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零四)
热门推荐:
重生之狂暴火法
修仙从神秘小鼎开始
从乱葬岗开始我的重生之旅
重生成婴儿,从选择基因开始
综影视之有莲华灿
都市逍遥邪医
家族修仙:从仙猫谷到九大神域
国道小饭店通万界,我赚麻了
战神狂怒,杀穿全球
龙王潭畔的抗旱日
星期一早晨,西城县委的院子里空荡荡的。本该是召开工作例会的日子,但县委书记鲁为民一早发出通知:所有县级领导立即下村察看抗旱减灾工作。三个月没有有效降雨,全县十五个镇全都出现了旱情,水稻面临着减产风险。
林小华站在西江镇政府门口时,刚过九点。这位常务副县长因为近期经常下村,太阳已经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抬头望了望万里无云的天空,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林县长!”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县委大院大门内传来。西江镇党委书记刘仁华快步迎了出来,“林县长,您真早啊,我来县城办点事,一会儿就回镇上看看抗旱情况。”
“我们分头行动吧。”林小华点点头,“听说小店村的情况比较严重?要不我去看看?”
刘仁华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全村3400亩稻田,现在普遍出现中度旱灾。村支书刘万顺带着村民日夜抽水灌溉,但水源有限啊。”
两人坐上林小华的专车,就立即前往西江镇。车窗外,本应是绿油油的稻田此刻泛着不健康的黄绿色,田里的裂缝像一张张干渴的嘴,无声地诉说着旱情的严峻。
一个半小时分开后,林小华继续前往小店村,车子在一座石桥前停下,桥那头,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正带着几个村民等着。那人一见车停下,立刻小跑过来,黝黑的脸上堆满笑容:“林县长,你们可算来了!”
“老刘,情况怎么样?”林小华握住刘万顺粗糙的大手,能感觉到那手掌上厚厚的老茧。
刘万顺的笑容收敛了些:“不乐观啊。村里已经组织了10台抽水机往稻田浇水,但水源太少,杯水车薪。”他指着远处,“我带您去看看龙王潭,那里的水源目前还比较充足。”
一行人沿着田埂向村西头走去。烈日当空,脚下的土地热得发烫。林小华注意到田里的稻穗大多干瘪,有些甚至已经枯黄。他的心沉了下去——这要是再不下雨,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眼前出现了一片不大的水潭,约莫一百平方米左右。潭边已经架着三台抽水机,“突突”地工作着,水管延伸到远处的稻田里。
“这就是龙王潭?”林小华走近水潭,蹲下身摸了摸水温,凉丝丝的。
“对,传说这潭底连着龙宫呢。”刘万顺半开玩笑地说,随即又正色道,“不过这潭确实神奇,无论怎么干旱,水位始终不会减少太多。您看,现在虽然干旱了三个月,潭水还是这么深。”
林小华站起身,望着三台抽水机不断抽取潭水,担忧地说:“三台抽水机同时工作,这潭水能撑多久?”
“您放心,”刘万顺自信地拍拍胸脯,“这龙王潭深着呢,特别是中间,据说从来没人探到底过。”
正说着,远处传来嘈杂声。几个村民正吃力地抬着一台抽水机向这边走来。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年轻村民脚下一滑,“哎哟”一声崴了脚,抽水机顿时倾斜,眼看就要砸下来。
林小华一个箭步冲过去,用肩膀顶住了即将倾倒的抽水机。“小心!”他喊道,手臂上的青筋暴起。刘万顺和刘仁华也赶紧上前帮忙。
“林县长,您别……”刘万顺想接过林小华的位置,却被拒绝了。
“别废话,赶紧抬!”林小华咬牙道,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四个人合力,终于将抽水机稳稳地放在了潭边。
那个崴脚的村民坐在地上,满脸愧疚:“对不起,林县长,我……”
“没事吧?脚能活动吗?”林小华蹲下身检查他的脚踝。
“没、没事,就是扭了一下。”年轻人受宠若惊,结结巴巴地回答。
林小华拍拍他的肩膀:“去边上休息会儿。来,我们几个把抽水机安装好。”
很快,第四台抽水机也“突突”地工作起来。四根水管像四条贪婪的蛇,不断吮吸着潭水。岸上的水渠很快满了,水流欢快地奔向干渴的稻田。
林小华卷起裤腿,和刘万顺一起沿着水渠检查水流情况。他看到水流入田后,那些干裂的泥土发出“滋滋”的声响,仿佛久旱逢甘霖的欢呼。
“老刘,村里还有多少稻田没浇上水?”林小华问道,一边用手扒开一处堵塞的水渠。
刘万顺擦了把汗:“至少还有一半。我们人手不够,抽水机也不够……”
“县里可以再调拨五台抽水机过来,”林小华当即决定,“另外,我让农业局派技术员来指导节水灌溉。”
正说着,抽水机那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两人赶紧跑回去,只见几个村民正指着潭水惊呼。原来,随着水位下降,一条巨大的草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坑里,正拼命扑腾着。
“我的天,这鱼得有四十多斤!”刘万顺瞪大了眼睛。
林小华二话不说,脱下鞋子就跳进水坑。“来,帮忙按住它!”他喊道。刘万顺和几个村民也跳下来,七手八脚地围捕那条大鱼。水花四溅,泥浆糊了众人一身,但没人介意。
经过一番“搏斗”,大鱼终于被制服。林小华抱着鱼上岸时,衬衫已经完全湿透,脸上沾满了泥点,却笑得像个孩子:“今天中午有口福了!”
