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 > 第162章 秦母要进城

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 第162章 秦母要进城

    秦汉带着媳妇来到了村支书办公室门口。

    秦汉抬手敲了敲门,屋里很快传来一声进来。

    两人推门走了进去。

    村支书赵青山正坐在办公桌前整理文件。

    看到秦汉和秦母,他站起身说道:

    “我托人打听了王富贵和秦淮茹的情况,还真打听到他们现在的住址了。”

    秦汉和秦母一听,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秦母赶忙问道:

    “书记,他们住哪儿啊?”

    赵青山看着秦母,感慨地说:

    “他们住在南锣胡同95号大院。

    具体哪间屋子,我这儿就不太清楚了,登记信息就这些。”

    秦母心里的大石头算是彻底落了地,想着能找到大院,找具体屋子也不难。

    秦汉却皱起眉头,问赵青山:

    “书记,王富贵和我家那丫头咋会住在城里的大院里?”

    赵青山摇了摇头:

    “这我也不清楚。刚知道的时候我也挺吃惊的,他俩一直在咱秦家村长大,也没听说城里有亲戚。

    而且都住了快两个月了,看样子能长期住下去,我也觉得挺奇怪。”

    赵青山还在说着,秦母已经放心了,念叨着:

    “找到就好,找到就好。”

    秦汉一直面无表情,只是眉头时而紧皱时而松开。

    秦母连忙对赵青山道谢:

    “谢谢书记,多亏您帮忙找到他俩。”

    赵青山摆摆手:

    “王富贵和秦淮茹也是咱秦家村的人,虽说户口迁到城里了,那也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

    秦汉也跟着道谢:

    “太感谢您了,书记!

    以后您有啥事儿,尽管吩咐,我绝不含糊。”

    赵青山笑着说:

    “打听到消息了,你们找时间去看看吧。

    俩孩子在城里无依无靠这么久,肯定吃了不少苦。”

    秦汉听了,只是皱着眉,没多说话。

    秦母一脸愁容。

    随后,两人离开了赵青山办公室。

    走到门口,秦京茹正站在大树下等着。

    看到父母出来,她赶忙跑过去问:

    “爹娘,找到姐的下落了吗?”

    秦母笑着点点头:

    “找到了。”

    秦汉还是一声不吭。

    秦京茹又对母亲说:

    “妈,既然找到了,咱找个时间进城看看姐过得咋样呗?”

    秦汉忍不住说道:

    “看她干嘛?

    那死丫头不听我们的,非要跟王富贵好,去了也是自讨没趣。”

    秦母听出秦汉话里有担忧,就是嘴硬。她劝道:

    “你不能这么说。

    淮茹是咱们养了这么多年的女儿,虽说没听咱们安排的亲事,可她现在住在城里,咱也该去看看。”

    秦汉张了张嘴,想说又停住了。

    他们本来就想让秦淮茹嫁到城里,城里挣钱容易,家里有个事儿也能帮衬。

    可没想到她会和王富贵在一起。

    王富贵住在村尾,父母早没了,要不是村里搞大集体,能不能长大都难说,这是他们没想到的。

    现在两人在城里找到住处,秦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个姑爷相处。

    秦母可没想那么多,她就想看看女儿过得好不好。

    秦汉沉着脸对媳妇和秦京茹说:“要去你们去,我不去。”

    秦母和秦京茹有点惊讶,按秦汉的脾气,他要是不去,肯定也不让她们去。现在这么说,说明他心里已经有点松动了。

    秦京茹一听乐坏了,能跟父母进城看姐姐,她还没去过城里呢。她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父母喜欢村里慢悠悠的日子,不咋进城。

    秦母看着秦汉,轻轻叹了口气:

    “那这样吧,我明天带卿如进城去南锣胡同95号大院,咋样?”

    秦汉沉默了一会儿,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秦母对着秦汉笑了笑。

    秦京茹兴奋地对母亲喊:

    “妈,明天可得给我买点好吃的,我第一次进城呢!”

