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 第416章 ?三路会师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第416章 ?三路会师

    开封城外的官道上,驿站的红灯笼在暮色中连成线。李火旺的西路军先锋刚过黄河渡口,玄铁战刀的刀鞘上还沾着潼关的血泥,了望哨就看见远处扬起的烟尘里,插着面 “赵” 字黑旗 —— 是东路军的斥候,旗角的狼纹与西路军的护腕同源,都是当年虎骑营的旧部标记。

    “赵将军的信使来了。” 李火旺的狼头护腕轻叩马鞍。信使翻身下马的动作带着东路军的悍勇,玄铁甲胄的鳞片上还挂着淮河的水汽,他从怀中掏出密信,蜡封上的火漆印是只展翅的鹰:“赵将军已攻克商丘,预计三日后抵开封东郊,让末将先送粮草清单。”

    密信上的字迹刚劲如刀。赵猛在清单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虎头,旁边批注:“带了三百石新米,够弟兄们喝顿好的。” 李火旺的指尖划过虎头,突然想起十年前,这个总是抢他饭食的壮汉,也是这样在军功簿上画押。他让亲兵取来潼关的龙脊碎片,用布包好递给信使:“告诉赵猛,这些碎片能定位灵台,让他的工兵营多备磁石。”

    淮河的水路上,燕红叶的楼船正冲破薄雾。女将的红衣在船头格外醒目,她手中的千里镜里,开封的城墙已隐约可见。船舷边的信使正检查信鸽的脚环,鸽哨的清响与水流声交织,最内侧的信筒里装着水路军的布防图,图上用朱砂标出的暗礁位置,都贴着小小的磁石片 —— 是防备元军灵脉探测的巧思。

    “还有五十里。” 燕红叶收起千里镜。她的灵脉弓斜靠在船桅上,弓弦缠着从鄱阳湖带来的水藤,能在潮湿环境下保持韧性。最新的急报来自南岸:赵猛的东路军在商丘遭遇小规模元军袭扰,虽未伤及根本,但灵脉炮的蓝光让斥候警惕起来。“让快船先送磁石粉过去,” 她对信使说,“告诉赵将军,水路军的灵脉船已备好,随时能支援。”

    开封城内的驿站成了消息枢纽。西路军的信使带着潼关的战报刚进门,东路军的骑手就撞开了木门,两人的马差点在院子里相撞,却在看清对方甲胄的瞬间大笑 —— 都是虎骑营散落后,在不同军队重逢的旧识。驿站掌柜的算盘打得飞快,每拨信使带来的不仅是军情,还有各地的物价、天气,甚至哪家的酒馆新酿了好酒。

    李火旺的西路军在第三日清晨抵达开封西门。玄铁盾阵的脚步声震得城门砖缝落灰,他勒马望向城东的方向,那里的烟尘越来越近,赵猛的黑旗在朝阳下泛着光。最前头的骑兵里,有个壮汉的玄铁甲胄比别人大一号,正扯开嗓子喊:“李小子!老子来了!”

    两人在护城河前并辔而行。赵猛的战锤在马鞍上晃悠,锤头的凹痕里还嵌着元军的灵脉符碎片,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的卤牛肉还冒着热气:“路过曹州时买的,你最爱吃的那家。” 李火旺的玄铁战刀挑开油纸,香气让周围的士兵都咽起口水,却没人敢动 —— 这是两位将军独有的重逢仪式。

    淮河的楼船在午时驶入开封码头。燕红叶的红衣与赵猛的黑甲、李火旺的玄铁形成鲜明对比,女将的灵脉弓突然指向天空,信鸽的黑影正从云层里落下,脚环的铜铃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水路军到齐了。” 她展开新收到的密信,上面的字迹娟秀却有力,“元军的灵台有异动,大都方向的灵脉波动比预想中强。”

    三路主将在开封府衙议事时,信使们正围着沙盘标注路线。李火旺的狼头护腕、赵猛的虎头符、燕红叶的水纹佩,同时放在沙盘中央的开封模型上,三件信物的灵脉突然共鸣,在沙粒上画出个完整的虎头 —— 是当年虎骑营的军旗图案。

    “初七总攻。” 李火旺的玄铁战刀在沙盘上划出弧线,将三路军队的路线连向大都,“西路军主攻灵台正门,东路军袭扰左翼灵脉炮营,水路军...” 他的目光转向燕红叶,“你的灵脉船沿运河直插后门,那里的地脉最弱,周益的算筹已算出坐标。”

    赵猛的战锤突然砸在沙盘边缘。沙粒溅起的瞬间,他指着元军布防最密集的区域:“给我留三百具铁蒺藜火铳,老子要亲手炸了他们的灵脉核心!” 燕红叶的灵脉弓突然绷紧,弓弦的震颤与沙盘的灵脉产生共鸣,三人同时看向北方 —— 那里的星光异常明亮,像灵台在发出最后的挑衅。

    暮色中的开封城,信使的马蹄声依旧不绝。西路军的斥候带着龙脊碎片的最新感应数据,东路军的骑手送来工兵营的磁石清单,水路军的信鸽在屋檐下盘旋,脚环的铜铃串起三路军队的心跳。李火旺站在府衙的高台上,望着三支军队的营地在城外连成灯火的海洋,突然明白所谓会师,不仅是军队的聚集,更是失散多年的灵魂,终于在共同的目标下重聚。

    赵猛的鼾声在隔壁房间响起。李火旺的玄铁战刀放在桌案上,刀身映出窗外的月色,他想起燕红叶信里的话:“灵台启动时,所有龙脊碎片都会共振。” 明天,他们将带着这些从各地收集的碎片,像握着无数先烈的遗志,走向最终的战场。而此刻,开封城的灯火,正为这场迟到十年的会师,点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