就在这时,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走过来,看到这场景不禁笑出声:“哎哟,我们林县长这是去摸鱼了?”
“远梅,你来得正好!”刘万顺招呼妻子,“把这条鱼做了,中午加菜!”
孙远梅看了看那条大鱼,又看了看浑身湿透的林小华,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林县长,您先换身衣服吧,我这带了老刘的干净衣服,您先将就着穿。”
林小华摆摆手:“不用麻烦,太阳这么大,一会儿就干了。”说着,他熟练地拿起刀,开始处理那条鱼,“我在农村长大,杀鱼宰鸡都不在话下。”
孙远梅看着这位副县长麻利的动作,不由得对丈夫低声道:“这位县长不一样,是实干的人。”
中午时分,十五个人围坐在龙王潭边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孙远梅和几个村妇做了简单的饭菜:米饭、腊肉炒豇豆、豆腐鱼、清炒小白菜和西红柿鸡蛋汤。那条大草鱼被做成了鲜美的豆腐鱼,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来,林县长,尝尝我们村的土菜。”刘万顺热情地给林小华夹了一块鱼。
林小华端起碗,环视四周:“我们这是天当厅堂,石头当桌,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啊!”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
饭桌上,林小华详细询问了村里的旱情和困难,认真记在本子上。村民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看到县长如此平易近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林县长,我们村东头那口老井要是能修一修,还能多出不少水……”
“天气预报还是不准啊,每次报的是下雨,可是……”
“小麦种子现在价格涨得厉害,明年春播怕是……”
林小华一一回应,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打电话安排,需要研究的也承诺回去后抓紧处理。
吃完饭,已是下午两点。天空中出现大片白云,遮挡了部分烈日,微风吹来,竟有几分凉爽。林小华走到潭边,发现水位已经下降了很多,只剩下中央一小块水域。
“老刘,拿根长竹竿来,我测测还有多深。”林小华卷起袖子。
刘万顺找来一根约八米长的竹竿。林小华将竹竿垂直插入水中,惊讶地发现水竟然还有七米多深。“这龙王潭果然名不虚传!”他感叹道。
就在这时,孙远梅在一块大石头旁发现了什么:“快看,有只老鳖!”
众人围过去,果然看到一只脸盆大小的老鳖正慢悠悠地爬行。孙远梅伸手就要去抓:“正好晚上加个菜……”
“别!”刘万顺突然拦住妻子,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今天破坏了龙王爷的龙宫,再把他的鳖将军吃了,那就不厚道了。”
林小华会意地笑了:“老刘说得对,这老鳖能在这么干旱的环境下生存,也是神物了,放它回去吧。”
众人笑着看那只老鳖从容地爬回水中,溅起一小朵水花。阳光下,那背甲上的纹路仿佛真的写着某种古老的秘密。
回县城的路上,刘仁华忍不住问:“林县长,您今天完全可以只是视察一下,何必亲自抬机器、抓鱼,弄得一身泥水呢?”
