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6:死刑犯的身世之谜 第418章 油库收到报案
热门推荐:
臭小子,我可是你师父!
闺蜜齐穿洞房夜攒够寿命一起死遁
人刚复活:为什么丧尸挨打也会疼
好时节
爹死跟娘被拐改嫁我养大弟妹成家
小雌性超香软,开局治愈五大恶兽
混沌宝典之灵源诀
反派:女主叫我停下来
多子多福:这个世界美女太多
进入溶洞后,李连长便轻车熟路地走在前面,此时的他,已顾不得提防那些毒虫了。
他迅速地在前面爬行着,身后的小周和小刘则紧紧地跟随其后。
当他们来到溶洞尽头时,三人都屏住了呼吸。李连长将耳朵紧贴在石缝上倾听了一会儿,里面除了有细微的流水声传过来,别的没有丝毫动静。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拆下石块,探出脑袋,左右观察了一番。
在这偌大的溶洞内,一片死寂,除了排列整齐的油桶,再没有其他活物。他用手撑着,轻轻一跃便跳了下去。
接着,他将三颗地雷接了下来,小周和小刘也依次飘然跳下。
李连长挥了挥手,轻声说道:“寻找隐蔽位置。”
埋地雷需要时间,万一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进来,到时候再寻找掩体就太晚了。
三人分头行动,开始在油桶之间,寻找可以藏身的缝隙。
这么多油桶,要找到藏身之处并非难事,没过多久,他们就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李连长再次挥了挥手,三个人悄悄地来到了推拉门后。
只要有人来领汽油,肯定会先从前面搬运,没有人会舍近求远。
“这里可以吗?”小周轻声问道。
这里是离门口最近的一排油桶,也是最容易搬运的位置。
“不合适,从那边开始!”李连长指了指左边的一排汽油桶。
小周看中的位置,正是因为它最容易搬运,所以,万一他们还没有将后面的地雷安装到位,敌人就进来搬运了,那岂不是会把他们一起炸成碎片,烧成灰烬?
三个人来到左边的一排汽油桶边,将一个汽油桶挪开,李连长开始轻轻地挖坑。
在这偌大的溶洞内,安静得落针可闻,每一锹下去,都能发出异常响亮的声音。
这里虽然不是水泥地,但沙土地也异常坚硬,好在工兵铲的质量还不错。经过三四分钟的努力,终于挖好了一个坑。
趁着小周和小刘埋雷的时间,李连长又走到门的右面,挪开汽油桶开始挖坑。
他们使用的松发雷,引爆原理是这样的:当有人踩踏松发雷后,压力会触发释放引信的保险销,使地雷进入待发状态。
此时,如果抬脚或者解除压力,引信内的弹簧就会驱动击针撞击火帽,从而引爆雷管。
小周和小刘小心翼翼地将地雷埋好,然后把油桶放回原位。
大门右面,李连长正在挖第二个坑,二人走过去,小周接过铁锹,继续接力挖掘。
埋地雷其实很简单,就算埋得稍微潦草一些也没关系,反正有油桶压着。等敌人发现时,已经太晚了。
挖坑可是个力气活,沙土异常坚硬,挖起来非常费劲。
这个坑刚挖好,正准备埋雷时,门外突然传来轰隆隆的汽车引擎声。李连长赶紧跑到门缝边,用一只眼睛向外张望,发现一辆汽车正在往这边倒车。
“有车来了,快,把坑填回去!”李连长焦急地喊道。
二人迅速将沙土回填,用脚踩实,然后把油桶移上去。
接着,三人一同跑向事先选好的隐蔽处。在一阵开锁声后,大门随即“哗啦啦”地打开了。
一名拿着钥匙的越军少尉,哇啦哇啦地和进来的士兵说着什么。
接着,他们开始从这边一排一排地检查。
李连长他们听不懂越南语,只能蜷缩在油桶的缝隙中。
好在听不懂,那名越军说他开门的时候,好像听到里面有脚步声。
几名士兵根本不相信有人进来,只是随便检查了一下,就回到汽车旁边,打开挡板,从门后拿出两块木板,斜放在汽车屁股上。
