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孤凤栖凰 > 第448章 凰火未冷,风自南来

孤凤栖凰 第448章 凰火未冷,风自南来

    林清梧展开血书,指尖轻抚过那枚汲取无数黑暗的“影墨笺”,指尖微凉,似触碰一块陈年寒冰。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混合着梧桐树特有的清苦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忽地,一股腥甜涌上喉头,像是被压抑了许久的洪水终于找到了宣泄口。

    她再也压抑不住,猛地咳出一口鲜血,殷红的血珠瞬间染红了素白的笺面,仿佛一朵朵凄艳的梅花骤然绽放,在白色的画布上晕染开来,触目惊心。

    血光之中,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那张原本平平无奇的笺纸,竟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微微震颤着,仿佛一只蛰伏的野兽苏醒了过来。

    紧接着,一行血淋淋的新字,如同地狱里爬出的恶鬼,狰狞地浮现在纸面上:“文骨不灭,薪火相传。”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扼住她的喉咙,让她呼吸困难。

    她抬眸,目光穿透重重夜幕,遥遥望向那灯火辉煌的皇宫方向。

    那里的光芒,此刻在她眼中,却显得无比的讽刺和虚伪。

    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苦笑,带着一丝嘲讽,一丝无奈,还有一丝……解脱?

    “这一局,不是我林清梧赢了……是文心,赢了。”她的声音很轻,像是羽毛飘落在湖面,转瞬即逝,却又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纵使权谋算尽,也抵不过这千年不灭的文脉传承。”

    沈砚之立于她身侧,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虚弱与疲惫。

    她像一株在风雨中飘摇的兰草,随时都可能折断。

    心疼之情油然而生,像是藤蔓一般,紧紧缠绕着他的心房,让他无法呼吸。

    他默默解下身上那件带着北境寒气的黑色披风,披风上还带着塞外的风霜和铁血的味道,轻轻裹住她瘦削的肩头。

    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易碎的珍宝,生怕弄疼了她。

    “从前你说孤凤栖梧……如今,凰火重燃,风正南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像是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她身上的寒冷。

    带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仿佛在无声地告诉她,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永远站在她身边,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远处,长安城的钟声再次响起,沉浑悠扬,响彻云霄。

    钟声如潮水般涌来,洗涤着这片被权谋和阴影笼罩的土地。

    仿佛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展开那华丽的羽翼,掠过这寂静的长安夜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林清梧仰头,任由钟声洗涤着她疲惫的身躯,她感觉自己像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叶,无依无靠。

    目光却落在沈砚之腰间的那枚玉佩上。

    玉佩质地温润,雕刻着精美的祥云纹路,在月光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晕,那是……沈家的传家之宝,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她眼神一暗,像是被乌云遮蔽的星辰,光芒瞬间消失。

    缓缓抬手,摘下了发间那根不起眼的木簪。

    木簪样式古朴,没有任何装饰,和她身上的华服显得格格不入。

    递给了沈砚之。

    “这个,你拿着。”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沈砚之接过木簪,入手温润,却感觉沉甸甸的,像是握着千钧的重量。

    他不明白她为何要将这根普通的木簪给他

    林清梧于文察院密室,亲手将那份染血的“终灯”血书焚毁。

    火焰升腾,舔舐着纸张,发出噼啪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味道。

    然而,她却命影卫将灰烬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用最细密的筛子进行筛滤,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残留。

    最终,他们从灰烬中析出了一些微量的朱砂——这便是西戎密写者临死前,以血混墨书写的“遗志暗码”。

    不得不说,这群老鼠,是真的阴魂不散啊。

    她将一张“影墨笺”覆盖在灰烬之上,轻轻拂动。

    刹那间,笺纸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某种神秘的力量。

    紧接着,一行断续的字迹,如同鬼魅般浮现出来:“九灯虽灭,心火不熄,待凰悲,影自生。”

    林清梧的眸光一沉,像是深不见底的寒潭,泛着令人心悸的冷光。

    她终于明白了,敌方并非真的想要取得胜利,而是想要以全军覆没的惨烈结局,来塑造“文相屠戮忠良”的舆论假象,从而令天下文人对朝廷彻底寒心。

    这一招,可真是够狠毒的!