林小华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轻声道:“老百姓在抗旱一线拼命,我们当干部的怎么能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旱情这么严重,只有和群众一起流汗,才能真正了解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夜幕降临,小店村的稻田里,新浇灌的水在月光下闪着微光。而在龙王潭深处,那只老鳖缓缓沉入黑暗的水中,仿佛守护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星期一早晨,西城县委的院子里空荡荡的。本该是召开工作例会的日子,但县委书记鲁为民一早发出通知:所有县级领导立即下村察看抗旱减灾工作。三个月没有有效降雨,全县十五个镇全都出现了旱情,水稻面临着减产风险。
林小华站在西江镇政府门口时,刚过九点。这位常务副县长因为近期经常下村,太阳已经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抬头望了望万里无云的天空,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林县长!”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县委大院大门内传来。西江镇党委书记刘仁华快步迎了出来,“林县长,您真早啊,我来县城办点事,一会儿就回镇上看看抗旱情况。”
“我们分头行动吧。”林小华点点头,“听说小店村的情况比较严重?要不我去看看?”
刘仁华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全村3400亩稻田,现在普遍出现中度旱灾。村支书刘万顺带着村民日夜抽水灌溉,但水源有限啊。”
两人坐上林小华的专车,就立即前往西江镇。车窗外,本应是绿油油的稻田此刻泛着不健康的黄绿色,田里的裂缝像一张张干渴的嘴,无声地诉说着旱情的严峻。
一个半小时分开后,林小华继续前往小店村,车子在一座石桥前停下,桥那头,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正带着几个村民等着。那人一见车停下,立刻小跑过来,黝黑的脸上堆满笑容:“林县长,你们可算来了!”
“老刘,情况怎么样?”林小华握住刘万顺粗糙的大手,能感觉到那手掌上厚厚的老茧。
刘万顺的笑容收敛了些:“不乐观啊。村里已经组织了10台抽水机往稻田浇水,但水源太少,杯水车薪。”他指着远处,“我带您去看看龙王潭,那里的水源目前还比较充足。”
一行人沿着田埂向村西头走去。烈日当空,脚下的土地热得发烫。林小华注意到田里的稻穗大多干瘪,有些甚至已经枯黄。他的心沉了下去——这要是再不下雨,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眼前出现了一片不大的水潭,约莫一百平方米左右。潭边已经架着三台抽水机,“突突”地工作着,水管延伸到远处的稻田里。
“这就是龙王潭?”林小华走近水潭,蹲下身摸了摸水温,凉丝丝的。
“对,传说这潭底连着龙宫呢。”刘万顺半开玩笑地说,随即又正色道,“不过这潭确实神奇,无论怎么干旱,水位始终不会减少太多。您看,现在虽然干旱了三个月,潭水还是这么深。”
林小华站起身,望着三台抽水机不断抽取潭水,担忧地说:“三台抽水机同时工作,这潭水能撑多久?”
“您放心,”刘万顺自信地拍拍胸脯,“这龙王潭深着呢,特别是中间,据说从来没人探到底过。”
正说着,远处传来嘈杂声。几个村民正吃力地抬着一台抽水机向这边走来。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年轻村民脚下一滑,“哎哟”一声崴了脚,抽水机顿时倾斜,眼看就要砸下来。
林小华一个箭步冲过去,用肩膀顶住了即将倾倒的抽水机。“小心!”他喊道,手臂上的青筋暴起。刘万顺和刘仁华也赶紧上前帮忙。
“林县长,您别……”刘万顺想接过林小华的位置,却被拒绝了。
“别废话,赶紧抬!”林小华咬牙道,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四个人合力,终于将抽水机稳稳地放在了潭边。
那个崴脚的村民坐在地上,满脸愧疚:“对不起,林县长,我……”
“没事吧?脚能活动吗?”林小华蹲下身检查他的脚踝。
“没、没事,就是扭了一下。”年轻人受宠若惊,结结巴巴地回答。
林小华拍拍他的肩膀:“去边上休息会儿。来,我们几个把抽水机安装好。”
很快,第四台抽水机也“突突”地工作起来。四根水管像四条贪婪的蛇,不断吮吸着潭水。岸上的水渠很快满了,水流欢快地奔向干渴的稻田。
林小华卷起裤腿,和刘万顺一起沿着水渠检查水流情况。他看到水流入田后,那些干裂的泥土发出“滋滋”的声响,仿佛久旱逢甘霖的欢呼。
“老刘,村里还有多少稻田没浇上水?”林小华问道,一边用手扒开一处堵塞的水渠。
刘万顺擦了把汗:“至少还有一半。我们人手不够,抽水机也不够……”
“县里可以再调拨五台抽水机过来,”林小华当即决定,“另外,我让农业局派技术员来指导节水灌溉。”
正说着,抽水机那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两人赶紧跑回去,只见几个村民正指着潭水惊呼。原来,随着水位下降,一条巨大的草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坑里,正拼命扑腾着。
“我的天,这鱼得有四十多斤!”刘万顺瞪大了眼睛。
林小华二话不说,脱下鞋子就跳进水坑。“来,帮忙按住它!”他喊道。刘万顺和几个村民也跳下来,七手八脚地围捕那条大鱼。水花四溅,泥浆糊了众人一身,但没人介意。
经过一番“搏斗”,大鱼终于被制服。林小华抱着鱼上岸时,衬衫已经完全湿透,脸上沾满了泥点,却笑得像个孩子:“今天中午有口福了!”
