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百年家族:百战求生 > 第267章 酒肆刀兵

百年家族:百战求生 第267章 酒肆刀兵

    酒肆刀兵

    周六的太阳刚刚开始往西偏移,

    古之月便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七个弟兄们,

    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基地的大门。

    孙二狗的风镜斜斜地扣在他的钢盔上,

    那副模样显得有些滑稽。

    他操着一口河南腔,

    故意把音调拖得长长的,

    说道:

    “连长啊,您说那上海馆子,

    能有俺们老家的烩面香吗?”

    一边说着,他还得意地晃了晃自己裤兜里的卢比,

    那钢镚儿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

    仿佛就像他老家的铜钱在响一样。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了“老白阳春馆”的招牌。

    那招牌是用竹篾骨架糊上红漆木牌做成的,

    看上去有些简陋。

    而那“阳春”二字,

    由于被雨水浸泡过,

    已经有些发胀,

    看起来反倒更像是“春阳”。

    两盏气死风灯高高地挂在门楣上,

    灯面上原本应该是鲜艳的牡丹花纹,

    如今却已经褪色成了浅浅的粉色,

    看上去就像是开败了的棉花一样。

    古之月推开那扇有些破旧的门,

    一股樟木香和八角的味道立刻扑面而来。

    土灶台上,一口大铁锅正咕嘟咕嘟地炖着红烧肉,

    热气腾腾的,

    那浓郁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蒸汽在油腻的玻璃上凝结成一颗颗水珠,

    顺着玻璃滑落下来。

    “老白!快给弟兄们腾出一张八仙桌来!”

    古之月用他那带有苏北口音的话语喊道。

    话音刚落,里间就转出一个头戴绣花帽的老汉,

    正是这家馆子的老板——老白。

    袖口还沾着些许面粉的人,

    满脸笑容地迎上来,

    热情地说道:

    “哟,古连长来啦!

    今儿个可有好菜哦,有梅干菜扣肉,

    还有从加尔各答运来的鲜带鱼呢!”

    他的身后,一个身穿蓝布衫的小姑娘正专心地擦着桌子。

    那蓝布衫的领口处,

    精心地补着一朵洁白的菊花,

    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小姑娘名叫白秀秀,

    她一抬头,瞥见了这群大兵,

    瞬间,她那原本白皙的耳尖像是被火烤过一般,

    迅速泛起了红晕。

    徐天亮见状,好奇地凑到菜单前,

    看着上面的价格,

    不禁惊讶地叫出声来:

    “乖乖!这红烧肉竟然要五卢比?

    这都够买两箱美军罐头啦!”

    他一边说着,

    一边下意识地摸了摸衣领里藏着的钱。

    就在这时,

    徐天亮突然注意到孙二狗正对着白秀秀挤眉弄眼,

    嘴里还操着一口河南话嚷嚷道:

    “来盘糖醋排骨,

    要那种甜得能黏住牙齿的哦!”

    “徐排长,你懂个啥呀?”

    孙二狗的河南话里带着一丝痞气,

    “咱在国内打了四年仗,

    连块带皮的肉都没尝过呢。”

    他一边说着,

    一边用手敲了敲桌上的粗瓷碗,

    “等老子哪天死在缅甸,

    坟头草都长到三尺高了,

    兜里还揣着没花完的卢比,

    那可真是亏大啦!”

    然而,孙二狗的话音未落,

    赵大虎那冷冰冰的东北话,

    就像一块寒冰一样砸了过来:

    “闭上你的乌鸦嘴!”

    他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口袋里的纸币,

    仿佛那是他的全部希望和未来。

    他心里默默念叨着:

    “俺还等着攒钱回东北娶媳妇呢,

    咱屯子的大姑娘,

    就爱穿带补丁的新衣裳。”

    一旁的赵二虎听到他的话,

    连忙跟着点头,操着一口浓郁的东北口音说道:

    “哥,等打完仗,

    咱买两亩地,养头老黄牛,

    那日子可美哩!”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然而,就在这时,

    郑三炮的河南话突然像惊雷一样响起:

    “龟孙!明天要是被鬼子的炮弹炸飞了,

    你那两亩地怕不是给小鬼子种萝卜?”

