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残疾军官被娇宠,真千金悔断肠 第410章 替身
入学后,她的户口、粮油关系都会转到京市,由学校统一供应。
但军区医院这边依旧会按照最低标准发放工资,相当于是带薪上学了。
现在距离过年也就十多天了,趁着这段时间,宋嘉得把中医部的后续工作和医院这边对接好。
现有的药方都可以正常生产,所用药材基本上来自东陵县和奉池县种植基地,那些种子都是她用异能培育过的。
还有少部分本地种不了的药材,她打算到了京市后定时用异能催生,再邮局寄过来。
总之无论如何,都要保证药材质量和成药药效不打折扣。
年初在东陵县试种的龙葵,秋收时已有一批收获,但宋嘉还没把青阳丹药方投入大量生产。
她一直在等段老爷子的康复情况。
叶大夫这一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段老爷子的病案寄给她看。
肝炎治疗本就棘手,她必须确定药方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预计明年才能正式量产。
说起叶大夫,他在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特意回了趟京市。
见了见以前的老朋友,也探了探大家是否愿意回京北大学任教。
得到的答案很统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随时能重返讲台。
向教授的眼睛经过两年治疗,现在戴上眼镜能看清东西,讲课不成问题。
只是张德云教授的腿伤本就严重,加上常年磋磨拖垮了身体,即便平反后能回去教书,恐怕也已是有心无力。
但不管怎样,叶大夫是铁了心要回京市的。
国家正在百废待兴,他们这些老骨头岂能袖手旁观?
所以在得知宋嘉如愿考进京北大学后,他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京市了。
医馆就暂时交给周红卫和林冬生打理。
腊月二十六那天,中医部的收尾工作终于结束。
秦素芝早早就盼着回老家摆酒炫耀,腊月二十五这天,便跟着沈望昕、孟婆婆,抱着刚满半岁的周博易回了奉池县。
在军区家属院住了两年,家里的物件攒了不少,缝纫机、自行车这些带不走的,都搬到了隔壁,给沈望昕和周志远两口子用。
那台黑白电视机宋嘉也留了下来,她打算到京市后换台彩电。
剩下的东西打包了十多个包袱,能邮寄的就托邮局送走,实在寄不了的就让周志远这个壮劳力扛上火车。
他得了沈望川的命令,要护送宋嘉母子三人去京市。
打包忙活了整整一天,第二天终于能出发了。
中医部的同事们想来送行,被宋嘉笑着打发了,人多太扎眼。
吴美玲则要等过完年再去京市,邓玉娟惦记着宋嘉喜欢吃她蒸的馍,特意一大早起来蒸了一锅,还烙了几张肉饼和鸡蛋,给宋嘉带着路上吃。
张素珍和林雪是直接到家里来送的。
张素珍在托儿所上班快一年了,小盼盼如今能会走了,母子俩的日子过得安稳踏实。
她一直记着宋嘉的恩情,知道宋嘉要去京市上学,总觉得大城市处处要花钱,就把自己这一年来攒的积蓄,大半都拿出来塞给宋嘉。
宋嘉哭笑不得,“我去上学有国家补助,军区医院还给我发着工资,我可不缺钱,这钱留着给盼盼买新衣裳吧。”
“您帮了我们娘俩那么多,我也没别的能报答的……这点钱您要是不收,我这心里不安生。”
张素珍她不懂什么补助政策,只觉得该把自己能给的都给出去,才对得起宋嘉一次次的帮衬。
林雪帮着把最后一个行李箱搬上车,插话道:“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她可是中医部的大股东,谁缺钱也轮不到她缺钱。你把这些钱好好收着,你们母女俩把日子过好了,比啥都让她高兴。”
见宋嘉跟着点头,眼里漾着暖意,张素珍这才红着眼眶把钱收回去。
林雪望着宋嘉叹了口气:“咱们好像才见没多久,怎么又要分开了?”
