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谋冢 第32章 儒蚀汉城·香消玉殒
热门推荐:
星铁:人偶师玩人偶很正常吧?
猛的嘞,悍匪系统当警察!
关于觉醒最牛职业却无人知晓这事
基因改造后,我带全村暴富
君乃天上客
末日狂欢:我是萨比我骄傲了?
让你打暑假工,你把地窟平推了?
掌门仙路
跟校花回家,她奶问我要老婆不要
襄水帮这条线,扯出了张氏操控江湖、嫁祸栽赃的阴险手段,也暴露了其内部可能存在的灭口与清洗(失踪骨干)。贺天雄在求生欲驱使下,吐露了更多关于失踪骨干“分水鬼刀”赵七和“无影梭”钱三的信息:他们最后一次接的“私活”,目标指向汉城一个因债务问题“不识抬举”的小粮商,交接人是个自称“张府外管事”的陌生人,地点在城西废弃的龙王庙。线索虽指向张府,却依然模糊,难以形成铁证。
就在穆之团队紧锣密鼓追查龙王庙线索时,汉城风月场中,又添一缕香魂,以最“体面”也最残酷的方式消逝。
死者名唤青花,是汉城“醉月楼”的头牌乐妓。她并非庸脂俗粉,琴棋书画皆有涉猎,尤擅琵琶,一曲《春江花月夜》能引得满堂寂然,姿容清丽,气质孤高,是许多文人雅士心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解语花”。然而,正是这份才情与清冷,似乎为她招来了灭顶之灾。
昨夜,张氏家族在其本宅内苑举办了一场私密的“家宴”,款待几位途经汉城的宗亲显贵。青花作为汉城音律翘楚,被重金延请,入府献艺。据醉月楼老鸨和随行小丫鬟回忆,宴席之上,张氏少主张云骏对青花格外“赏识”,频频赐酒,言语间多有轻佻之意,青花虽强颜欢笑,应对得体,但眉宇间难掩屈辱与忧惧。宴罢,已是深夜,青花被张府马车送回醉月楼,神色恍惚,一言不发。
翌日清晨,小丫鬟去唤青花起身时,惊恐地发现她已在闺阁之中“自缢身亡”!
现场“布置”得极具暗示性:青花身着素净的白色寝衣,悬挂在房梁之上,脚下是踢倒的绣凳。梳妆台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封墨迹未干的“遗书”,上面娟秀的字体写着:“贱妾青花,蒙张府恩召献艺,然席间失仪,愧对圣贤教诲,无颜苟活于世。唯以一死,稍赎罪愆。”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旋即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张府第一时间派人“慰问”醉月楼,并“痛惜”青花姑娘“性情刚烈”、“一时想不开”。知府衙门照例派人查看,面对张府的压力和那封“情真意切”的遗书,以及现场毫无明显搏斗痕迹的表象,几乎立刻就以“不堪受辱,自尽身亡”草草结案。城中一些卫道士更是摇头叹息:“女子名节重于天,失仪于贵人席前,羞愧自尽,也是知耻守礼…可惜了。” 青花的死,仿佛一滴水落入深潭,在张氏主导的“礼法”话语权下,只激起一圈微不足道的涟漪,便迅速被“合乎情理”的解释所吞没。
穆之团队再次嗅到了浓烈的阴谋气息。一个能在权贵宴席上从容应对的乐妓,仅仅因为所谓的“席间失仪”(甚至可能是无中生有),就选择如此刚烈的方式自尽?还留下如此“标准”的遗书?这太过刻意!
“查!”穆之斩钉截铁,“刘学政案他们能用‘文’砌墙,孙瘸子案他们能嫁祸江湖,这次对一个弱女子,竟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全!这遗书和现场,破绽百出!婉儿,这次,你亲自验!阿月,搜!”