    她不动声色,立刻命令影卫伪装成落魄书生,在京畿十三州的大街小巷散布所谓的“灯五临终忏悔录”。

    这“忏悔录”里,假称“灯五”本是一名出身寒门的学子,只因科举失利,仕途无门,才被迫投靠了“影蛇”,如今幡然醒悟,悔恨自尽,只求文道能够宽恕他的罪过。

    不仅如此,她还特意在文中夹了一句看似无意,实则暗藏玄机的句子:“清梧不杀才,只斩奸。”并且让这些“忏悔录”在民间的书肆中悄然流传,任其发酵。

    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三日,便有一群士子联名上书,请求朝廷“赦免从逆文官家属”,还美其名曰“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林清梧看着手中的奏折,冷冷一笑:“你们想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宽恕,而是想要动摇文心,制造混乱罢了!”

    与此同时,沈砚之也秘密来到了城南的义学旧址。

    他命人将那处曾经用来囚禁和折磨百姓的地窖彻底填平,然后在上面建造起一座崭新的“文童启蒙塾”,并且亲自题写了匾额——“笔正心清”。

    然而,他暗中却命令“烽火令”的旧部,在学堂的梁柱之中埋设了一些特制的铜管,这些铜管可以直接通往地下的监听室。

    当夜,一个身穿粗布麻衣,老仆模样的男人偷偷潜入了学堂之中。

    他神情肃穆,在墙角点燃了一炷香,默默地祭拜着已经死去的“灯七”。

    沈砚之并没有现身,而是命令亲卫们在学堂外齐声唱起了童谣。

    稚嫩的歌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也让那个老仆显得更加慌乱和不安。

    就在他惊慌失措之际,口中不自觉地嘟囔了一句:“七先生未负道,是道负了他!”

    而这句话,通过埋设在梁柱中的铜管,被清晰地传到了监听室里,成为了“影蛇”余党仍然心存死忠的铁证!

    林清梧仔细调阅了“灯五”生前曾经经手过的《通政司奏递录》,这是一份记录所有递入宫中奏折的档案。

    她很快发现,每个月的初九,都会有一封所谓的“民怨折”呈入御前,而这些奏折的内容,竟然都出自同一人的笔迹仿写。

    她立刻命令影卫顺着这条线索追查下去,最终,他们摸出了一名在户部任职的小吏。

    原来,他的妻儿早在多年前,就被“影蛇”的人挟持为人质,逼迫他代笔书写这些所谓的“冤情”。

    林清梧并没有因此而治他的罪,反而命人秘密救出了他的家人,并且让他继续“代写”那些“民怨折”。

    只不过,这一次,她却在信中暗藏了一些极其细微的“影墨笺”碎末。

    一旦敌方有人接触到这些信件,便会立刻触发气血反噬。

    当夜,林清梧独立于文察院高耸的飞檐之上,夜风猎猎,吹动她一袭素色长袍,更衬得身形单薄如纸。

    她遥望南坊方向,那里,一缕青烟正袅袅升起,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眼——那是“反显血露”发作的信号,亦是她布下的局,开始收网的讯号。

    空气中隐隐飘来的焦糊味,像极了那些人渣的末日。

    她指尖轻颤,冰凉的指尖摩挲着那张汲取了无数黑暗的“影墨笺”,感受着那份阴冷和诡异。

    红唇边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宛如一朵盛开在寒夜里的曼珠沙华,妖冶而危险。

    “你们要天下恨我……可曾想过,恨,也能为我所用?”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高高的城头之上,沈砚之默默地解下身上那件带着北境寒气的黑色披风,轻轻裹住一名瑟缩在墙角,衣衫褴褛的逃奴孩童。

    他垂下眼眸,掩盖住眼底翻涌的怒意与怜悯,声音低沉得仿佛叹息:“这一局,不杀尽,便永无宁日。”他知道,那些潜藏在暗处的毒蛇,一日不除,这天下便一日不得安宁。

    远处,长安城的钟声再次响起,沉浑悠扬,却又带着一丝压抑的沉重,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钟声在夜空中回荡,久久不散,似有余烬复燃,昭示着这长安城,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翌日,林清梧于早朝当众宣读“灯五忏悔录”节选,并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