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小故事集A 第48章 寂静的森林与老兵的酒馆
埃里边境的森林,在冬日的肃杀之后,终于迎来了迟来的春天。积雪融化,汇成清冽的溪流,浸润着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新芽从焦黑的树桩旁倔强地探出,嫩绿的色彩在一片灰败中显得格外珍贵。鸟鸣声稀稀落落地响起,带着劫后余生的试探,重新点缀着寂静的林间。
凯尔的小屋就坐落在森林边缘,紧挨着老猎人瓦里安那座饱经风霜的木屋。它比瓦里安的屋子更加简陋,主体结构是用附近砍伐的原木粗糙搭建而成,缝隙间填塞着苔藓和泥巴。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松针和防水油布。没有烟囱,只在屋角挖了个简陋的火塘,烟就从木板的缝隙里钻出来。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个勉强遮风挡雨的庇护所。
屋内的陈设更是简单到了极致。一张用粗木桩和厚木板拼成的床,铺着干草和一张破旧的狼皮。一张同样粗糙的小木桌,一把吱呀作响的木椅。墙角堆放着一些狩猎工具——一张老旧的长弓(远不如他曾经使用的精灵战弓),几支削磨得并不十分规整的木箭,几副自制的兽夹和绳索。唯一显眼的,是挂在正对着门的那面墙上的东西:格鲁那柄布满裂痕、断口处残留着微弱翠绿光泽的断剑。它被小心地固定在一块打磨光滑的木板上,像一件沉默的圣物,无声地诉说着牺牲与过往。而罗兰那枚散发着温润圣光的圣徽,则被他贴身佩戴,紧贴着胸口,每一次心跳都能感受到那微弱却坚韧的暖意。
凯尔的生活,如同这简陋的小屋一样,回归了最原始的平静,或者说,沉寂。
力量,曾经融合了阴影、自然、圣光甚至时空之力的奇异能量,如今如同退潮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是被封印,而是真正的枯竭。他能感觉到体内经络的空乏,如同干涸龟裂的河床。每一次试图调动哪怕一丝曾经的敏捷或力量,回应他的只有深入骨髓的空虚和灵魂深处针扎般的隐痛——那是过度使用时空之力、强行引导湮灭碎片留下的时空反噬。它不会要命,却如影随形,在阴雨天、在疲惫时、甚至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骤然发作,让他冷汗涔涔,动作僵硬。
曾经能轻易洞穿百米外目标的箭术,如今也变得生涩。拉弓时,手臂的肌肉会不受控制地颤抖,视线偶尔会莫名地模糊、扭曲,仿佛隔着毛玻璃看世界。他依旧能射中奔跑的野兔,射落树梢的松果,但那份举重若轻、心念箭至的巅峰境界,已然远去。他的箭矢,再也无法承载拯救世界的重量,只剩下维持生计的实用。
大多数时候,他沉默得像林间的一块石头。清晨,他会裹着破旧的毛皮外套,踏着沾满露水的草地,去检查前夜布下的陷阱。运气好时,能带回一只野兔或几只山鸡。运气不好,便空手而归,默默地啃着硬邦邦的黑麦面包。午后,他会坐在小屋门口,用一把小刀,仔细地削磨着箭杆,或者修补破损的陷阱。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他身上,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眼神常常是放空的,望着森林深处,却又像是什么都没看进去。瓦里安有时会拎着一壶自酿的果酒过来,絮絮叨叨地说着附近林子的变化,哪里的蘑菇长得旺,哪里又发现了狼群的踪迹。凯尔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回应一两句简短的话语,嘴角牵动的弧度都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
然而,这片森林和森林边缘的村落,并没有忘记他。或者说,记住的并不是那个拯救世界的“凯尔大人”,而是那个箭术很好、沉默寡言、会帮他们解决麻烦的猎人“凯尔”。
一天下午,凯尔正费力地用石斧劈着木柴。手臂的隐痛让他动作有些变形,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几个小小的身影,怯生生地出现在小屋不远处的林间空地上。是几个村里的精灵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出头,最小的才刚会跑。他们探头探脑,互相推搡着,最终,一个胆子稍大的男孩被推了出来。他有着尖尖的耳朵和清澈的碧绿眼眸,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粗糙的、比他身高矮不了多少的小木弓。
“凯……凯尔叔叔……”男孩的声音像蚊子哼哼,小脸涨得通红,“我……我们……想学……学射箭……” 他身后的几个孩子也用力点着头,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凯尔的动作停住了。他拄着石斧,微微喘息着,看着眼前这几个稚嫩的面孔。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敬畏,没有对传奇的仰望,只有对一项新技能最单纯的向往。一股极其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有酸涩,有茫然,也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暖意。
沉默了片刻。就在孩子们以为要被拒绝,开始不安地扭动时,凯尔缓缓放下了石斧。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墙边,取下了那张老旧的长弓,又从箭袋里抽出一支磨得还算光滑的木箭。他走到空地中央,示意孩子们站远些。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手臂的颤抖和灵魂深处熟悉的刺痛感。搭箭,开弓。动作不再流畅迅捷,带着明显的迟滞和小心。弓弦被缓缓拉开,发出细微的呻吟。他的视线努力聚焦在不远处一棵松树树干上,一个不算太小的松果。
孩子们屏住了呼吸。
嗖!
