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孤凤栖凰 > 第441章 梧落成荫,凰不独飞

孤凤栖凰 第441章 梧落成荫,凰不独飞

    林清梧猛地咳出一口鲜血,猩红的颜色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她身形摇摇欲坠,像一株被狂风摧折的脆弱小花。

    “文相大人!”太监们尖叫着冲上前,手忙脚乱地扶住她。

    她虚弱地摆摆手,苍白的脸上带着一丝苦笑:“无碍……咳咳……老毛病了。”

    然而,话音未落,她便眼前一黑,软软地倒了下去。

    紫宸殿顿时乱成一团。

    皇帝惊慌失措,太医们争先恐后地涌上来,把脉的把脉,掐人中的掐人中。

    好半晌,林清梧才幽幽转醒。

    她靠在太监的怀里,脸色依旧白得吓人,仿佛随时都会断气。

    “陛下……”她虚弱地唤了一声,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

    皇帝连忙凑上前:“清梧,你感觉怎么样?要不要朕宣太医再来看看?”

    林清梧摇摇头,用尽全身力气,从怀里掏出一枚温润的白玉印玺。

    “陛下,臣……臣自知身子孱弱,恐难堪此重任。这文心玉玺,还请陛下收回。”她艰难地说着,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

    “文心玉玺?”

    群臣哗然。这可是文相权力的象征啊!林清梧竟然要主动交出来?

    皇帝也愣住了。他盯着那枚玉玺,

    “清梧,你这是何意?可是对朕有什么不满?”

    “臣不敢。”林清梧再次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臣只是……久居权位,恐损文道中正。还请陛下成全。”

    说完,她再次昏了过去。

    皇帝无奈,只得暂时收回玉玺,命人将林清梧送回府邸。

    林清梧一走,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群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各种猜测不绝于耳。

    有人说林清梧是病入膏肓,自知时日无多,所以才主动放弃权力。

    也有人说她是功成身退,不恋栈权位,想要做一个纯粹的文人。

    更有人说她是玩了一出“以退为进”的把戏,想要以此来试探皇帝的心意。

    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而此时,躺在床上的林清梧,嘴角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回到文相府,林清梧立刻屏退左右,只留下心腹影卫。

    “放出消息,就说……文相病重,已托付沈镇国公代为照料。”她吩咐道,语气平静而冷酷。

    影卫领命而去。

    当夜,夜黑风高。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文相府后门。

    一个身穿太医服饰的男人,小心翼翼地跳下马车,鬼鬼祟祟地溜进了药房。

    药房里,各种药材堆积如山,散发着浓郁的药香。

    “哼,林清梧,算你命不好。”那“太医”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

    他熟练地找到林清梧常服的止咳药,打开瓶盖,将瓷瓶里的白色粉末倒了进去。

    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落入了暗中观察的影卫眼中。

    “抓!”

    随着一声低喝,几个影卫瞬间冲出,将那“太医”按倒在地。

    “你们……你们是什么人?!”“太医”惊恐地挣扎着,却无济于事。

    影卫们毫不客气地卸了他的下巴,防止他咬舌自尽,然后拖到林清梧面前。

    “说,谁派你来的?”林清梧端坐在椅子上,神情冰冷,仿佛一尊没有感情的雕塑。

    “太医”呜呜地说不出话来,只能用惊恐的眼神看着她。

    林清梧冷笑一声,示意影卫搜身。

    很快,影卫便从“太医”身上搜出一枚小小的玉佩。

    玉佩上刻着一个古朴的“荀”字。

    林清梧接过玉佩,仔细端详了一番,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荀老学士……真是好久不见了。”

    与此同时,北境镇国公府。

    沈砚之站在舆图前,眉头紧锁。

    “文相府那边,情况如何?”他沉声问道。

    “回禀世子,一切按计划进行。那名假太医已经被擒获,幕后主使是……荀老学士。”亲卫禀报道。

    沈砚之”

