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第424章 致命陷阱陷端倪
热门推荐:
凡俗世家遇灵蛇,得仙法,立仙族
四合院:暴秦淮如,东旭青幽幽
风起贞观:父皇,请住进大明宫
全世界,只有我会法术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点穴成瘾
我穿越的平行世界居然有诡
盗墓:青铜门走出的永生者
嘻哈史诗看古今
巷口的黑暗如凝固的墨汁,林晚的指尖在电击笔金属外壳上缓缓滑动,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路灯熄灭的瞬间,她已将身体压低,右脚向后半步,踩在一块翘起的水泥边缘上,借力调整重心。那声金属轻响并未再次传来,但她知道,寂静本身便是最危险的信号。
她没有贸然前行,而是借着远处城市微光,将视线扫过地面。碎石之间,有一道极细的反光线横贯巷道,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她蹲下身,未触碰,仅以视线追踪——那是极细的金属丝,一端钉入墙缝,另一端隐没于对面堆叠的废弃木箱后。陷阱的触发机制尚不明确,但位置恰好封锁了通往维修站的最近路径。
她缓缓后退,贴着墙根绕行至另一条岔道。脚下的地面由水泥转为松动的砖块,每一步都需试探。背包里的存储卡紧贴胸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她不敢取出,更不敢松懈。昨夜在控制室所见的“Ψ”标记、那张三年前的报纸、存储卡角落的“R”划痕——所有线索如碎片,正在她脑中缓慢拼合,却始终缺了一角。
她边走边在脑海中梳理:为何组织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烙印?为何数据访问记录显示R级权限仍在运行?那名研究员耳后的疤痕,是否意味着她曾是实验体?而“转入地下”的项目,是否正是如今操控一切的核心?
念头未落,她脚步一顿。
前方巷角,一张泛黄的纸片被夹在铁门缝隙中,随风轻颤。那是一份维修单复印件,字迹模糊,但右下角盖着一个红色印章——“东区冷却系统,权限等级:R”。
她瞳孔微缩。
这不该存在。真正的维修单不会随意遗落,更不会标注权限等级。且印章颜色偏暗,边缘晕染,像是多次复印后的失真痕迹。她蹲下身,从袖口取出一枚薄橡胶手套,轻轻夹起纸片一角。纸张质地粗糙,背面有轻微油渍,像是从某本旧手册上撕下后重新打印。
太刻意了。
她将纸片翻转,目光落在一行手写备注上:“校准窗口开启时间:03:17,持续47秒。V-9锁同步。”
心跳陡然加快。
这正是她此前在控制室终端上看到的指令代码。可它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若真是泄露的内部信息,为何不藏得更深?又为何偏偏让她发现?
她盯着那行字,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颈侧。这不是线索,是饵。
但饵中藏钩。她必须确认。
她闭眼,深吸一口气,将精神缓缓凝聚。额角开始传来细微的胀痛——这是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前的征兆。她不能浪费次数,必须精准。她回忆起昨夜守卫脑海中闪过的密码锁画面,回忆起那名工作人员频繁看表的动作,回忆起控制室中那道暗红烙印的纹路。
她睁开眼,将目光投向纸片,仿佛它背后藏着某个无形的意识。她集中全部意志,启动能力。
刹那间,她的视野被一层淡金色光晕笼罩,眼前的纸片不再是静止的物件,而像一面映照人心的镜面。她“看”到了——不是文字,而是某种情绪的残影:刻意的诱导、冰冷的计算、一丝几不可察的得意。这纸片曾被某人反复摩挲,心中默念着“她会来”“她会信”“她会走进去”。
这不是信息,是心理诱导的媒介。
更深处,她捕捉到一段模糊的思维片段:一个地下空间,四壁布满感应器,中央平台缓缓升起一台数据解析仪,屏幕上跳动着倒计时。有人站在控制台前,戴着半透明面罩,手指在虚拟键盘上输入一串指令:“诱饵已投放,等待目标接入终端。”
林晚猛地收回视线,呼吸一滞。
陷阱不在巷道,而在维修站内部。那所谓的“可用终端”,早已被设为数据诱捕装置。一旦她插入存储卡,不仅信息会被反向读取,位置也将彻底暴露。甚至,那台解析仪可能携带神经同步信号发射器——就像三年前那个失踪项目所用的技术。
她缓缓收起电击笔,将纸片折好,塞入背包夹层。冷汗已浸透后背,但她眼神愈发清明。对方在升级手段,不再依赖物理围堵,而是利用她对线索的渴求,精准布设心理陷阱。他们知道她在追查,知道她急于破局,更知道她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与“R”权限相关的信息。
她靠在墙边,从内袋取出那张维护图的复写副本。指尖划过东侧冷却塔的标记,又移向地下维修站的位置。两者之间,有一条未标注的排水管道,连接着老城区的废弃供暖系统。若能绕行至此,或许可从侧翼接近,避开主入口的监控。
她正欲收起图纸,忽然注意到图纸边缘一处极小的墨点。那不是污渍,而是人为点上的记号,位置恰好对应维修站西侧外墙的通风口。她心头一震——这图是昨夜在控制室所得,当时并无此点。
是谁加上的?
