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七零,嫁个弟弟被包养 > 第406章 日常工作

七零,嫁个弟弟被包养 第406章 日常工作

    陆江辰的十万块钱,帮扶的对象优先贫困户,目前农业以人工为主,之所以成为贫困户,都是家里缺少劳动力。

    童欣颜的规划是贫困户养羊和养牛。

    北方地区因严寒气候的生理适应需要,传统饮食文化,资源分布及营养需求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冬天对牛羊肉的需求很大。

    本地小尾寒羊繁殖力强,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每胎2-4只羔,生长快,产肉多,耐寒饲,能适应山区粗放饲养,冬季寒冷气候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现在不用饲料,早上赶山上去,晚上接回来就行,家里学生都能干这活。

    本地改良黄牛,西门塔尔杂交牛,通过人工授精改良品种,平衡生长速度与适应性都很好,都是粗放饲养方式。

    其他农户,砂石地种葡萄,西瓜,花生,瓜子,花生和瓜子食品厂每年都需要采购。

    有劳动力,有决心,已经开荒坡地的种核桃,板栗,国光苹果,鸭梨,京白梨,金丝小枣,食品厂每年也要采购核桃和板栗。

    各个村的村长到镇里,童欣颜给他们开了会,让他们回去先宣传登记一下。

    童欣颜和蓝青慧在村里跑了一圈,了解农户意愿,做了登记,回来做统计,就着每户情况,进行分配。

    资金有限,只能先帮扶一部分村民,也当试点了,看到效益,再带动其他村民。

    镇上两个大工地开工,还有工程队入驻,曲家杂货铺生意很好,资金少,每次在童欣颜这拿三五百块钱的货。

    “小童,我们家也买了三只羊,最近咱响水镇把周围的羊都买光了,你大爷跑到隔壁县买的羊,一只羊比往常贵了五块钱。”

    “没买着公羊,大伙的羊都放在山上,估计到时也能配上。”

    曲家有杂货铺,没在这次帮扶的名单里,他们家剩点征地款,看大伙都积极的搞养殖和种植。

    上个月杂货铺挣了二百六十块钱,一家人商量后决定也买三只羊回来养。

    地少那就多方面发展。

    童欣颜装好货,坐下跟曲大娘聊天:“养羊行,你们家孩子放学也能帮忙,伺候好了,两年后就能见回头钱了。”

    曲大娘笑得慈祥:“我家两个小孙子可稀罕羊了,都不用我和你大爷管,早上起来把羊赶山上,中午放学还要去看会。”

    “这下都有活干了,让他们多花点时间看书,以后对文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说起读书,曲大娘叹息一声。

    “两个大孙女读书还行,这两个小的有点够呛,学习一般。”

    童欣颜经常跟曲家孩子接触,几个孩子都挺勤快的,放学守杂货铺,去地里干活,洗衣,做饭,一样不落下。

    “让他们尽量读书,考不上大学也争取读完高中,以后不管去长里上班还是学点啥手艺,都需要文化。”

    曲大娘笑着点头。

    “是得让他们尽力读书,家里就剩一亩地,以后都得靠上班或者做买卖生活了,没文化真不行。”

    童欣颜把曲大娘送到大门口。

    去买果苗的人回来了,最近她家货车专门为镇政府服务了,去外县买牛羊也用这货车。

    食品厂的车严毅诚不让用,就用服装厂的。

    童欣颜往大队打电话,让村民过来领果苗。

    半个小时,离的近的村子赶着牛车来了,陆江辰的十万块钱政府出面搭线借给农户,农户和陆江辰的借款合同在政府签。

    童欣颜拿着果苗购买单子,算好每一户多少钱,把准备好的借款合同让领到果苗的村民签字。

    等人到齐,发放完所有的果苗,农科站技术员给讲栽种技术,讲栽后管理。

    “我这脑子不咋好使,听得一知半解,技术员能不能再重新讲一遍。”

    “我这也记不住,把我家小儿子带来好了,他脑瓜聪明。”

    傍晚六点二十了,技术员也口干舌燥了。

    童欣颜看着大伙,说:“技术员会在这里住两天,明天上午你们过来,把家里有文化的带上,把栽种技术和管理技术抄写一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记本子上,以后遇到问题去农技站咨询一下。”

    “童科员,有问题能来找你吗?”这段时间大家跟童欣颜接触多了,对她印象很好。

    “农技站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们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

    定好明天过来,一分钟大伙都撤了,远的到家就得天黑透了。

    农科站的技术员上去去订购果苗就跟他聊的,以后有什么疑难杂症还要找他,童欣颜和蓝青慧跟他一起在食堂吃饭。

    “童姐,我小姨子没有工作,听说你家做服装批发,想拿点衣服回县里买,可以吗?”

    童欣颜抬眸看着对面的大黑脸,好像长得比她老气。

    “衣服有,想拿货就去拿。”

    蓝青慧问:“咱县里可不像京城那么富裕,这衣服能卖得动吗?”

    晚饭做的猪肉炖粉条。

    这是童欣颜的最爱,她把嘴里的饭咽下,回答:“一天卖一件衣服,一个月就挣百八十的。”

    童欣颜说了衣服批发价,大概零售价,蓝青慧惊的张大嘴巴。

    技术员也是一脸惊喜,他回家和媳妇说了,认识个家里做服装批发的同志,他媳妇就想到了小姨子。

    “我回去就让我小姨子去你家拿货。”

    “他们在京城卖得挺好,不知道县里怎么样,先少拿点试试,我一会把家里地址和电话给你,去前往家里打个电话。”

    “好,谢谢姐。”

    童欣颜免疫了,姐就姐吧,在北方地区,叫姐显得关系亲近,也是一种尊称。

    吃完饭,童欣颜拿出笔和纸,写了家里的电话和地址给了技术员。

    她和蓝青慧一人捧个饭盒溜达的往家属区走。

    “欣颜,我弟妹也没有工作,你说她去拿点衣服到咱镇上卖,能行吗?”

    之前她还想着服装厂建好跟童欣颜说一下,能不能给她弟妹一个工作名额。

    童欣颜来响水镇后,响水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宣传推广报纸出来后,镇上几个领导都笑得合不拢嘴。

    响水镇终于扬眉吐气一回了,不是一回,是以后响水镇都会名气响当当。

    别的镇可以学习,但不一定能拉来投资商,响水镇也是因为有了小童,陆总才到这里投资。

    搞经济挣钱,她对童欣颜由衷的佩服。

    “我家衣服有些偏中高档,咱镇上目前消费力度差一些,可以尝试一下,一个月挣个几十块钱,也比在地里刨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