    “世子,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亲卫问道。

    “协理文相府安保,做出一副疲惫的样子,夜夜守在偏厅,务必让那些人放松警惕。”沈砚之吩咐道。

    “是!”亲卫领命而去。

    沈砚之深吸一口气,

    “影蛇”的余孽,也该彻底清除了。

    当夜,沈砚之亲自率领亲卫,进驻文相府。

    他故意在府外显露出疲惫之色,哈欠连天,仿佛随时都会睡着。

    夜幕降临,文相府一片寂静。

    沈砚之独自一人坐在偏厅,手捧一卷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他在等,等待着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露出它们的獠牙。

    三更时分,一阵微弱的铃铛声,突然在寂静的夜空中响起。

    沈砚之猛地睁开眼睛,眼中精光闪烁。

    “来了!”

    他立刻起身,抽出佩剑,率领亲卫,朝着林清梧的卧房冲去。

    与此同时,一道黑影,如同鬼魅一般,潜入了林清梧的卧房。

    那黑影身手矫健,动作轻盈,显然是个训练有素的高手。

    他悄无声息地靠近林清梧的床榻,举起手中的匕首,朝着她的咽喉刺去。

    然而,就在匕首即将刺中林清梧的瞬间,一道细如蛛丝的铜丝网,突然从屋梁上落下,将黑影牢牢困住。

    黑影一惊,连忙挥舞匕首,想要挣脱铜丝网的束缚。

    然而,铜丝网却越缠越紧,让他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沈砚之率领亲卫,破门而入。

    “大胆狂徒,竟敢行刺文相大人!”沈砚之怒喝一声,挥剑便砍。

    那黑影见势不妙,连忙放弃行刺,转身便逃。

    沈砚之并没有追赶,而是任由那黑影逃出府门。

    “穷寇莫追。”他淡淡地说了一句,然后对着亲卫吩咐道,“跟上去,看看他要去哪里。”

    黑影一路狂奔,最终逃到了皇城东角楼。

    东角楼,地处偏僻,鲜有人至。

    然而,此时的东角楼,却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显然,这里已经被“影蛇”的余党,占据为最后的据点。

    与此同时,文相府内。

    林清梧咳喘稍缓,立即召见荀老学士。

    “荀老,我仰慕先生的才学已久,今日特请先生入府,协助我修纂先帝语录。”林清梧笑着说道,语气温和而客气。

    荀老学士受宠若惊,连忙拜谢:“能为文相大人效劳,老朽万分荣幸。”

    林清梧命人焚香煮茶,款待荀老学士。

    茶香袅袅,弥漫在整个房间里。

    然而,荀老学士却不知道,这茶烟中,早已混入了极淡的“迷文散”。

    “荀老,请。”林清梧将一杯茶递给荀老学士。

    荀老学士连忙接过,一饮而尽。

    “好茶!文相大人真是好雅兴。”他赞叹道。

    “荀老过奖了。”林清梧微微一笑,“我想请荀老为我题写一副字,不知荀老意下如何?”

    “老朽求之不得。”荀老学士连忙说道。

    林清梧命人取来笔墨纸砚,铺在桌上。

    荀老学士提笔蘸墨,略作思索,便挥毫写下:“文道当归清流”。

    林清梧看着纸上的字迹,

    “荀老好字!”她赞叹道,语气却带着一丝嘲讽。

    “只是……这字迹似乎有些偏颇啊。”

    荀老学士一愣,连忙仔细观察自己写的字。

    果然,他发现自己写出的字,笔画有些歪斜,似乎受到了某种干扰。

    “老朽年事已高,手有些不稳,让文相大人见笑了。”他尴尬地解释道。

    林清梧笑了笑,没有说话。

    她拿起那张写着“文道当归清流”的纸,仔细地端详着。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清流”二字的偏锋上。

    那偏锋,细若游丝,却隐隐约约地组成了一行小字。

    “阶灭则蛇出,凰死梧方倾。”

    林清梧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

    “好一个荀老学士,竟然连笔意都藏不住。”她冷笑一声,“还妄图定鼎?”