慕婉儿以“同为女子,不忍其暴尸,愿助其整理遗容”为由,在醉月楼老鸨(得了张府好处,本不愿多事,但慑于穆之压力)复杂的目光下,得以进入青花的闺房。
验尸在一种压抑悲愤的氛围中进行。慕婉儿强忍怒火,以医者最严谨的态度检查:
脖颈勒痕: 她仔细观察索沟。勒痕呈暗紫色,位于甲状软骨上方,符合自缢特征。然而! 慕婉儿敏锐地发现,索沟深浅不一,在颈后靠近发际线处,有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平行的浅痕!这绝非一次性悬挂形成,更像是绳索被反复调整位置所致!更关键的是,索沟边缘的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分布异常,靠近颈前的部分损伤严重,而颈后相对轻微,这与自缢者身体自然下垂、颈后受力较大的典型特征不符!更像是…被人从前方勒绞!
指甲缝残留物: 慕婉儿小心提取青花的指甲缝残留物。在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缝深处,她发现了几缕极其细微、质地精良的深紫色锦缎丝线!这绝非青花自己衣物(多为纱罗绸)的材质,也非房内寻常物品。这丝线,带着一种只有顶级贵族才用得起的、特殊的云纹光泽!
身体伤痕: 褪去寝衣检查(避开老鸨),在青花大腿内侧及后腰处,发现了数处隐蔽的青紫色瘀伤,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显然是生前数小时内遭受暴力抓握或按压所致!绝非自尽能形成。
初步结论: 慕婉儿心中已有定论。青花绝非自缢!她是被人(很可能是从前方)用绳索反复勒绞致死,死后被伪装成自缢现场!她生前曾激烈反抗(指甲抓挠凶手衣物留下锦缎丝线),并遭受过身体侵犯(腿部瘀伤)!那封遗书,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慕婉儿验尸的同时,阿月如同无形的风,早已将青花的闺阁里外搜了个遍。她的目标明确:寻找那封“遗书”之外的文字痕迹,寻找任何可能指向凶手的线索。
“遗书”疑点: 她首先检查了那封“遗书”。纸张是醉月楼常用的花笺,墨迹也确是青花房中之物。但书写的位置过于端正,笔迹虽模仿得极像,但在某些笔画的转折处(如“愧”字的竖心旁、“教”字的反文旁),阿月凭借超人的目力,捕捉到了一丝刻意模仿的僵硬和不自然的停顿,与青花平日信手写下的诗词落款笔锋的灵动洒脱有微妙差异。
隐藏的碎片: 阿月的目光扫过梳妆台、妆奁、枕头下…最终,她停在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用于焚烧香灰和废纸的黄铜小炭盆前。盆底灰烬尚温。她戴上特制手套,极其小心地拨开表层的灰烬。在灰烬底部,她发现了几片未被完全焚毁的、边缘焦黑的碎纸片!
她小心夹出,拼凑辨认。碎纸片材质精良,远胜醉月楼花笺,上面残留着娟秀却略显慌乱的笔迹:
一片上有“…云骏公子亲启…”字样。
另一片残留“…万望垂怜,放过奴家弟弟…”
还有一片模糊写着“…亥时西角门…”及半个“…绝笔…”!
这些碎片,透露出青花与张氏少主张云骏有秘密联系!她在苦苦哀求对方放过她的弟弟(很可能是被张云骏控制作为胁迫),并约定在张府西角门见面(可能是最后一次绝望的恳求?),最终绝望写下“绝笔”!这绝非一封简单的“失仪悔过书”,而是一个弱女子被逼入绝境的泣血控诉!
穆之拿到慕婉儿的验尸结果和阿月找到的碎纸片,怒火中烧,但头脑愈发冷静。
笔迹鉴定: 他立刻找来青花平日抄写的诗词歌赋真迹,与那封“遗书”仔细比对。在放大镜下,阿月发现的那些细微差异被放大:遗书笔迹在起笔、收锋处缺少青花真迹中特有的流畅顿挫感,几个关键转折处的力道也略显生硬。“愧对圣贤教诲”中的“圣贤”二字墨迹略显洇散,仿佛书写者内心波动剧烈(伪造者紧张?),而青花真迹中极少出现这种情况。这封遗书,是精心模仿的赝品!