这些士兵经常装卸油桶,动作熟练,两人将油桶沿着木板向上滚动,很快就把汽车装满。
当汽车装满汽油,关闭推拉门,三名解放军官兵,才回到门后。
他们定睛一看,门后那排油桶竟然不见了,惊得头发都竖了起来!要是按照小周说的,首先在门后安装,那他们此刻恐怕已经葬身火海了。
情况紧急,三人赶忙重新挪开第二个油桶,把刚才的坑又挖开了,将第二颗地雷小心翼翼地埋了进去。
距离崮山向南三华里处,有一个村子,也叫崮山,只不过多了一个“村”字而已。这种命名方式,在我国倒是颇为常见。
崮山村村长正坐在家门口,百无聊赖地望着天空。眼看着降雨越来越大,两名村民头戴斗笠,急步走了过来。
“村长,孩子们去巡逻了,怎么还没回来?”一名老人焦急地问道。
原来,他的儿子是民兵队长,有村民到他家找儿子,他这才意识到,都已经两点了,自己的儿子还没回家吃午饭。
“啊!”村长猛地站起身来,“难道是去别的地方躲雨了?”
这雨时大时小,也不知道那八名民兵去了哪里?
“要不要派人去油库问问情况,可别再出什么事了。”老人担忧地问道。
村长犹豫了一下,说道:“那等我穿上蓑衣,咱们去看看。”
派人,要派谁去啊?这小村子总共就只有八名民兵,其中还有两名妇女。
村长穿上蓑衣,带着两名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油库走去。
道路泥泞不堪,他们一路跌跌撞撞,三里地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终于来到了油库,他们径直走向值班室。见到一位中尉军官正在值班,村长赶忙将村里民兵没有回家的事情,告诉了对方。
这既是找人,也是向对方报案情况。
中尉听到报案,不敢有丝毫怠慢。油库是军事重地,竟然有巡逻民兵失踪,这可不是小事!
他急匆匆跑出去,向库领导进行汇报。
不一会儿,院子里“嘟嘟嘟”响起了急促的哨声,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之后,警卫人员紧急集合。
警卫营长在队列前,叽里呱啦说了几句,队列右转,跑步离开油料仓库,一路向崮山后方展开搜索。
他迅速地在前面爬行着,身后的小周和小刘则紧紧地跟随其后。
当他们来到溶洞尽头时,三人都屏住了呼吸。李连长将耳朵紧贴在石缝上倾听了一会儿,里面除了有细微的流水声传过来,别的没有丝毫动静。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拆下石块,探出脑袋,左右观察了一番。
在这偌大的溶洞内,一片死寂,除了排列整齐的油桶,再没有其他活物。他用手撑着,轻轻一跃便跳了下去。
接着,他将三颗地雷接了下来,小周和小刘也依次飘然跳下。
李连长挥了挥手,轻声说道:“寻找隐蔽位置。”
埋地雷需要时间,万一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进来,到时候再寻找掩体就太晚了。
三人分头行动,开始在油桶之间,寻找可以藏身的缝隙。
这么多油桶,要找到藏身之处并非难事,没过多久,他们就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李连长再次挥了挥手,三个人悄悄地来到了推拉门后。
只要有人来领汽油,肯定会先从前面搬运,没有人会舍近求远。
“这里可以吗?”小周轻声问道。
这里是离门口最近的一排油桶,也是最容易搬运的位置。
“不合适,从那边开始!”李连长指了指左边的一排汽油桶。
小周看中的位置,正是因为它最容易搬运,所以,万一他们还没有将后面的地雷安装到位,敌人就进来搬运了,那岂不是会把他们一起炸成碎片,烧成灰烬?
