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 第403章 ?粮荒恐慌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第403章 ?粮荒恐慌

    潼关城头的炊烟比往日稀薄了三成。元军辅兵营的士兵们挤在垛口下,手里的窝头小得像拳头,有个年轻士兵刚咬了两口,就被身后的老兵抢走,两人在雪地里扭打成团,玄铁甲胄碰撞的闷响,盖过了远处抗虏军的喊杀声。最西侧的了望塔下,十余名士兵围着半袋发霉的麦粒,有人掏出灵脉符想震慑众人,符纹却黯淡得连光都发不出来 —— 是被龙脊核心榨干了能量的炮灰。

    “抢啊!再不吃都得饿死!”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混乱像瘟疫般蔓延。元军的伙房被撬开,铜锅里的米汤被疯抢,有人甚至直接用手抓着滚烫的粥往嘴里塞,烫得直吐舌头却不肯松口。负责看守粮库的重甲步兵举着灵脉刀维持秩序,刀刃却被抢粮的士兵用身体撞开,玄铁甲胄在拥挤中变形,露出底下干瘪的皮肉 —— 这些精锐也早已断粮,只是靠着军纪硬撑。

    抗虏军的喊话声顺着风飘过来。李火旺让亲兵用灵脉扩音器放大声音,林霜的声音清亮而坚定:“放下武器的弟兄,到东城外的空地支粥!我们有热馒头,有干净的水,三天内投降的,既往不咎!” 她的声音里混着米粥的香气,那是神火队在城外支起的大锅,蒸腾的热气在寒风中凝成白雾,像根无形的绳索,牵引着饥饿的元军士兵。

    第一个投降的是名断腿的老兵。他拄着断裂的长矛,一瘸一拐地走出城门,玄铁甲胄上还沾着抢粮时的米汤。抗虏军的士兵立刻递上热馒头,老兵咬下去的瞬间,眼泪突然滚落 —— 这是他半个月来吃到的第一口热食,馒头里的芝麻香混着泪水的咸味,在舌尖炸开复杂的滋味。

    投降的士兵像潮水般涌出城门。有的扛着灵脉弓,有的拖着受伤的同伴,最年轻的只有十五岁,怀里还揣着块从死人身上搜来的窝头。他们在东城外的空地上排成长队,领取馒头和米粥时,会不自觉地摸向胸口的灵脉符 —— 那些曾被天机阁控制的符纹,在热食的暖意中,竟开始泛起淡淡的红光,像是在回应新生的希望。

    元军百夫长的斩杀令成了废纸。他的灵脉刀劈倒第一个投降的士兵,却被涌来的人潮淹没,玄铁甲胄被扯得粉碎,露出里面刻着 “龙人卫直属” 的标记 —— 是监视辅兵营的嫡系,这些人平日里用灵脉符欺压同胞,此刻成了众矢之的。有个被抢过窝头的士兵突然捡起石头砸去,百夫长的灵脉符在混乱中炸开,竟没一人上前相助。

    钟楼的龙脊核心突然亮起蓝光。元军的督战队带着傀儡冲出来,青铜躯体的关节在雪地里发出咯吱声,眼睛的红光扫过抢粮的士兵,灵脉刀毫不留情地劈下。但这次,士兵们没有退缩,有人捡起地上的冻馒头砸向傀儡,有人用断裂的长矛对抗督战队,最前面的几名士兵甚至抱住傀儡的腿,任由灵脉刀刺穿身体,也要为身后的人争取投降的时间。

    “是‘活粮’!他们把我们当‘活粮’!” 有个士兵认出傀儡的关节里,嵌着上个月被带走 “献祭” 的同乡的灵脉符。这句话像把火,点燃了最后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多的元军士兵调转矛头,灵脉弓的箭簇对准了督战队,有人甚至冲进钟楼,想毁掉那个吞噬同胞的龙脊核心。

    抗虏军的粥棚前,三天内投降的士兵已达两千。林霜让他们按原部队编队,给每个带队的老兵发了面小红旗 —— 这是信任的象征,也是劝降的凭证。有个老兵举着红旗回到城下,对着城上喊:“别傻了!天机阁给的不是粮,是催命符!抗虏军有热馒头,有活人的日子!” 城上的箭雨突然停了,有几支箭甚至调转方向,射向督战队的傀儡。

    小五的飞虎队趁机在城头制造混乱。他们将磁石粉末撒在元军的灵脉符上,符纹的蓝光在银雾中紊乱,督战队的傀儡突然失控,转而攻击自己人。最东侧的城门在混乱中被打开,抗虏军的玄铁盾阵像潮水般涌入,与投降的元军士兵并肩作战,玄铁战刀与灵脉刀的碰撞声中,夹杂着 “缴枪不杀” 的呼喊。

    清理战场时,林霜在元军的伙房里发现个账本。上面记载着每月的用粮量,最后一页却写着 “活粮补充:辅兵营三百,平民五百”,字迹与 “灵台” 标记的星纹完全吻合。她突然想起南宫云提到的秘密仓库,那些所谓的 “活粮”,恐怕不只是士兵,还有被掳来的百姓 —— 天机阁不仅要榨干他们的灵脉,连最后一点口粮都要掠夺。

    投降的老兵突然跪倒在地。他指着钟楼的方向,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仓库... 仓库在钟楼底下,他们把百姓关在铁笼子里,饿到皮包骨头就送去‘献祭’!” 他的指甲缝里还留着抢粮时的泥土,“我儿子... 我儿子就在里面,求求你们救救他!”

    李火旺的玄铁战刀指向钟楼。狼头护腕的红光与投降士兵们的灵脉产生共鸣,两千人的呼喊声汇成洪流:“救百姓!毁核心!” 这声音震得城头的积雪簌簌落下,连龙脊核心的蓝光都出现了波动,像是在恐惧这股由饥饿与愤怒凝聚的力量。

    暮色降临时,抗虏军的粥棚前升起了篝火。投降的士兵们围坐在火边,手里的热馒头冒着热气,有人开始讲述被天机阁压迫的经历,有人则用树枝在雪地上画出亲人的模样。林霜的银针在人群中穿梭,为受伤的士兵疗伤,银针刺入的瞬间,总能听到一声舒畅的叹息 —— 不仅是伤口的治愈,更是心灵的释放。

    城头上的龙脊核心蓝光渐暗。元军的内乱已蔓延到钟楼,有投降的士兵偷偷放下吊桥,带着抗虏军的小队潜入督战队的营地。李火旺望着越来越多的小红旗在城头晃动,知道最后的总攻时机已到 —— 这些投降的士兵不是负担,是打破潼关的关键,因为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自由与饱暖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