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80红顶商人 > 第232章 龙港镇晚秋玻璃容器厂

1980红顶商人 第232章 龙港镇晚秋玻璃容器厂

    “当然有,”朱怀德重重点了一下桌子,震得碗碟叮当作响,“江淮汽车也是国有企业,虽然他们不用担心销量问题,但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有上进心的。”

    他环视众人,压低声音道:“你们想想,其他国有企业都紧跟政策办的热火朝天,这时候我江淮汽车厂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样上面领导怎么看?”

    朱怀德又给自己倒了杯酒,一饮而尽。

    “拿一个最简单的比较,你们就明白了。比如有一个职位,需要从各个国企领导之间胜任。

    领导会选把企业办的红红火火的干部升任,还是选那些抱着老传统啃老本的干部呢?”

    顾方远点点头应声道:“朱老板说的对,改革开放是国策,最近几年干部选拔都会偏向改革创新。

    不说比别人做的好,至少你要与时俱进,否则别说得到上面提拔,就算被一撸到底也不是不可能。”

    窗外的知了声突然大了起来,仿佛在为这番话伴奏。

    “那买江淮汽车的这件事,成了?”顾方伟期待的眼神看向朱怀德,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

    他们这些中间商同样需要轻型卡车,用于其他城市仓库周转。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区,都开始实行畜力车禁行令,所以他们用火车将货物运到其他城市还不够。

    还需要再买一两辆轻型卡车,专门将仓库货物发往各个国营卖场。

    “成了!”朱怀德自信笑道,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盖着红章的介绍信,“到时你们带着现金和单位证明过去就可以直接提车。”

    他把介绍信递给顾方远,纸张发出清脆的响声。

    “那有数量限制吗?”顾方远脸上露出笑容,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能极大减缓运输负担,提高效率。

    “没有,”朱怀德微微摇头,夹起一块鱼肉送入口中,“只要他们停在停车场的货还没有发出去,你们都可以买。”

    他边嚼边说,腮帮子鼓得像只仓鼠。

    “那就好,幸亏有你帮忙,否则我们都找不到机会接触江淮汽车厂的人。”顾方远端起酒杯,率先起身,“我们大家一同敬朱老板一杯,表示感谢!”

    其他人紧随其后,一起与朱怀德碰杯。

    酒杯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酒液在阳光下折射出琥珀色的光芒。

    这场酒一直从中午喝到晚上,包间里的欢声笑语不断。

    除了个别女同志,其他人全都喝的酩酊大醉。

    顾方伟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王耀武拉着服务员非要给人看手相。

    朱怀德则红着脸,大着舌头讲述着他年轻时的风流韵事。

    直到第2天,众人才迷迷糊糊醒来。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射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

    顾方远揉着太阳穴从床上坐起来,宿醉让他头痛欲裂。

    由于朱怀德的船还在江面上漂着,他也不敢多待。

    简单洗漱后,他在顾方远这里一次性进了110万的货,装满了几辆大卡车。

    临行前,他握着顾方远的手用力摇晃:“兄弟,下次来省城,我做东!”

    顾方远笑着点头。

    目送朱怀德的船缓缓驶离码头,在朝阳的照耀下,船身泛着金色的光芒,渐渐消失在江面的薄雾中。

    一番折腾,已经到了早上工人上班的时间。

    顾方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昨夜宿醉的眩晕感还未完全消散。

    他坐在吉普车上。

    看着晨光中陆续进厂的工人们,他们三三两两地走着,有的推着自行车,有的拎着铝制饭盒,有说有笑地经过门卫室。

    顾方远也没急着回去。

    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让尼古丁驱散最后一丝醉意。

    烟头在晨光中忽明忽暗,青灰色的烟雾在空气中缓缓飘散。

    在车上休息了一会。

    晃晃悠悠来到《龙港镇晚秋玻璃容器厂》,也就是顾方远新成立的那家玻璃容器厂。

    厂门口新挂的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晚秋”两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

    至于为什么叫晚秋....

    因为这家玻璃容器厂几乎都是三姐,顾方秋在忙活,所以直接沿用了秋字。

    顾方远想起当初给工厂取名时,三姐那双闪兴奋待的眼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反正顾方远不会承认,这么做是为了让三姐更加卖力工作。

    他掸了掸烟灰,想起三姐最近总是最早来最晚走的身影,心里既欣慰又有些心疼。

    跟门卫唠了两句,递了根烟。

    老门卫接过烟,笑得满脸褶子,小心翼翼地别在耳朵后面。

    “顾老板,您三姐来得可早了,每天还没亮就到。”老门卫边说边拉开铁门。

    刚进大门就看见,顾方秋的那辆吉普车已经停在厂区。

    车身上还沾着晨露,显然已经停了好一会儿。

    顾方远走近摸了摸引擎盖,冰凉的触感证实了他的猜测。

    上次来还空荡荡的厂区,这次已经有了几分生气。

    水泥路面上多了几道新鲜的车辙印。

    墙角堆放着整齐的包装箱,几个工人正在装卸原材料。

    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机油味和玻璃熔化的特殊气味。

    厂房内更是灯光大亮,全新的设备已经开始运转。

    顾方远站在车间门口,看着产线上三五员工聚在一起,似乎正在指导新人如何操作机器。

    新来的小伙子紧张得额头冒汗,老工人则耐心地一遍遍示范着动作。

    隔壁国营玻璃容器厂厂长樊振东,正和顾方秋听取技术人员的汇报。

    樊振东指着控制面板说着什么,顾方秋则认真地在小本子上记录。

    阳光透过天窗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这时,技术员看见顾方远,略微走了一下神。

    引得众人注意。

    樊振东和顾方秋同时向后看去,发现顾方远不知何时已经来到厂房。

    二人对视一眼,笑着迎了上去。

    “哈哈哈,顾老板,你这个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来厂子溜达了?”樊振东笑着上前伸手。

    他的工作服上沾着些许油渍,但精神头十足,眼睛炯炯有神。

    两人轻轻一握,顾方远笑道:“刚送走一个外地商人,正好过来转一圈,生产线感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