伪造的“诏书”残片,放在“影墨笺”上。

    这一次,“影墨笺”却毫无反应,静寂无声。

    “这便是伪诏!”林清梧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它毫无文心可言,只是一张冰冷的废纸!”

    群臣哗然,议论纷纷。

    林清梧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厉声喝道:“文道承天命,笔墨通神明。岂容宵小以纸墨乱国?”

    她的声音在紫宸殿内回荡,震耳欲聋,掷地有声。

    龙椅之上,皇帝脸色铁青,显然是被这一幕给震怒了。

    “好!好一个林清梧!”他猛地一拍龙椅,怒声喝道:“朕命你彻查此案,务必将幕后黑手给朕揪出来!”

    “臣,遵旨!”林清梧毫不犹豫地领命。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沉声道:“林清梧听封,朕赐你‘文心玉玺’,暂代监国,可直调六部九卿。”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文心玉玺”乃是历代文相的信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文道权力。

    皇帝此举,无疑是将整个朝堂的文官系统,都交到了林清梧的手中。

    “臣,谢主隆恩!”林清梧再次跪地谢恩,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文相执玺,国运可安!”以张阁老为首的文官们,纷纷跪倒在地,高呼口号。

    昔日那些轻视她的老臣们,此刻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俯首称臣。

    林清梧缓缓起身,手握“文心玉玺”,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心中豪情万丈。

    “这一局,我要让那些魑魅魍魉,好好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心!”

    她立即启用“文心玉玺”,签发了最终版的“青阶肃清令”,将三十六名涉案官员尽数革职下狱,毫不留情。

    同时,她大胆启用年轻的寒门文官,接替那些空缺的要职。

    她特意提拔了一名曾被礼部侍郎打压的七品评事,担任监察御史,负责主审“伪诏案”。

    这一举动,既显示了她的公允,又彻底断绝了敌方翻案的可能。

    当夜,林清梧回到自己的府邸,咳疾再次加重。

    她伏在书案上,批阅着如山的奏章,每用一次“影墨笺”,便咳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文心玉玺”的底座。

    她却丝毫不在意,只是默默地工作着,直到深夜。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北疆,沈砚之也完成了对北狄残部的合围。

    北狄统帅率领着最后的残兵败将,退守至冰湖之上,企图借助坚冰突围。

    沈砚之冷笑一声,下令点燃了湖面上的浮油。

    “轰……”

    火海瞬间蔓延开来,将整个冰湖都笼罩在一片火光之中。

    冰层在高温的炙烤下,开始崩裂,无数北狄士兵落入水中,发出绝望的惨叫。

    沈砚之身先士卒,率领着精锐部队,踏上冰面,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手持长剑,如同一尊战神般,在敌军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噗……”

    一剑斩断了敌方统帅的旌旗,沈砚之高声喝道:“大胤文武,共守山河!”

    敌方统帅彻底崩溃,跪倒在地,乞求投降。

    沈砚之却看都没看他一眼,冷冷地说道:“你们的罪,要由文相来判。”

    林清梧收到来自北疆的战报,立即命影卫将“假侍郎”押解至北疆大营,与北狄统帅当面对质。

    她通过“影墨笺”感应二人之间的密信,还原出了“影蛇”十年布局的全貌。

    原来,西戎一直以来都在借文人结社渗透大胤,而北狄则以商路为掩护,策反边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瓦解大胤“以文治国”的根基。

    林清梧将供词抄录九份,分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昭告天下。

    同时,她宣布“文道清查司”将成为常设机构,直隶文相,专门负责清理朝堂上的蛀虫,维护文道的纯洁。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所有人都明白,林清梧这一次,是真的要动真格的了。

    战事平息当夜,沈砚之独自登上烽火台,夜风吹动他的衣袍,发出猎猎的声响……烽火台上,寒风如刀,刮得沈砚之的脸生疼。

    他凝视着那柄没入积雪的短剑,剑柄上“文武同守”四个字,是他亲手所刻,每一个笔画都饱含着对林清梧的承诺。

    他轻声呢喃,仿佛怕惊扰了远方的佳人:“你执笔定乾坤,我执剑护你身。这天下,总要有人来守护。”

    紫宸殿内,沉香袅袅升起,如云似雾,在林清梧的身旁萦绕。

    殿外,初雪无声飘落,将宫墙染成一片银白。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张已被鲜血浸染的“影墨笺”,指尖传来微微的刺痛。

    “这一生,我以文为刃,以命为墨……”林清梧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对自己,又像是在对这天地诉说,“终不负,清梧之名。”

    远处,宫灯如星,点缀着这寂静的长夜。

    那灯火连绵成片,远远望去,仿佛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展开华丽的羽翼,焚尽世间一切黑暗。

    内侍监李德全无声地走进殿内,躬身道:“林相,时辰不早了,您该歇息了。”

    林清梧并未抬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李德全,你说……这大胤的文脉,还能撑多久?”

    李德全闻言,身子一震,他抬眼望向林清梧,却只看到她眼底深不见底的幽邃。

    “奴才……奴才不知。”

    “不知吗?”林清梧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她缓缓起身,走向殿外,任凭雪花落在她的肩头。

    “那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