    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

    无情地浇灭了大家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郑三炮一边说着,

    一边拍了拍腰间的马可二型手雷,

    接着又豪气干云地喊道:

    “今朝有酒今朝醉,

    来,先灌三碗米酒!”

    新兵王小桂看着手中那几张皱巴巴的纸币,

    犹豫了一下,

    然后低声对马全有说:

    “要不咱就点盘青菜?”

    他的声音轻得像蚊子叫,

    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他的话还没说完,

    就被孙二狗猛地揪住了耳朵。

    孙二狗瞪着眼睛,

    用河南话骂道:

    “鳖孙!老子当年在台儿庄,

    兜里揣着三块大洋,

    全给弟兄们买了棺材板。

    钱是王八蛋,

    花完咱再赚!”

    孙二狗的话虽然粗俗,

    但却充满了豪迈和义气。

    在他的眼中,

    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

    兄弟情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

    酒菜终于上桌了。

    土陶碗里的米酒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让人闻起来就有些微醺。

    徐天亮端起酒杯,

    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

    然后皱起眉头,

    用标准的金陵话嘟囔道:

    “这哪是酒啊?

    比俺们南京的桂花酿还要甜呢!”

    他一边说着,

    一边把酒杯放在桌上,

    似乎对这酒的味道很是不满。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

    猛地抬起头,

    目光直直地落在古之月身上,

    开口问道:

    “连长,当年在海州军营,

    记得您老家的洋河大曲,

    是不是能点着火啊?”

    古之月闻言,

    微微一笑,

    摸了摸腰间的驳壳枪套,

    用带着些许苏北口音的普通话回答道:

    “卢排长说过,

    洋河大曲一下肚,

    鬼子的刺刀都得绕着走呢。”

    他顿了顿,又端起酒杯,

    轻轻地抿了一口米酒,

    让那股甜味在舌尖上慢慢打转。

    然而,就在这股甜味还未消散的时候,

    古之月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淞沪战场上的那个雨夜。

    那时,天空下着瓢泼大雨,

    雨水打在卢排长的钢盔上,

    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卢排长小心翼翼地用钢盔盛着老乡送来的石库门老酒,

    然后招呼大家围坐在一起。

    “来,兄弟们,

    都过来喝口酒,

    暖和暖和身子!”

    卢排长热情地喊道。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

    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老酒,

    虽然那酒又辣又呛鼻子,

    但在这寒冷的雨夜,

    却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这酒啊,辣得呛鼻子,

    却比这甜酒烧心多了。”

    古之月喃喃地说道,

    他的思绪似乎被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时,马全有也插话进来,

    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说道:

    “要论酒啊,还得是俺们贵州的茅台。

    当年红军过茅台镇的时候,

    用那酒擦伤口,

    那香味啊,

    隔三里地都能闻着!”

    他说得眉飞色舞,

    显然对自己家乡的酒充满了自豪。

    赵大虎在一旁听不下去了,

    他的东北大嗓门立刻响了起来:

    “啥茅台啊,俺们东北的烧刀子那才叫一个烈呢!

    一口下去,保证让你从里到外都热乎起来!

    零下四十度都不结冰,

    一口下去,能把肠子烧个洞!”