就在这时,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走过来,看到这场景不禁笑出声:“哎哟,我们林县长这是去摸鱼了?”
“远梅,你来得正好!”刘万顺招呼妻子,“把这条鱼做了,中午加菜!”
孙远梅看了看那条大鱼,又看了看浑身湿透的林小华,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林县长,您先换身衣服吧,我这带了老刘的干净衣服,您先将就着穿。”
林小华摆摆手:“不用麻烦,太阳这么大,一会儿就干了。”说着,他熟练地拿起刀,开始处理那条鱼,“我在农村长大,杀鱼宰鸡都不在话下。”
孙远梅看着这位副县长麻利的动作,不由得对丈夫低声道:“这位县长不一样,是实干的人。”
中午时分,十五个人围坐在龙王潭边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孙远梅和几个村妇做了简单的饭菜:米饭、腊肉炒豇豆、豆腐鱼、清炒小白菜和西红柿鸡蛋汤。那条大草鱼被做成了鲜美的豆腐鱼,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来,林县长,尝尝我们村的土菜。”刘万顺热情地给林小华夹了一块鱼。
林小华端起碗,环视四周:“我们这是天当厅堂,石头当桌,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啊!”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
饭桌上,林小华详细询问了村里的旱情和困难,认真记在本子上。村民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看到县长如此平易近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林县长,我们村东头那口老井要是能修一修,还能多出不少水……”
“天气预报还是不准啊,每次报的是下雨,可是……”
“小麦种子现在价格涨得厉害,明年春播怕是……”
林小华一一回应,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打电话安排,需要研究的也承诺回去后抓紧处理。
吃完饭,已是下午两点。天空中出现大片白云,遮挡了部分烈日,微风吹来,竟有几分凉爽。林小华走到潭边,发现水位已经下降了很多,只剩下中央一小块水域。
“老刘,拿根长竹竿来,我测测还有多深。”林小华卷起袖子。
刘万顺找来一根约八米长的竹竿。林小华将竹竿垂直插入水中,惊讶地发现水竟然还有七米多深。“这龙王潭果然名不虚传!”他感叹道。
就在这时,孙远梅在一块大石头旁发现了什么:“快看,有只老鳖!”
众人围过去,果然看到一只脸盆大小的老鳖正慢悠悠地爬行。孙远梅伸手就要去抓:“正好晚上加个菜……”
“别!”刘万顺突然拦住妻子,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今天破坏了龙王爷的龙宫,再把他的鳖将军吃了,那就不厚道了。”
林小华会意地笑了:“老刘说得对,这老鳖能在这么干旱的环境下生存,也是神物了,放它回去吧。”
众人笑着看那只老鳖从容地爬回水中,溅起一小朵水花。阳光下,那背甲上的纹路仿佛真的写着某种古老的秘密。
回县城的路上,刘仁华忍不住问:“林县长,您今天完全可以只是视察一下,何必亲自抬机器、抓鱼,弄得一身泥水呢?”
林小华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轻声道:“老百姓在抗旱一线拼命,我们当干部的怎么能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旱情这么严重,只有和群众一起流汗,才能真正了解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夜幕降临,小店村的稻田里,新浇灌的水在月光下闪着微光。而在龙王潭深处,那只老鳖缓缓沉入黑暗的水中,仿佛守护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