“家宴”人员分析: 结合醉月楼老鸨和丫鬟的供述,以及阿月从外围打探的消息,昨夜张府内苑“家宴”的核心人物就是少主张云骏。他对青花的“格外赏识”和轻佻言行,符合其纨绔好色、仗势欺人的名声。
动机串联: 青花的才情与清冷,对张云骏这类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和挑战。他很可能早就觊觎,借家宴之机强行施暴。青花的反抗(指甲抓挠其衣物)激怒了他,或是他为了防止事情败露(青花可能威胁要告发),杀人灭口!随后伪造自缢现场,炮制遗书,将青花的死归咎于她自身的“失仪”和“羞耻”,利用儒家伦理对女性名节的桎梏,完美地掩盖其罪行!而青花弟弟的下落,很可能就是张云骏用来长期胁迫她的把柄。
轩辕一刀在青花的闺房里踱了一圈。浓重的熏香味(掩盖气味?)和女子脂粉气让他皱了皱眉。他走到青花倒下的位置附近(慕婉儿指出的生前可能被侵犯的位置),鼻子微微抽动了几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啧,”他灌了口酒,指着窗边小几上一个空了的精致小香炉,“这味儿…不对。除了熏香和胭脂,还有股子…极淡的‘离魂引’的甜腻气,混在里面。这玩意儿,可不是青楼姑娘常用的,是那些高门大户里见不得人的腌臜手段,专门用来对付不听话的女人的。” 他言简意赅,却点出了一个关键线索——张云骏很可能使用了迷药(离魂引)来方便其施暴!
礼教杀人,贞节锁魂!
青花的“自缢”,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更是儒家伦理被扭曲为杀人工具的极致体现:
完美的伦理凶器: 凶手(张云骏及其可能的帮凶)深谙社会规则。他们利用“失仪”、“失贞”对女性毁灭性的道德压力,炮制遗书,将一场残忍的性侵害与谋杀,包装成受害者因“羞耻”而“知耻自尽”的“道德完人”结局。这比任何刀剑都更锋利,更能堵住悠悠众口,甚至让受害者死后还要背负污名。
无形的贞节枷锁: 青花的死亡,暴露了“贞节”观如何成为悬在女性头顶的利剑。她的真正死因(反抗侵犯)被无视,她的痛苦与挣扎被抹去,社会(包括官府)只愿意接受那个符合“礼教”逻辑的“自尽”结论。儒家伦理中维护纲常的“礼”,在此成了禁锢女性、剥夺其生命权和话语权的无形枷锁,也是凶手最强大的帮凶。
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压迫: 青花作为乐妓,处于社会底层与性别弱势的双重地位。她的才情无法保护她,反而可能招致祸患。张云骏代表的世家权贵,可以凭借其地位和力量(迷药、暴力)为所欲为,再利用掌控的“礼法”解释权(遗书、舆论引导)完成最后的“净化”。这是阶级压迫与性别压迫最血腥的结合。
对“文”之伪善的终极揭露: 此案与刘学政案异曲同工,都是利用“文”(遗书、伦理)来掩盖“恶”(谋杀、强奸)。但青花案更加赤裸和残酷,它撕下了“文”最后一丝温情的面纱,暴露出其服务于特权、压迫弱者的冰冷本质。圣贤的教诲(“愧对圣贤教诲”)成了凶手钉死受害者的棺钉!