她迅速回想昨夜撤离时的每一个细节。配电房、报刊亭、巷道……她曾短暂停留的地点中,唯有那间配电房有人为翻动的痕迹。绝缘板破碎的位置不对称,像是有人在她之前踩过。而那张维护图,就藏在电缆卷下。
不是巧合。
有人在她之前进入过控制室,留下这张图,并悄悄标注了通风口位置。是敌?是友?
她不敢轻信,但也不能无视。若这记号是善意指引,或许是她唯一的机会;若仍是陷阱的一部分,那对方的布局已深入到篡改原始资料的地步。
她将图纸重新折好,贴身收起。无论背后是谁,她都必须赌一次。但她不会再按图索骥,而是另辟路径。她决定先潜入供暖系统入口,从地下迂回逼近,以最慢的速度,最谨慎的节奏,一寸寸排查可能的埋伏。
她起身,沿着砖墙边缘缓步前行。前方巷道逐渐收窄,两侧民居破败不堪,窗框空荡,像无数双失神的眼睛。她数着步数,每十步便停顿一次,倾听空气流动的方向。风从东南来,带着潮湿的铁锈味,也夹杂着一丝极淡的臭氧气息——那是高功率设备运转时才会释放的气味。
维修站近了。
她停下脚步,从背包中取出一小块镜片,借着远处路灯的微光,探出巷口一角,反射前方路况。三十米外,维修站铁门半开,门框上爬满藤蔓,看似荒废已久。但镜中倒影里,门缝底部有一道极细的光线透出,且每隔七秒闪烁一次,频率稳定。
她在心底默数:七秒,七秒,七秒。
不是偶然。
她收回镜片,指尖轻轻抚过电击笔的开关。七秒,是标准监控轮巡的间隔。对方在等她进来。
她缓缓后退,转入一条更窄的支巷。地面砖块松动,她小心落脚,避免发出声响。前方是一处塌陷的井盖,边缘锈迹斑斑,下方传来微弱的气流声。
她蹲下身,伸手探入井口。潮湿的空气涌出,带着地下管道特有的霉味。她取出腰间的微型探灯,打开,光束射入井下——阶梯完好,墙壁无监控探头,底部通道干燥。
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维修站的方向。
风停了。
她抓住井沿,缓缓滑入。
探灯的光圈在井壁上晃动,照亮一串模糊的喷漆符号:三短、两长、一短。
和控制室通风管道内的划痕,一模一样。
她没有贸然前行,而是借着远处城市微光,将视线扫过地面。碎石之间,有一道极细的反光线横贯巷道,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她蹲下身,未触碰,仅以视线追踪——那是极细的金属丝,一端钉入墙缝,另一端隐没于对面堆叠的废弃木箱后。陷阱的触发机制尚不明确,但位置恰好封锁了通往维修站的最近路径。
她缓缓后退,贴着墙根绕行至另一条岔道。脚下的地面由水泥转为松动的砖块,每一步都需试探。背包里的存储卡紧贴胸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她不敢取出,更不敢松懈。昨夜在控制室所见的“Ψ”标记、那张三年前的报纸、存储卡角落的“R”划痕——所有线索如碎片,正在她脑中缓慢拼合,却始终缺了一角。
她边走边在脑海中梳理:为何组织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烙印?为何数据访问记录显示R级权限仍在运行?那名研究员耳后的疤痕,是否意味着她曾是实验体?而“转入地下”的项目,是否正是如今操控一切的核心?
念头未落,她脚步一顿。
前方巷角,一张泛黄的纸片被夹在铁门缝隙中,随风轻颤。那是一份维修单复印件,字迹模糊,但右下角盖着一个红色印章——“东区冷却系统,权限等级:R”。
她瞳孔微缩。
这不该存在。真正的维修单不会随意遗落,更不会标注权限等级。且印章颜色偏暗,边缘晕染,像是多次复印后的失真痕迹。她蹲下身,从袖口取出一枚薄橡胶手套,轻轻夹起纸片一角。纸张质地粗糙,背面有轻微油渍,像是从某本旧手册上撕下后重新打印。
太刻意了。
她将纸片翻转,目光落在一行手写备注上:“校准窗口开启时间:03:17,持续47秒。V-9锁同步。”
心跳陡然加快。
这正是她此前在控制室终端上看到的指令代码。可它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若真是泄露的内部信息,为何不藏得更深?又为何偏偏让她发现?
