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80红顶商人 > 第408章 专题报道

1980红顶商人 第408章 专题报道

    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凝固。

    顾方远的笑容像退潮般从脸上消失,他的下颌线条变得紧绷。

    “一群改革开放后的蛀虫,”他的声音冷得像冰,“若是放在改革开放前,他们就相当于一群投机倒把者。”

    “啪!”余淑仪的钢笔掉在桌上。

    她皱起柳眉,身体不自觉地往后靠了靠。

    “顾老板,这样说是不是有些过了?”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不管怎么说,四围山开发区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她指向窗外,“而且从目前来看,因为它的带动,整个城市都显得蒸蒸日上。”

    顾方远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余淑仪的想法,代表着大多数人的观点。

    但资本运作的残酷真相,不是外在表现,而是在于利益‘蛋糕’的切割。

    四围山开发区的繁荣,是建立在吸食顾家这样的创新企业“鲜血”之上的虚假繁荣。

    他走到书架前,手指划过一排排账本,最终抽出一本蓝色封皮的文件夹。

    “看看这个吧,”他将文件夹递给余淑仪,声音里带着疲惫,“这是三个月来的销售数据对比。”

    指尖在某一页上点了点,“四围山每增加一个仿冒厂家,我们的销量就下跌一部分。而他们所谓的繁荣....”

    他冷笑一声,“不过是把我们碗里的饭,扒拉到他们桌上罢了。”

    余淑仪听完顾方远的陈述,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

    她猛地坐直身体,双手有些颤抖地翻开面前的账本,指甲在纸页上留下几道浅浅的痕迹。

    一页一页仔细翻看....

    这本所谓的账本,实际上是财务部门精心整理的数据报告。

    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做了分类,连普通人都能一目了然。

    当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展现在眼前时。

    余淑仪那标志性的职业微笑瞬间凝固。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页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连嘴唇都变得苍白。

    她下意识地咬住下唇,在上面留下一排细小的齿痕。

    那些手绘的折线图,尤其令人心惊....

    每一条向下的曲线都像一把利刃,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代表着顾家损失超过一百万元的真金白银。

    余淑仪的指尖随着曲线轨迹移动,在纸上划出轻微的沙沙声。

    十几份表格无一例外地呈现下跌趋势,只是幅度不同而已。

    她的眉头越皱越紧,在眉心拧出一个深深的“川”字。

    快速心算了一下。

    最近三个月,顾家的营收竟然锐减了一千多万元!

    这个数字让她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抬头望向窗外四围山开发区的方向,余淑仪突然觉得讽刺——那边热火朝天地修路建厂,投入的资金还不及顾家损失的十分之一。

    “这一千多万…都去了哪里?”她的声音有些发颤,手指紧紧攥住账本边缘,“有多少真正用在了民生建设上?又有多少流进了某些人的口袋?”

    这个念头让她胃部一阵绞痛。

    要知道,一千万可不是一笔小钱。

    如果换成外汇,一千万的项目,已经算是国家级重点项目了。

    然而,此刻一千多万丢入四围山开发区,也只是看着热闹了些。

    但凡看过四围山开发区的人,再看这份报表,便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图表上的趋势线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预示着再过半年,顾家就会从盈利转为亏损。

    余淑仪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可怕的画面:小岗村工业园轰然倒塌,龙港镇刚刚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土崩瓦解…

    而那些靠抄袭起家的四围山企业,真的能撑起这片天吗?

    她的后背沁出一层冷汗,打湿了衬衫。

    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节奏越来越快。

    “小岗村的成功全靠顾方远的创新…”她喃喃自语,“而四围山呢?除了抄袭还会什么?”

    这个认知让她如坠冰窟,连指尖都感到刺骨的寒意。

    余淑仪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合上账本。

    这个动作仿佛用尽了她全身力气,账本落在桌面上发出一声闷响。

    她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重新睁开眼,目光复杂地看向顾方远。

    “顾老板,”她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会把你的经历和想法整理成专题报道。”她停顿了一下,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但能不能通过审核…我真的不敢保证。”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身上,却驱不散她周身的凝重。

    “你知道的,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她的声音带着几分无奈,“很多问题没法一刀切地解决…这需要时间。”

    “关于四围山的事,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解决。”她将面前账本缓缓退回给顾方远,“不过,如果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我一定尽力。”

    这句话她说得格外真诚。

    在这一刻,她不仅仅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为民族工业忧心忡忡的普通人。

    她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失去顾方远这样的企业家,对整个国家来说将是多大的损失。

    顾方远微微勾起唇角,右手随意地摆了摆,指节分明的手指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不用谦虚,”他的声音温润如玉,眼神却透着坚定,“能帮我把这件事发表出来,我已经万分感谢了。”

    他顿了顿,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轻响,“对了,能在报纸发布的前一天告诉我一声吗?我也方便提前做好准备,到时让人做一个调研,看看市场反应如何。”

    余淑仪闻言,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将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

    “没问题,”她点头时,耳垂上的珍珠耳环轻轻晃动,“你是受访者,理应提前告知。”

    她的目光落在摊开的笔记本上,钢笔在指间转了个圈,继续询问,“除了企业品牌,你对道路建设也有很深的理解,今天咱们面对面,能具体说一说,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