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回1991 > 第428章 芯片制程突破

重回1991 第428章 芯片制程突破

    “行,这个忙,我帮了,你把她的信息留给我,我会让人通过招聘,给她安排一份工作。”

    “可是,她如果不参加招聘怎么办?”

    “让她朋友带她去参加招聘不就行了?如果没有朋友,那就现交一个朋友。”

    “哦哦哦,是我关心则乱了。我侄女她叫袁萌,跟老板你是老乡,也是黑省人,家是铁人市的,三年前下岗了,现在在一个学校的食堂给人做饭,这是我侄女的照片,后面有更详细的地址。”

    林晓接过袁思涵递过来的照片,让他没想到的是,袁萌长得还挺漂亮,

    “我会交代人去办这件事的,正好,我在铁人市有几家工厂,有一家生产卫生巾的工厂,只招女工,比较适合你侄女,只要她表现的不是特别差,可以让她优先晋升。”

    “谢谢老板。”

    ……

    “什么?你说300nm芯片现在有重大突破?好好好!”

    林晓听到这个消息,兴奋的连说了三个好。

    去年和今年,Ibm和英特尔已经陆续推出了350nm的芯片,虽然都是电脑芯片,而不是手机芯片,但这也意味着,国内又落后了国外一代。

    落后了,再想追上来就很难,因为国内的科研实力本身就比不上m国和樱花国,差距会越来越大。

    上次他跟克鲁斯教授询问,克鲁斯还告诉他,至少也要96年四五月份左右,才能突破300nm制程。

    没想到,这还没到96年呢,就已经突破了,虽然还没正式突破,但最大的技术难点已经突破了,其他的就不是问题了。

    林晓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才知道,这是韩耿的功劳。

    克鲁斯教授所擅长的是芯片设计领域,对于芯片制程工艺虽然也懂,但不算顶尖。

    而韩耿,在芯片设计方面,或许要比克鲁斯教授稍微差一点,但是,在芯片制程工艺这一块,却比克鲁斯教授要强的多。

    其实,从岛国所获得的技术资料中,300nm制程工艺的技术难点,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否则,即便有韩耿加入,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有突破。

    而突破了300nm之后,也就是意味着,国内和国外,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另外,300nm虽然比350nm少了50nm,但仍然属于同一代,一般只有单位面积上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超出三分之一左右,才会被算作是代差。

    不过,这只是制程工艺的突破,但是,与之对应的芯片还没设计出来的,想要量产,至少也要半年时间。

    所以,仔细算下来,依然还是落后于国外半代。

    但半代已经不算是差距了。

    就好比,因特尔的350nm芯片,比Ibm的晚推出了近一年时间,但没人认为因特尔在半导体领域的实力不如Ibm,人们普遍认为二者之间的实力相当。

    林晓这边刚挂断电话,李子卿的电话局打了过来。

    “林晓,你说你该怎么感谢我?如果没有韩博士,你的半导体公司想突破300nm制程,少说还要半年,我这可是给你节省出半年时间,半年时间对于半导体领域有多重要,你比我更清楚。”

    “那你想让我怎么感谢你?”

    “让popo成为魅影的子品牌,共享魅影的销售渠道,如何?”

    “呵呵,你长得很美,就不要想的太美!”

    共享销售渠道,popo势必会分薄魅影的销量。

    尤其是popo走的中低端路线,意味着价格会很低,而无论什么时候,价格都是消费者购物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好了,不逗你了,我只要阿三、南越这两国的渠道。”

    林晓想了想,然后点头答应,“好,可以。”

    阿三和南越虽然人都挺多的,但消费能力却不强,本来就没多少销量。

    让popo作为魅影的子品牌,共享渠道,反倒能提升一下魅影的知名度,至于说影响魅影的销量?本来就没什么销量,还怕被影响吗?

    而且,用这两个国家的销售渠道,就还掉李子卿这个人情,非常值得。

    之前三方合作,林晓是收了百联75%的股份的,所以算不上还李子卿的人情。

    李子卿的心眼太多,早把人情还了,能让他安心。

    就说刚刚李子卿的几句话,里面就有着套路,先是说要共享所有渠道,李子卿明知道他不会答应,然后再说只要南越和阿三两国的渠道,把要求降低了,同时也降低了他的心理防备。

    这不,他直接就答应了吗?

    如果李子卿直接说要南越和阿三两国的渠道共享,他肯定要讨价还价一番的。

    这叫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

    而且,他还感觉,这个人情还的有些轻松了,区区两个国家的渠道共享,哪能比得上韩耿的重要性?让他觉得自己还有些亏钱她。

    而这个女人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她知道分寸,她知道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他会答应,什么样的条件他不会答应。

    但如果往深了想,就会想到,韩耿到来,让芯片制程突破,李子卿也是受益者啊!

    半导体公司那边,进展比林晓想象的要快,仅仅一周,韩耿就带队将其他的小问题都解决了。

    然后又过了三天,就开始了对第一款300nm芯片进行流片。

    仅仅一个月,就拿出了一款成本的300nm手机芯片。

    虽然这款芯片的设计上还有些问题,不会用于量产,但只要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改进,继续提升性能,要不了多久,就能确定芯片型号了。

    可惜的是,没有h300,用不是新的芯片了。

    因为一款手机,不是说更换了一个芯片,性能就可以提升的。

    更换了芯片之后,其他的地方也需要进行很多改动,以便于让芯片的性能都发挥出来。

    h300,以现在人的目光看,已经很完美了,没有重新设计的必要了。

    有那个时间,重新设计一款新型号的手机多好,还可以多一个款式,来丰富一下产品线。

    没说的,必须要重奖!

    奖励标准他都想好了,对标手机研发中心的标准就可以。

    虽然这个标准对于克鲁斯和韩耿来说有些低了,但是,他们是能拿到产品的利润分成的,只要是他们设计出来的芯片,每卖出一片,他们就能得到一片芯片的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