箭矢离弦,轨迹微微有些飘忽。没有破空的尖啸,只有一声沉闷的轻响。
笃!
木箭颤巍巍地钉在了松果旁边的树干上,离目标还差着几寸。
凯尔放下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默默走过去拔下箭矢。
孩子们有些失望地“啊”了一声,但很快又期待地看着他。
凯尔走回空地,将弓和箭递给那个带头的男孩。
“姿势。”他只说了两个字,声音沙哑低沉。
他不再亲自示范,而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纠正着孩子们歪歪扭扭的站姿,笨拙的握弓手法,告诉他们如何用肩膀发力而不是只用手臂,如何用眼睛去“感觉”目标而不是死死盯着。他的讲解干巴巴的,毫无趣味可言,却异常精准实用。偶尔,他会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扳正某个孩子过于倾斜的肩膀,或者调整一下搭箭的角度。他的指尖冰凉,动作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耐心。
夕阳的金辉洒在林间空地上,给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凯尔苍白疲惫的面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柔光。枯燥的箭矢破空声和孩子们偶尔的惊呼、沮丧或小小的欢呼交织在一起,竟成了这片寂静森林边缘,最富有生机的乐章。凯尔站在那里,看着那歪歪扭扭射出的、大多脱靶的箭矢,看着孩子们因为一点点进步而亮起的眼睛,心头的沉重似乎被这简单的场景稍稍撬动了一丝缝隙。这不再是拯救世界的力量,但或许,是另一种延续。
又到了赶集的日子。
凯尔背着一个不大的皮袋,里面装着几张硝制好的兔皮和几张还算完整的松鼠皮,走进了距离森林最近的那个小镇——橡木镇。小镇不大,石板路坑洼不平,两旁的木屋低矮而陈旧。战争的痕迹在这里同样清晰可见,几处房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焦黑的灼痕和被匆忙修补的破洞。但市集上的人流明显比前几个月多了起来,虽然依旧带着劫后余生的麻木和疲惫,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显得有气无力,但毕竟有了几分活气。
凯尔沉默地在皮货摊前站定,将皮子交给那个熟悉的老皮匠。老皮匠仔细检查着皮子的成色,絮絮叨叨地抱怨着硝石涨价、生意难做,末了,还是按老价钱数出几枚磨损得厉害、但分量还算足的铜币和银币,塞到凯尔手里。凯尔点点头,将钱币收好,没有多余的话。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市集上转了一圈,用换来的钱买了几块盐巴、一小袋黑麦粉、一罐瓦里安喜欢的劣质烟草。最后,他走向镇子角落那家最不起眼的小酒馆——“老橡木桶”。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劣质麦酒、烟草、汗味和木头发霉的浑浊气息扑面而来。光线昏暗,只有几盏油腻的油灯提供着昏黄的光。酒馆里人不多,大多是些同样风尘仆仆、脸上刻着生活艰辛痕迹的农夫、樵夫和行脚商。他们三三两两地坐在粗糙的木桌旁,低声交谈着,声音里充满了对收成、赋税和野狼的担忧。
凯尔走到最角落、最昏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仿佛要将自己彻底融入阴影。他将背上的皮袋放在脚边,解下腰间的水囊喝了一口自己带的清水,然后对走过来的、跛着一条腿的老板哑声道:“一杯麦酒。”
浑浊的、带着泡沫的劣质麦酒很快端了上来。凯尔端起沉重的木杯,小口地啜饮着。苦涩粗糙的口感顺着喉咙滑下,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却也勾起了胃部熟悉的隐痛。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闭上眼,试图缓解一下灵魂深处那针扎般的反噬。
就在这时,酒馆中央那个小小的、用几块木板搭成的“舞台”上,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吟游诗人袍子的干瘦老头,抱着他那把琴颈都有些开裂的鲁特琴,清了清嗓子,用略带沙哑却刻意拔高的调子开口了:
“诸位!静一静!今日,不说那田间地头的烦忧,不说那林间野兽的凶顽!且听我老约翰,为诸位唱一曲,那响彻云霄、挽天倾于既倒的——末日终焉之战!”
