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304章 宫内端午,三份奏则(四)
许大匠一拍大腿,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眼中闪烁着跃动的光芒:
“主子这一番话,当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桨轮可行,用钢材锻造,定能扛得住海水腐蚀,经久耐用。
老奴这一回去,定把这桨轮造得结结实实,给您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摩拳擦掌,恨不得即刻就赶回工坊,将这新想法付诸实践。
然而,朱有建怎会轻易放他离去?
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抬手轻轻摆了摆,朗声道:
“许爱卿莫急!今儿是什么日子?正是阖家欢庆的佳节,天大的事儿,也得先过了节再说。
走,陪朕好好赏赏这宫中景致,尝尝新制的糕点。”
话语虽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仪,似是给急切的许大匠按下了暂停键 。
朱有建笑容满面,双臂大张,声音爽朗如洪钟:
“莫急着走!今日正是端阳佳节,当与朕同享这欢庆时刻,都来,都来!”
说罢,不由分说便拽住许大匠的胳膊,那股热络劲儿,直把匠人往宴席中心带。
端午佳节,宫中虽无火锅沸腾之景,却严守传统,桌上摆满五黄、五红。
太监宫女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回荡在琼花岛与太液池畔。
待夜幕垂落,更有绚丽焰火划破长空,将节日的热闹推向高潮。
派往八里庄的后勤队伍早有准备,各色节庆美食乘着马车,一路疾驰送入庄中,香气四溢。
以他意愿,这难得的和平功勋里有鲁有林的一份,第一个节日当所有人共庆。
万全右卫那边,早在三日前,已经送去几大车十样锦,以及雄黄酒,他们是功臣,理应得到节日饮食!
朱有建更是早早吩咐王德化:
“留在京中的官员,务必每家都按宫中标准送去节庆饮食。
尤其是手头紧巴的,多备一倍!
那些去洛阳分田地的股东,他们在京的家眷也不可怠慢!”
王德化领命后,天未亮便带着人马,载着沉甸甸的节日礼食,挨家挨户送去温暖。
朱有建此举,尽显帝王豪气——既彰显“我是土豪我有钱”的底气,更暗含双重深意:
一则庆贺自己历经波折终得平安,二则因他生辰恰在端午,不论阴历阳历,只要是端午节就是生日,这普天同庆的节日,便成了他最好的生辰礼。
腊月二十四的寒风中诞生的朱由检,仿佛自小就浸染了冬日的凛冽与凝重,岁月的磨砺让他心思如深潭般难测,胸中沟壑纵横,每一步谋划都透着深思熟虑与沉重的使命感。
而生于五月初五盛夏时节的朱有建,恰似那炽热的骄阳,性子鲜活跳脱,脸上总挂着明朗的笑意,心态豁达乐观,极易因生活中的小确幸而满足。
只是这份随性也让他多了几分得过且过的散漫。
不同于朱由检将大明兴衰扛在肩头,朱有建从未将振兴大明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他所思所想,不过是守着一方安稳,让自己能顺遂度日。
李自成大军压境,威胁到京城,他才出手应对;
后金野心勃勃,妄图入关危及他的安危,他便奋起抵抗;
张献忠势力渐大,恐成第二个李自成,他不得不防;
左良玉拥兵自重,他担心其与张献忠勾结祸乱朝纲,这才着手处置。
对他而言,只要威胁不到自身性命,世间诸事皆可从长计议,少了些宏图大志,却多了几分乱世中求生存的务实与狡黠。
朱有建推行的股权制治国方略,本质上是一场精妙的“甩锅”之术。
他心里盘算得清楚:
天下百姓跟着这些股东讨生活,日子过得红火,那是诸位股东本该尽到的本分;
一旦民生凋敝,自然是这些掌权者的失职。
毕竟,管理几亿民众的庞大难题太过棘手,可驾驭几百个股东,对他而言却游刃有余。
正如刘邦与韩信的奏对,韩信以为人越多,他越能领好兵,待刘邦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时,兵仙答:
臣乃将军,当多多益善,陛下为帅,将将即可!
