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98章 九江应对,龙舟盛事(四)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298章 九江应对,龙舟盛事(四)

    他忽然想起万历年间初入仕途,在江南见过的那位老驿卒——那人穷得只剩一件补丁官服,却仍要把月俸分一半给流民。

    此刻的皇上多像那驿卒啊,明知内库空虚,偏要拆了自己的銮驾雕梁,给百姓搭个看龙舟的凉棚。

    七十年风雨剥蚀的忠直之心,竟在这末世端午,被一缕人间烟火焐得发烫。

    \"谢陛下万岁!\"

    他的呼声混着永定河的桨声,惊起芦苇丛中一群白鹭。

    那些曾在奏疏里被痛批的\"与民争利\",此刻都化作百姓鬓角的艾草、孩童手里的拨浪鼓。

    李邦华望着皇帝坐在龙椅上的身影,忽然觉得这龙袍加身的天子,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位帝王,都更像坐在金銮殿里的\"人\"——哪怕这\"人\"的江山,早已千疮百孔。

    朱有建扫过殿内的沉郁面色,忽将闯军南路军覆灭徐州、后金短期内难入关的消息抛出。

    他刻意放出汉蒙八旗覆没、清旗折损的细节,末了掷地有声:

    \"待贼虏喘息,我大明必能犁庭扫穴!\"

    李邦华捏着朝笏的手顿了顿——他早知南路军不过是闯军偏师,后金更不可能因一场败仗伤筋动骨。

    但看着陛下眼中灼灼火光,看着王家彦们握紧的拳头,忽然想起年轻时随熊廷弼守辽东,将军们总爱用\"援兵即至\"鼓舞士气。

    此刻的\"精神食粮\"虽掺着水分,却像极了寒夜里的半盏残灯,明知照不亮前路,却能让冻僵的人敢往掌心呵口热气。

    \"陛下所言极是!\"

    太常少卿吴麟征率先起身,袖中仪程图簌簌作响,

    \"昔年成祖五征漠北,今我朝必能复振天威!\"

    他的声音撞在殿柱上,惊得梁间燕子扑棱棱飞远。

    左谕德马士奇望着皇帝腰间晃动的玉佩,那是去年端午百姓献的\"万寿佩\",青玉上还沾着米粒大小的蜜饯渍——原来帝王的\"画饼\",竟比想象中温热些。

    殿外忽起大风,朱有建看着臣子们重新发亮的眼神,忽然想起坊间的说书人——哪怕台下只剩三个听众,也要把\"岳武穆直捣黄龙\"讲得热血沸腾。

    至于后金何时能灭、闯军是否真败,此刻都化作案头茶盏里的浮末,被君臣共饮的\"必胜\"之词,冲得没了踪影。

    殿内气氛诡谲如太极图,臣子们盯着朱有建怀里打盹的猫咪,嘴张得能塞进半拉五锦粽——

    李自成殒于宣府是有塘报的,可后金五次入关如剜心之痛,哪是一句\"以后入不了关\"能翻篇的?

    李邦华的胡须抖了抖,目光扫过王承恩脸上那抹可疑的喜悦——

    御马监统领方正化,东厂督主曹化淳,这些司礼监狠人最近动作频频,难不成真在北边凿出了血路?

    猫咪爪子勾住龙袍金线,朱有建却笑得像哄孩童:

    \"诸位且看,连猫儿都晓得太平将至。\"

    那猫忽然睁开眼,杏瞳映着廊下阴影,倒像是从山海关外刮来的狼眼。

    王家彦捏着袖口暗纹,想起去年此刻正跪在文华殿外请饷,当时陛下还在为十船江南云锦与东林党扯皮。

    如今却有乱军覆灭的传说在坊间疯长,虽不知真假,却让兵部那些空了半年的军册,忽然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小猫咪跳上御案,爪子踩过\"后金折损\"的奏疏,留下几个浅粉梅花印——比辽东战报上的朱砂红,温柔太多。

    王承恩望着殿角漏下的阳光,想起师傅曹化淳昨夜密报:

    \"北边的雪,快把建奴的帐篷压塌了。\"

    此刻他终于懂了陛下的用意——管他后金是伤是死,先把这\"人屠阎罗镇北疆\"的戏唱足,让满朝文武攥紧的拳头里,先有颗蹦跶的火星子。

    猫咪忽然发出呼噜声,像极了东厂诏狱里的刑具轻响,他忽然打了个寒颤:

