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短篇民间故事 > 第359章 香獐报恩

短篇民间故事 第359章 香獐报恩

    在那遥远的西今末村,村妇水大嫂与毛三娘携手步入深山,篮中满载着对野果的期待。行至一处幽静的林间,她们意外发现一头受伤的香獐,它无助地躺倒在地,后腿伤口腐烂,蚊虫蜂拥而至,贪婪地叮咬着它的腐肉。香獐虽未丧命,却精神萎靡,唯有尾巴偶尔摆动,企图驱散这些不速之客,证明着自己的生命之火尚未熄灭。

    毛三娘一眼瞥见,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兴奋地嚷道:“哎呀,真是天降横财!我都好久没尝过肉味了,这下可以大饱口福!这香獐个头不小,足够咱们两家享用好几日呢!”然而,当她的话语落下,香獐似乎感应到了人声,艰难地睁开眼帘,恰好与水大嫂的目光相遇。水大嫂心头一颤,她分明看见香獐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哎呀,这头香獐好可怜啊,”水大嫂心生怜悯,“咱们别吃它了,帮帮它吧,好不好?”她转而向毛三娘提议道,“我把它带回家,给它疗伤,等它伤好了,再放回山林。”

    毛三娘闻言,仿佛看见了怪物一般,怪异地笑道:“嘿,我说大侄女,你是不是糊涂了?你怎么会有这么离奇的想法?水大嫂温柔地回应:“你看它多可怜,正逢落难之时,咱们怎能趁人之危?杀它吃肉,于心何忍?”

    毛三娘哈哈大笑,不以为然:“它不过是个小动物罢了,何必把它当人看?再说,杀它吃肉,对它来说或许还是一种解脱呢。”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毛三娘让步,同意水大嫂救治香獐,但要求水大嫂补偿她一部分损失。水大嫂爽快答应,回家过秤后,按照市场价将香獐一分为二,补偿给了毛三娘。

    随后,两人用荆条编织了一个简易的担架,将香獐抬回了水大嫂的家中。水大嫂付完钱后,毛三娘满心欢喜地离去。而水大嫂则立刻吩咐丈夫去请来大夫为香獐治疗。大夫仔细清洗了香獐的伤口,小心翼翼地剔除了腐肉,敷上了药粉,并开出了一副药方。水大嫂的丈夫抓来草药,水大嫂细心煎熬成药汤,一口一口地喂给香獐服下。

    在水大嫂的精心照料下,香獐经过大半年的休养,终于恢复了健康,行动自如。水大嫂依依不舍地将它放归山林,香獐却迟迟不肯离去,依恋地在水大嫂身边徘徊。在水大嫂再三催促下,它才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密林深处。

    自那以后,水大嫂再也没见过这头香獐。每年的秋季,她都会和村民们一起上山采摘野果,却始终未能再次遇见那位她曾经救助过的生灵。时光荏苒,水大嫂渐渐将此事淡忘。她和丈夫勤劳肯干,日子越过越红火。

    转眼间,五六年过去了,水大嫂的儿子小满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媒婆为他牵线搭桥,与邻村姚家的女儿定下了亲事。一年后,小满与姚氏喜结连理,小两口恩爱有加。第二年春天,姚氏怀上了身孕,十月期满,到了分娩之夜。水大嫂早早地请来了接生婆,一直焦急地等待着。直到二更天左右,姚氏才有了生产的征兆。

    接生婆赶紧上前接生,然而孩子却难产了,卡在产道里无法顺利娩出。接生婆折腾了近一个时辰,累得满头大汗,却依然未能将孩子接生出来。望着虚弱的姚氏,接生婆含着泪说道:“哎,我实在无能为力了,恐怕大人孩子都保不住了。”水大嫂闻言,瞬间泪如雨下,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小满急忙跑去开门,只见一位老太太站在门外。她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说道:“哎呀,我刚得知消息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但愿还来得及。”她示意接生婆让开,从怀里拿出一块东西,在姚氏的鼻子底下晃了晃。姚氏一闻这东西,忽然就有了力气,蹲下身子用力一阵挣扎。老太太吩咐姚氏赶紧使劲儿,不一会儿孩子就顺利出生了,是个健康的男孩儿。

    老太太倒提着孩子的小脚丫轻轻拍了一下,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老太太长舒一口气,笑眯眯地说道:“谢天谢地呀,母子平安。”一家人听完之后欢喜无限,赶紧把老太太和接生婆请到堂屋里坐下,端来了香茶陪着叙话。

    水大嫂望着老太太非常面生便问道:“大娘您贵姓啊?您又如何知道我家儿子难产的呢?”老太太乐呵呵地回答道:“我呀我姓张,家住深山里。今晚本来在家里睡下了,忽然听到隔壁的大哥呀飞回来就说你家儿媳妇难产,我就急匆匆地赶来了。哎呀可把我急坏了走得满头大汗还好能及时赶到。”

    水大嫂拉着儿子小满让他跪下磕头感谢老太太的大恩大德。张老太赶紧扶起了小满不让他跪并对水大嫂说道:“你对我有恩我来啊是报答你的恩情你们不必谢我。”水大嫂一听这话更加疑惑了:“我看着您好面善似乎原先长得不相识吧?我又如何对您有恩呢?”老太太笑着说道:“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去省得家人挂念。”说完也不顾着水大嫂一家要挽留站起来就走,瞬间就变成了一头香獐,很快就消失在夜色当中。

    水大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香獐来报恩了。对于它口中所说的“隔壁大哥”,水大嫂一家人猜测了好久也没猜测出是哪种飞鸟。但正如古人所言:“行善之家必有余庆。”做人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福气自然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