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谋冢 第34章 梦蝶引·日常生活
热门推荐:
魔门送葬:开局被女帝逆推
穿五零绿茶母亲三嫁军官女配逆袭
万道雷帝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檀健次:繁星若你
穿越七零:古武中医嫁首长
弟媳成了他媳妇,冷面糙汉心慌了
自研药品被抓,我果断改行搞科研
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
晨光初透,紫宸殿内已弥漫着龙涎香与墨锭的冷冽气息。穆之端坐于紫檀案后,紫袍玉带,脊背挺直如松。案头堆积的奏疏如同连绵山峦,每一份都承载着千里之外黎民的疾苦或朝堂的暗涌。
他执朱笔,目光沉静如水,在奏疏上批注。笔锋时而锐利如刀,斩断贪墨冗吏的奏请;时而温润如春雨,润泽边陲荒芜的屯田之策。一份关于漕运新法的奏章被他反复推敲,指尖在舆图上划过蜿蜒的河道,最终落笔,字字千钧:“河道疏浚,当以工代赈,使流民得食,河患得平。贪墨阻挠者,严惩不贷。” 批文落下,仿佛有万千民夫在运河两岸挥汗如雨,浊浪驯服东去。
殿外传来内侍尖细的通传:“陛下驾到——”
穆之起身,从容整肃衣冠。年轻的帝王步入殿中,眉宇间带着一丝少年天子的锐气与尚未褪尽的迷茫。穆之躬身行礼,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
“爱卿平身。”皇帝落座,目光扫过案上奏疏,“江南水患,户部奏请再拨银五十万两,工部却说河道已固……卿以为如何?”
穆之垂眸,声音沉稳:“陛下,银两如流水,堵不如疏。臣观工部所奏‘河道已固’,仅指几处险工。江南水系如网,一处溃则万顷没。五十万两非小数,然若用于加固堤防、疏通支流、设预警水吏,则功在当代,利延百年。户部之虑在开源,臣以为,当严查盐铁茶税积弊,开源与节流并举。”
他展开一份早已备好的详细图说,指尖点过关键节点,条分缕析,利弊昭然。年轻的皇帝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光芒渐盛。殿内熏香袅袅,君臣对答,关乎千里沃野,万民生息。穆之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棋落盘,在帝国这张无形的巨网中,沉稳地布下每一颗关乎国运的子。
与此同时!
晨露未曦,薄雾如纱,笼着城外连绵的苍翠山峦。婉儿一身素色粗布短打,长发利落束起,背着一个半旧的藤编药篓,脚步轻快地走在蜿蜒山径上。东野轩紧随其后,一身便于山行的深色劲装,腰间悬着水囊和短刀,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的密林与崖壁。
“阿轩,你看!”婉儿在一处湿润的崖壁下停住,指着石缝间一丛叶片细长、边缘带着锯齿、顶端开着几朵极小极淡紫色星状小花的植物,“这是七星兰。叶如锯齿,花若寒星,止血生肌有奇效。但采摘时需连根带须,小心别伤了它的根脉。”她蹲下身,动作轻柔如拂羽,用小药锄仔细挖掘。
东野轩沉默地点头,目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和灵巧的手指上,随即警惕地望向更高处的陡坡。
“还有这个,”婉儿又引他来到一片背阴的林地,拨开厚厚的腐叶,露出几株茎秆碧绿如玉、根部肥厚微黄的植物,“玉竹根。润肺止咳,滋阴养颜。你看它的根,一节一节,像不像温润的玉石?采时需留三分,让它来年再生。”
她一边讲解,一边将采下的药材小心放入药篓。藤篓渐渐被各种带着泥土气息和草木清香的药材填满:带着露珠的车前草、散发着辛香的紫苏、根须盘结如龙的老山参幼苗……她的袖袋里也塞满了各种叶片、花瓣的标本,准备回去压制成册。
日头渐高,山间暑气蒸腾。归途下山时,婉儿脚步已有些虚浮,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东野轩无声地在她面前蹲下,宽阔的背脊如同一堵沉默的山墙。婉儿抿唇一笑,没有推辞,轻轻趴了上去。他的步伐沉稳有力,背脊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衫传来,驱散了山林的凉意。药草的清香混合着他身上干净的气息萦绕在鼻尖。山路崎岖,颠簸摇晃,婉儿紧绷的心神在熟悉的安稳感中渐渐松弛,眼皮越来越沉,最终枕着他的肩头,呼吸均匀地沉入了梦乡。东野轩的脚步放得更轻缓,如同托着一件稀世珍宝,一步一步,踏着斑驳的树影,走向山下那座飘着药香的莲花楼。
午后,宰相府邸的后花园水榭内,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一场由几位公侯夫人发起的赏荷品茶会正在举行。水榭临池,池中芙蕖盛开,粉白嫣红,映着粼粼波光。贵妇们身着云锦华服,头戴点翠珠钗,言笑晏晏,环佩叮当。
阿月端坐于主位旁,一袭天水碧的云纹罗裙,衬得她肌肤胜雪,气质清冷如月下幽兰。她唇边噙着恰到好处的浅笑,听着夫人们谈论时兴的衣料、京中趣闻、或是隐晦地打探朝堂风向。她偶尔颔首,或轻声应和两句,言辞得体,滴水不漏,将宰相夫人的仪态维持得无可挑剔。然而,那双清冽的眼眸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与倦怠。这些浮华的应酬、机锋暗藏的言语,于她而言,远不如一卷古籍或院中一株新开的兰草来得自在。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袖中摩挲着一颗温润的琉璃珠——那是出门前,小慕月偷偷塞给她的“护身符”,说能保佑娘亲不被“话多的姨姨们”吵到。想到女儿古灵精怪的模样,阿月眼底那抹清冷才真正化开一丝暖意。
茶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子女教养。一位侯夫人笑着问:“听闻府上小千金聪慧伶俐,不知师从哪位大家?”
