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打工日记 第413章 四一三
热门推荐:
七零:随军辣媳带飞大院暴富逆袭
我!丧尸母体,开启末世纪元
让你摆地摊,没让你城管局门口摆
星铁:人偶师玩人偶很正常吧?
猛的嘞,悍匪系统当警察!
关于觉醒最牛职业却无人知晓这事
基因改造后,我带全村暴富
君乃天上客
末日狂欢:我是萨比我骄傲了?
2019年8月16日|晴
昨晚有点睡不踏实,凌晨两点还翻了一次身。其实我心里清楚,是李倩那边的消息让我有点烦乱。
她昨天微信说,调岗没成。
原本她所在的武汉公司打算把她调去杭州分部,说是那里业务扩张,急需熟悉内部流程的员工支援一段时间,至少三个月起,表现好就直接转编制留在那里发展。她心里动了点念头,杭州那边是总部,机会多,待遇也比武汉这边高出不少。
而我,也默默琢磨了一下:如果她真去了杭州,或许等年底我也能借调过去,我们能在同一个城市里朝九晚五,下班约个饭、一起坐地铁、哪怕吵两句嘴,想起来都像在做梦。
她本来也犹豫,说怕太远、太累、不适应。但我感觉,她是想试试的,毕竟谁不想换个活法?
结果昨天下午,她说领导临时改口,说上面计划有变,岗位冻结了,调动取消。
她语气里透着疲惫,说:“我一下像被关回原地。”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手机那一端的我在郑州,手指一遍遍打字又删掉,最后只发了句:“也没关系,留在武汉也挺好的。”
她隔了很久,才回:“嗯。”
我坐在出租屋的小桌前,眼前是半冷的泡面和没关的风扇,脑子里忽然一阵空。外面夜风呼啦啦地灌进窗缝,郑州的夜没有武汉闷热潮湿,却多了一股干涩的压抑。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都像被搁浅的鱼,不知道接下来该朝哪个方向挣扎。
今天早上起来,天刚亮,我就去了公司附近的早点铺,点了俩鸡蛋灌饼和一杯豆浆。灌饼老板娘熟悉地笑:“今天早啊,小伙子。”我点头笑了笑,顺口问她:“你觉得人一辈子是不是该留在熟悉的地方?”
她愣了一下:“你说留在老家?那也得有饭吃才行啊。”
我笑着没说话,拿着早餐走到公司。今天是周五,气氛算不上紧张,项目进度基本收口了。
早上开完会,我照例整理项目数据,心里却一阵阵走神。桌面角落的鼠标垫,是去年李倩送我的,上面印着她随手拍的一张黄鹤楼夜景照片,手机拍的,却意外有些味道。
她留在武汉,我在郑州,我们依旧隔着五百多公里,周末也没能常见。偶尔她会发微信,说今天在街边吃了碗牛肉粉,或者看到一只流浪猫跟她蹭裤脚,说那猫眼睛很像我。
有时我觉得她是认真的,有时又觉得她只是太孤单。
中午吃饭,小刘突然说:“我前女友今天结婚。”
我一愣:“你怎么知道?”
“朋友圈刷到的,刚开始都没认出来。她变了好多,比以前瘦,也白了。”他吸了口饭,“你说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告别我们以后,过得比跟我们在一起时还好?”
我笑了笑:“也不一定。说不定她在后悔分开呢。”
他说:“得了吧。”
我不再接话,手机里李倩的头像还在置顶,红点没亮,说明她今天也没什么想说的。或者,她也没时间说。
下午四点多,我被叫去和财务确认几个结算单,顺带开了下下周的资源需求会。流程推进得慢吞吞的,老板也没发火,只淡淡提醒一句:“九月要准备下半年重排,提前把计划交上来。”
我点头应着,心里却想着等下班能不能给李倩打个电话。
快到六点时,我终于鼓起勇气拨了过去。她那边接得很快,声音里夹着风声:“我刚出地铁,还在路上。”
我问:“今天累吗?”
她笑了:“比昨天好,午休还躲在会议室眯了一会。”
我听着她的声音,忽然觉得那种“身边人”才是最珍贵的关系。不需要轰轰烈烈,但你能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里,知道她吃了什么、几点下班、地铁人多不多——这就足够了。
我问她晚上吃什么,她说:“可能煮点挂面,冰箱里只剩下点胡萝卜和鸡蛋。”
“我给你点外卖吧?”