宋嘉笑了:“谁让你总忙着出任务,我又整天泡在中医部,日子自然过得快。等以后你去京市,我请你吃烤鸭。”
“好啊。”林雪扯了扯嘴角,眼神却有些飘忽,“不过……我已经向部队提交了申请,准备去西部地区支援医疗了。”
宋嘉愣了一下。
林雪不是一直说要死磕叶泽成吗?怎么突然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
这一年来她太忙,没怎么关注两人的事,偶尔碰面也不好多问,还真不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干嘛这种眼神?”林雪避开她的目光,故作轻松地说,“西部那边缺医生,我去了正好能派上用场,不过是换个地方救人罢了。”
看着林雪强颜欢笑的样子,宋嘉终究没多问,只是用力抱了抱她。
直到上了火车,宋嘉才从周志远那听到了缘由。
叶泽成和文工团一个新来的女兵好上了,据说那姑娘长得酷似他的前妻。
宋嘉怔了怔。
原来竟是这样的 “替身文学”。
林雪追了叶泽成这么多年,熬过了他离婚后的低谷,熬过了旁人的闲言碎语,到头来还是输在了一场虚无的影子里。
这个结果,说来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当初在知道叶泽成对他前妻那般念念不忘时,宋嘉就隐约猜到,想要走进这样一个男人的心里,难如登天。
林雪选择调往西部,想必也是心灰意冷,想要彻底逃离这段无望的感情。
可宋嘉还是觉得不值。
林雪不该为一个不懂得珍惜她的男人搭上一辈子。
西部需要好医生不假,但逃避不该是唯一的理由。
她该有更亮的舞台,不必在别人的故事里做配角。
西部地区条件艰苦,医疗资源又匮乏,本就不是易居之地。
林雪心里揣着郁结,带着情绪奔赴那样的地方,万一钻进牛角尖走不出来,把自己困在过去的泥沼里,这辈子怕是真要被这段感情拖垮了。
出于朋友的关心,宋嘉还是提笔写了封信。
信里没有指责,也没有过多劝说她放弃去西部的决定,只是字字恳切地叮嘱。
就算要去,也得带着清醒的心智去。
别把那边当成逃避的港湾,而要当成重新出发的战场。
若哪天觉得撑不住了,别硬扛,京市有她,沈阳有中医部,总有能回头的地方。
信写好,装进信封,准备下车后去寄。
宋嘉不知道的是,这封信后来被林雪珍藏了一辈子。
收到信那天,林雪哭得稀里哗啦。
也正是这封信,成了她后来在西部戈壁的无数个寒夜里,支撑着她熬过风沙与孤寂的微光。
火车哐当哐当了十个小时,在即将到站时,车厢那头忽然传来慌乱的呼喊。
“医生,有没有医生?这里有人晕倒了!”
但军区医院这边依旧会按照最低标准发放工资,相当于是带薪上学了。
现在距离过年也就十多天了,趁着这段时间,宋嘉得把中医部的后续工作和医院这边对接好。
现有的药方都可以正常生产,所用药材基本上来自东陵县和奉池县种植基地,那些种子都是她用异能培育过的。
还有少部分本地种不了的药材,她打算到了京市后定时用异能催生,再邮局寄过来。
总之无论如何,都要保证药材质量和成药药效不打折扣。
年初在东陵县试种的龙葵,秋收时已有一批收获,但宋嘉还没把青阳丹药方投入大量生产。
她一直在等段老爷子的康复情况。
叶大夫这一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段老爷子的病案寄给她看。
肝炎治疗本就棘手,她必须确定药方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预计明年才能正式量产。
说起叶大夫,他在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特意回了趟京市。
见了见以前的老朋友,也探了探大家是否愿意回京北大学任教。
得到的答案很统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随时能重返讲台。
向教授的眼睛经过两年治疗,现在戴上眼镜能看清东西,讲课不成问题。
只是张德云教授的腿伤本就严重,加上常年磋磨拖垮了身体,即便平反后能回去教书,恐怕也已是有心无力。
但不管怎样,叶大夫是铁了心要回京市的。
国家正在百废待兴,他们这些老骨头岂能袖手旁观?