阿月放下茶盏,声音温婉:“慕月尚幼,不过是跟着她父亲认几个字,听些故事罢了。孩子心性,还是让她多玩耍些时日为好。”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开,既不失礼,又护住了女儿无忧的童年。
日影西斜,茶会终于接近尾声。夫人们纷纷告辞,阿月起身相送,礼仪周全。待最后一位客人的车驾消失在府门外,她才轻轻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重担。
她没有立刻回房,而是独自走向后园深处。那里有一架繁茂的紫藤,浓荫匝地。她坐在藤架下的石凳上,静静地看着天边被夕阳染红的流云。喧嚣散去,只余清风拂过藤叶的沙沙声。她取出袖中的琉璃珠,对着夕阳看了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此刻的宁静,才是她心之所向。
她在等。等宫门落钥的钟声远远传来,等前院传来熟悉的、沉稳的脚步声。等那个在紫宸殿中为天下苍生博弈了一日的男人,踏着暮色归来。那时,她眉宇间最后一丝因应酬而生的倦意,才会被真正的暖意取代。她会迎上去,无需多言,一盏温热的参汤,一个了然的眼神,便是对他,对这个家,最无声也最坚实的支撑。而小慕月清脆的“爹爹”呼唤声,将会点亮宰相府最温暖的灯火。
他执朱笔,目光沉静如水,在奏疏上批注。笔锋时而锐利如刀,斩断贪墨冗吏的奏请;时而温润如春雨,润泽边陲荒芜的屯田之策。一份关于漕运新法的奏章被他反复推敲,指尖在舆图上划过蜿蜒的河道,最终落笔,字字千钧:“河道疏浚,当以工代赈,使流民得食,河患得平。贪墨阻挠者,严惩不贷。” 批文落下,仿佛有万千民夫在运河两岸挥汗如雨,浊浪驯服东去。
殿外传来内侍尖细的通传:“陛下驾到——”
穆之起身,从容整肃衣冠。年轻的帝王步入殿中,眉宇间带着一丝少年天子的锐气与尚未褪尽的迷茫。穆之躬身行礼,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
“爱卿平身。”皇帝落座,目光扫过案上奏疏,“江南水患,户部奏请再拨银五十万两,工部却说河道已固……卿以为如何?”
穆之垂眸,声音沉稳:“陛下,银两如流水,堵不如疏。臣观工部所奏‘河道已固’,仅指几处险工。江南水系如网,一处溃则万顷没。五十万两非小数,然若用于加固堤防、疏通支流、设预警水吏,则功在当代,利延百年。户部之虑在开源,臣以为,当严查盐铁茶税积弊,开源与节流并举。”
他展开一份早已备好的详细图说,指尖点过关键节点,条分缕析,利弊昭然。年轻的皇帝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光芒渐盛。殿内熏香袅袅,君臣对答,关乎千里沃野,万民生息。穆之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棋落盘,在帝国这张无形的巨网中,沉稳地布下每一颗关乎国运的子。
与此同时!