所以朱有建“将将”即可,有多大能力不是史书上的雄才大略,而是自家才能懂得的自觉。
谈及大力发展造船业的缘由,朱有建更是直白得毫不掩饰。
在他看来,那些西洋列强野心勃勃,一旦兵临城下,自己的身家性命便岌岌可危。
唯有造出坚船利炮,在海上将敌人打得丢盔卸甲,甚至直捣黄龙、端了他们的老巢,方能保得一方太平。
为了能够好好地活着,再多的财物花费都值得。
他心中还藏着更大胆的设想,权且称为“意淫”更合适:
若将来全世界都推行股份制,由几百个股东共同治理全球事务,自己只需牢牢掌控这寥寥数百人,便可将天下局势玩弄于股掌之间。
哪个地方胆敢谋求独立,他自会毫不留情地出手打压。
在他眼中,只要全世界皆是汉人,即便后代不争气,致使大明王朝覆灭又何妨?
同根同源的人种,一脉相承的文字,薪火相传的文明,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华夏的根基都不会动摇。
这种对种族与文明的执念,就如同寻常百姓疼爱自家子女般,朱有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护犊”情结 ,不过他守护的,是整个汉人群体与绵延千年的华夏文明。
皇宫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息,欢声笑语如涟漪般在飞檐斗拱间荡漾,彻底驱散了两个月前笼罩在此的愁云惨雾。
许大匠端着酒盏,吃得红光满面,先前萦绕心头的忧虑烟消云散。
如今得了主子的首肯,他心中已然勾勒出宏伟蓝图——待节庆过后,便要着手研制海船与轨道蒸汽轮机车,将那些奇思妙想化作实实在在的物件。
酒过三巡,朱有建兴致愈发高涨,一把拉住许大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许爱卿,咱们也该琢磨琢磨大明的徽章!往后大明重工造出来的物件,必得有个醒目的标志!”
此言一出,王承恩、王德化也纷纷凑上前来,四人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起来。
朱有建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挥动手臂比划,突然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大腿:
“有了!就做个立体圆粑粑模样!从左边看是‘日’,右边看是‘月’,中间直视便是‘明’字!日色要染得鲜红似火,月芒得镀上璀璨金辉,至于‘明’字,就用金红交织,既显尊贵,又寓意日月同辉,大明昌盛!”
说罢,他眼神坚定地扫视众人,一锤定音。众人纷纷称妙,想象着日后这独特徽章印刻在大明重工器物之上,必将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荣耀象征。
这立体圆粑粑兼含“日、月、明”三重意象的设计,看似奇巧却工艺繁复,光是视角转换间的形态呈现,便需精巧构思与精湛技艺。
“主子这一番话,当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桨轮可行,用钢材锻造,定能扛得住海水腐蚀,经久耐用。
老奴这一回去,定把这桨轮造得结结实实,给您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摩拳擦掌,恨不得即刻就赶回工坊,将这新想法付诸实践。
然而,朱有建怎会轻易放他离去?
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抬手轻轻摆了摆,朗声道:
“许爱卿莫急!今儿是什么日子?正是阖家欢庆的佳节,天大的事儿,也得先过了节再说。
走,陪朕好好赏赏这宫中景致,尝尝新制的糕点。”
话语虽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仪,似是给急切的许大匠按下了暂停键 。
朱有建笑容满面,双臂大张,声音爽朗如洪钟:
“莫急着走!今日正是端阳佳节,当与朕同享这欢庆时刻,都来,都来!”
说罢,不由分说便拽住许大匠的胳膊,那股热络劲儿,直把匠人往宴席中心带。
端午佳节,宫中虽无火锅沸腾之景,却严守传统,桌上摆满五黄、五红。
太监宫女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回荡在琼花岛与太液池畔。
待夜幕垂落,更有绚丽焰火划破长空,将节日的热闹推向高潮。
派往八里庄的后勤队伍早有准备,各色节庆美食乘着马车,一路疾驰送入庄中,香气四溢。
以他意愿,这难得的和平功勋里有鲁有林的一份,第一个节日当所有人共庆。
万全右卫那边,早在三日前,已经送去几大车十样锦,以及雄黄酒,他们是功臣,理应得到节日饮食!
朱有建更是早早吩咐王德化:
“留在京中的官员,务必每家都按宫中标准送去节庆饮食。
尤其是手头紧巴的,多备一倍!
那些去洛阳分田地的股东,他们在京的家眷也不可怠慢!”