穆之看着验尸格目上慕婉儿记录的“反复勒痕”、“锦缎丝线”、“大腿瘀伤”,看着阿月拼凑的碎纸片上“云骏公子亲启”、“放过奴家弟弟”的字样,听着轩辕一刀对“离魂引”的指认,胸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青花的血,无声地控诉着张云骏的暴行,更控诉着那吃人的礼教!那封伪造的遗书,每一个字都像淬毒的针,扎在追求正义者的心上。
“张云骏…”穆之的声音冷得像冰,“好一个‘云骏’!承的什么德?行的什么仁?这‘礼义廉耻’的牌坊,该塌了!” 锦缎丝线(指向张云骏衣物)、离魂引(张府特有迷药)、碎纸片上的密约(西角门、亥时)、以及被控制的青花弟弟,成为锁定真凶、刺穿“礼法”伪装的致命武器!汉城的夜幕下,一场直指张氏核心的复仇与清算,已无可避免。
就在穆之团队紧锣密鼓追查龙王庙线索时,汉城风月场中,又添一缕香魂,以最“体面”也最残酷的方式消逝。
死者名唤青花,是汉城“醉月楼”的头牌乐妓。她并非庸脂俗粉,琴棋书画皆有涉猎,尤擅琵琶,一曲《春江花月夜》能引得满堂寂然,姿容清丽,气质孤高,是许多文人雅士心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解语花”。然而,正是这份才情与清冷,似乎为她招来了灭顶之灾。
昨夜,张氏家族在其本宅内苑举办了一场私密的“家宴”,款待几位途经汉城的宗亲显贵。青花作为汉城音律翘楚,被重金延请,入府献艺。据醉月楼老鸨和随行小丫鬟回忆,宴席之上,张氏少主张云骏对青花格外“赏识”,频频赐酒,言语间多有轻佻之意,青花虽强颜欢笑,应对得体,但眉宇间难掩屈辱与忧惧。宴罢,已是深夜,青花被张府马车送回醉月楼,神色恍惚,一言不发。
翌日清晨,小丫鬟去唤青花起身时,惊恐地发现她已在闺阁之中“自缢身亡”!
现场“布置”得极具暗示性:青花身着素净的白色寝衣,悬挂在房梁之上,脚下是踢倒的绣凳。梳妆台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封墨迹未干的“遗书”,上面娟秀的字体写着:“贱妾青花,蒙张府恩召献艺,然席间失仪,愧对圣贤教诲,无颜苟活于世。唯以一死,稍赎罪愆。”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旋即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张府第一时间派人“慰问”醉月楼,并“痛惜”青花姑娘“性情刚烈”、“一时想不开”。知府衙门照例派人查看,面对张府的压力和那封“情真意切”的遗书,以及现场毫无明显搏斗痕迹的表象,几乎立刻就以“不堪受辱,自尽身亡”草草结案。城中一些卫道士更是摇头叹息:“女子名节重于天,失仪于贵人席前,羞愧自尽,也是知耻守礼…可惜了。” 青花的死,仿佛一滴水落入深潭,在张氏主导的“礼法”话语权下,只激起一圈微不足道的涟漪,便迅速被“合乎情理”的解释所吞没。
穆之团队再次嗅到了浓烈的阴谋气息。一个能在权贵宴席上从容应对的乐妓,仅仅因为所谓的“席间失仪”(甚至可能是无中生有),就选择如此刚烈的方式自尽?还留下如此“标准”的遗书?这太过刻意!
“查!”穆之斩钉截铁,“刘学政案他们能用‘文’砌墙,孙瘸子案他们能嫁祸江湖,这次对一个弱女子,竟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全!这遗书和现场,破绽百出!婉儿,这次,你亲自验!阿月,搜!”
慕婉儿以“同为女子,不忍其暴尸,愿助其整理遗容”为由,在醉月楼老鸨(得了张府好处,本不愿多事,但慑于穆之压力)复杂的目光下,得以进入青花的闺房。
验尸在一种压抑悲愤的氛围中进行。慕婉儿强忍怒火,以医者最严谨的态度检查:
脖颈勒痕: 她仔细观察索沟。勒痕呈暗紫色,位于甲状软骨上方,符合自缢特征。然而! 慕婉儿敏锐地发现,索沟深浅不一,在颈后靠近发际线处,有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平行的浅痕!这绝非一次性悬挂形成,更像是绳索被反复调整位置所致!更关键的是,索沟边缘的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分布异常,靠近颈前的部分损伤严重,而颈后相对轻微,这与自缢者身体自然下垂、颈后受力较大的典型特征不符!更像是…被人从前方勒绞!