三个人来到左边的一排汽油桶边,将一个汽油桶挪开,李连长开始轻轻地挖坑。
在这偌大的溶洞内,安静得落针可闻,每一锹下去,都能发出异常响亮的声音。
这里虽然不是水泥地,但沙土地也异常坚硬,好在工兵铲的质量还不错。经过三四分钟的努力,终于挖好了一个坑。
趁着小周和小刘埋雷的时间,李连长又走到门的右面,挪开汽油桶开始挖坑。
他们使用的松发雷,引爆原理是这样的:当有人踩踏松发雷后,压力会触发释放引信的保险销,使地雷进入待发状态。
此时,如果抬脚或者解除压力,引信内的弹簧就会驱动击针撞击火帽,从而引爆雷管。
小周和小刘小心翼翼地将地雷埋好,然后把油桶放回原位。
大门右面,李连长正在挖第二个坑,二人走过去,小周接过铁锹,继续接力挖掘。
埋地雷其实很简单,就算埋得稍微潦草一些也没关系,反正有油桶压着。等敌人发现时,已经太晚了。
挖坑可是个力气活,沙土异常坚硬,挖起来非常费劲。
这个坑刚挖好,正准备埋雷时,门外突然传来轰隆隆的汽车引擎声。李连长赶紧跑到门缝边,用一只眼睛向外张望,发现一辆汽车正在往这边倒车。
“有车来了,快,把坑填回去!”李连长焦急地喊道。
二人迅速将沙土回填,用脚踩实,然后把油桶移上去。
接着,三人一同跑向事先选好的隐蔽处。在一阵开锁声后,大门随即“哗啦啦”地打开了。
一名拿着钥匙的越军少尉,哇啦哇啦地和进来的士兵说着什么。
接着,他们开始从这边一排一排地检查。
李连长他们听不懂越南语,只能蜷缩在油桶的缝隙中。
好在听不懂,那名越军说他开门的时候,好像听到里面有脚步声。
几名士兵根本不相信有人进来,只是随便检查了一下,就回到汽车旁边,打开挡板,从门后拿出两块木板,斜放在汽车屁股上。
这些士兵经常装卸油桶,动作熟练,两人将油桶沿着木板向上滚动,很快就把汽车装满。
当汽车装满汽油,关闭推拉门,三名解放军官兵,才回到门后。
他们定睛一看,门后那排油桶竟然不见了,惊得头发都竖了起来!要是按照小周说的,首先在门后安装,那他们此刻恐怕已经葬身火海了。
情况紧急,三人赶忙重新挪开第二个油桶,把刚才的坑又挖开了,将第二颗地雷小心翼翼地埋了进去。
距离崮山向南三华里处,有一个村子,也叫崮山,只不过多了一个“村”字而已。这种命名方式,在我国倒是颇为常见。
崮山村村长正坐在家门口,百无聊赖地望着天空。眼看着降雨越来越大,两名村民头戴斗笠,急步走了过来。
“村长,孩子们去巡逻了,怎么还没回来?”一名老人焦急地问道。
原来,他的儿子是民兵队长,有村民到他家找儿子,他这才意识到,都已经两点了,自己的儿子还没回家吃午饭。
“啊!”村长猛地站起身来,“难道是去别的地方躲雨了?”
这雨时大时小,也不知道那八名民兵去了哪里?
“要不要派人去油库问问情况,可别再出什么事了。”老人担忧地问道。
村长犹豫了一下,说道:“那等我穿上蓑衣,咱们去看看。”
派人,要派谁去啊?这小村子总共就只有八名民兵,其中还有两名妇女。
村长穿上蓑衣,带着两名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油库走去。
道路泥泞不堪,他们一路跌跌撞撞,三里地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终于来到了油库,他们径直走向值班室。见到一位中尉军官正在值班,村长赶忙将村里民兵没有回家的事情,告诉了对方。
这既是找人,也是向对方报案情况。
中尉听到报案,不敢有丝毫怠慢。油库是军事重地,竟然有巡逻民兵失踪,这可不是小事!
他急匆匆跑出去,向库领导进行汇报。
不一会儿,院子里“嘟嘟嘟”响起了急促的哨声,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之后,警卫人员紧急集合。
警卫营长在队列前,叽里呱啦说了几句,队列右转,跑步离开油料仓库,一路向崮山后方展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