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425章 顺庆伏击,播州战酣(五)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425章 顺庆伏击,播州战酣(五)

    战马的嘶鸣声打破了死寂,三十门轰夷大炮被战马拖着;

    发出沉闷的声响,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土司军。

    火炮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向土司军开炮。

    此时,火炮与土司军之间虽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但只要跟着被驱赶的队伍后面,就能在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

    再看张文秀,他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

    别看土司军人数众多,足有十万人,但在他看来,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他根本不把土司军放在眼里,甚至不惧怕与他们对战。

    “不过就是多冲锋几次的事。”

    张文秀心中暗自思忖。

    张文秀的作战风格与其他几位西军将领不同。

    他不像张定国那样凶悍,也不像张可望那般凶残,更不如张能奇沉稳。

    然而,他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爱动头脑。

    在战场上,他从不把人命当人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从来不走寻常路。

    三年前,攻打襄阳城时,他就曾用过类似的方法。

    那时,他将步兵混在人群中,趁着守城士兵的注意力被分散,突然发动攻击,成功将襄阳城炸出一个大窟窿。

    而此次行动,他依旧打算故技重施,利用妇孺来吸引播州宣慰司战兵的注意力,然后以火炮和少量精兵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楼山关前,面对张文秀这般无耻的阳谋,秦良玉愁得眉头紧锁,心乱如麻。

    “这仗到底要怎么打呢?”

    她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焦虑与无奈。

    无奈之下,秦良玉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然而,会议上土司们却都沉默不语。

    他们心里清楚,有大都督在此,大都督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做。

    毕竟秦良玉在川蜀土司中威望极高,大家都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想出应对之策。

    这种阳谋,大明边镇军并非没有遇到过。

    多年来,他们与西军交战无数次,面对类似的局势,始终无解。

    就连阎罗曹化淳都不敢轻易行动,方正化更是毫无办法,实在是难以挽救这即将陷入绝境的局面。

    更何况,此次被驱赶在前的万余妇幼老弱中,还有好几位土司的亲族。

    一旦贸然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林有德带着游击军,其实离张文秀的军队并不远。

    他们同样目睹了这一棘手的局面。

    林有德眉头紧锁,翻阅着随身携带的《新编三十六计》,试图从中找到破解之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

    “第九计可以破这种阳谋,再结合第二十二计,效果会更好。”

    林有德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即便会受点轻伤,与性命比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林有德心中对秦良玉充满了期待。

    这位传说中的巾帼大将军,在他心中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

    她究竟会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局?

    是勇敢地正面迎敌,还是另辟蹊径,想出奇招妙计?

    林有德拭目以待,盼望着秦良玉能带领众人突出这重重困境。

    俘虏兵们眼尖得很,见林有德收起了手中那本《新编三十六计》,紧接着又将一片树叶放进了嘴里咀嚼。

    他们心里明白,这是林有德找到解决问题的法子了。

    一时间,众人不禁好奇起来,那《新编三十六计》究竟是怎样一本奇书?

    竟能让林有德在如此棘手的局面下迅速想出应对之策。

    此刻,秦良玉也在紧张地思索着战术。

    她脑海中飞速闪过“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等经典战术,又想起《六韬》里的各种谋略。

    思索片刻后,秦良玉果断下令,让秦民屏率领一万人,悄然向左侧山林移动,务必尽量隐蔽起来;

    就像黑夜中的猎豹,不被敌人察觉。

    同时,她派秦民邦带一万人退后,隐藏在滩涂洼坑之中,这两个地方地势复杂,正适合隐藏部队。

    而秦良玉自己则亲自带着联军退后一千步,重新调整阵型。

    秦良玉此举,乃是想利用这两支隐藏的部队,分割开敌军与平民。

    一旦成功将二者分割开来,她就可以率领本部兵马进行突击迎战。

    这是她在战场上深思熟虑后的谋略,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谋划,只为扭转眼前的不利局势。

    然而,战场之上风云变幻,任何细微举动都难逃敌军的眼睛。

    张文秀自然也察觉到了秦良玉的意图,他眉头一皱,迅速做出应对之策。

    他将手下的部队迅速分成三队,左右两队各五千骑兵,如两把锋利的匕首,直插敌军两侧;

    中军则集中了两万精锐骑兵,宛如铁塔般坚实稳固。

    更关键的是,那三十门轰夷大炮被放置在部队中间,如同虎兕出柙,一旦开炮,必将给对方造成巨大威慑。

    双方斗智斗勇,战局的发展愈发扑朔迷离,谁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上风,尚未可知。

    战斗的号角终于吹响,血腥与硝烟瞬间弥漫了整个战场。

    尽管之前已设法将平民与大西军分隔开来,可他们依旧身处险境。

    左右翼的张文秀骑兵如离弦之箭冲向秦家两兄弟率领的部队,激烈的碰撞之下,马蹄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许多无辜的平民被冲锋的马蹄无情踏倒,惨叫声此起彼伏,现场伤亡惨重。

    秦良玉见状,心急如焚,立刻派人紧急救援那些受伤的平民。

    随后,她亲率五万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杀向张文秀。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火炮声轰鸣,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贯穿土司军队伍,又有许多人在这密集的炮火下倒下。

    很快,双方短兵相接,混战成一团。

    张文秀毫无惧色,带着骑兵一次次发起冲锋,每一次冲击都带起一片血浪。

    土司军虽奋力抵抗,但面对张文秀骑兵的猛烈攻势,也节节败退。

    战场上,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双方迅速陷入胶着状态。

    土司亲兵们深知此次战斗的重要性,他们如恶狼般作为督战队,在队伍后方不断驱使战兵向前进。

    他们挥舞着武器,大声咆哮着,督促着士兵们奋勇杀敌,不许退缩。

    十万土司战兵对阵三万大西精兵,本以为凭借人数优势能轻松取胜,可战斗的局势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双方竟然只是旗鼓相当,谁也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站在一旁观战的林有德,看着这惨烈而又胶着的战局,不禁直摇头。

    他实在无法明白,明宣宗之前,大明的军队战斗力那可是强悍无比,令周边势力闻风丧胆。

    为何面对这样一群乌合之众的土司军,却连治理权都要拱手相让?

    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其实道理很简单,明军做不到对土民痛下杀手、彻底剿灭,那便处处受制。

    这些土民一旦战败投降,等明军撤离,便又出来兴风作浪。

    朝廷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采取安抚之策。

    长此以往,明军的威严受损,行动处处掣肘,在与土司军的对抗中,自然难以占据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