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 > 第401章 新篇开启

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 第401章 新篇开启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闭幕式上,夏澜没有发表演讲。她只是走到台前,将一块来自新村的陶土放在演讲台上,然后轻轻按下。陶土裂开,露出内部的微型投影——新村的全息影像缓缓展开,从地震废墟到非遗工坊,从传统村落到智慧乡村,最终定格在太空非遗卫星的发射画面。

    \"这不是终点,\"她抬头看向各国代表,\"而是新的起点。\"

    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来访时,夏澜带他们去了一个特别的地方——\"活态非遗库\"。这里没有玻璃展柜,没有禁止触摸的标识,只有王老爷子坐在陶轮前骂骂咧咧地教游客拉坯,周婶的药炉冒着热气,张叔的轮椅改装工坊里堆满了零件。

    \"博物馆不是用来供着的,\"夏澜拿起一块游客刚捏坏的陶泥,\"是用来活着的。\"

    专家们震撼地发现,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生长——陶器会因游客的触摸而改变釉色,药方会根据季节调整配方,甚至张叔的轮椅也在不断升级。

    \"这哪是博物馆?\"一位老专家喃喃道,\"这是文明的呼吸。\"

    清华大学的乡村振兴课题组来到新村,想研究\"夏澜模式\"。他们本以为会看到一堆政策文件和KpI报表,结果夏澜递给他们一把锄头:\"先种三天地再说。\"

    课题组懵了,但还是照做。三天后,他们发现——

    王老爷子的陶艺工坊里,AI正在学习他的\"直觉判断\",但老爷子坚持:\"机器再聪明,也得挨骂才能开窍。\"

    周婶的药圃里,区块链技术记录每一株草药的生长数据,但周婶说:\"药性不是数据,是天地告诉你的。\"

    张叔的轮椅改装车间,成了\"无障碍科技实验室\",游客可以亲手改装轮椅,而张叔的经典语录是:\"残疾不是缺陷,是创新的动力。\"

    课题组最终提交的报告标题是:《乡村振兴的\"反算法\"——当科技遇见人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工程师找到夏澜,问:\"能不能把非遗送上太空?\"

    夏澜笑了:\"早就准备好了。\"

    三个月后,\"非遗方舟\"卫星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携带了——

    王老爷子的陶土样本,用于研究微重力下的釉变效果;

    周婶的草药种子,测试宇宙辐射对药性的影响;

    张叔的轮椅轴承设计图,未来可能用于月球车改造。

    最疯狂的是,这颗卫星的操控系统,接入了新村的非遗数据库——宇航员在空间站里,能实时看到王老爷子骂人的直播,甚至能远程\"云拉坯\"。

    \"非遗不是过去的遗产,\"夏澜在发射现场说,\"是未来的种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村列为\"人类非遗创新实验区\",并启动\"全球非遗共生计划\"。

    意大利的玻璃匠人来新村学习冰裂纹技术;

    日本的陶艺师拜王老爷子为师,学习\"骂人式教学法\";

    非洲的部落医者向周婶请教草药配伍,而周婶说:\"你们的土方子,说不定比我管用。\"

    夏澜在项目启动会上说:\"非遗不是封闭的宝藏,而是流动的智慧。\"

    十年后的新村,已经不只是个旅游景点,而是全球非遗创新的策源地。

    王老爷子的陶艺技法被编入全球工艺教科书;

    周婶的药方数据库成为AI医疗的重要参考;

    张叔的轮椅设计,被NASA用于月球车的无障碍改造。

    而夏澜和沈毅,依然每天在村里转悠——夏澜拿着平板电脑记录数据,沈毅的轮椅后面跟着一群孩子,争着帮他推车。

    \"我们没做什么伟大的事,\"夏澜对采访的记者说,\"只是让这片土地,继续生长。\"

    夜幕降临,新村的灯光亮起。王老爷子坐在窑前烧最后一炉陶,周婶的药炉飘出熟悉的苦香,张叔的轮椅碾过石板路,发出熟悉的\"咯吱\"声。

    夏澜站在村口的\"未来规划图\"前,图上的终点写着:\"未完待续\"。

    她笑了笑,拿起笔,在下面补了一行字——

    \"下一站: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