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九九五,千门江湖 > 第59章 越南扩张(下)

一九九五,千门江湖 第59章 越南扩张(下)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快速落子布局。

    刘芳以高薪招聘了二十名越南大学生,表面上做市场调研,实则训练电话诈骗话术。

    王海联系了几家地下钱庄,打通资金转移渠道。

    张强设计了新的钓鱼网站,专门针对越南华人和西方游客。

    但事情没那么顺利。先是设备连续故障,主板烧了三块;

    然后两名技术员半夜回住处被人用棍子打断腿;

    后来办公室收到一封恐吓信,里面装着只死老鼠,肚子剖开,填满钉子。

    \"新生会的报复。\"阿虎确认,\"阮文那种人,不可能这么容易认输。\"

    我早有预料。任何地盘都不是轻易就能拿下的,更何况在异国他乡。

    是时候寻求其他支援了。

    通过阿虎的关系网,我打听到一个名字:黄老板。

    黄老板,六十多岁,身材瘦小,却在越南华侨圈举足轻重。

    当年中越关系紧张时,许多华人被驱逐,他却留了下来,据说是因为救过几位越军高官。

    如今他表面上在西贡潮州街经营一家古董店,实则是华人圈子的核心人物。

    赶在雨季前的闷热午后,我独自前往潮州街。

    这是胡志明市最传统的一角,鳞次栉比的老式店铺,空气中弥漫着中药和香料的混合气味。

    黄老板的店在街角,青砖灰瓦,木质招牌已经褪色,上面简单写着\"聚宝斋\"三个繁体字。

    推门进去,迎面是满墙的瓷器和字画,尘封的木架上摆着铜器和玉石。

    一位老者坐在柜台后,正用放大镜检查一方印章。

    他头发花白,脸上皱纹纵横,戴着副老式黑框眼镜,腕上是只六十年代的梅花表,表带却保养得光亮如新。

    \"黄老板?\"我试探着问。

    老人抬头,眼神锐利得不像这个年纪的人:\"请问找谁?\"

    \"有朋友介绍,说您这收藏不少好东西。\"我用粤语回答。

    黄老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了:\"广东人?\"

    \"梅州。\"我随口编了个地方。

    \"口音不像啊。\"他狡黠地眯眼,但没有拆穿我,\"想看什么?\"

    \"听说您有些特别的藏品,不对外展示的。\"

    他上下打量我片刻,起身:\"后院坐坐?\"

    店后是个小院,种着几盆兰花和一株老桂树。

    院中石桌石凳,桌上一套精致茶具。

    墙角有尊关公像,香火袅袅。

    \"坐。\"黄老板示意,熟练地冲泡工夫茶,\"林先生,是吧?\"

    \"您知道我?\"我有些意外。

    \"金三角赌王嘛,久仰久仰。\"他笑容和蔼,却在倒茶时借袖口遮掩,右手悄悄在茶杯上方停留了一瞬——下药?

    我不动声色接过茶杯,装作品尝,实则舌尖轻触便收回:\"好茶。\"

    \"铁观音,安溪的。\"他点头,\"林先生大老远来,不是为了喝茶吧?\"

    \"听说黄老板在越南根基深厚,特来请教。\"

    \"哪里哪里,不过是在越南待得久了些。\"他谦虚道,眼睛却在审视我,\"说说看,什么困难?\"

    我简单叙述了与新生会的冲突,只提及表面的\"业务纠纷\",避开电诈的本质。

    黄老板听完,不紧不慢啜了口茶:\"新生会那帮人,专欺负外来户。阮文更是个刺头,打不得,骂不得,但有办法治他。\"

    \"愿闻其详。\"

    \"新生会横是横,但惹不起越南军方。\"他放下茶杯,\"而我这边,刚好认识几位将军。\"

    交谈中得知,黄老板年轻时曾帮越军解决过物资短缺问题,至今与几位高层保持联系。

    他甚至暗示,自己曾用中草药救过一位军区司令的命。

    \"不过,这份人情可不便宜。\"他放下茶杯,语气转冷,\"两个条件:一,你的生意不许坑害越南华人;二,帮我做一件事。\"

    \"什么事?\"

    \"时机到了自然会告诉你。\"黄老板狡黠一笑,\"怎样,交个朋友?\"

