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 第372章 汉儿上前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第372章 汉儿上前

    随着枪声和戳刺杀声的停息,这支想要过来劫掠屠村的东吴士兵悉数被灭。

    即便他们大多数也是汉人,

    在他们选择对无辜百姓下手之时,他们在刘禅的定义中,就等同于渣滓。

    没有任何感化教育价值的那种。

    汉军不收渣滓。

    众人正在打扫战场时,北边的天空中,升腾出一团红色的焰火。

    小队的队长马上拿出千里镜,在两人的协助下,爬上一个院墙,

    站在墙头,他把千里镜对准不远处小山顶上的临时兵站。

    此时兵站上的信号箱,醒目的红色的数字是13和04

    队长冲下面的监军喊道:

    “村落13,兵力4队(两百人)!”

    小队的监军盘腿坐在地上,快速翻开号码对应本以及舆图,

    查看之后回应道:

    “是北边的潮泥浦!距离我们这里十二里!”

    小队队长正要下令出发,在北边再次升腾起一个绿色的焰火。

    “有别的小队更近,他们出发支援了,继续打扫战场,抓紧时间休息!”

    警报解除,众人继续打扫战场,堆起来焚烧尸体。

    对于汉军的战场处置来说,这群渣滓甚至不配入土为安。

    身为汉人,竟然选择向无辜百姓下手,在曹魏与东吴,可能觉得习以为常。

    但是在大汉看来,这些都是绝对不容出现的!

    小队队长与监军的配合应对,就是刘禅与诸葛丞相商议出来的,给沿海地区制定的应对方式。

    这项应对方式,脱胎于兵站的实时消息传递。

    简称网格化小队快速响应。

    在从青州到扬州沿海的一些制高点,设置高倍千里镜以及特制信号箱的了望台。

    地势平坦,没有高山的海岸线,直接使用钢铁支架与水泥,临时浇筑建设出八丈多高的哨塔。

    哨塔周围同时作为小队的扎营场所。

    制高点与哨塔配合,居高临下观测周围海面上船只的情况。

    观测警戒台与哨骑配合,全方位无死角地掌控临海的情况。

    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太多数量的军队,像是撒豆子一样进行被动的低效防御。

    这种网格化的高效调配,只需要少量的兵力驻守侦查,

    就在青州,徐州,扬州的漫长海岸线,搭建起了一个个严密且稳固的网格。

    将这些网格里的乡村,划分上编号,每个小队里,都带着对应号码与地图。

    按照每队四十人的组合,汉军从南中抽调过来的白杆无当,与神火营搭配行动。

    这个数量,是可以无损应对两百人以内吴军的最高效组合。

    而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入侵,在每个节点,还安排了金弦羽林卫,可以进行及时的支援。

    不仅如此,这些网格里的小队也不是一成不变。

    比如现在这样。

    三朵红色的警戒烟花在东南方向升空,炸开的红色亮团和黑色的硝烟,即便白天也异常醒目。

    尖锐的哨声响起,临近能看到焰火警戒信号的队伍,此时都被惊动。

    他们紧张地列队站起,等待队长确认敌人的情况。

    “位置白浪坞,距离芦沙村十一里,大概需要半个时辰!

    敌人超过一千两百,全体都有,前往支援!”

    出现一千多的敌人,这可不是小事。

    队长和监军核对好信息,马上燃放了一枚确认的绿色烟花。

    在周边路程在两个时辰之内的范围内,也就是四十里的村落附近小队,

    此时都升腾起了绿色的信号烟花。

    从高空鸟瞰,一队队红色战衣,举着汉字大旗的士卒行动了起来。

    他们就像百川纳海一般,迅速向着白浪坞方向挺进。

    ……

    白浪坞

    这里是江东张家的一个旁支所在地,距离大汉设立的郡县治所也非常近。

    虽然只是一个不算很大的村子,但张家庄园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奢华所在。

    汉军接管江北扬州各地之时,对于没有直接对抗的世家,是非常克制的。

    只要接受编户齐民,交出隐田匿民,以及超过上限的田地,一概宽泛处理。

    因此这个坐落在白浪坞附近的张氏庄园,能够得以保存。

    不过张家人原本是存了想法的。寻思投降谁不是当官老爷?

    谁曾想,汉军和当初的曹魏完全不一样,不仅不优待名声在外的世家豪门,

    甚至限制比普通人还多,优待和高人一等都没有了,张家还称得上是世家吗?

    他们一直在暗中收买死士,终于等到了来自东吴方面的联络。

    心存怨念的他们,自然一拍即合,他们可是比其他村落附近通风报信的内奸更为毒辣。

    张家人利用在当地广泛交往的人脉,探听到了有一大批军资,刚通过马车运抵治所仓库。

    据说甲胄,兵刃,粮草,钱财,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汉军的绝密犀利火器,也在这些运抵的装备当中。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马上派人将消息送了出去。

    迎来的,就是东吴派遣的六艘中型战船,以及将近一千两百人的精锐士卒。

    他们能出现在这里,江东张家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人一过千,漫山遍野,这支目的是攻陷治所仓库的吴军,就连登城的长梯都带着!

    而站在前往白浪坞必经之路上,挡住他们去路的,只有区区四十人的汉军。

    四十,对战一千两百,这样悬殊的战力对比,想要获胜,恐怕只有关刀铁卫才有可能。

    他们只是以列阵对敌擅长的白杆无当和神火营罢了。

    况且他们大多数人,凑在一起磨合的时间,才一个多月。

    小队的队长与监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无奈与担忧,唯独没有惶恐。

    “准备接敌!”

    四十人的队伍,展开标准的锋锐箭矢阵型,刚刚够挡住中间的主路。

    而两侧的田地,已经有东吴士兵踩了过去,向两侧包抄了过来。

    一千二百人的巨大优势,让东吴的偏将连废话都不想问。

    平推过去,弄死这四十人,剥下甲胄就好,不值得为他们浪费时间。

    东吴的潘姓偏将站在不远处的一个草甸之上,高声下令:

    “冲过去,干掉这些挡路的汉军,快点前往治所,不得有误!”

    东吴士卒抛射了一轮箭矢,直接拿着枪矛刀剑,叫嚷着冲过过来。

    汉军小队是有机会撤退的,面对如此多的敌人,就算他们撤退逃避,他们也不会受到责罚。

    只是这些从南中调拨过来的少年,并不想那么做。

    放任这些东吴士兵冲过去,后方刚刚撤走的百姓,以及郡县的治所都会受到波及。

    如果那样,他们如何能够安心?

    他们一直以来听着长大的英雄人物,一直以来为国为民的汉军军魂,都会因此蒙羞的!

    队长不管不顾飞射来的箭矢,甚至连低头都不肯,只是抬起手臂,挡了一下射向面门的箭矢,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挺着白杆钩枪高喊道:

    “汉家儿郎移步向前!随我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