王德化领命后,天未亮便带着人马,载着沉甸甸的节日礼食,挨家挨户送去温暖。
朱有建此举,尽显帝王豪气——既彰显“我是土豪我有钱”的底气,更暗含双重深意:
一则庆贺自己历经波折终得平安,二则因他生辰恰在端午,不论阴历阳历,只要是端午节就是生日,这普天同庆的节日,便成了他最好的生辰礼。
腊月二十四的寒风中诞生的朱由检,仿佛自小就浸染了冬日的凛冽与凝重,岁月的磨砺让他心思如深潭般难测,胸中沟壑纵横,每一步谋划都透着深思熟虑与沉重的使命感。
而生于五月初五盛夏时节的朱有建,恰似那炽热的骄阳,性子鲜活跳脱,脸上总挂着明朗的笑意,心态豁达乐观,极易因生活中的小确幸而满足。
只是这份随性也让他多了几分得过且过的散漫。
不同于朱由检将大明兴衰扛在肩头,朱有建从未将振兴大明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他所思所想,不过是守着一方安稳,让自己能顺遂度日。
李自成大军压境,威胁到京城,他才出手应对;
后金野心勃勃,妄图入关危及他的安危,他便奋起抵抗;
张献忠势力渐大,恐成第二个李自成,他不得不防;
左良玉拥兵自重,他担心其与张献忠勾结祸乱朝纲,这才着手处置。
对他而言,只要威胁不到自身性命,世间诸事皆可从长计议,少了些宏图大志,却多了几分乱世中求生存的务实与狡黠。
朱有建推行的股权制治国方略,本质上是一场精妙的“甩锅”之术。
他心里盘算得清楚:
天下百姓跟着这些股东讨生活,日子过得红火,那是诸位股东本该尽到的本分;
一旦民生凋敝,自然是这些掌权者的失职。
毕竟,管理几亿民众的庞大难题太过棘手,可驾驭几百个股东,对他而言却游刃有余。
正如刘邦与韩信的奏对,韩信以为人越多,他越能领好兵,待刘邦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时,兵仙答:
臣乃将军,当多多益善,陛下为帅,将将即可!
所以朱有建“将将”即可,有多大能力不是史书上的雄才大略,而是自家才能懂得的自觉。
谈及大力发展造船业的缘由,朱有建更是直白得毫不掩饰。
在他看来,那些西洋列强野心勃勃,一旦兵临城下,自己的身家性命便岌岌可危。
唯有造出坚船利炮,在海上将敌人打得丢盔卸甲,甚至直捣黄龙、端了他们的老巢,方能保得一方太平。
为了能够好好地活着,再多的财物花费都值得。
他心中还藏着更大胆的设想,权且称为“意淫”更合适:
若将来全世界都推行股份制,由几百个股东共同治理全球事务,自己只需牢牢掌控这寥寥数百人,便可将天下局势玩弄于股掌之间。
哪个地方胆敢谋求独立,他自会毫不留情地出手打压。
在他眼中,只要全世界皆是汉人,即便后代不争气,致使大明王朝覆灭又何妨?
同根同源的人种,一脉相承的文字,薪火相传的文明,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华夏的根基都不会动摇。
这种对种族与文明的执念,就如同寻常百姓疼爱自家子女般,朱有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护犊”情结 ,不过他守护的,是整个汉人群体与绵延千年的华夏文明。
皇宫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息,欢声笑语如涟漪般在飞檐斗拱间荡漾,彻底驱散了两个月前笼罩在此的愁云惨雾。
许大匠端着酒盏,吃得红光满面,先前萦绕心头的忧虑烟消云散。
如今得了主子的首肯,他心中已然勾勒出宏伟蓝图——待节庆过后,便要着手研制海船与轨道蒸汽轮机车,将那些奇思妙想化作实实在在的物件。
酒过三巡,朱有建兴致愈发高涨,一把拉住许大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许爱卿,咱们也该琢磨琢磨大明的徽章!往后大明重工造出来的物件,必得有个醒目的标志!”
此言一出,王承恩、王德化也纷纷凑上前来,四人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起来。
朱有建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挥动手臂比划,突然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大腿:
“有了!就做个立体圆粑粑模样!从左边看是‘日’,右边看是‘月’,中间直视便是‘明’字!日色要染得鲜红似火,月芒得镀上璀璨金辉,至于‘明’字,就用金红交织,既显尊贵,又寓意日月同辉,大明昌盛!”
说罢,他眼神坚定地扫视众人,一锤定音。众人纷纷称妙,想象着日后这独特徽章印刻在大明重工器物之上,必将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荣耀象征。
这立体圆粑粑兼含“日、月、明”三重意象的设计,看似奇巧却工艺繁复,光是视角转换间的形态呈现,便需精巧构思与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