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80红顶商人 > 第303章 老爷子,这价够实在吧?

1980红顶商人 第303章 老爷子,这价够实在吧?

    他蹲下身,用指尖蘸了蘸桶里的深褐色物质,触感细腻,臭味比想象中淡了许多。

    “按照你说的,鸡粪发酵七天,掺了碎秸秆和 Em 菌,”赵天佑蹲在旁边,“现在每天能出两千斤有机肥,除了供应咱们自己的大棚,还能卖给周边公社——五分钱一斤,供不应求。”

    顾方远笑了,站起身时拍了拍裤腿。

    阳光从仓库的气窗斜射进来,照在那些黑黢黢的肥料桶上,竟生出几分神圣的意味。

    他想起在农科院看到的资料。

    “未来农业的核心,是循环。”而眼前这些散发着酸臭的肥料,正是构建中国农业帝国的第一块砖。

    “老爷子,”他望向窗外的大棚,塑料膜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下个月我让人送一批喷灌设备来,咱们试试‘水肥一体化’——用有机肥溶液直接浇菜,比传统施肥省水又省力。”

    赵天佑愣住了:“你咋啥都懂?”

    顾方远掏出香烟,给两人点上。

    “因为我知道,土地不会骗人。你喂它多少心思,它就还你多少收成。”他吸了口烟,看着烟雾在肥料桶上方缭绕,“这些有机肥,将来会变成超市里的新鲜蔬菜,变成火锅城的菌菇拼盘,甚至变成出口的罐头——咱们现在埋下的,可是能长出金子的种子。”

    仓库外,一群麻雀落在大棚顶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顾方远望着它们,突然想起上一世在农业展上见过的场景。

    现代化的温室里,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势喜人,而根系下方,正是类似的有机营养液。

    “大壮,”他转身走向吉普车,“明天让贺丽萍过来一趟,给赵叔的大棚设计个logo——得让老百姓一眼就记住。”

    “好的!”顾大壮木讷应道。

    顾方远转身看向赵天佑,皮鞋尖碾碎了脚边的干草茎:“老爷子,我要的‘东西’在哪?带我去看看吧。”

    赵天佑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个笑容,眼角堆起的皱纹像是田间的沟壑,透着岁月的痕迹。

    他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却透着几分兴奋:“好,在这边。”

    说完,他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引着顾方远朝另一栋大仓库走去。

    棉鞋踩在冻土上发出“咔嚓”响,身后的大白鹅群仿佛察觉到什么,突然“嘎嘎”叫成一片。

    仓库铁门推开的瞬间。

    一股轻柔的“雪雾”扑面而来。

    顾方远下意识眯眼,只见成千上万根绒毛在光柱中飞舞,像被定格的冬雪。

    堆积如山的白色毛堆足有一人高,墙角还散落着几顶工人用的防尘帽,帽檐上缀着细密的绒羽。

    “乖乖,这架势跟棉花堆似的。”顾大壮伸手想摸,却被赵天佑拍开:“别碰!这玩意儿沾一身可难弄下来。”

    “没有灰鸭绒?”顾方远踩着木梯爬上毛堆,鞋底陷进柔软的绒毛里。

    刚才明明看见养鸭场中有不少灰鸭子,在这里却没看到绒毛。

    “为了防止掺合在一起,鹅绒、白鸭绒、灰鸭绒,各自放在不同仓库中。”

    顾方远抓起一把鹅绒。

    轻轻一吹,绒毛如蒲公英般四散。

    阳光穿过绒毛的间隙,在他手背上织出一片细碎的光斑。

    “总共多少斤?”

    赵天佑低头思索了一下,随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目前宰杀了两批鸭子和一批鹅,这里总共有3000斤绒毛。”

    顾方远在心里默算。

    一只鹅出绒约50克,鸭子不到20克,这批禽畜得耗掉多少饲料?

    但当他想到即将投产的羽绒服生产线,嘴角还是忍不住上扬。

    一件羽绒服大概需要150克绒毛。

    3000斤就等于150万克,刚好可以制作1万件羽绒服。

    然而,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产品。

    决定以200克为单位,制作一件羽绒服,而且是纯绒羽绒服。

    这样一来,总共可以制作7500件羽绒服。

    赵天佑退到大门口,点起一根香烟,疑惑道,“顾老板要这么多绒毛做啥?”

    “做衣服!”顾方远跳下木梯,绒毛沾了一身,像披了件无形的羽衣,“我要做的,是让南江人冬天都穿上轻暖的羽绒服,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咱们的‘顾氏羽绒’比东北的貂皮还暖和。”

    赵天佑倒吸一口凉气,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乱响:“你给个准价吧,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前儿个公社收鸭毛,才给几分一斤。”

    顾方远掏出烟盒,给两人点上,“白绒20块,灰绒10块——老爷子,这价够实在吧?”

    当前绒毛市场比较乱,而且很少有人收这玩意。

    通常收购价在10块钱左右,也只有上海那边收购价在15元左右。

    他直接把价格拉到顶。

    一方面是他在这边有49%的股份,实际成本用不到20块钱,另一方面他也想支持一下对方。

    光自己吃肥了没用,要大家一起成长,才能影响整个产业。

    烟头在赵天佑指间猛地一亮,他差点被烟呛到。

    “2...20块?”他的声音里带着颤音,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顾老板,你这是拿我当亲兄弟啊!”

    顾方远看向对方那充满沟壑的皮肤,嘴角抽了抽。

    “兄弟还是算了,我比你能活,做兄弟,我吃亏。但丑话说在前头,”他的语气突然严肃,“绒毛得晒干筛净,不能掺一根杂毛——要是让我发现有水份,咱可按杂质扣钱。”

    “你放心!”赵天佑激动得大手一挥,“我立刻让人去买鼓风机,专门吹绒毛里的碎渣子——比新嫁娘的头巾还干净!”

    顾方远笑着点头,目光扫过仓库角落的沼气池管道。

    “等扩建了鸭场,禽粪产量翻倍,咱的有机肥就能供应整个南江的菜园子。”他踢了踢脚边的绒毛堆,“这些软黄金,将来会变成商场里的高档成衣,变成出口创汇的王牌产品——您养的不是鸭子,是会下金子的鹅!”

    赵天佑望着眼前的绒毛山。

    突然觉得那些雪白的羽絮,不再只是禽畜的附属品,而是一堆堆码得整整齐齐的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