    这世道,怕是真要靠\"凶神\"来守太平了。

    内库白银堆积如山,朱有建并不想让他们知道,就让他们以为“端午舟会”,是大明为民的最后一丝叹息好了。

    五月初五,宛平县西山下锣鼓掀天。李邦华立于高台,身后王家彦、吴麟征满面红光,十二名力士按刀侍立。

    三十六只龙舟劈开卢沟河水,船头金龙在阳光下张牙舞爪,两岸百姓踮脚张望,孩童骑在父辈肩头啃着五锦粽,粽叶清香混着河风扑面而来。

    \"传陛下圣谕:卢沟河更名永定河!\"

    李邦华话音未落,力士们的粗嗓门已撞得群山回响。

    \"永定河!永定河!\"

    呼声卷过芦苇荡,惊飞数只白鹭。

    有老汉将竹节拐杖往青石上一磕:

    \"万历年间这河发过三次大水,冲垮二十里堤岸,如今竟有天子赐名镇水?\"

    身旁妇人攥着送的草帽直抹泪:

    \"我那淹死在河中的小儿子,总算能听着''永定''二字闭眼了。\"

    河面上,固安队的龙舟突然加速,二十柄木桨拍出水花丈高,在红线前稳稳落定。

    李邦华望着粼粼波光,忽然想起去年此时,卢沟桥头还堆着防闯军的沙袋,如今却成了百姓抛洒米粽的\"永定\"胜景。

    王家彦指着远处新修的石堤,那是从内库银钱里抠出的三万两所筑,此刻正稳稳拦住泛着绿意的河水。

    吴麟征摸出袖中仪程图,见\"赐名镇河\"一项用朱笔圈得通红,墨迹竟未干透——原来陛下早算准了用这招\"以名镇水\",换百姓半日心安。

    当\"永定河\"的余音散入群山,第一艘龙舟已停在红线前,迎来拉拉队的声声喝彩。

    李邦华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微的叹息,回头却见王家彦望着对岸流民曾经搭建的窝棚。

    目光复杂——那些窝棚的草顶被河风吹得起伏,恰似他心中翻涌的\"永定\"二字:

    河可更名,堤可重筑,这千疮百孔的世道,何时才能真正\"永定\"?

    百姓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撞得高台木柱嗡嗡作响,李邦华捋着胡须的手都跟着发颤。

    王家彦索性扯开官服领口,任河风灌进衣襟,跟着百姓喊得青筋暴起;

    吴麟征攥着仪程图的指节泛白,却比任何时候都笑得畅快——这震耳欲聋的呼声里,有他们半生求而不得的\"天下归心\"。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太常少卿吴麟征!\"

    十二名力士的吼声盖过锣鼓,惊得栖息芦苇丛的野鸭子扑棱棱飞上天。

    河对岸,流民们扒着栅栏踮脚张望,有妇人用草绳捆住幼儿以免挤丢,却仍跟着人群挥舞草帽,干枯的脸颊上滚着泪珠。

    他们或许不知这三个官职意味着什么,但瞧着高台上白发苍苍的老臣们泛红的眼眶,便觉得这朝廷,总算有了些让人想喊\"万岁\"的模样。

    \"龙舟赛开始!\"

    凌义渠的令旗划破晴空时,三十六支龙舟的木桨同时劈开水面。

    李邦华望着最前头那艘绘着白虎的大兴县龙舟,忽然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

    昨夜有流民偷拆了新修的河堤木栏。

    可此刻那些裂痕都被欢呼声填满了,就像太液池的冰面下藏着暗涌,却不妨碍阳光把水面照得波光粼粼。

    令旗落下的刹那,不知谁在岸边放了串鞭炮,脆响混着百姓的笑闹声掠过河面。

    王家彦望着两岸攒动的人头,忽然觉得这末世里的狂欢,倒比他年轻时见过的任何一场庆典都要鲜活:

    毕竟当皇帝肯把\"万岁\"二字,还给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百姓时,这面龙旗,总算又在人心上插得深了几分。

    端午龙舟会在西山脚下鸣锣开赛,三十六艘龙舟如离弦之箭顺流而下,朝卢沟桥疾驰。

    左中允刘理顺等人在终点架起望楼,远望筒上的铜箍被日光晒得发烫;

    拉拉队的呐喊声浪掀得芦苇弯腰,各县青壮举着\"固安必胜大兴威武\"的木牌,把河岸挤成五彩斑斓的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