酒馆里稀疏的交谈声渐渐平息下来。农夫们放下了酒杯,樵夫们停止了抱怨,连柜台后擦拭杯子的跛脚老板也停下了动作。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个干瘦的诗人,眼神里带着一种混合着敬畏、好奇和逃避现实的复杂光芒。战争结束了,但它的阴影依旧笼罩,听一听那些传奇,或许能暂时忘却眼前的艰难。
老约翰拨动了琴弦,弹出一个略显悲怆的前奏,开始用他那并不算优美的嗓音吟唱:
“在那世界之喉,极寒的炼狱,
英雄的脚步,踏碎亡灵的哀曲!
罗兰圣骑士,圣光铸就的壁,
冰封的雕像,永恒守护的印记!
格鲁风行者,剑光燃尽生命息,
刹那的芳华,斩碎绝望的遮蔽!
……”
歌词被极度地夸张和神化。亡者挽歌冰川变成了由哭泣灵魂砌成的叹息之墙,图尔贡被描绘成遮蔽天日的骸骨魔山。而凯尔,则成了“身披星辰光辉”、“双目蕴含时空长河”、“一箭射出,天地为之失色,湮灭之心为之崩裂”的神只般的存在。吟游诗人用尽了他能想到的所有华丽辞藻和史诗般的比喻,将凯尔描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光芒万丈的救世主。
酒馆里的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农夫们紧握着拳头,樵夫们张大了嘴巴,连那个跛脚老板都听得忘了擦拭杯子。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敬畏和向往,仿佛通过诗人的吟唱,自己也参与到了那场惊天动地的伟业之中。
只有角落里的凯尔,依旧沉默地喝着那杯劣质的麦酒。
诗人那充满激情、却与他亲身经历截然不同的描述,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扭曲的毛玻璃传来。那歌词里光芒万丈、无所不能的“凯尔大人”,与他此刻坐在阴暗角落里、忍受着灵魂隐痛和空乏身体的自己,形成了荒诞而刺眼的对比。
“他舍弃了归家的通天路,只为将那灭世的裂隙封堵!”
“他承受了时光的撕裂痛,只为给大陆留下生的坦途!”
“英雄碑顶刻其名,万民歌颂其功勋!”
“他是拯救世界的星辰,永耀吾等凡俗心!”
诗人的吟唱达到了高潮,琴弦被用力拨动,发出有些刺耳的嗡鸣。酒馆里爆发出稀疏却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凯尔端起木杯,将最后一口苦涩的麦酒灌入喉中。冰凉的液体滑过食道,带来一丝短暂的麻痹感。他放下空杯,木杯底部与粗糙的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微的闷响。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透过昏暗的光线,投向酒馆中央那个沉浸在自我感动和听众崇拜中的吟游诗人。那诗人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仿佛自己就是那场史诗的亲历者。
凯尔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愤怒,没有自嘲,甚至没有悲伤。只有一种深沉的、仿佛刻进骨子里的疲惫和一种近乎透明的疏离。
那被万民歌颂的传奇,那被铭刻在英雄碑顶的名字,那被描绘成身披星辰光辉的救世主……在这一刻,在他听来,都像是发生在遥远时空之外、属于另一个人的故事。
他默默地拿起脚边的皮袋,将几枚铜币轻轻放在沾着酒渍的木桌上。动作缓慢而稳定,没有惊动任何人。
然后,他站起身,微微佝偻着背(那是伤痛和疲惫留下的印记),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准备离开酒馆的疲惫旅人,悄无声息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融入了门外小镇街道上那渐渐深沉的暮色之中。
酒馆里,吟游诗人老约翰的歌声依旧在回荡,充满了对英雄的无限敬仰。角落里那张空了的木桌上,只留下几枚沾着酒渍的铜币,和一个空空如也、杯壁上挂着浑浊酒沫的沉重木杯。
凯尔的小屋就坐落在森林边缘,紧挨着老猎人瓦里安那座饱经风霜的木屋。它比瓦里安的屋子更加简陋,主体结构是用附近砍伐的原木粗糙搭建而成,缝隙间填塞着苔藓和泥巴。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松针和防水油布。没有烟囱,只在屋角挖了个简陋的火塘,烟就从木板的缝隙里钻出来。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个勉强遮风挡雨的庇护所。
