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洪灾,打捞绝美村花 第372章 这么大了,还收压岁钱!
热门推荐:
被迫结婚后初小姐每天都在闹离婚
港综:洪兴四九仔,踩靓坤扎职
被极品儿女遗弃?我直接掏出空间
叶无尘
魂穿废柴:我在蓝星做大圣
这个领主太刑了
斩神:我,戏神代理人,好戏开场
网游之重生开天
精灵:我所幻想之世界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陈兴平就被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醒了。
他下意识摸了摸身边,林允棠已经不在炕上,被窝里还留着淡淡的体温和那股熟悉的雪花膏香气。
“这么早就起了?”陈兴平嘟囔着,揉了揉眼睛。
昨晚守岁到后半夜,这会儿眼皮还沉甸甸的。
他支起身子,透过糊着窗花的玻璃往外看,院子里新落的雪地上已经踩出了一串脚印,通向灶屋的方向。
穿好棉袄推开门,冷风夹着雪粒子扑面而来,陈兴平缩了缩脖子。
灶屋里飘出阵阵白气,隐约能听见林允棠和王秀兰的说笑声。
他正要迈步过去,却听见堂屋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爹?”陈兴平探头一看,陈明德正跪在供桌前,小心翼翼地擦拭祖先牌位。
陈明德听见声音回过头,脸上皱纹舒展开来:“醒啦?快过来,给你压岁钱。”
陈兴平一愣,随即失笑:“爹,我都多大了,还给我压岁钱……”
“多大也是我儿子。”陈明德从怀里掏出个红纸包,边缘折得整整齐齐,“拿着,讨个吉利。”
红纸包里硬邦邦的,摸起来像是一枚硬币。
陈兴平心头一热,想起小时候每年初一醒来,枕边必定会有这样一个红包,里面包着五分钱,能买好几颗水果糖。
“谢谢爹。”他嗓子有点发紧。
“允棠那份我让秀兰给她了。”陈明德拍拍儿子肩膀,“去洗把脸,一会儿吃汤圆。”
“好。”
灶屋里热气腾腾,大铁锅里的水已经烧开,王秀兰正往锅里下汤圆。
林允棠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个小红包,见陈兴平进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兴平,你醒了呀,爹娘给我们都包了红包。”
这时,新禾也醒了,在屋里嘤嘤嘤的叫个不停。
“我去抱新禾。”林允棠让陈兴平去烧火,自己去抱新禾。
新禾被林允棠抱过来时,小脑袋还一点一点的,显然没睡够。
可一看见陈兴平手里那抹鲜艳的红,小家伙的眼睛“噌”地亮了,伸着小手就咿咿呀呀地叫唤,身子使劲儿往前挣。
“哎呦,小财迷精,比你哥小时候还灵光!”陈明德布满皱纹的脸笑开了花,小心地把属于新禾的那个红包放在她急切张开的小手里。
新禾立刻攥紧了,像得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紧紧贴在胸前,小脸笑得像朵花。
“爹,娘,这是我跟允棠孝敬二老的,不多,一点心意。”陈兴平也拿出两个红包,双手递过去。
那红纸颜色深些,看着就厚实。
“哎!好!好!”王秀兰接过来,眼圈有点热,嘴里却嗔怪,“乱花钱!你们自己留着,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林允棠笑着把另一个红包塞给新禾:“拿着,哥嫂给的,买糖吃。”
新禾看看手里已有的,又看看新得的,眼睛亮晶晶,似乎想不通怎么突然得了两份财宝。
灶屋里热气腾腾,弥漫着一股清甜的糯米香。
大铁锅里,白白胖胖的汤圆在滚水里沉沉浮浮。
王秀兰用笊篱小心地捞着,盛进粗瓷大碗里,每个碗里都漂着七八个圆滚滚的“雪球”。
“都趁热吃!”王秀兰把碗端上桌,“芝麻馅儿的,糖多,甜!”
新禾被陈兴平抱在怀里,用小勺子舀起一个汤圆,鼓起腮帮子使劲吹气。
汤圆太滑,勺子一歪,“噗通”掉回碗里,溅起几滴热汤,烫得她小手一缩,小嘴一瘪就要哭。
“慢点慢点!”林允棠赶紧拿过勺子,轻轻把一个汤圆分成两半,露出里面乌黑油亮的芝麻馅,吹凉了才喂到新禾嘴边。
甜香入口,新禾立刻忘了疼,满足地眯起了眼,小脚丫在陈兴平腿上欢快地蹬了几下。
碗里的汤圆还没见底,外头就传来“哐哐哐”敲锣的声音,紧接着是钱向东那熟悉的大嗓门,穿透清晨冷冽的空气传了进来:
“各家各户,祠堂拜神喽!老的少的,都麻溜点儿!带上心意,求个开年平安顺。”
大年初一拜神,求今年风调雨顺,这可是村里人的大事!
