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长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 > 第21章 李灵儿的普通人生

长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 第21章 李灵儿的普通人生

    李彩月的生活回到了爹娘死之前的状态。

    最起码看起来是这样。

    村里人都很怕她。

    或者说,很怕失忆后只听她话、狠的一批的诸葛玄。

    只有村长敢来她家关心。

    村长也姓李,和她是同族,当年曾中过秀才,也开过私塾当先生,算得上德高望重。

    因此她二叔二婶之前才会给他几分面子。

    李彩月的爹生前也是秀才,还是能在县学领粮米的优等生。

    那时节,她二叔巴结还来不及。

    可惜一场疾病带走了夫妻俩的命,只留下年仅八岁的李彩月。

    父母在时,李彩月虽然算不上过得特别好,但也是吃喝不愁。

    父母走后,她这才不得不为了口吃的到处寻摸。

    只是这次运气不好,在后山碰到了狼,又很幸运的遇到了诸葛玄。

    村长提议给他取个名字,也好上户口,考功名。

    李彩月欣然同意,并请村长代为想个名字。

    村长想了好一会儿:“他就跟你姓李吧。我观他虽然失忆,但丰神如玉,相貌非凡,双眼透着灵动之光,应该是个聪明的,就叫李灵儿。”

    诸葛玄对这个名字反应很大。

    “李灵儿,李灵儿,我好像就是叫这个名字,以前有人这么叫过我。

    我好像还有个娘,她……卖豆腐?不对,我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我想不起来了。”

    李彩月笑道:“这可太好了,那你以后就继续叫李灵儿,村长,他的户口……?”

    “这事儿简单,我下次去县城,帮你去县衙办一下。”

    “好。”

    二人都没提帮李灵儿寻亲的事儿。

    村长是觉得李彩月好不容易有了依靠,没必要当滥好人。

    况且李灵儿究竟为何失忆,谁也说不清楚,帮他找到家人未必是好事。

    而李彩月则是在经历二叔二婶一家被撵走的事情后,舍不得让李灵儿走了,故而才下意识忽略了这茬儿。

    虽然才八岁,但经历了父母病故、二叔二婶侵门踏户、村里人冷眼旁观等事情后,她的想法早已不如以前单纯,潜意识里只想让自己优先得利。

    “彩月,李灵儿看着是个聪明的,我刚才看了下,你爹留下的笔墨纸砚和书本都还在,你每天抽时间教他识字吧,将来也好报考科举。”村长提醒道。

    李彩月点点头:“好的,我听村长的。”

    当天下午,李彩月便拿来了一本论语,要教李灵儿认字。

    不想他竟好似看过这书似得。

    跟着读了没几句,就自顾自背诵起来,一点磕绊都没有。

    李彩月暗喜。

    自此之后,她除了每年按季节找人帮忙种田、灌水、锄草、收成外,便是敦促李灵儿读书、练字、备考。

    三年下来,李灵儿展露了非凡的学识和书法功底。

    尤其是做时政类答题时,往往标新立异,下笔如有神。

    他也渐渐融合进了李家村。

    人们不再时时想起他原本是个外地人。

    三年后的李彩月已经十一岁了,是个小大人。

    若她父母还在世,这会儿早该给她物色婆家,先订婚,准备嫁妆,过个两三年就可以风风光光的嫁人。

    可惜她父母不在了,她也不懂这里头的事儿,整天除了因为李灵儿的功课长进而高兴,就是清点家里的余钱和余粮,像个地主婆。

    村长将一切看在眼里,趁着她出门,找到李灵儿,问及他的意思。

    李灵儿能说什么呢?

    次月,二人订婚。

    五年后,二人成婚。

    转年,李灵儿赴县城参加县试,高中案首。

    同年,他又去州府参加府试,再次高中案首。

    县试府试都过了,便正式具备了科考资格,是为童生。

    趁着这股劲儿,他于同年考中院试第一名,得秀才功名,家里田地免税,也不用再出人服徭役。

    李彩月高兴坏了。

    此前几年,他们家被分配了几次徭役。

    她心疼李灵儿,不乐意让他去,都是花钱了事。

    如今可好,这笔钱可以省下了。

    院试过后是乡试,也叫作秋闱。

    乡试也高中,便是举人,有做官的资格。

    但并不一定能做官,需要排队,或是经营打点。

    李灵儿直接高中乡试榜首,时人称其李解元。

    再次年,会试举办。

    会试一般三年一次,多举办于二月。

    故称春闱。

    春闱也没难住李灵儿。

    其所答试卷颇受考官们的喜欢,又有一笔天下罕见的超绝书法,直接拿下会元第一名。

    没过几天,他的试卷都被实在爱惨了的人给偷了,引得朝野官员、大儒各种羡慕嫉妒恨。

    会试过了,就该殿试了。

    殿试主考是皇帝本人。

    故考中的进士都是天子门生。

    李灵儿的答卷仍旧排名第一。

    却被皇帝点为了第三名探花。

    因为他长得最好看。

    考中举人后,李灵儿和李彩月就把田地交给了村里人种植。

    但没收报酬,只要求必须隔三差五帮忙打理一下李家祖宅,省得生虫、长草、坍塌。

    离开李家村后,二人在京城买了个小宅子住下。

    随着李灵儿高中探花,封官翰林院编修,李彩月彻底放心,二人的小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唯一让她烦心的是虽然成婚多年,但她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大夫看过后,说她的的身体还不错。

    而李灵儿的身体异常强壮,按说不可能生不出孩子。

    只能随缘。

    大夫最后如此说道。

    李灵儿入朝为官的第十年,李彩月二十八岁。

    而李灵儿不知多少岁。

    她再也等不起了,提议要给李灵儿纳妾。

    李灵儿并不同意。

    但她非要如此,甚至以死威胁,说李家不能无后。

    李灵儿无奈,只得同意。

    此后几年,李彩月给他安排了好几门妾室。

    但她们的肚子都没有动静。

    李彩月渐渐地也就死心了,亲自回李家村待了俩月,回来时带回了一双出自本家的四岁儿女。

    二人的养子养女很聪明可爱,读书也很上道。

    十二岁时,养子李聪高中秀才,一时被传为神童。

    事情若是一直如此,其实还算美丽圆满。

    偏偏波折总是难免。

    李灵儿十几年如一日的容貌终究让人惦记上了。

    朝堂之上甚至传出了他是妖人的传言。

    此时他已是历任地方后回归朝堂的礼部左侍郎,背后造谣之人用意简直不要太好猜。

    偏偏皇帝一年比一年老,一年比一年猜忌、贪恋权位,竟在一次早朝上公然试探于他,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也不是没人怀疑过他其实是修士,所以寿命悠长,青春不老。

    大明也不是没有其他修士。

    但被称作上仙的离角门门主亲自过来检查后,断定他虽然身体强健,衰老缓慢,但并无修为,身上也没有练武的痕迹。

    既如此,老皇帝自是什么都不用怕了,在太监总管的鼓噪下,要将李灵儿烹了吃肉,以求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