屋内的陈设更是简单到了极致。一张用粗木桩和厚木板拼成的床,铺着干草和一张破旧的狼皮。一张同样粗糙的小木桌,一把吱呀作响的木椅。墙角堆放着一些狩猎工具——一张老旧的长弓(远不如他曾经使用的精灵战弓),几支削磨得并不十分规整的木箭,几副自制的兽夹和绳索。唯一显眼的,是挂在正对着门的那面墙上的东西:格鲁那柄布满裂痕、断口处残留着微弱翠绿光泽的断剑。它被小心地固定在一块打磨光滑的木板上,像一件沉默的圣物,无声地诉说着牺牲与过往。而罗兰那枚散发着温润圣光的圣徽,则被他贴身佩戴,紧贴着胸口,每一次心跳都能感受到那微弱却坚韧的暖意。
凯尔的生活,如同这简陋的小屋一样,回归了最原始的平静,或者说,沉寂。
力量,曾经融合了阴影、自然、圣光甚至时空之力的奇异能量,如今如同退潮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是被封印,而是真正的枯竭。他能感觉到体内经络的空乏,如同干涸龟裂的河床。每一次试图调动哪怕一丝曾经的敏捷或力量,回应他的只有深入骨髓的空虚和灵魂深处针扎般的隐痛——那是过度使用时空之力、强行引导湮灭碎片留下的时空反噬。它不会要命,却如影随形,在阴雨天、在疲惫时、甚至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骤然发作,让他冷汗涔涔,动作僵硬。
曾经能轻易洞穿百米外目标的箭术,如今也变得生涩。拉弓时,手臂的肌肉会不受控制地颤抖,视线偶尔会莫名地模糊、扭曲,仿佛隔着毛玻璃看世界。他依旧能射中奔跑的野兔,射落树梢的松果,但那份举重若轻、心念箭至的巅峰境界,已然远去。他的箭矢,再也无法承载拯救世界的重量,只剩下维持生计的实用。
大多数时候,他沉默得像林间的一块石头。清晨,他会裹着破旧的毛皮外套,踏着沾满露水的草地,去检查前夜布下的陷阱。运气好时,能带回一只野兔或几只山鸡。运气不好,便空手而归,默默地啃着硬邦邦的黑麦面包。午后,他会坐在小屋门口,用一把小刀,仔细地削磨着箭杆,或者修补破损的陷阱。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他身上,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眼神常常是放空的,望着森林深处,却又像是什么都没看进去。瓦里安有时会拎着一壶自酿的果酒过来,絮絮叨叨地说着附近林子的变化,哪里的蘑菇长得旺,哪里又发现了狼群的踪迹。凯尔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回应一两句简短的话语,嘴角牵动的弧度都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
然而,这片森林和森林边缘的村落,并没有忘记他。或者说,记住的并不是那个拯救世界的“凯尔大人”,而是那个箭术很好、沉默寡言、会帮他们解决麻烦的猎人“凯尔”。
一天下午,凯尔正费力地用石斧劈着木柴。手臂的隐痛让他动作有些变形,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几个小小的身影,怯生生地出现在小屋不远处的林间空地上。是几个村里的精灵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出头,最小的才刚会跑。他们探头探脑,互相推搡着,最终,一个胆子稍大的男孩被推了出来。他有着尖尖的耳朵和清澈的碧绿眼眸,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粗糙的、比他身高矮不了多少的小木弓。
“凯……凯尔叔叔……”男孩的声音像蚊子哼哼,小脸涨得通红,“我……我们……想学……学射箭……” 他身后的几个孩子也用力点着头,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凯尔的动作停住了。他拄着石斧,微微喘息着,看着眼前这几个稚嫩的面孔。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敬畏,没有对传奇的仰望,只有对一项新技能最单纯的向往。一股极其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有酸涩,有茫然,也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暖意。
沉默了片刻。就在孩子们以为要被拒绝,开始不安地扭动时,凯尔缓缓放下了石斧。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墙边,取下了那张老旧的长弓,又从箭袋里抽出一支磨得还算光滑的木箭。他走到空地中央,示意孩子们站远些。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手臂的颤抖和灵魂深处熟悉的刺痛感。搭箭,开弓。动作不再流畅迅捷,带着明显的迟滞和小心。弓弦被缓缓拉开,发出细微的呻吟。他的视线努力聚焦在不远处一棵松树树干上,一个不算太小的松果。
孩子们屏住了呼吸。
嗖!