    酒过三巡,众人的舌头都大了。

    孙二狗的河南号子哼得跑调,

    郑三炮拍着桌子唱河南梆子,

    白秀秀躲在灶台后偷笑,

    老白擦着眼镜直摇头。

    就在这时,三盏手电筒的强光扫进窗户,

    印军下士拉吉普的皮靴踢在门框上,

    咖喱味混着汗臭涌进来。

    \"例行检查!\"

    拉吉普的英语带着印度腔,

    目光在白秀秀身上打转,

    \"上个月的税还没交够吧?\"

    他伸手抓起桌上的酱肘子,

    油汁滴在白秀秀刚洗干净的围裙上。

    马全有刚要起身,

    被古之月按住。

    但王小桂坐不住了,

    新兵的血性涌上来,

    四川话带着怒:

    \"放下!那是我们点的菜!\"

    拉吉普转头,

    小胡子抖了抖,

    英语带着嘲笑:

    \"中国佬,敢管印度士兵?\"

    \"阿米尔,给他们点教训!\"

    拉吉普一挥手,

    两个印军士兵冲上来。

    马全有突然站起来,

    美式军服的纽扣崩飞两颗。

    他闪过对方的直拳,

    膝盖顶在士兵小腹,

    布料撕裂声混着闷哼响成一片。

    另一个士兵的木棍刚举起,

    就被马全有用卡宾枪托砸在手腕上,

    骨头碰撞声让白秀秀捂住嘴巴。

    拉吉普瞪大了眼睛,

    手摸向后背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但马全有的枪口已经顶住他的胸口,

    四川话带着冷笑:

    \"来啊,试试你的长枪快,

    还是我的子弹快。\"

    印军士兵瘫在地上呻吟,

    咖喱味混着血腥气在屋里蔓延。

    \"你等着!\"

    拉吉普爬起来,

    英语带着颤音,

    \"我叫宪兵队来!\"

    他撞开门跑出去,

    脚步声在石板路上敲出急促的鼓点。

    郑三炮突然站起来,

    河南话带着狠劲:

    \"连长,俺回基地搬救兵!\"

    古之月盯着窗外的夜色,

    苏北话像块冷铁:

    \"把家伙都上膛。\"

    他看见白秀秀正在帮父亲收拾满地狼藉,

    蓝布衫上的油渍像朵畸形的花,

    \"老白,委屈你了。\"

    老白摇摇头,瓜皮帽滑到鼻尖:

    \"古连长,自打鬼子占了缅甸,

    俺们在外乡受的气还少吗?\"

    他突然从灶台底下摸出把菜刀,

    \"今儿个就算拼了这条老命,

    也不让他们糟蹋咱中国人的馆子。\"

    夜风吹动气死风灯,

    灯面上的牡丹花纹在地上投下破碎的影子。

    古之月摸着驳壳枪的扳机,

    听见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

    他知道,这场在异乡酒肆的冲突,

    不过是漫漫征途上的一朵小浪花。

    但有些东西,哪怕是异国的月光,

    也照不淡 —— 比如中国人骨子里的硬气,

    比如弟兄们之间背靠背的信任。

    \"弟兄们,\"

    古之月的苏北话突然响起,

    \"把桌子摆成防御阵形。\"

    他看见徐天亮正在给汤姆逊冲锋枪上弹鼓,

    金陵话带着笑:

    \"连长,等打完这一仗,

    咱再叫盘红烧肉,

    就着印军的血吃,

    肯定更香。\"

    孙二狗的河南话跟着吼起来:

    \"中!

    让这些龟孙知道,

    咱中国军人的饭,

    不是白吃的!\"

    他摸着刚抢来的印军头巾,

    \"鳖孙,这玩意儿正好给俺擦皮鞋!\"

    窗外,车灯的强光越来越近,

    引擎声震得窗玻璃直颤。

    古之月盯着枪口的准星,

    突然想起卢排长说过的话:

    \"在外头,

    咱中国人的腰板,

    比枪杆子还硬。\"

    此刻,酒意已散,热血正沸,

    他知道,无论身在何处,

    只要弟兄们在一起,

    就没有挺不起的脊梁,

    没有守不住的尊严。

    只见大批的印度兵,

    端着李恩菲尔德步枪,

    还架起了布轮轻机枪,

    乘着车灯包围了破败的小酒馆。

    这时,一个领头的英国军官,

    皱着眉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