所以在得知宋嘉如愿考进京北大学后,他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京市了。
医馆就暂时交给周红卫和林冬生打理。
腊月二十六那天,中医部的收尾工作终于结束。
秦素芝早早就盼着回老家摆酒炫耀,腊月二十五这天,便跟着沈望昕、孟婆婆,抱着刚满半岁的周博易回了奉池县。
在军区家属院住了两年,家里的物件攒了不少,缝纫机、自行车这些带不走的,都搬到了隔壁,给沈望昕和周志远两口子用。
那台黑白电视机宋嘉也留了下来,她打算到京市后换台彩电。
剩下的东西打包了十多个包袱,能邮寄的就托邮局送走,实在寄不了的就让周志远这个壮劳力扛上火车。
他得了沈望川的命令,要护送宋嘉母子三人去京市。
打包忙活了整整一天,第二天终于能出发了。
中医部的同事们想来送行,被宋嘉笑着打发了,人多太扎眼。
吴美玲则要等过完年再去京市,邓玉娟惦记着宋嘉喜欢吃她蒸的馍,特意一大早起来蒸了一锅,还烙了几张肉饼和鸡蛋,给宋嘉带着路上吃。
张素珍和林雪是直接到家里来送的。
张素珍在托儿所上班快一年了,小盼盼如今能会走了,母子俩的日子过得安稳踏实。
她一直记着宋嘉的恩情,知道宋嘉要去京市上学,总觉得大城市处处要花钱,就把自己这一年来攒的积蓄,大半都拿出来塞给宋嘉。
宋嘉哭笑不得,“我去上学有国家补助,军区医院还给我发着工资,我可不缺钱,这钱留着给盼盼买新衣裳吧。”
“您帮了我们娘俩那么多,我也没别的能报答的……这点钱您要是不收,我这心里不安生。”
张素珍她不懂什么补助政策,只觉得该把自己能给的都给出去,才对得起宋嘉一次次的帮衬。
林雪帮着把最后一个行李箱搬上车,插话道:“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她可是中医部的大股东,谁缺钱也轮不到她缺钱。你把这些钱好好收着,你们母女俩把日子过好了,比啥都让她高兴。”
见宋嘉跟着点头,眼里漾着暖意,张素珍这才红着眼眶把钱收回去。
林雪望着宋嘉叹了口气:“咱们好像才见没多久,怎么又要分开了?”
宋嘉笑了:“谁让你总忙着出任务,我又整天泡在中医部,日子自然过得快。等以后你去京市,我请你吃烤鸭。”
“好啊。”林雪扯了扯嘴角,眼神却有些飘忽,“不过……我已经向部队提交了申请,准备去西部地区支援医疗了。”
宋嘉愣了一下。
林雪不是一直说要死磕叶泽成吗?怎么突然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
这一年来她太忙,没怎么关注两人的事,偶尔碰面也不好多问,还真不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干嘛这种眼神?”林雪避开她的目光,故作轻松地说,“西部那边缺医生,我去了正好能派上用场,不过是换个地方救人罢了。”
看着林雪强颜欢笑的样子,宋嘉终究没多问,只是用力抱了抱她。
直到上了火车,宋嘉才从周志远那听到了缘由。
叶泽成和文工团一个新来的女兵好上了,据说那姑娘长得酷似他的前妻。
宋嘉怔了怔。
原来竟是这样的 “替身文学”。
林雪追了叶泽成这么多年,熬过了他离婚后的低谷,熬过了旁人的闲言碎语,到头来还是输在了一场虚无的影子里。
这个结果,说来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当初在知道叶泽成对他前妻那般念念不忘时,宋嘉就隐约猜到,想要走进这样一个男人的心里,难如登天。
林雪选择调往西部,想必也是心灰意冷,想要彻底逃离这段无望的感情。
可宋嘉还是觉得不值。
林雪不该为一个不懂得珍惜她的男人搭上一辈子。
西部需要好医生不假,但逃避不该是唯一的理由。
她该有更亮的舞台,不必在别人的故事里做配角。
西部地区条件艰苦,医疗资源又匮乏,本就不是易居之地。
林雪心里揣着郁结,带着情绪奔赴那样的地方,万一钻进牛角尖走不出来,把自己困在过去的泥沼里,这辈子怕是真要被这段感情拖垮了。
出于朋友的关心,宋嘉还是提笔写了封信。
信里没有指责,也没有过多劝说她放弃去西部的决定,只是字字恳切地叮嘱。
就算要去,也得带着清醒的心智去。
别把那边当成逃避的港湾,而要当成重新出发的战场。
若哪天觉得撑不住了,别硬扛,京市有她,沈阳有中医部,总有能回头的地方。
信写好,装进信封,准备下车后去寄。
宋嘉不知道的是,这封信后来被林雪珍藏了一辈子。
收到信那天,林雪哭得稀里哗啦。
也正是这封信,成了她后来在西部戈壁的无数个寒夜里,支撑着她熬过风沙与孤寂的微光。
火车哐当哐当了十个小时,在即将到站时,车厢那头忽然传来慌乱的呼喊。
“医生,有没有医生?这里有人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