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二战建最强国军 > 第207章 温州的国防大学

穿越二战建最强国军 第207章 温州的国防大学

    沈默儒的眼神瞬间变得更加明亮:“国防大学!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司令,那真是…大手笔!”

    温州军事国防大学简称“温军大”的校址选在瓯江下游南岸一片开阔的缓坡上,背靠葱郁的卧牛山,俯瞰奔流的瓯江和繁忙的港口。

    远远望去,灰砖砌筑、线条简洁硬朗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鳞次栉比,巨大的操场上已铺上沙土,竖起了单双杠和障碍设施。

    几座模拟炮垒和堑壕工事的训练场也已初具雏形。

    “按照您的指示,突出实用和战地结合。”

    沈默儒介绍道,“主教学楼有完备的阶梯教室和战术研讨室。

    实验楼优先装备了无线电、机械、火药等实验室。

    图书馆正在加紧从上海、香港抢运书籍和期刊。

    学员宿舍和教官楼按军营标准建造,坚固实用。”

    最引人注目的是校门广场中心,一根高耸的旗杆已然竖起。

    沈默儒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旗杆的基座…用的就是长沙会战中缴获的日军重炮炮管熔铸的!这是最好的奠基礼!”

    陆川的目光在那象征性的炮管基座上停留良久。

    以敌之炮,铸我之旗,以战止战,以血砺剑。这所大学从诞生之初,就浸透了战火与复兴的双重使命。

    温州军事国防大学,开学典礼。

    这一天,没有奢华的排场,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庄重。

    巨大的操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首批一千五百名学员,从各战区、各部队精选而来,身着洗得发白却浆洗得笔挺的旧军装,如同挺拔的青松。

    前排,是三百名稚气未脱却眼神坚毅的少年班学员,他们是未来的种子。

    讲台一侧,肃立着一排特殊的“教官”。

    有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归来的战术专家陈铮,面容冷峻。

    有在德国克虏伯工厂钻研过机械制造的火炮工程师赵启明,手指上还带着机油痕迹。

    有擅长敌后破袭、脸上带着刀疤的原八路军特科队长“老刀。”

    更有几位放下教鞭、从北平、上海辗转而来的知名学者,如经济学泰斗吴文瀚、历史学大家柳如晦,他们的长衫在军装的海洋中格外醒目。

    这是一支融合了铁血实战与深厚学养的奇特师资力量。

    当陆川一身朴素的灰布军装,走上由缴获日军炮管熔铸的基座支撑起的讲台时,整个操场瞬间肃静,只有江风掠过旗帜的猎猎声。

    他目光如炬,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饱经风霜而充满渴望的脸庞。

    他的声音通过简陋的扩音器,清晰地传遍全场,不高亢,却带着千钧之力:

    “诸位同仁!诸位同学!”

    “今日,温州军事国防大学于此江海交汇之地,立旗开学!此地,非象牙之塔,乃磨剑之石!非避风之港,乃启航之锚!”

    他指向身后飘扬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这面旗帜,曾在长沙城头浴血!曾在南岭隘口傲立!

    它由无数英烈的忠魂染就!今日在此升起,是要告诉你们,也告诉天下——我中华,有死士,更有谋国之士!有浴血之兵,更有铸剑之人!”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战鼓擂响:“你们之中,有百战余生的老兵!

    告诉我,日寇的豆战车冲阵时,我们拿什么挡?

    敌人的铁鸟临空轰炸时,我们的战士只能以血肉硬扛!

    为什么?!因为我们缺!缺钢铁洪流!缺制空利刃!缺深海潜蛟!”

    “你们之中,也有初出茅庐的少年!告诉我,国之未来,仅凭一腔热血够不够?仅靠大刀长矛,能否拒敌于国门之外?

    不能!我们需要懂得现代战争的大脑!需要能驾驭钢铁巨兽的双手!需要洞悉寰宇大势的眼光!”

    陆川的拳头重重砸在讲台上,发出沉闷的回响:“所以,温军大应运而生!它要锻造的,不仅是能冲锋陷阵的猛士,更是能运筹帷幄的将才!

    不仅是操枪弄炮的士兵,更是能设计枪炮、驾驭铁甲、翱翔九天、深潜大洋的国之栋梁!”

    “工兵科!你们的图纸,将是未来固若金汤的防线!你们的机械,将让天堑变通途!”

    “装甲科!你们要钻研的,是让敌人的薄皮战车在我铁拳下化为齑粉!”

    “航空科!你们的梦想,是让中国的雄鹰,终有一日主宰祖国的蓝天!”

    “情报与通讯科!你们是无形的神经,决胜于千里之外!”

    “战略与指挥系!你们要学的,是谋一国之战,安天下之兵!”

    他停顿片刻,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一字一句,重若千钧:“而你们,海军预备班,潜艇专业的三十名学员!”

    队列中,三十个身姿尤其挺拔的年轻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胸膛,眼神炽热如炬。

    “看到那边港口停泊的货轮了吗?”

    陆川指向瓯江口,“不久后,你们将搭乘它,远渡重洋!目的地——美利坚!康涅狄格州,格罗顿!那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建造基地和训练学校!”

    人群发出低低的惊呼和抑制不住的激动议论。

    “国家花了血本!动用了所有能用的关系!把你们送出去!”

    陆川的声音斩钉截铁,“不是去享福!是去吃苦!去拼命!去把洋人的看家本领,给我一滴不剩地学回来!

    你们要记住!你们肩上扛着的,是未来中国海疆之下,那沉默的钢铁长城!

    是民族复兴,走向深蓝的希望!学成之日,国家需要你们驾驭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潜蛟’,巡弋万里海疆!”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声音沉凝如铁:“同学们!老师们!建设与学习,亦是战场!

    而且是决定民族未来命运的、更加漫长的战场!

    这里的灯光,这里的书声,这里的汗水,将与前线将士的鲜血一样,铸就这个古老民族不屈的脊梁和不灭的灵魂!”

    “今日,温军大在此立校!愿诸君,以此为剑炉,淬火砺锋!他日,以所学,报效家国,光复河山!立——正!”

    哗啦!全场如同一个人般,动作整齐划一,挺立如松。

    “敬礼——!”

    陆川率先,向着那面在江风中猎猎作响、浸染过无数英烈鲜血的战旗,庄严地抬起了手臂。

    台下,千余条手臂齐刷刷举起,如同钢铁的森林。阳光刺破云层,洒在这片崭新的校园,照亮了无数双燃烧着希望与决绝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