指甲缝残留物: 慕婉儿小心提取青花的指甲缝残留物。在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缝深处,她发现了几缕极其细微、质地精良的深紫色锦缎丝线!这绝非青花自己衣物(多为纱罗绸)的材质,也非房内寻常物品。这丝线,带着一种只有顶级贵族才用得起的、特殊的云纹光泽!
身体伤痕: 褪去寝衣检查(避开老鸨),在青花大腿内侧及后腰处,发现了数处隐蔽的青紫色瘀伤,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显然是生前数小时内遭受暴力抓握或按压所致!绝非自尽能形成。
初步结论: 慕婉儿心中已有定论。青花绝非自缢!她是被人(很可能是从前方)用绳索反复勒绞致死,死后被伪装成自缢现场!她生前曾激烈反抗(指甲抓挠凶手衣物留下锦缎丝线),并遭受过身体侵犯(腿部瘀伤)!那封遗书,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慕婉儿验尸的同时,阿月如同无形的风,早已将青花的闺阁里外搜了个遍。她的目标明确:寻找那封“遗书”之外的文字痕迹,寻找任何可能指向凶手的线索。
“遗书”疑点: 她首先检查了那封“遗书”。纸张是醉月楼常用的花笺,墨迹也确是青花房中之物。但书写的位置过于端正,笔迹虽模仿得极像,但在某些笔画的转折处(如“愧”字的竖心旁、“教”字的反文旁),阿月凭借超人的目力,捕捉到了一丝刻意模仿的僵硬和不自然的停顿,与青花平日信手写下的诗词落款笔锋的灵动洒脱有微妙差异。
隐藏的碎片: 阿月的目光扫过梳妆台、妆奁、枕头下…最终,她停在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用于焚烧香灰和废纸的黄铜小炭盆前。盆底灰烬尚温。她戴上特制手套,极其小心地拨开表层的灰烬。在灰烬底部,她发现了几片未被完全焚毁的、边缘焦黑的碎纸片!
她小心夹出,拼凑辨认。碎纸片材质精良,远胜醉月楼花笺,上面残留着娟秀却略显慌乱的笔迹:
一片上有“…云骏公子亲启…”字样。
另一片残留“…万望垂怜,放过奴家弟弟…”
还有一片模糊写着“…亥时西角门…”及半个“…绝笔…”!
这些碎片,透露出青花与张氏少主张云骏有秘密联系!她在苦苦哀求对方放过她的弟弟(很可能是被张云骏控制作为胁迫),并约定在张府西角门见面(可能是最后一次绝望的恳求?),最终绝望写下“绝笔”!这绝非一封简单的“失仪悔过书”,而是一个弱女子被逼入绝境的泣血控诉!
穆之拿到慕婉儿的验尸结果和阿月找到的碎纸片,怒火中烧,但头脑愈发冷静。
笔迹鉴定: 他立刻找来青花平日抄写的诗词歌赋真迹,与那封“遗书”仔细比对。在放大镜下,阿月发现的那些细微差异被放大:遗书笔迹在起笔、收锋处缺少青花真迹中特有的流畅顿挫感,几个关键转折处的力道也略显生硬。“愧对圣贤教诲”中的“圣贤”二字墨迹略显洇散,仿佛书写者内心波动剧烈(伪造者紧张?),而青花真迹中极少出现这种情况。这封遗书,是精心模仿的赝品!
