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 > 第380章 咋这么能喷?

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 第380章 咋这么能喷?

    渔船平稳的行驶在海上,早上的风景也挺不错的,如同画卷一般。

    难得这么悠闲,陈业峰拿出一支鱼竿,准备钓钓鱼。

    “阿峰,还有鱼竿吗?”五叔看到他手里的鱼竿,顿时搓了搓手,有些心痒难耐。

    “那边还有,你去拿吧。”陈业峰说道。

    这几支鱼竿都是麻竹做的,也不是很长。

    这种自制的鱼竿钓钓小鱼还可以,但是遇上大鱼,一点用处都没有,一下子就折断了。

    燕姐他们说的那几个客人自然不会用这种竹子做的鱼竿钓鱼,人家应该能搞到那种先进的鱼竿。

    现在那些先进的鱼竿,都是进口货。

    不像以后,咱们国内也能做出很好的鱼竿。

    但是现在国内的制造业还很落后,国内的碳纤维完全依赖进口,岛国东丽碳布垄断着高端鱼竿市场。

    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途径买到高端鱼竿。

    但是人家是大人物,肯定有自己的办法,这不是他们能担心的。

    “有什么饵料,给我挂一点。”五叔蹲在他旁边,看了看水桶里,里面是一些小鱼跟虾,凑近一点,腥气顿时扑面而来,“昨儿个捞的鱼政府,新鲜着呢,用这个当饵,保管能钓着大的。”

    这是陈业峰准备饵料,那些鱼竿他没法准备,但是鱼饵倒可以备一些。

    反正,之前燕姐也事先说好了,除了给他租船费,到时候鱼获还分他们一半,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这些鱼饵也值不了多少钱,准备到那里也没什么。

    两人往鱼钩上挂好饵料,然后开始钓起鱼来。

    不一会儿,陈业峰的鱼竿就传来动静。

    提上来一看。

    “哈哈,不错,竟然是条加吉鱼,也有一斤多了,开门红!

    没过多久,五叔的钓竿也上鱼了。

    “草,唱歌婆。”

    五叔谩骂一句。

    唱歌婆就是丁公鱼,侧身有三条深褐色的弧形纵带,因此也有人叫花身鸡鱼。

    鱼肉十分鲜美,就是价格便宜。

    “别嫌弃,有鱼就不错了,叼,又上钩了?”正说着,陈业峰感觉自己的鱼竿一沉,看来是上鱼了。

    他把鱼竿提上来,发现竟然是一只大乌贼。

    乌贼就是墨鱼,是一种很美味的海鲜,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钢乌贼目。

    很多内陆朋友都搞不清楚鱿鱼、墨鱼、章鱼,很容易将它们混淆。

    其实,墨鱼要比鱿鱼要短,遇到危险会喷出墨汁一样的液体。

    而章鱼俗称八爪鱼,它们的触须特别长,每一条触须都很灵活。

    陈业峰把那只乌贼抓上来,结果差点被喷一脸。

    “卧槽,还好我做了准备,要不然就得洗脸。”

    虽然脸上没有喷到,不过手上被喷的到处都是。

    这玩意看着小小的,咋这么能喷?

    他将那只乌贼放进桶里,然后打水清洗了一下,又继续挂上饵料钓鱼。

    陈业峰跟五叔接连钓上鱼来,有黑鲷、石九公、鲈鱼、鲭鱼、红眼鱼跟梭鱼。

    “黄翅鱼,没想到竟然钓上来一条黄翅鱼。”五叔这时候大叫起来。

    那条黄翅鱼看着也不错,大概只有半斤左右。

    不过对于钓鱼佬来说,只要是钓上来一条鱼,就算是一条很小的,那也是值得高兴的。

    “阿峰……”

    “大哥怎么了?”

    “你过来开一下船,我来钓会。”

    看到两人接二连三上鱼,大哥再也忍不住了。

    哪个男人能抵挡得了钓鱼的诱惑?

    大哥早就有些按耐不住了,心里面痒痒的,都没有什么心思开船了。

    “好,那我来开船吧。”

    听到大哥的话,陈业峰笑了笑。

    然后跟大哥换了一下,他去开船。

    大哥还有点不放心,拿着那张皱巴巴的海图放到他面前,语重心长的嘱咐几句。

    陈业峰不敢不听,只能连连点头。

    其实,他对这边的航线早就掌握了。

    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但是海上的航线还是变化很少。

    叮嘱完毕,大哥乐呵呵的接管陈业峰那根鱼竿。

    挂上饵料,过了十几分钟,他终于钓上来一条两斤多重的鲈鱼,顿时乐得合不拢嘴。

    有钓鱼来消磨时间,倒是过得很快。

    渔船绕过“牛角尖”,也就是海城所在的位置。

    船只从海城那边的海域驶,也没有停下来,而是向着廉州湾而去。

    看到陈业峰把渔船开得这么稳当,刚开始还不放心的陈老大终于放心下来,心思全部放在钓鱼上面。

    船行到中途,遇到了一片海带养殖场。

    墨绿色的海带像飘带似的在水里荡漾,陈业峰也有些惊讶。

    这么早就有海带养殖了吗?

    前世自己过得浑浑噩噩,对于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关心。

    其实,在八十年代初,他们这边兴起了一些养殖业。

    像养生蚝、养海带…临近廉州湾这边,倒也有人从事这个行业。

    刚驶离那边养殖海带的区域,他看到有一条漂浮的海带,索性停了船,捞起一把海带,用清水冲洗一下,递给五叔和大哥:“尝尝,刚捞的,甜丝丝的。”

    海带的腥气混着海水的咸味,倒有种清爽的味道。

    其实他们这边天气热,不适合养殖海带。

    早两年,他们村里面那边也有人养殖海带,结果全部都死了,连本钱都没有回来。

    海带喜寒不喜热,北边海域养殖海带的人要多一些。

    快到廉州湾码头时,远远就看见岸边停着几艘大货船,像卧在水里的巨鲸。

    码头的吊臂缓缓转动着,发出“哐当”的声响,把集装箱吊上卡车。

    相比之下,他们的小渔船就像只不起眼的虾米,在大船之间穿梭。

    “我们停靠到那边去吧,跟大船靠远一点。”大哥指着码头的一个角落。

    那里停着艘白色的快艇,旁边有个小小的栈桥,够他们的船靠上去。

    陈业峰跳上栈桥,把缆绳系在桩子上,绳结打得又快又牢,是渔民特有的手法。

    刚把船固定好,就见栈桥上走来一个人,朝他们走了过来:“你们是哪里人?过来干嘛的?”

    对方是码头的负责人。

    像这种大码头,一般外地的船是不能随便停靠的。

    “大哥,我们是过来接人的,约好了九点。”陈业峰递过去根烟,笑着说,“我们接了人就走,我们提前来等着,省得客人来了着急。”

    那人接过烟,夹在耳朵上,又绕着船看了圈,嘟囔道:“不要在这里过船就行,这里是马鞍村的地盘,那些人凶得很,万一他们的渔船回来,没地方停就不好了。”

    “好好,我们接了人马上走,不会停靠太久的。”

    “嗯,那行,别耽误事就行。”

    看到那人走开,陈业峰等人也是重重的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