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聊斋笑死人 第178章 《布客》
热门推荐:
网王:头顶达摩克利斯走进立海大
北域时空
美食的俘虏之绝代盛宴
林鸢传
乡村妙手小神医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
开局传承华夏神权,吓傻异界众神
痛觉免疫,担心反派不够变态
长清有个以贩布为生的布尚舒,最近总感觉右眼皮跳得像在蹦迪。
他寻思这可不是桃花的预兆,倒像是要破财兼倒霉。
于是他揣着自己为数不多的流动资金,奔赴泰安,拜访一位号称“算命界的泰山北斗”的张大师。
张大师住在半山腰一个摇摇欲坠的茅草棚里,颇有几分“都市传说”的神秘感。
“大师,给掐算掐算,我这最近的运势,是不是水逆了?”
布尚舒小心翼翼地递上一小块他压箱底的上等细麻布作为咨询费。
张大师接过布料,掂了掂,眼神复杂地看了布尚舒一眼。
他闭目凝神,手指快速掐动,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下载最新的命运数据包。
片刻之后,张大师猛地睁开双眼,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布尚舒的五脏六腑。
“施主,你这命数,不太妙啊。”
布尚舒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比他第一次做生意亏本时还要紧张。
“大凶之兆,运数已尽。”
张大师的声音不大,却像重锤一样砸在布尚舒心头。
“你还是赶紧回家吧,晚了怕是连后事都来不及安排。”
布尚舒听完,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当场给大师表演一个“吓到昏厥”。
他魂不守舍地带着钱财,连滚带爬地往长清老家赶。
路上,他遇到一个穿着短衣的汉子,看打扮像是衙门里的隶胥,但气质又有点说不出的诡异。
汉子步伐轻快,三两步就跟上了他。
“这位大哥,行色匆匆,这是要去哪里发财啊?”
短衣人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布尚舒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强作镇定。
“哦,家里婆娘催得紧,赶着回去晒秋粮。”
两人边走边聊,布尚舒发现这短衣人谈吐不俗,对各地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竟比他这个常年奔波的布贩子知道的还多。
布尚舒多次解囊,买来酒饭与短衣人一同吃喝,相处竟也融洽。
短衣人对布尚舒的慷慨很是感激,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知老弟这是要去何方公干?”
布尚舒好奇地问道。
短衣人嘿嘿一笑,从怀里摸出一卷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奉命去长清勾几个人魂。”
他将勾牒展开,布尚舒凑近一看,魂差点吓飞了。
勾牒上第一个名字,赫然便是他“布尚舒”三个大字。
短衣人见他面如土色,叹了口气。
“实不相瞒,我是蒿里山东四司的隶役,你阳寿已尽,我是来拘你的。”
布尚舒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在地上,眼泪鼻涕瞬间糊了一脸。
“鬼大哥,鬼爷爷!求求你高抬贵手!我还年轻,我还有很多布没卖出去啊!”
他抱着鬼隶役的大腿,哭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
鬼隶役有些为难。
“这……都是按章办事,我也做不了主啊。”
他顿了顿,看着布尚舒可怜巴巴的样子,又想起那几顿香喷喷的酒饭。
“不过,这勾牒上的人名甚多,一个个找齐也颇费时日。”
“看在你我相识一场,又请我吃喝的份上,我把你排在最后一个。”
“你先回家处理后事,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也赶紧了了,我最后再去寻你。”
这算是鬼隶役对他一路款待的特别“报答”。
布尚舒千恩万谢,总算争取到了一点缓冲时间。
不久,两人来到一条河边。
河上的桥梁不知被哪个缺德的给拆断了,行人只能冒险涉水,狼狈不堪。
几个壮汉试图抱着木头过去,结果直接被冲走了好几米,呛了好几口水。
鬼隶役看着这番景象,若有所思。
“布老弟,你看这断桥,多耽误事。”
“你若能出资将这桥修好,方便往来行人,乃是大大的功德一件。”
“虽花费颇多,但对你而言,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鬼隶役语气深沉,不像开玩笑。
布尚舒本已心灰意冷,听闻此言,眼中又燃起一丝希望。
他决定搏一把。
回到家中,布尚舒立刻将此事告知妻子,让她开始准备后事,万一失败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然后,他拿出所有积蓄,又变卖了部分布匹,召集工匠,日夜赶工修建桥梁。
桥很快修好了,坚固又漂亮,往来行人无不称赞布尚舒的义举。
然而,约定的时间过去很久,鬼隶役却迟迟没有出现。
布尚舒每日提心吊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直到某天深夜,房门突然被推开。
鬼隶役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
布尚舒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以为大限已到。
“布老弟,别来无恙啊。”
鬼隶役开口说道。
“你修桥之事,功德甚大,土地公已经上报城隍,城隍又转呈冥司备案了。”
“因你此番善举,冥司特批延长你的寿命,勾牒上已将你的名字划去。”
“我特来告知你这个好消息。”
布尚舒闻言,惊喜交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作揖。
后来,布尚舒生意越做越好,为感谢鬼隶役的指点与帮助,他特地又去了趟泰山。
他在山中僻静处,恭敬地摆上纸钱祭品,口中呼喊着鬼隶役的名字进行祭奠。
刚祭奠完毕,鬼隶役便行色匆匆地赶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紧张。
“我的布老哥!你可差点给我惹了大麻烦!”
“幸好刚才司君大人正在处理公务,没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不然我可就惨了!”