    “来人!”她厉声喝道。

    “属下在!”影卫们瞬间现身。

    “立刻封锁东角楼,一个也不许放走!”林清梧命令道。

    “是!”影卫们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沈砚之率领大军,将东角楼团团围住。

    “楼里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立刻投降!”沈砚之高声喊道。

    然而,楼里却没有任何回应,只有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沈砚之冷笑一声,知道这些人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他命人将一个五花大绑的人,押到了楼下。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北狄的统帅。

    “告诉楼里的人,影蛇的首领,乃是大胤的文臣,并非西戎北狄之奴!”沈砚之高声宣读着北狄统帅的供词。

    楼里的人顿时骚动起来。

    “不可能!我们是为北狄效力的,怎么可能是大胤的文臣?”

    “一定是他们在挑拨离间,不要相信他们!”

    沈砚之没有理会楼里人的叫嚣,而是继续说道:“北狄统帅已经亲笔写信,劝降尔等。识相的,立刻放下武器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说完,他命人将北狄统帅的亲笔信,送到了楼上。

    片刻之后,东角楼内,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

    “不好!他们要放火烧楼!”

    沈砚之脸色一变,连忙下令:“冲进去,救人!”

    然而,已经晚了。

    楼里的人,纷纷跳窗逃生。

    沈砚之率领士兵,将跳窗的人一一擒获。

    荀老学士也跳了出来,然而,他却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服毒自尽。

    临死前,他嘶吼道:“你们赢了……但是,文心不死,总有后继!”

    远处,林清梧站在宫墙上,冷冷地看着东角楼的熊熊大火。

    “文心若真不死,便该护国,而非噬主。”她喃喃自语道,语气冰冷而无情。

    七日后,文渊阁。

    林清梧站在文渊阁前,望着那高耸的楼阁,眼神深邃而复杂。

    她缓缓地抬起手,轻轻地推开了文渊阁的大门。

    吱呀——

    古老的门轴发出沉重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林清梧迈步走入文渊阁,身后,是无数翘首以盼的文人学士。

    “今日,我林清梧在此宣布……”她的声音清冷而坚定,回荡在文渊阁的每一个角落,“正式将文道清查司,升格为……”七日后,文渊阁。

    林清梧立于阁前,眼波流转,似有万千星辰在其中闪烁。

    这地方,承载了大胤文脉,也曾是无数阴谋滋生的温床。

    今日,她要做的,便是拨乱反正,重塑文道清流。

    “开阁——!”

    随着一声清喝,沉重的阁门缓缓开启,发出悠长的“吱呀”声,仿佛历史的叹息。

    阳光倾泻而入,驱散了阁内经年的阴霾。

    林清梧步履从容,踏入阁内,身后跟随的是无数翘首以盼的文人雅士,以及……一袭玄甲的沈砚之。

    “今日,我林清梧在此宣布……”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正式将文道清查司,升格为……文察院!”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文察院?这是什么操作?

    “另,本相提名,沈砚之,为文武监察使!可节制京畿军政!”林清梧语出惊人,直接将沈砚之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后,她素手一扬,一方精致的紫檀木盒被影卫呈上。

    林清梧从中取出一张黑色的笺纸,纸上墨色流动,隐隐有蛇影攒动——正是“影墨笺”。

    “此物,乃影蛇罪证。”林清梧淡淡道,然后将其投入一旁的焚字炉。

    火焰腾起,瞬间将“影墨笺”吞噬。

    黑色的纸张在火焰中扭曲挣扎,最终化为灰烬,随风而起,如凤羽般飘散。

    沈砚之立于阶下,仰头望着她被阳光镀金的侧影,忽闻她轻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从前孤凤栖梧,如今……该换凰栖梧了。”

    他唇角微扬,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低声回应:“臣,愿为梧。”

    风过处,满庭梧叶簌簌而落,似在回应着这凤鸣之音。

    “沈卿,随我来。”林清梧转身,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便朝着文渊阁深处走去,她究竟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