    他伸出枯瘦如鸡爪的手,我毫不犹豫地握住。

    当晚,黄老板邀我参加了一个私人宴会。

    富丽堂皇的法式餐厅,十几位华侨领袖和几名身着便装的军方人士。

    没人提具体职务,只从众人的恭敬态度看得出这些军官级别不低。

    席间觥筹交错,一位姓阮的中校向我敬酒:\"听黄老讲,你很有本事啊。\"

    \"哪里,混口饭吃。\"我端起酒杯,\"承蒙照顾。\"

    \"朋友嘛。\"他笑容可掬,眼神却冰冷,\"好好干,别搞出乱子。\"

    言外之意,我听得再清楚不过。

    三天后,新生会的骚扰戛然而止。

    阮文亲自送来一份手写协议,不仅确认了之前条件,还提供了三处适合作为\"分公司\"的地点。

    \"不打不相识嘛。\"他握着我的手,笑容灿烂,眼里却满是怨毒,\"以后多多关照。\"

    有了这层保护伞,业务很快步入正轨。

    我们建立了三个窝点:一处设在第一郡的办公楼里,美其名曰\"电话营销中心\",实则针对欧美华人的电话诈骗基地;

    一处在第三郡商业区,挂着\"网络服务公司\"招牌,专做钓鱼网站和银行诈骗;

    还有一处在第七郡的民宅,改装成\"培训中心\",负责培训更多诈骗人员。

    李默改造的GSm信号拦截系统大显神威。

    他在设备上加装了特制散热片和防潮层,调整天线频率至900\/1800mhz,专门拦截越南电信和Viettel的短信验证码。

    系统运行时有轻微发热,他在背面加装了额外的静音风扇。

    \"牛逼啊,小李。\"我拍拍他的肩,\"这套系统能在五百米内定向拦截啊?\"

    \"差不多吧。\"李默推推眼镜,难得露出笑容,\"主要是针对金融类短信进行关键词筛选,比如''验证码''、''交易''这类字眼,一旦发现就自动转发到我们的服务器。\"

    一个月内,营收突破一百万美元。

    电信诈骗这行,一旦找对目标群体,利润率高得惊人。

    最赚钱的是针对海外华人的\"猪肉盘\"——由专业\"话术师\"冒充中国大陆商人,以低价走私猪肉为诱饵,骗取预付款。

    白经理对数据非常满意,但并不知道我已经在越南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

    除了黄老板这条线,我还通过他认识了几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华裔官员,以及一些有实力的华商。

    这些联系被我记在一个特殊地址本里,用双重加密保护。

    它们是我的私人资产,也可能是将来的生命线。

    七月的一个雨夜,黄老板再次邀我到他家吃饭。

    一个简朴的二层小楼,装修古朴,摆设不多,却处处透着岁月沉淀的气息。

    席间只有我们两人。

    \"知道我为什么帮你吗?\"吃到一半,他突然发问。

    \"互惠互利。\"我装作轻松。

    \"不全是。\"他从贴身口袋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认识这个人吗?\"

    照片上是个三十多岁的军人,中国军装,站姿挺拔。

    虽然年轻,但那股英气和眼神,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我父亲。\"

    \"他是我的老朋友。\"黄老板叹息,\"二十多年前,他救过我一命。\"

    我沉默了。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竟找到父亲的线索。这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

    \"他在哪?\"我问。

    黄老板摇头:\"我也想知道。不过,既然你出现在这里,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

    雨势渐大,敲打着窗户,像是某种隐喻。

    离开时,黄老板送了我一枚玉佩:\"带着它,会保你平安。\"

    回到住处,我仔细检查玉佩。纯白和田玉,一面刻着\"平安\"二字,另一面竟有几乎看不见的\"赤龙\"字样。

    我将这段对话和线索记入密码本,藏在床板下的暗格里。

    不管白家给我多大权力,多少钱,我的终极目标从未改变。

    找到父亲,营救默哥,摧毁这个罪恶帝国。

    越南的雨季漫长而闷热。

    窗外,摩托车流依旧川流不息,喇叭声此起彼伏。

    远处偶尔传来警笛声,划破夜空,又很快归于平静。

    我站在酒店房间,望着胡志明市的万家灯火,对白家而言,我正在为他们开疆拓土;

    而实际上,我正一步步织起自己的网,为将来的逃离和反击做准备。

    明天,李默的新拦截系统将全面升级,韦刚的本地安保队伍要增加十人,业务会继续扩张,数字会不断增长。

    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父亲的照片,黄老板的玉佩,以及那个刻着\"赤龙\"的印记。

    真相就在前方,而我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