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 第412章 全国备战

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第412章 全国备战

    韩氏虽然有二十万兵马,但需要布防各处,兵力分散。

    晋阳城内外只有三军。分别是卫尉军、韩允军、羽林军。

    韩允既是宗室,也是羽林儿出身。与羽林中郎将武兴的关系非常要好。

    二人军营都在城外,不过一人在城北,一人在城南,又都事务繁忙,平日里不怎么往来。

    上午。

    羽林大营。因为不是操练日,羽林健儿随意玩耍。有人在军营中锻炼身体。

    有人带了弓矢,成群结队的策马离开军营,前往田猎。虽然羽林儿的肉食供应充足,但谁不希望自己能多吃点肉呢?更何况田猎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武兴也很重视自己的武艺,持槊骑马在校场内耍弄。

    引来了不少羽林儿的围观。

    “将军。武烈侯来了。”一名亲兵快步前来禀报道。

    “喔?”武兴惊讶,然后高兴起来。把马槊交给了亲兵,自己策马回去了大帐。

    到达大帐门口,他翻身下马笑着走了进去,对在座的韩允说道:“允。不告而来可是恶客。”

    “我算什么客人?只是回家而已。”韩允笑着说道。二人对视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

    武兴让亲兵弄来酒菜,自己来到主位上坐下。问道:“是不是迫不及待了?”

    “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野兽,已经热血沸腾了。”韩允眯着眼睛精芒闪闪道。

    他们还没有接到韩婴的命令,但感官非常敏锐,都嗅到了血腥味,因此而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出兵灭亡燕赵。

    “大战在即,显赫功业唾手可得。只是需要兵强马壮才行,你的兵训练的怎么样了?”武兴稍稍冷静下来,抬头问道。

    在韩氏众多将军之中,韩允军成立的时间较为短暂,战力比较弱。

    “差强人意吧。比不上楚军,总比燕赵之兵强一些。”韩允表情与语气充满了对燕赵之兵的轻视。

    “燕兵不足为虑,但不要轻视陈馀。他可是以弱胜强,以区区三县之兵就灭亡了常山国的强梁。”武兴虽然这么说,但语气很轻松。

    “呵呵。”韩允呵呵一笑。

    酒菜上来了,二人一边推杯换盏,一边继续刚才的话题,灭燕赵,有河北。

    “哒哒哒。”马蹄声急促。二人都是心中一动,放下酒杯抬头看向帐门。

    片刻后,武兴的一名亲兵从外走了进来,行礼道:“将军。大王遣郎中来传达王命。”

    “是了。”武兴脸上露出喜色,笃定道。

    “嗯。”韩允嗯了一声。二人对视了一眼齐齐站起走出大帐迎接王使。

    过了小会儿,王使乘车来到了二人的面前。见礼之后,王使传达了韩婴的命令,便乘车离开回去复命了。

    原本他们只是闻到味,现在事成定局了。显赫功业唾手可得,韩氏马上就要有河北了。

    韩允、武兴热血更加沸腾。韩允深呼吸了一口气,对武兴说道:“兴。王使来到你营,必定也去了我那边。今日酒菜便作罢,我走了。”

    “去吧。战场上共勉,我得赵王,你得燕王。”武兴笑着说道。

    “善。”韩允闻言刚刚平复的热血再一次沸腾起来,一拱手翻身上马,率领左右骑乘骏马离开了羽林大营。

    武兴昂首挺胸送别韩允后,环顾左右同样热血沸腾的亲兵,下令道:“你们都听见了。传令全军,从今天开始大营关闭,谁也不允许出营打猎玩耍。全军备战。”

    “是。”亲兵们大声应是。

    羽林健儿沸腾,士气高亢。

    .............

    雁门郡。

    雁门塞。

    现在是和平时期,雁门塞并不杀气腾腾。但是士卒披坚执锐,或站岗,或巡逻,不敢有丝毫松懈。

    塞外边市扩大了。

    匈奴与韩的贸易源源不断。因为有白羊王子的前车之鉴,进入边市的匈奴人都不敢闹事。

    也因此边市内的夏人都是昂首挺胸,很是自豪,自傲。遇到争执嗓门很大,气势很足。

    韩乃强国,匈奴不敢欺凌我们。

    塞内,将军府书房内。

    武云跪坐在主位上,拿着竹简看兵书。竹简很沉,看着很麻烦。

    他忽然觉得脖子一阵酸楚,立即放下了竹简,站起来活动身体。

    一名亲兵忽然飞奔进来,对武云行礼道:“将军,王使来了。”

    武云顿时肃然,招呼亲兵出将军府迎接。

    王使还要去代郡见骑爽,传达了韩婴的命令之后便走了。武云起身送王使出雁门塞,回到了将军府书房坐下。

    “有些遗憾。我也想参加灭燕赵之战啊。”武云长叹了一声,很是遗憾。但很快就振作了起来,说道:“我为大王抵御匈奴,也是为灭燕赵做了贡献。”

    他立刻下达了军令,命边市停止贸易。让军队打起精神,匈奴一定会再寇边。

    懈怠必定败亡。

    与此同时他让亲兵为自己披甲,精神抖擞的率领数十亲兵巡视雁门塞作为表率。

    雁门塞上,顿时杀气沸腾。

    ..............

    匈奴可能再寇边。

    代、雁门二郡的壮士在官府的组织下,再一次抛弃了家小,带上了弓矢,有条件的骑上了骏马,准备防守长城。

    雁门剧阳县,张山家。

    张山穿上了自制的皮甲,腰间插着一把大剑,一把环首刀,牵着骏马,马上有水壶、干粮、毛毯、衣服、弓矢等。

    家人为他送行,表情既有难过,也有决然。国家抵御蛮夷,壮士奔赴战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张山说道:“为韩王死,死十次也可以。你们就当我死了。”顿了顿后,他又笑道:“不过有长城在,我估计匈奴再次南下,也只得上次的结局。我会平安回来的。”

    张山的家人们也都笑了起来。不战而屈人之兵,上次韩国防御长城是真的漂亮。

    张山与家人们说了许多的话,然后对妻子说道:“不要欺负离。”

    离。就是他上一次分配并带回来的匈奴妇人,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已经正式被张家接纳。

    只是他的妻子还是忍不住常吃醋,对离的态度有一点点不太好。

    妻子白了张山一眼。

    张山最后看了一眼家人们,矫健的翻身上马,骑乘骏马前往亭长家中,汇聚壮士。

    何止张山。

    雁门、代郡的壮士犹如海纳百川一般,往长城汇聚。听命大将骑爽、武云。

    各以勇气壮烈从军,报效国家。

    拒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