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84章 安南大计划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384章 安南大计划

    “怎么又回来了?”

    武王乐了,刚刚跟着副将下去选人,这么快就去而复返了?

    “嘿嘿!”

    刘思安搓了搓手,堂堂武将,也是京中有名的会玩的主,一时间竟然露出了些猥琐神情。

    “有事就说。”武王好气又好笑。

    咱们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干啥?

    “王爷啊,我苦啊,您看看我这铠甲,那些该死的土着,拎着刀子就劈了下来,亏了他们祖上还有咱们汉人血统呢,都不是好鸟。”

    刘思安开始诉苦,弄得武王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刚才还满心的雄心壮志,这是咋了,出去一趟就变样了?

    副将在一旁,给武王使了个眼色。

    这家伙不是好人啊,走在大营内,就听到了训练场上的枪声,掉头就往王爷营帐跑,拉都拉不住。

    “得了,还演戏上瘾啊,你这是看上了本王手中什么宝贝?”

    “王爷,火枪!”

    武王眉峰一挑,你还挺有眼光。

    “本王手上也不多。”

    “王爷,我从土着他们嘴里面得知,有银矿!”

    武王白眼连翻,有银矿又如何?

    采金冶铁提举司的人对这个才感兴趣,本王又不能私自开采。

    “罢了,给你五十条枪,两千发子弹,省着点用,这东西目前还是震慑作用,别当做三眼铳,胡乱就全都把子弹打出去了。”

    “多谢王爷!”

    “采金冶铁提举司的人也在安南,竟然有银矿,你带几个人过去。”

    “遵命!”

    刘思安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欢欢喜喜,快速带着人返航。

    后面运安南百姓的船他都等不急,要先回吕宋。

    火枪这东西,武王是在战场上进行了实战的,优劣他都看出来了。

    火枪的确杀伤力强大,指哪打哪,只要你枪法好,杀人如屠狗。

    但是子弹就是限制火枪的关键。

    火枪再厉害,枪手再准,没有子弹一切白搭。

    一把枪若是保养得好,可以用很久。

    可一颗子弹,打出去了就无法回收,只能用一次。

    武王在安南,日夜期盼,希望朝廷能早一点把接替他的两路总督派遣下来。

    如此,他才好班师回朝,离开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朝廷,自从得到了安南被全境拿下的消息后,狂欢三日,大赦天下后,文武群臣跟宏丰帝,同样在为此事头疼。

    就是刚刚抵达京城的东王,都被牵扯了进来。

    这个安南两路总督,绝对是封疆大吏,而且因为安南初定,不能派一个太软弱的人过去。

    除了这个两路总督外,驻安南的武将也是关键。

    武将倒是好挑选,王雄回来了,宏丰帝有意让他辞去雪花盐业的职务,去安南主持军事。

    就是这个两路总督,宏丰帝不想轻易舍出去。

    一众文臣,对这个位置,自然很感兴趣。

    两路总督,即便不是超品大员,至少也是个从一品。

    “陛下,天津卫来了消息,安南王室成员已经抵达。”

    暖身殿内,左相汇报了一个消息。

    宏丰帝揉了揉眉心,“封赏安置可有处理好?”

    “陛下放心,礼部早就准备好了。”

    安南王室,有名有姓的不多,这一次武王是一股脑全都打包送了过来,男女老少三百多人,听说还有一位皇太后。

    处置这些王室成员很简单,给一个安乐公的爵位,赐予一个庄子,养着他们就好。

    安南王室最后投诚了,并非是一无所有,他们还是随身带着一些奴仆跟金银细软的。

    来了京城,也不怕他们活不下去。

    只是,安南王室都走海路抵达天津卫,即将抵达京城,他们这里,两路总督还没确认呢。

    一旦确认,即便是从天津卫出海,也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才能抵达安南。

    若是不顺风,时间会更长。

    “陛下,此次安南之战,江南六路付出不少啊,总也要安抚一二。”

    右相忍不住了,安南两路,若是能安插他们江南之人,绝对是大喜事。

    宏丰帝虽然面无表情,可对右相这个提议,嗤之以鼻。

    江南六路出工出力,那是交易条件,如今好意思拿出来当筹码?

    “那就准许江南六路百姓,异地换地,江南一亩地,兑换安南三亩。”

    宏丰帝给了一个福利条件。

    可这听在右相耳内,无异于一盆冷水。

    安南可是化外之地,蛮夷之邦。

    就是云贵川的土民,都不愿意异地换地,更何况是他们江南六路的人。

    可好歹也是一个福利条件,他能说什么?

    你们地主老财看不上,天知道那些沿海的穷鬼是不是愿意交换?

    “罢了,今日朕乏了,此事明日早朝再议。”

    等大臣们退走了,宏丰帝才看向东王。

    “三弟,朕的侄子们大了吗?”

    东王无语,“皇兄,大臣们连您的儿子都舍不得外放封地,更何况是臣弟的儿子,他们最多有个郡王爵位。”

    “时移世易,没有皇室成员在安南,朕不放心。”

    封建皇朝是家天下,安南整个打下来,宏丰帝岂能不派遣皇室成员过去。

    北王常年在辽东,子嗣不丰,最大的儿子今年才十二岁。

    总不能把十二岁的孩子分封去安南吧?

    东王不一样,这小子自小风流。

    正妃尚未入门,庶子就有两位。

    大渊皇朝皇室成员不多,子嗣不丰,太祖当初对此,绝对是乐见其成。

    家里有皇位需要继承,谁还嫌弃子孙多啊?

    东王的嫡子,早就册封了世子,年满十六了。

    他那庶长子,已经二十岁了,尚未册封,刚好把他封去安南。

    “那皇兄打算给什么待遇啊?”

    “一千府兵,其余的按照正常郡王待遇,此外加上一县之地的封地。”

    “皇兄想要实封?”东王震惊。

    他这个亲王在大同,也只有三千甲士护卫。

    而且,他的封地也不在大同,而是另外的县城,有两县之地,只给他提供税收供奉,其余的他也没办法插手。

    安南天高皇帝远,还实封一县之地,自己这大儿子,岂不是要在封地为所欲为?

    “哎!”

    宏丰帝叹了口气,带着东王,看了新的大渊皇朝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