晨露未曦,薄雾如纱,笼着城外连绵的苍翠山峦。婉儿一身素色粗布短打,长发利落束起,背着一个半旧的藤编药篓,脚步轻快地走在蜿蜒山径上。东野轩紧随其后,一身便于山行的深色劲装,腰间悬着水囊和短刀,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的密林与崖壁。
“阿轩,你看!”婉儿在一处湿润的崖壁下停住,指着石缝间一丛叶片细长、边缘带着锯齿、顶端开着几朵极小极淡紫色星状小花的植物,“这是七星兰。叶如锯齿,花若寒星,止血生肌有奇效。但采摘时需连根带须,小心别伤了它的根脉。”她蹲下身,动作轻柔如拂羽,用小药锄仔细挖掘。
东野轩沉默地点头,目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和灵巧的手指上,随即警惕地望向更高处的陡坡。
“还有这个,”婉儿又引他来到一片背阴的林地,拨开厚厚的腐叶,露出几株茎秆碧绿如玉、根部肥厚微黄的植物,“玉竹根。润肺止咳,滋阴养颜。你看它的根,一节一节,像不像温润的玉石?采时需留三分,让它来年再生。”
她一边讲解,一边将采下的药材小心放入药篓。藤篓渐渐被各种带着泥土气息和草木清香的药材填满:带着露珠的车前草、散发着辛香的紫苏、根须盘结如龙的老山参幼苗……她的袖袋里也塞满了各种叶片、花瓣的标本,准备回去压制成册。
日头渐高,山间暑气蒸腾。归途下山时,婉儿脚步已有些虚浮,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东野轩无声地在她面前蹲下,宽阔的背脊如同一堵沉默的山墙。婉儿抿唇一笑,没有推辞,轻轻趴了上去。他的步伐沉稳有力,背脊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衫传来,驱散了山林的凉意。药草的清香混合着他身上干净的气息萦绕在鼻尖。山路崎岖,颠簸摇晃,婉儿紧绷的心神在熟悉的安稳感中渐渐松弛,眼皮越来越沉,最终枕着他的肩头,呼吸均匀地沉入了梦乡。东野轩的脚步放得更轻缓,如同托着一件稀世珍宝,一步一步,踏着斑驳的树影,走向山下那座飘着药香的莲花楼。
午后,宰相府邸的后花园水榭内,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一场由几位公侯夫人发起的赏荷品茶会正在举行。水榭临池,池中芙蕖盛开,粉白嫣红,映着粼粼波光。贵妇们身着云锦华服,头戴点翠珠钗,言笑晏晏,环佩叮当。
阿月端坐于主位旁,一袭天水碧的云纹罗裙,衬得她肌肤胜雪,气质清冷如月下幽兰。她唇边噙着恰到好处的浅笑,听着夫人们谈论时兴的衣料、京中趣闻、或是隐晦地打探朝堂风向。她偶尔颔首,或轻声应和两句,言辞得体,滴水不漏,将宰相夫人的仪态维持得无可挑剔。然而,那双清冽的眼眸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与倦怠。这些浮华的应酬、机锋暗藏的言语,于她而言,远不如一卷古籍或院中一株新开的兰草来得自在。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袖中摩挲着一颗温润的琉璃珠——那是出门前,小慕月偷偷塞给她的“护身符”,说能保佑娘亲不被“话多的姨姨们”吵到。想到女儿古灵精怪的模样,阿月眼底那抹清冷才真正化开一丝暖意。
茶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子女教养。一位侯夫人笑着问:“听闻府上小千金聪慧伶俐,不知师从哪位大家?”
阿月放下茶盏,声音温婉:“慕月尚幼,不过是跟着她父亲认几个字,听些故事罢了。孩子心性,还是让她多玩耍些时日为好。”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开,既不失礼,又护住了女儿无忧的童年。
日影西斜,茶会终于接近尾声。夫人们纷纷告辞,阿月起身相送,礼仪周全。待最后一位客人的车驾消失在府门外,她才轻轻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重担。
她没有立刻回房,而是独自走向后园深处。那里有一架繁茂的紫藤,浓荫匝地。她坐在藤架下的石凳上,静静地看着天边被夕阳染红的流云。喧嚣散去,只余清风拂过藤叶的沙沙声。她取出袖中的琉璃珠,对着夕阳看了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此刻的宁静,才是她心之所向。
她在等。等宫门落钥的钟声远远传来,等前院传来熟悉的、沉稳的脚步声。等那个在紫宸殿中为天下苍生博弈了一日的男人,踏着暮色归来。那时,她眉宇间最后一丝因应酬而生的倦意,才会被真正的暖意取代。她会迎上去,无需多言,一盏温热的参汤,一个了然的眼神,便是对他,对这个家,最无声也最坚实的支撑。而小慕月清脆的“爹爹”呼唤声,将会点亮宰相府最温暖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