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乖巧的女人最好命,太子欲罢不能 > 第30章 君臣之道

乖巧的女人最好命,太子欲罢不能 第30章 君臣之道

    关雎宫内。

    杨贵妃突然就被皇帝冷了些时日。

    她想不明白是为何,但她知道,这事绝对和晏时姝那个贱丫头有关!

    就晏时姝那日从御书房出来,皇帝连她送去的膳食都没吃,就打发她离开了。

    后面一段时间,皇帝也未踏足关雎宫,夜夜留在其他妃嫔寝宫。

    她装病躺了几日,皇帝依旧没有来。

    杨贵妃总算是有了些焦灼感。

    往日,别说她卧病在床了,但凡她有个小病小痛的,皇帝不论在做什么事,都是将事情扔到一边,第一时间带着御医前来为她诊治。

    平日里也是隔三差五的来关雎宫。

    即使不留夜,也会过来陪她用一顿饭。

    这次的情况前所未有。

    杨真茹立在精美的铜镜前,查看自己是否已经年老色衰。

    镜中的女人,依旧美艳的不可方物。

    举手投足间,是男人抵挡不住的风情万种。

    她伸出纤长的手指,抚摸自己红艳的唇。

    看着镜中的自己寻思了一会,她立马就有了主意。

    而就在这时,春夏进来禀。

    “贵妃娘娘,三皇子和四皇子下学过来了。”

    杨真茹闻言,一张脸瞬间切换成了慈爱的模样。

    “秋冬,你去膳房端几碟糕点来,别忘了梁儿爱吃的龙须糕和芋泥酥。对了,再端两碗燕窝粥来,他们刚下学,定然是饿了的。”

    “是。”秋冬福身退了出去。

    没一会,晏时城和晏时梁便结伴进来,看起来都有些担心。

    “母妃,您的身子可好些了?”

    杨真茹将自己的宝贝小儿子搂在怀里,心疼道:“母妃身子无碍,你们安心读书,不必担忧母妃。”

    见她确实不像有事的样子,晏时城和晏时梁微微放下心来。

    晏时梁还人小鬼大的长吁了一口气。

    “母妃没事就好,孩儿这几日都担心死了。”

    杨真茹见小儿子都懂得关心自己了,欣慰的揉捏他的脸颊。

    “母妃的梁儿越来越懂事了。”

    晏时梁被夸,翘起了小尾巴,依偎在杨贵妃的怀里撒娇。

    而晏时城则静静立在一旁,有些羡慕的看着四皇弟在母妃怀里尽情的释放孩子天性。

    杨真茹生的这两个皇子,都同皇帝长得极像。

    相对于机灵讨巧的晏时梁,晏时城的性子就要木讷古板上很多。

    有时候,杨贵妃这个亲生母妃都不自觉的忽视了他。

    晏时城也并不觉得什么,他是兄长,就要有做兄长的样子。

    秋冬很快便从膳房提了吃食过来。

    杨真茹催促两个儿子。

    “快些吃,看你们最近都瘦了,不够母妃再让人去膳房拿。”

    晏时梁看到有吃的,伸手拿了一块自己最喜欢的龙须糕,一边往嘴里塞一边告状。

    “母妃,孩儿早就饿了,但张先生不允许我们在瀚文阁吃东西。”

    杨真茹闻言,不由有些不满。

    怎么张大儒这般古板?

    学生饿了不给吃东西,那饿着肚子能听进去吗?!

    晏时城知道母妃经常无厘头的溺爱皇弟,忙开口道:

    “母妃,孩儿认为张先生做的对。不论在哪个书院读书,都没有先生在上头讲课,学生在下面吃东西的道理。而且,读书的时候吃东西,容易分散注意力。皇弟可以在进瀚文阁前,先填饱肚子,这样上课的时候,就不会饿了。”

    杨真茹闻言,想想又觉得大儿子说的有理。

    她心疼的揉了揉晏时梁的脸颊,柔声道:“梁儿乖,便按你皇兄说的来,我让来福每日给你多准备些吃食,你进瀚文阁前先填饱肚子,等下了学,母妃再让膳房给你做好吃的。”

    晏时梁连着吃了几块糕点,终于感觉没那么饿了。

    他乖巧点头:“好,孩儿听母妃和皇兄的。”

    杨真茹揉了揉他的脑袋,笑着夸赞道:“梁儿真懂事,今日张大儒教了你们什么学识?”

    晏时城心道不好,刚好回答,便被晏时梁抢先了一步。

    “母妃,张先生教了我们君臣之道。说太子哥哥是君,我和皇兄是臣。我们需要好好读书,将来辅佐太子哥哥打理好大晏的江山,为百姓造福。”

    杨真茹听着,一张脸瞬间黑得如同下雨天。

    这个张博仁教的什么东西?!

    她之所以费尽心思给自己两个儿子单独请大儒教课,就是希望大儒能把城儿和梁儿教导的同太子一样,懂的治理国家,懂得为君之道。

    结果那老东西教她的孩儿君臣之道?

    皇帝还没死呢!太子什么时候成君了?!

    杨真茹真的都要气炸了,她在大殿中来回踱着步。

    晏时城揉了揉眉心,宽慰道:“母妃别担心,张先生今日主要教的是《中庸》,只是顺口讲了句君臣之道而已。”

    可杨贵妃现在哪里能听进他说的话,只觉得这个张博仁必须要尽快换掉!

    只是,皇帝现在冷着她,要换掉张博仁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晏时城如何不知道自己母妃的想法?

    他心中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是真的不明白,母妃为何一定要去争夺那个太子之位。

    他自知愚钝,与文韬武略、明德惟馨的太子皇兄相比,相差不止一星半点儿。

    所以,他其实更愿意做一个王爷,用自己所学,辅佐太子皇兄为百姓造福。

    可母妃却完全不是这般想的。

    晏时城犹豫着再次劝道:“母妃,张先生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他才教了没多久,皇弟会背的书都多了不少。梁儿,你说是不是?”

    晏时梁又抓起一块糕点塞嘴里,点头。

    “张先生确实教的很好,除了不给吃东西外,其他没有什么不好的。”

    杨真茹闻言,挣扎良久。

    “那你们便先同他学着,可那一套君臣之道,可不能听,知道了吗?”

    晏时梁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听,但母妃都这般说了,自然有她的道理。

    他乖巧点头。

    杨真茹的视线又落在了宴时城身上。

    晏时城便也点了点头。

    杨真茹又问了他们其他课业,尤其是骑射和武术,也仔细问了一遍。

    太子文武双全,她的儿子自然也不能差的。

    听到母妃问起骑射,晏时梁立马就把晏时城给卖了。

    “太子哥哥送了皇兄一把袖里青,可漂亮了。”

    ‘袖里青’是一把折叠弓,收起时长一尺二寸,展开后达常规弓尺寸,机关设计极其精妙。

    晏时城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