陈兴平听着外面的声音,三口两口扒完碗里的汤圆,放下碗:“爹,娘,允棠,你们慢吃,我先过去看看,搭把手。”
“去吧去吧。”陈明德摆摆手。
陈兴平刚走到院门口,正碰上张长弓一家子也往外走。
张长弓他爹,老张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一个木盘子,上面盖着块干净的红布,鼓鼓囊囊的,看形状像是几个白面大饽饽。
“张叔,早!”陈兴平招呼。
“早,兴平!”老张头脸上带着少有的肃穆,“这开年头一桩大事,心诚则灵啊!”
“兴平哥,邓通昨晚上还把猪头给收拾出来了,今儿拜神的时候一并带上!”
陈兴平点点头,“这小子搞得还挺快。”
聊着天。
两人加快脚步往村子中央的祠堂走去。
雪后的村道被踩得有些泥泞,但挡不住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
男女老少,个个穿戴整齐,脸上带着新年特有的喜气和一丝庄重。
男人们大多捧着或提着东西:扎着红绳的猪头、整鸡、大条的鱼,用篮子装着的白面馒头、炸得金黄的麻叶丸子……
女人们则挎着篮子,里面装着叠好的黄纸、成捆的香烛。
这年头,拜神可是每家每户的大事。
现在有鸡鸭鱼肉的家庭太少了。
有点好吃的,一般都是用来拜神,神仙吃完自己吃。
所以今天一早,家家户户都把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拜神。
陈兴平家拜神的东西则是猪后腿。
王秀兰昨儿就在准备着了。
等会陈明德他们出来的时候带上。
祠堂人不少,几乎是全村出动。
祠堂门口那对饱经风霜的石狮子,今日也显得格外精神,脖子上被人系上了崭新的红绸带。
祠堂大门洞开,里面早已香烟缭绕。
正中的神龛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供奉着几尊被烟火熏得有些发暗的神像,案桌上已摆了不少供品。
钱向东穿着一身半新的蓝色干部装,袖口挽着,正指挥着几个年轻后生搬桌子、排蒲团,忙得额头见汗,声音洪亮:“大壮,那猪头往中间摆!对,正对着神像!长弓,长弓呢?你家那饽饽摞高点!要显眼!”
张屠户端着他贡献的大猪头,小心翼翼地放在案桌正中央。
那猪头处理得干干净净,嘴里衔着根翠绿的葱白,额头上还用红纸贴了个小小的“福”字。
“钱队长,您瞧,这架势,神仙看了也得乐呵!”
他下意识摸了摸身边,林允棠已经不在炕上,被窝里还留着淡淡的体温和那股熟悉的雪花膏香气。
“这么早就起了?”陈兴平嘟囔着,揉了揉眼睛。
昨晚守岁到后半夜,这会儿眼皮还沉甸甸的。
他支起身子,透过糊着窗花的玻璃往外看,院子里新落的雪地上已经踩出了一串脚印,通向灶屋的方向。
穿好棉袄推开门,冷风夹着雪粒子扑面而来,陈兴平缩了缩脖子。
灶屋里飘出阵阵白气,隐约能听见林允棠和王秀兰的说笑声。
他正要迈步过去,却听见堂屋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爹?”陈兴平探头一看,陈明德正跪在供桌前,小心翼翼地擦拭祖先牌位。
陈明德听见声音回过头,脸上皱纹舒展开来:“醒啦?快过来,给你压岁钱。”
陈兴平一愣,随即失笑:“爹,我都多大了,还给我压岁钱……”
“多大也是我儿子。”陈明德从怀里掏出个红纸包,边缘折得整整齐齐,“拿着,讨个吉利。”
红纸包里硬邦邦的,摸起来像是一枚硬币。
陈兴平心头一热,想起小时候每年初一醒来,枕边必定会有这样一个红包,里面包着五分钱,能买好几颗水果糖。
“谢谢爹。”他嗓子有点发紧。
“允棠那份我让秀兰给她了。”陈明德拍拍儿子肩膀,“去洗把脸,一会儿吃汤圆。”
“好。”
灶屋里热气腾腾,大铁锅里的水已经烧开,王秀兰正往锅里下汤圆。
林允棠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个小红包,见陈兴平进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兴平,你醒了呀,爹娘给我们都包了红包。”
这时,新禾也醒了,在屋里嘤嘤嘤的叫个不停。
“我去抱新禾。”林允棠让陈兴平去烧火,自己去抱新禾。
新禾被林允棠抱过来时,小脑袋还一点一点的,显然没睡够。
可一看见陈兴平手里那抹鲜艳的红,小家伙的眼睛“噌”地亮了,伸着小手就咿咿呀呀地叫唤,身子使劲儿往前挣。
“哎呦,小财迷精,比你哥小时候还灵光!”陈明德布满皱纹的脸笑开了花,小心地把属于新禾的那个红包放在她急切张开的小手里。
新禾立刻攥紧了,像得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紧紧贴在胸前,小脸笑得像朵花。
“爹,娘,这是我跟允棠孝敬二老的,不多,一点心意。”陈兴平也拿出两个红包,双手递过去。
那红纸颜色深些,看着就厚实。
“哎!好!好!”王秀兰接过来,眼圈有点热,嘴里却嗔怪,“乱花钱!你们自己留着,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林允棠笑着把另一个红包塞给新禾:“拿着,哥嫂给的,买糖吃。”
新禾看看手里已有的,又看看新得的,眼睛亮晶晶,似乎想不通怎么突然得了两份财宝。
灶屋里热气腾腾,弥漫着一股清甜的糯米香。
大铁锅里,白白胖胖的汤圆在滚水里沉沉浮浮。
王秀兰用笊篱小心地捞着,盛进粗瓷大碗里,每个碗里都漂着七八个圆滚滚的“雪球”。
“都趁热吃!”王秀兰把碗端上桌,“芝麻馅儿的,糖多,甜!”