“别。”她轻声说,“我想自己动手。煮着煮着,好像就安静下来了。”
电话那端,她喘了口气,说:“你在郑州,不用太挂心我。我挺能熬的。”
我鼻子忽然有些酸,说:“我知道你能熬,但我还是想你少熬点。”
她没说话,过了一会儿轻轻“嗯”了一声,像是远处风吹过河面,一层涟漪,柔软又让人心疼。
挂了电话,我望着窗外的天色,一片浅橙铺在远处楼群上,像是刚画完的水彩,静静晕染开来。
我忽然意识到,这些日子,我们都在“准备”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等待什么——一个机会,一个确定的未来,一个不用继续熬的日子。
而这些,可能都需要很多年。
可能,需要我们去守一份孤独,穿过一些黑夜。
昨晚有点睡不踏实,凌晨两点还翻了一次身。其实我心里清楚,是李倩那边的消息让我有点烦乱。
她昨天微信说,调岗没成。
原本她所在的武汉公司打算把她调去杭州分部,说是那里业务扩张,急需熟悉内部流程的员工支援一段时间,至少三个月起,表现好就直接转编制留在那里发展。她心里动了点念头,杭州那边是总部,机会多,待遇也比武汉这边高出不少。
而我,也默默琢磨了一下:如果她真去了杭州,或许等年底我也能借调过去,我们能在同一个城市里朝九晚五,下班约个饭、一起坐地铁、哪怕吵两句嘴,想起来都像在做梦。
她本来也犹豫,说怕太远、太累、不适应。但我感觉,她是想试试的,毕竟谁不想换个活法?
结果昨天下午,她说领导临时改口,说上面计划有变,岗位冻结了,调动取消。
她语气里透着疲惫,说:“我一下像被关回原地。”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手机那一端的我在郑州,手指一遍遍打字又删掉,最后只发了句:“也没关系,留在武汉也挺好的。”
她隔了很久,才回:“嗯。”
我坐在出租屋的小桌前,眼前是半冷的泡面和没关的风扇,脑子里忽然一阵空。外面夜风呼啦啦地灌进窗缝,郑州的夜没有武汉闷热潮湿,却多了一股干涩的压抑。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都像被搁浅的鱼,不知道接下来该朝哪个方向挣扎。
今天早上起来,天刚亮,我就去了公司附近的早点铺,点了俩鸡蛋灌饼和一杯豆浆。灌饼老板娘熟悉地笑:“今天早啊,小伙子。”我点头笑了笑,顺口问她:“你觉得人一辈子是不是该留在熟悉的地方?”
她愣了一下:“你说留在老家?那也得有饭吃才行啊。”
我笑着没说话,拿着早餐走到公司。今天是周五,气氛算不上紧张,项目进度基本收口了。
早上开完会,我照例整理项目数据,心里却一阵阵走神。桌面角落的鼠标垫,是去年李倩送我的,上面印着她随手拍的一张黄鹤楼夜景照片,手机拍的,却意外有些味道。
她留在武汉,我在郑州,我们依旧隔着五百多公里,周末也没能常见。偶尔她会发微信,说今天在街边吃了碗牛肉粉,或者看到一只流浪猫跟她蹭裤脚,说那猫眼睛很像我。
有时我觉得她是认真的,有时又觉得她只是太孤单。
中午吃饭,小刘突然说:“我前女友今天结婚。”
我一愣:“你怎么知道?”
“朋友圈刷到的,刚开始都没认出来。她变了好多,比以前瘦,也白了。”他吸了口饭,“你说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告别我们以后,过得比跟我们在一起时还好?”
我笑了笑:“也不一定。说不定她在后悔分开呢。”
他说:“得了吧。”
我不再接话,手机里李倩的头像还在置顶,红点没亮,说明她今天也没什么想说的。或者,她也没时间说。
下午四点多,我被叫去和财务确认几个结算单,顺带开了下下周的资源需求会。流程推进得慢吞吞的,老板也没发火,只淡淡提醒一句:“九月要准备下半年重排,提前把计划交上来。”
我点头应着,心里却想着等下班能不能给李倩打个电话。
快到六点时,我终于鼓起勇气拨了过去。她那边接得很快,声音里夹着风声:“我刚出地铁,还在路上。”
我问:“今天累吗?”
她笑了:“比昨天好,午休还躲在会议室眯了一会。”
我听着她的声音,忽然觉得那种“身边人”才是最珍贵的关系。不需要轰轰烈烈,但你能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里,知道她吃了什么、几点下班、地铁人多不多——这就足够了。
我问她晚上吃什么,她说:“可能煮点挂面,冰箱里只剩下点胡萝卜和鸡蛋。”
“我给你点外卖吧?”
“别。”她轻声说,“我想自己动手。煮着煮着,好像就安静下来了。”
电话那端,她喘了口气,说:“你在郑州,不用太挂心我。我挺能熬的。”
我鼻子忽然有些酸,说:“我知道你能熬,但我还是想你少熬点。”
她没说话,过了一会儿轻轻“嗯”了一声,像是远处风吹过河面,一层涟漪,柔软又让人心疼。
挂了电话,我望着窗外的天色,一片浅橙铺在远处楼群上,像是刚画完的水彩,静静晕染开来。
我忽然意识到,这些日子,我们都在“准备”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等待什么——一个机会,一个确定的未来,一个不用继续熬的日子。
而这些,可能都需要很多年。
可能,需要我们去守一份孤独,穿过一些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