箭矢离弦,轨迹微微有些飘忽。没有破空的尖啸,只有一声沉闷的轻响。
笃!
木箭颤巍巍地钉在了松果旁边的树干上,离目标还差着几寸。
凯尔放下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默默走过去拔下箭矢。
孩子们有些失望地“啊”了一声,但很快又期待地看着他。
凯尔走回空地,将弓和箭递给那个带头的男孩。
“姿势。”他只说了两个字,声音沙哑低沉。
他不再亲自示范,而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纠正着孩子们歪歪扭扭的站姿,笨拙的握弓手法,告诉他们如何用肩膀发力而不是只用手臂,如何用眼睛去“感觉”目标而不是死死盯着。他的讲解干巴巴的,毫无趣味可言,却异常精准实用。偶尔,他会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扳正某个孩子过于倾斜的肩膀,或者调整一下搭箭的角度。他的指尖冰凉,动作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耐心。
夕阳的金辉洒在林间空地上,给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凯尔苍白疲惫的面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柔光。枯燥的箭矢破空声和孩子们偶尔的惊呼、沮丧或小小的欢呼交织在一起,竟成了这片寂静森林边缘,最富有生机的乐章。凯尔站在那里,看着那歪歪扭扭射出的、大多脱靶的箭矢,看着孩子们因为一点点进步而亮起的眼睛,心头的沉重似乎被这简单的场景稍稍撬动了一丝缝隙。这不再是拯救世界的力量,但或许,是另一种延续。
又到了赶集的日子。
凯尔背着一个不大的皮袋,里面装着几张硝制好的兔皮和几张还算完整的松鼠皮,走进了距离森林最近的那个小镇——橡木镇。小镇不大,石板路坑洼不平,两旁的木屋低矮而陈旧。战争的痕迹在这里同样清晰可见,几处房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焦黑的灼痕和被匆忙修补的破洞。但市集上的人流明显比前几个月多了起来,虽然依旧带着劫后余生的麻木和疲惫,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显得有气无力,但毕竟有了几分活气。
凯尔沉默地在皮货摊前站定,将皮子交给那个熟悉的老皮匠。老皮匠仔细检查着皮子的成色,絮絮叨叨地抱怨着硝石涨价、生意难做,末了,还是按老价钱数出几枚磨损得厉害、但分量还算足的铜币和银币,塞到凯尔手里。凯尔点点头,将钱币收好,没有多余的话。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市集上转了一圈,用换来的钱买了几块盐巴、一小袋黑麦粉、一罐瓦里安喜欢的劣质烟草。最后,他走向镇子角落那家最不起眼的小酒馆——“老橡木桶”。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劣质麦酒、烟草、汗味和木头发霉的浑浊气息扑面而来。光线昏暗,只有几盏油腻的油灯提供着昏黄的光。酒馆里人不多,大多是些同样风尘仆仆、脸上刻着生活艰辛痕迹的农夫、樵夫和行脚商。他们三三两两地坐在粗糙的木桌旁,低声交谈着,声音里充满了对收成、赋税和野狼的担忧。
凯尔走到最角落、最昏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仿佛要将自己彻底融入阴影。他将背上的皮袋放在脚边,解下腰间的水囊喝了一口自己带的清水,然后对走过来的、跛着一条腿的老板哑声道:“一杯麦酒。”
浑浊的、带着泡沫的劣质麦酒很快端了上来。凯尔端起沉重的木杯,小口地啜饮着。苦涩粗糙的口感顺着喉咙滑下,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却也勾起了胃部熟悉的隐痛。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闭上眼,试图缓解一下灵魂深处那针扎般的反噬。
就在这时,酒馆中央那个小小的、用几块木板搭成的“舞台”上,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吟游诗人袍子的干瘦老头,抱着他那把琴颈都有些开裂的鲁特琴,清了清嗓子,用略带沙哑却刻意拔高的调子开口了:
“诸位!静一静!今日,不说那田间地头的烦忧,不说那林间野兽的凶顽!且听我老约翰,为诸位唱一曲,那响彻云霄、挽天倾于既倒的——末日终焉之战!”
