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331章 营修西苑,孔府谈判(三)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331章 营修西苑,孔府谈判(三)

    鲁有林盯着图纸,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哦!我明白了,这不就和墨家的抽拉式云梯一个道理嘛!

    战国时候咱们就会用硬脂润滑来让部件活动,简单!”

    他兴奋地拍了拍大腿,眼中满是自信。

    接着朱有建又描述起翻斗的运作,鲁有林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这不难,用钢丝绳穿过滑轮,再把蒸汽轮机改造成齿轮咬合,就能实现翻斗的升降。”

    说到悬臂转动时,他更是不假思索,

    “转轴就行,这在咱们的器械制造里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朱有建看着鲁有林侃侃而谈,心中既惊喜又有些感慨。

    没想到自己似是而非的描述,竟能被鲁有林理解并转化为可行的方案。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台挖掘机在工地上挥舞着铁臂,高效作业的场景,眼中满是期待。

    而鲁有林则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在纸上勾勒起挖掘机的详细设计图,炭笔的笔触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仿佛要将这个全新的造物从想象中拉到现实中来。

    鲁有林将画好的图纸恭恭敬敬地呈到朱有建面前,朱有建接过图纸,目光瞬间被上面那奇特的机械图样吸引。

    只见图中机械,有着翻斗车的轮廓,却又带着挖掘机标志性的长臂铁铲,二者巧妙结合,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

    “这倒是有趣,像翻斗车又像挖掘机。”

    朱有建微微颔首,眼中透着赞赏。

    他顿了顿,又思索着机械的移动问题,

    “用天桥龙门吊来移动,这思路不错,往后要是铺了铁轨,放在上面跑,不就更灵活了。”

    一旁的鲁有林听着朱有建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能得到认可,让他倍感鼓舞。

    这时,许大匠凑上前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陛下,依我看,咱还能弄个推土机!”

    许大匠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

    “这挖掘出来的土石,直接就能推到需要的地方去,省事儿!”

    朱有建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听着。

    许大匠接着说道:

    “还有啊,咱可以用天桥龙门吊吊起重铁块,用来夯实土地。

    把地平整好了,再盖房子,那房子肯定又结实又稳当!”

    朱有建拍了拍许大匠的肩膀,笑道:

    “好想法!就照你说的试试,咱们大明的工匠就是厉害,总能想出这些妙点子!”

    众人闻言,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对未来的建造计划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先进机械在工地上大显身手的场景。

    朱有建目光炯炯,紧紧盯着许大匠,眼神中满是期许与赞赏,

    “好!你的想法很不错,可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把那适用的蒸汽轮机造出来。”

    他微微抬高声音,加重了语气,

    “不管是挖掘机、推土机,还是往后要造的其他器械,没了蒸汽轮机做动力,那可都是空谈!”

    许大匠连忙点头,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定要早日攻克这蒸汽轮机的难关。

    朱有建背着手,在众人面前缓缓踱步,继续说道:

    “这些器械若能顺利制作出来,往后轨机的问世也能有不少参考数据,这可关乎着大明的未来!”

    众人纷纷应是,眼神中满是坚定。

    此时的皇庄,已然化作一片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重工坊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挥汗如雨,忙着搭建各种设备;

    轻工坊那边,匠人们精心规划着场地,为后续的生产做着准备;

    研究院里,学者们埋头于图纸和实验,时不时传来激烈的讨论声;

    西苑的营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匠们按照朱有建的要求,精心雕琢着每一处细节。

    而在这背后,内库全力支持着各项工程的开展,银钱源源不断地投入,为皇庄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朱有建站在高处,望着这片忙碌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大手一挥,高声喊道:

    “大家放开手脚干,只要能成,一切都不是问题!”

    众人齐声响应,干劲更足了,皇庄上空回荡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声。

    朱有建坐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手中的账本被翻得哗哗作响,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原本以为皇庄的各项建设会耗费巨额钱财,可仔细一算,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他微微皱眉,目光透过棚顶的缝隙,望向远处忙碌的工地,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其中的缘由。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

    “原来是万历爷留下的家底!”

    想起万历年间,那位先祖不顾朝堂上“君不与民争利”的声声反对,硬是将大量矿山纳入内库。

    那些矿山,就像隐藏在地下的宝藏,如今成了皇庄建设的有力支撑。

    “除了金矿银矿,其他的可都不缺啊!”

    朱有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

    从北直隶到南直隶,从山东到甘肃,再到安顺场,大明广袤的土地上,几乎有一半的矿场都归属皇家。

    这庞大的矿产资源,让他无需为建设所需的矿物发愁。

    可随之而来的,是对万历年间那段历史的感慨。

    那时,皇帝与大臣之间矛盾重重,关系闹得水火不容。

    朝廷出兵打仗,很多时候竟是万历皇帝自掏腰包。

    除了援朝那次,其余的几次战争,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实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矿山。

    朱有建站起身来,遥望着远方,眼神中透着一丝敬佩与思索。

    “万历爷啊,您当年的决断,如今看来,倒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他喃喃自语着,心中对这位先祖的复杂情感愈发浓烈。

    而皇庄的建设,也因着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更加顺利地推进着,工地上的喧嚣声,仿佛是对未来的热烈期许。

    朱有建坐在书案前,手中摩挲着泛黄的卷宗,上面记录着天启年间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微微皱起的眉头。

    “原来魏忠贤那群阉党还有这般手段。”

    朱有建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深知,在万历皇帝大规模将矿山纳入内库后,魏忠贤又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为皇室谋来了金矿和银矿。

    那关外的金矿,如同诱人的宝藏,引得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魏忠贤为了能顺利偷采金矿,不惜大把撒钱给林丹汗和毛文龙,指望他们与后金相互争斗,从而在混乱中谋取利益。

    “这魏忠贤,心思倒是够狠辣。”

    朱有建冷哼一声,对那阉党的手段既鄙夷又有些无奈。

    而位于河套地区的银矿山,更是让天启皇帝虽身居深宫却也难以忽视。

    天启虽不喜过问朝堂琐事,但并不糊涂。

    有魏忠贤这样一个大太监想法设法为内库充实钱财,他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天启爷,也是被这钱财迷了眼,才纵容了魏忠贤的胡作非为,可惜崇祯的清醒与糊涂却是并行的。”

    朱有建轻轻摇头,心中对那段历史的感慨愈发深沉。

    他放下卷宗,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思绪却飘得很远。

    “如今,这些矿产资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合理利用,避免重蹈覆辙,才是关键。”

    朱有建喃喃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思索,仿佛已在谋划着大明未来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