她盯着那行字,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颈侧。这不是线索,是饵。
但饵中藏钩。她必须确认。
她闭眼,深吸一口气,将精神缓缓凝聚。额角开始传来细微的胀痛——这是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前的征兆。她不能浪费次数,必须精准。她回忆起昨夜守卫脑海中闪过的密码锁画面,回忆起那名工作人员频繁看表的动作,回忆起控制室中那道暗红烙印的纹路。
她睁开眼,将目光投向纸片,仿佛它背后藏着某个无形的意识。她集中全部意志,启动能力。
刹那间,她的视野被一层淡金色光晕笼罩,眼前的纸片不再是静止的物件,而像一面映照人心的镜面。她“看”到了——不是文字,而是某种情绪的残影:刻意的诱导、冰冷的计算、一丝几不可察的得意。这纸片曾被某人反复摩挲,心中默念着“她会来”“她会信”“她会走进去”。
这不是信息,是心理诱导的媒介。
更深处,她捕捉到一段模糊的思维片段:一个地下空间,四壁布满感应器,中央平台缓缓升起一台数据解析仪,屏幕上跳动着倒计时。有人站在控制台前,戴着半透明面罩,手指在虚拟键盘上输入一串指令:“诱饵已投放,等待目标接入终端。”
林晚猛地收回视线,呼吸一滞。
陷阱不在巷道,而在维修站内部。那所谓的“可用终端”,早已被设为数据诱捕装置。一旦她插入存储卡,不仅信息会被反向读取,位置也将彻底暴露。甚至,那台解析仪可能携带神经同步信号发射器——就像三年前那个失踪项目所用的技术。
她缓缓收起电击笔,将纸片折好,塞入背包夹层。冷汗已浸透后背,但她眼神愈发清明。对方在升级手段,不再依赖物理围堵,而是利用她对线索的渴求,精准布设心理陷阱。他们知道她在追查,知道她急于破局,更知道她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与“R”权限相关的信息。
她靠在墙边,从内袋取出那张维护图的复写副本。指尖划过东侧冷却塔的标记,又移向地下维修站的位置。两者之间,有一条未标注的排水管道,连接着老城区的废弃供暖系统。若能绕行至此,或许可从侧翼接近,避开主入口的监控。
她正欲收起图纸,忽然注意到图纸边缘一处极小的墨点。那不是污渍,而是人为点上的记号,位置恰好对应维修站西侧外墙的通风口。她心头一震——这图是昨夜在控制室所得,当时并无此点。
是谁加上的?
她迅速回想昨夜撤离时的每一个细节。配电房、报刊亭、巷道……她曾短暂停留的地点中,唯有那间配电房有人为翻动的痕迹。绝缘板破碎的位置不对称,像是有人在她之前踩过。而那张维护图,就藏在电缆卷下。
不是巧合。
有人在她之前进入过控制室,留下这张图,并悄悄标注了通风口位置。是敌?是友?
她不敢轻信,但也不能无视。若这记号是善意指引,或许是她唯一的机会;若仍是陷阱的一部分,那对方的布局已深入到篡改原始资料的地步。
她将图纸重新折好,贴身收起。无论背后是谁,她都必须赌一次。但她不会再按图索骥,而是另辟路径。她决定先潜入供暖系统入口,从地下迂回逼近,以最慢的速度,最谨慎的节奏,一寸寸排查可能的埋伏。
她起身,沿着砖墙边缘缓步前行。前方巷道逐渐收窄,两侧民居破败不堪,窗框空荡,像无数双失神的眼睛。她数着步数,每十步便停顿一次,倾听空气流动的方向。风从东南来,带着潮湿的铁锈味,也夹杂着一丝极淡的臭氧气息——那是高功率设备运转时才会释放的气味。
维修站近了。
她停下脚步,从背包中取出一小块镜片,借着远处路灯的微光,探出巷口一角,反射前方路况。三十米外,维修站铁门半开,门框上爬满藤蔓,看似荒废已久。但镜中倒影里,门缝底部有一道极细的光线透出,且每隔七秒闪烁一次,频率稳定。
她在心底默数:七秒,七秒,七秒。
不是偶然。
她收回镜片,指尖轻轻抚过电击笔的开关。七秒,是标准监控轮巡的间隔。对方在等她进来。
她缓缓后退,转入一条更窄的支巷。地面砖块松动,她小心落脚,避免发出声响。前方是一处塌陷的井盖,边缘锈迹斑斑,下方传来微弱的气流声。
她蹲下身,伸手探入井口。潮湿的空气涌出,带着地下管道特有的霉味。她取出腰间的微型探灯,打开,光束射入井下——阶梯完好,墙壁无监控探头,底部通道干燥。
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维修站的方向。
风停了。
她抓住井沿,缓缓滑入。
探灯的光圈在井壁上晃动,照亮一串模糊的喷漆符号:三短、两长、一短。
和控制室通风管道内的划痕,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