酒馆里稀疏的交谈声渐渐平息下来。农夫们放下了酒杯,樵夫们停止了抱怨,连柜台后擦拭杯子的跛脚老板也停下了动作。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个干瘦的诗人,眼神里带着一种混合着敬畏、好奇和逃避现实的复杂光芒。战争结束了,但它的阴影依旧笼罩,听一听那些传奇,或许能暂时忘却眼前的艰难。
老约翰拨动了琴弦,弹出一个略显悲怆的前奏,开始用他那并不算优美的嗓音吟唱:
“在那世界之喉,极寒的炼狱,
英雄的脚步,踏碎亡灵的哀曲!
罗兰圣骑士,圣光铸就的壁,
冰封的雕像,永恒守护的印记!
格鲁风行者,剑光燃尽生命息,
刹那的芳华,斩碎绝望的遮蔽!
……”
歌词被极度地夸张和神化。亡者挽歌冰川变成了由哭泣灵魂砌成的叹息之墙,图尔贡被描绘成遮蔽天日的骸骨魔山。而凯尔,则成了“身披星辰光辉”、“双目蕴含时空长河”、“一箭射出,天地为之失色,湮灭之心为之崩裂”的神只般的存在。吟游诗人用尽了他能想到的所有华丽辞藻和史诗般的比喻,将凯尔描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光芒万丈的救世主。
酒馆里的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农夫们紧握着拳头,樵夫们张大了嘴巴,连那个跛脚老板都听得忘了擦拭杯子。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敬畏和向往,仿佛通过诗人的吟唱,自己也参与到了那场惊天动地的伟业之中。
只有角落里的凯尔,依旧沉默地喝着那杯劣质的麦酒。
诗人那充满激情、却与他亲身经历截然不同的描述,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扭曲的毛玻璃传来。那歌词里光芒万丈、无所不能的“凯尔大人”,与他此刻坐在阴暗角落里、忍受着灵魂隐痛和空乏身体的自己,形成了荒诞而刺眼的对比。
“他舍弃了归家的通天路,只为将那灭世的裂隙封堵!”
“他承受了时光的撕裂痛,只为给大陆留下生的坦途!”
“英雄碑顶刻其名,万民歌颂其功勋!”
“他是拯救世界的星辰,永耀吾等凡俗心!”
诗人的吟唱达到了高潮,琴弦被用力拨动,发出有些刺耳的嗡鸣。酒馆里爆发出稀疏却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凯尔端起木杯,将最后一口苦涩的麦酒灌入喉中。冰凉的液体滑过食道,带来一丝短暂的麻痹感。他放下空杯,木杯底部与粗糙的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微的闷响。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透过昏暗的光线,投向酒馆中央那个沉浸在自我感动和听众崇拜中的吟游诗人。那诗人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仿佛自己就是那场史诗的亲历者。
凯尔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愤怒,没有自嘲,甚至没有悲伤。只有一种深沉的、仿佛刻进骨子里的疲惫和一种近乎透明的疏离。
那被万民歌颂的传奇,那被铭刻在英雄碑顶的名字,那被描绘成身披星辰光辉的救世主……在这一刻,在他听来,都像是发生在遥远时空之外、属于另一个人的故事。
他默默地拿起脚边的皮袋,将几枚铜币轻轻放在沾着酒渍的木桌上。动作缓慢而稳定,没有惊动任何人。
然后,他站起身,微微佝偻着背(那是伤痛和疲惫留下的印记),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准备离开酒馆的疲惫旅人,悄无声息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融入了门外小镇街道上那渐渐深沉的暮色之中。
酒馆里,吟游诗人老约翰的歌声依旧在回荡,充满了对英雄的无限敬仰。角落里那张空了的木桌上,只留下几枚沾着酒渍的铜币,和一个空空如也、杯壁上挂着浑浊酒沫的沉重木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