“家宴”人员分析: 结合醉月楼老鸨和丫鬟的供述,以及阿月从外围打探的消息,昨夜张府内苑“家宴”的核心人物就是少主张云骏。他对青花的“格外赏识”和轻佻言行,符合其纨绔好色、仗势欺人的名声。
动机串联: 青花的才情与清冷,对张云骏这类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和挑战。他很可能早就觊觎,借家宴之机强行施暴。青花的反抗(指甲抓挠其衣物)激怒了他,或是他为了防止事情败露(青花可能威胁要告发),杀人灭口!随后伪造自缢现场,炮制遗书,将青花的死归咎于她自身的“失仪”和“羞耻”,利用儒家伦理对女性名节的桎梏,完美地掩盖其罪行!而青花弟弟的下落,很可能就是张云骏用来长期胁迫她的把柄。
轩辕一刀在青花的闺房里踱了一圈。浓重的熏香味(掩盖气味?)和女子脂粉气让他皱了皱眉。他走到青花倒下的位置附近(慕婉儿指出的生前可能被侵犯的位置),鼻子微微抽动了几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啧,”他灌了口酒,指着窗边小几上一个空了的精致小香炉,“这味儿…不对。除了熏香和胭脂,还有股子…极淡的‘离魂引’的甜腻气,混在里面。这玩意儿,可不是青楼姑娘常用的,是那些高门大户里见不得人的腌臜手段,专门用来对付不听话的女人的。” 他言简意赅,却点出了一个关键线索——张云骏很可能使用了迷药(离魂引)来方便其施暴!
礼教杀人,贞节锁魂!
青花的“自缢”,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更是儒家伦理被扭曲为杀人工具的极致体现:
完美的伦理凶器: 凶手(张云骏及其可能的帮凶)深谙社会规则。他们利用“失仪”、“失贞”对女性毁灭性的道德压力,炮制遗书,将一场残忍的性侵害与谋杀,包装成受害者因“羞耻”而“知耻自尽”的“道德完人”结局。这比任何刀剑都更锋利,更能堵住悠悠众口,甚至让受害者死后还要背负污名。
无形的贞节枷锁: 青花的死亡,暴露了“贞节”观如何成为悬在女性头顶的利剑。她的真正死因(反抗侵犯)被无视,她的痛苦与挣扎被抹去,社会(包括官府)只愿意接受那个符合“礼教”逻辑的“自尽”结论。儒家伦理中维护纲常的“礼”,在此成了禁锢女性、剥夺其生命权和话语权的无形枷锁,也是凶手最强大的帮凶。
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压迫: 青花作为乐妓,处于社会底层与性别弱势的双重地位。她的才情无法保护她,反而可能招致祸患。张云骏代表的世家权贵,可以凭借其地位和力量(迷药、暴力)为所欲为,再利用掌控的“礼法”解释权(遗书、舆论引导)完成最后的“净化”。这是阶级压迫与性别压迫最血腥的结合。
对“文”之伪善的终极揭露: 此案与刘学政案异曲同工,都是利用“文”(遗书、伦理)来掩盖“恶”(谋杀、强奸)。但青花案更加赤裸和残酷,它撕下了“文”最后一丝温情的面纱,暴露出其服务于特权、压迫弱者的冰冷本质。圣贤的教诲(“愧对圣贤教诲”)成了凶手钉死受害者的棺钉!
穆之看着验尸格目上慕婉儿记录的“反复勒痕”、“锦缎丝线”、“大腿瘀伤”,看着阿月拼凑的碎纸片上“云骏公子亲启”、“放过奴家弟弟”的字样,听着轩辕一刀对“离魂引”的指认,胸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青花的血,无声地控诉着张云骏的暴行,更控诉着那吃人的礼教!那封伪造的遗书,每一个字都像淬毒的针,扎在追求正义者的心上。
“张云骏…”穆之的声音冷得像冰,“好一个‘云骏’!承的什么德?行的什么仁?这‘礼义廉耻’的牌坊,该塌了!” 锦缎丝线(指向张云骏衣物)、离魂引(张府特有迷药)、碎纸片上的密约(西角门、亥时)、以及被控制的青花弟弟,成为锁定真凶、刺穿“礼法”伪装的致命武器!汉城的夜幕下,一场直指张氏核心的复仇与清算,已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