鬼隶役心有余悸地说道。
他送了布尚舒几步,郑重叮嘱。
“以后切莫再来此地寻我,你我缘分已了。”
“若我将来有机会去北方公干,定会绕道去看望你。”
说完,鬼隶役便化作一道青烟,消失不见了。
布尚舒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对着空山又拜了几拜。
他寻思这可不是桃花的预兆,倒像是要破财兼倒霉。
于是他揣着自己为数不多的流动资金,奔赴泰安,拜访一位号称“算命界的泰山北斗”的张大师。
张大师住在半山腰一个摇摇欲坠的茅草棚里,颇有几分“都市传说”的神秘感。
“大师,给掐算掐算,我这最近的运势,是不是水逆了?”
布尚舒小心翼翼地递上一小块他压箱底的上等细麻布作为咨询费。
张大师接过布料,掂了掂,眼神复杂地看了布尚舒一眼。
他闭目凝神,手指快速掐动,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下载最新的命运数据包。
片刻之后,张大师猛地睁开双眼,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布尚舒的五脏六腑。
“施主,你这命数,不太妙啊。”
布尚舒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比他第一次做生意亏本时还要紧张。
“大凶之兆,运数已尽。”
张大师的声音不大,却像重锤一样砸在布尚舒心头。
“你还是赶紧回家吧,晚了怕是连后事都来不及安排。”
布尚舒听完,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当场给大师表演一个“吓到昏厥”。
他魂不守舍地带着钱财,连滚带爬地往长清老家赶。
路上,他遇到一个穿着短衣的汉子,看打扮像是衙门里的隶胥,但气质又有点说不出的诡异。
汉子步伐轻快,三两步就跟上了他。
“这位大哥,行色匆匆,这是要去哪里发财啊?”
短衣人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布尚舒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强作镇定。
“哦,家里婆娘催得紧,赶着回去晒秋粮。”
两人边走边聊,布尚舒发现这短衣人谈吐不俗,对各地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竟比他这个常年奔波的布贩子知道的还多。
布尚舒多次解囊,买来酒饭与短衣人一同吃喝,相处竟也融洽。
短衣人对布尚舒的慷慨很是感激,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知老弟这是要去何方公干?”
布尚舒好奇地问道。
短衣人嘿嘿一笑,从怀里摸出一卷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奉命去长清勾几个人魂。”
他将勾牒展开,布尚舒凑近一看,魂差点吓飞了。
勾牒上第一个名字,赫然便是他“布尚舒”三个大字。
短衣人见他面如土色,叹了口气。
“实不相瞒,我是蒿里山东四司的隶役,你阳寿已尽,我是来拘你的。”
布尚舒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在地上,眼泪鼻涕瞬间糊了一脸。
“鬼大哥,鬼爷爷!求求你高抬贵手!我还年轻,我还有很多布没卖出去啊!”
他抱着鬼隶役的大腿,哭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
鬼隶役有些为难。
“这……都是按章办事,我也做不了主啊。”
他顿了顿,看着布尚舒可怜巴巴的样子,又想起那几顿香喷喷的酒饭。
“不过,这勾牒上的人名甚多,一个个找齐也颇费时日。”
“看在你我相识一场,又请我吃喝的份上,我把你排在最后一个。”
“你先回家处理后事,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也赶紧了了,我最后再去寻你。”
这算是鬼隶役对他一路款待的特别“报答”。
布尚舒千恩万谢,总算争取到了一点缓冲时间。
不久,两人来到一条河边。
河上的桥梁不知被哪个缺德的给拆断了,行人只能冒险涉水,狼狈不堪。
几个壮汉试图抱着木头过去,结果直接被冲走了好几米,呛了好几口水。
鬼隶役看着这番景象,若有所思。
“布老弟,你看这断桥,多耽误事。”
“你若能出资将这桥修好,方便往来行人,乃是大大的功德一件。”
“虽花费颇多,但对你而言,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鬼隶役语气深沉,不像开玩笑。
布尚舒本已心灰意冷,听闻此言,眼中又燃起一丝希望。
他决定搏一把。
回到家中,布尚舒立刻将此事告知妻子,让她开始准备后事,万一失败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然后,他拿出所有积蓄,又变卖了部分布匹,召集工匠,日夜赶工修建桥梁。
桥很快修好了,坚固又漂亮,往来行人无不称赞布尚舒的义举。
然而,约定的时间过去很久,鬼隶役却迟迟没有出现。
布尚舒每日提心吊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直到某天深夜,房门突然被推开。
鬼隶役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
布尚舒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以为大限已到。
“布老弟,别来无恙啊。”
鬼隶役开口说道。
“你修桥之事,功德甚大,土地公已经上报城隍,城隍又转呈冥司备案了。”
“因你此番善举,冥司特批延长你的寿命,勾牒上已将你的名字划去。”
“我特来告知你这个好消息。”
布尚舒闻言,惊喜交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作揖。
后来,布尚舒生意越做越好,为感谢鬼隶役的指点与帮助,他特地又去了趟泰山。
他在山中僻静处,恭敬地摆上纸钱祭品,口中呼喊着鬼隶役的名字进行祭奠。
刚祭奠完毕,鬼隶役便行色匆匆地赶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紧张。
“我的布老哥!你可差点给我惹了大麻烦!”
“幸好刚才司君大人正在处理公务,没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不然我可就惨了!”
鬼隶役心有余悸地说道。
他送了布尚舒几步,郑重叮嘱。
“以后切莫再来此地寻我,你我缘分已了。”
“若我将来有机会去北方公干,定会绕道去看望你。”
说完,鬼隶役便化作一道青烟,消失不见了。
布尚舒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对着空山又拜了几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