新禾被陈兴平抱在怀里,用小勺子舀起一个汤圆,鼓起腮帮子使劲吹气。
汤圆太滑,勺子一歪,“噗通”掉回碗里,溅起几滴热汤,烫得她小手一缩,小嘴一瘪就要哭。
“慢点慢点!”林允棠赶紧拿过勺子,轻轻把一个汤圆分成两半,露出里面乌黑油亮的芝麻馅,吹凉了才喂到新禾嘴边。
甜香入口,新禾立刻忘了疼,满足地眯起了眼,小脚丫在陈兴平腿上欢快地蹬了几下。
碗里的汤圆还没见底,外头就传来“哐哐哐”敲锣的声音,紧接着是钱向东那熟悉的大嗓门,穿透清晨冷冽的空气传了进来:
“各家各户,祠堂拜神喽!老的少的,都麻溜点儿!带上心意,求个开年平安顺。”
大年初一拜神,求今年风调雨顺,这可是村里人的大事!
陈兴平听着外面的声音,三口两口扒完碗里的汤圆,放下碗:“爹,娘,允棠,你们慢吃,我先过去看看,搭把手。”
“去吧去吧。”陈明德摆摆手。
陈兴平刚走到院门口,正碰上张长弓一家子也往外走。
张长弓他爹,老张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一个木盘子,上面盖着块干净的红布,鼓鼓囊囊的,看形状像是几个白面大饽饽。
“张叔,早!”陈兴平招呼。
“早,兴平!”老张头脸上带着少有的肃穆,“这开年头一桩大事,心诚则灵啊!”
“兴平哥,邓通昨晚上还把猪头给收拾出来了,今儿拜神的时候一并带上!”
陈兴平点点头,“这小子搞得还挺快。”
聊着天。
两人加快脚步往村子中央的祠堂走去。
雪后的村道被踩得有些泥泞,但挡不住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
男女老少,个个穿戴整齐,脸上带着新年特有的喜气和一丝庄重。
男人们大多捧着或提着东西:扎着红绳的猪头、整鸡、大条的鱼,用篮子装着的白面馒头、炸得金黄的麻叶丸子……
女人们则挎着篮子,里面装着叠好的黄纸、成捆的香烛。
这年头,拜神可是每家每户的大事。
现在有鸡鸭鱼肉的家庭太少了。
有点好吃的,一般都是用来拜神,神仙吃完自己吃。
所以今天一早,家家户户都把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拜神。
陈兴平家拜神的东西则是猪后腿。
王秀兰昨儿就在准备着了。
等会陈明德他们出来的时候带上。
祠堂人不少,几乎是全村出动。
祠堂门口那对饱经风霜的石狮子,今日也显得格外精神,脖子上被人系上了崭新的红绸带。
祠堂大门洞开,里面早已香烟缭绕。
正中的神龛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供奉着几尊被烟火熏得有些发暗的神像,案桌上已摆了不少供品。
钱向东穿着一身半新的蓝色干部装,袖口挽着,正指挥着几个年轻后生搬桌子、排蒲团,忙得额头见汗,声音洪亮:“大壮,那猪头往中间摆!对,正对着神像!长弓,长弓呢?你家那饽饽摞高点!要显眼!”
张屠户端着他贡献的大猪头,小心翼翼地放在案桌正中央。
那猪头处理得干干净净,嘴里衔着根翠绿的葱白,额头上还用红纸贴了个小小的“福”字。
“钱队长,您瞧,这架势,神仙看了也得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