    秦母笑着说:

    “行,知道了。明天先找到你姐,要是她过得好,肯定给你买。”

    秦京茹忙不迭地点头。

    时间来到上午10点左右,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王富贵下了公交车,望着不远处的左家庄,不禁感叹:

    “这左家庄可比别的村子热闹繁华多了。”

    像王富贵之前住的秦家村,村里大多是毛坯房,除了大队部那几处政府单位的房子看着现代点,村民们住得都不咋好。

    王富贵想起自家那房子,夏天漏风进蚊虫,冬天灌冷风,日子别提多苦了。

    再看左家庄,道路平坦宽阔,四通八达,两边的民房都是经过精心建造的。

    王富贵一边走,一边看到不少拉着车的商户往村里赶,车上装着自家的粮食,好像都是去换白薯的。

    王富贵有点意外,虽说村子每年要给国家上交定量的粮食,但超出部分村子之间可以以物换物。

    可这么多人都拉着粮食去左家庄换白薯,看来左家庄的产能早就超过今年国家收取的份额了,仓库里的存货肯定不少。

    王富贵一路奔波,终于到了左家庄。

    一进庄子,就瞧见这儿人丁兴旺,家家户户都透着热闹劲儿,大人们唠着家常,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

    王富贵在路边瞅见个中年人,赶忙上前问道:

    “麻烦问下,咱左家庄的村委在哪呢?”

    中年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笑着说:

    “嘿,你是来换白薯的吧?”

    王富贵点点头。

    中年人往他身后瞧了瞧,没看到粮食,皱着眉问:

    “你都没带粮食,拿啥换白薯啊?”

    王富贵心里犯嘀咕,不就问个路嘛,咋还被追问上了。

    他笑着解释:

    “我这次打算换的量可不小,粮食还没让人运过来呢。

    等谈好了,我马上让人送来。”

    中年人一听,眼睛瞬间亮了,凑到王富贵身边,小声问:

    “你带的啥粮食啊?

    咱左家庄以物换物可有讲究,得看粮食种类,才能定换白薯的比例。”

    王富贵瞧这中年人说话的架势,心里琢磨着这人估计挺会做生意,看着像个精明的商人。

    他笑着回应:

    “不多,就200斤精白面。”

    中年人一听200斤,眼睛瞪得老大,又听到精白面,嘴巴张得老大,惊讶道:

    “啥?

    200斤精白面?”

    他满脸怀疑地打量着王富贵,心想这年轻小伙儿哪来这么多精白面。

    不过他没直接质疑,而是把王富贵拉到一旁,轻声问:

    “你这200斤精白面,打算换多少白薯啊?”

    王富贵没回答他,反倒问:

    “按照现在左家庄的行情,200斤精白面能换多少白薯?”

    中年人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说道:

    “按今年这收成,大概能换700斤。”

    王富贵一听,眉头皱了起来,这和他预期的相差也太大了。

    他疑惑地问:

    “以前左家庄不都是一斤白面换5斤白薯左右吗?

    今年咋差这么多?”

    中年人笑了笑说:“小伙子,你可能不知道,前些年咱左家庄日子苦,土地产量也不高,大家也不能顿顿吃白薯,就把换白薯的比例定高些,好把名声打出去。

    现在附近村子和城里的人,每个季度都来换。大家都知道白薯好了,这比例自然就得往下调一调。

    现在一斤白面能换3斤白薯,都算不错了。”

    王富贵有点诧异,照这趋势,再过几年白面和白薯价格不得差不多了?

    不过他也没太意外,之前听小李说起这事儿时一脸愁容,他就知道想用200斤白面换1000斤白薯不现实。

    中年人看王富贵在那沉思,又悄声说:

    “小伙子,我这儿有100斤白薯,你给我25斤白面,这白薯就是你的了,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