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229章 报捷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第229章 报捷

    京城的晨雾还未散尽,赵诚的皂靴已经踏上了镇抚司衙门的青石台阶。

    他下意识地整了整飞鱼服的前襟,手指触到怀中那份沉甸甸装着捷报的锦盒时,心跳不由加快了几分。

    \"赵千户?\"守门的锦衣卫校尉认出了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您不是在苏州吗?\"

    赵诚从怀中掏出腰牌晃了晃:\"有紧急军情,需面见指挥使大人。\"

    校尉不敢怠慢,连忙引他入内。

    穿过重重院落时,赵诚的余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刑具和卷宗——四年前他还在这里当差,一次偶然在杭州公干的机会才搭上了陈恪这条线。

    世事变迁,当真难料。

    陆炳正在后院练武,一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

    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生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此刻虽只着单衣,却掩不住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大人!\"赵诚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苏州急报!\"

    陆炳收刀,接过亲兵递上的汗巾擦了擦额角:\"起来说话。\"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如同闷雷滚过,\"可是陈恪那边出了什么岔子?\"

    赵诚双手奉上那份盖着火漆的密函:\"回大人,是捷报。陈大人于六月初八夜全歼徐海所部六千余倭寇,生擒贼首徐海,特命卑职星夜兼程,呈递御前。\"

    陆炳的手在接过密函时微不可察地顿了顿。他拆开火漆,目光在捷报上快速扫过,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又迅速舒展。

    \"好,好一个陈子恒。\"陆炳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将捷报重新折好递还给赵诚,\"你直接去西苑吧,这等喜事,本官就不掺和了。\"

    赵诚一愣:\"大人不一同前往?这...\"

    陆炳摆摆手,转身走向兵器架:\"本官还有公务。\"他背对着赵诚,声音忽然变得飘忽,\"陈恪这小子...运气太好,占了太多天机。沾上恐怕不是好事。\"

    赵诚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听懂了陆炳的弦外之音——到了陆炳这个位置,升官发财早已不是追求,避开祸端才是首要。

    陈恪这些年圣眷太隆,又屡立奇功,在陆炳看来,恐怕已是烈火烹油之势。

    \"卑职明白了。\"赵诚深深一揖,退后三步才转身离去。

    走出镇抚司衙门,赵诚站在街口踌躇片刻。

    按规矩,此等大捷,报喜之人应由陆炳亲自禀报。

    如今陆炳不肯出面,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西苑。

    \"或许常同知在?\"赵诚突然想到陈恪的岳父常远山,这位锦衣卫同知或许愿意帮忙。

    他快马向常府赶去,却在门口被老管家告知常大人随驾去了昌平,三日后方回。

    日头渐高,赵诚的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他咬了咬牙,决定独自前往西苑——陈大人信任他才派他亲自送捷报,岂能因害怕独占功劳而误事?

    西苑外的守卫森严,赵诚刚靠近就被拦下。

    他正要解释,忽听身后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哟,这不是赵千户吗?\"

    赵诚回头,看见一个身着蟒袍的太监正笑眯眯地看着他——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冯公公!\"赵诚如见救星,连忙行礼,\"卑职奉陈大人之命...\"

    冯保摆摆手打断他,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咱家知道,你是来送密折的。\"他凑近几分,压低声音,\"不过今儿个不是时候,皇爷一早炼丹不顺,正在气头上呢。\"

    赵诚的心沉了下去。

    他当然知道嘉靖帝的脾气——这位\"道士皇帝\"对炼丹的重视远胜朝政,一炉丹炼坏了,怕是半天都不会见人。

    \"可是...\"赵诚急得额头冒汗,\"这是天大的喜事啊!陈大人特意嘱咐...\"

    冯保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什么喜事?\"

    \"苏州大捷!陈大人全歼徐海所部六千倭寇,生擒贼首!\"赵诚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冯保闻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他与陈恪私交甚笃,自然乐见其成:\"原来如此。赵千户稍安勿躁,待咱家想个法子。\"

    冯保转身与几个小太监耳语几句,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捧来一套崭新的飞鱼服:\"赵千户换上这个,精神些。\"

    赵诚会意,连忙找个僻静处换了衣裳。

    再出来时,冯保已经安排妥当:\"皇爷虽在气头上,但捷报不可耽搁。这样,你高举捷报,一路高呼''苏州大捷'',咱家让人接应。\"

    这不是冯保刁难,恰恰相反——在嘉靖朝,报喜之人若能让皇帝龙颜大悦,赏赐往往丰厚。

    但若撞上皇帝心情不佳,再大的喜事也可能适得其反。

    冯保这是在帮赵诚,也是帮陈恪。

    \"多谢公公指点!\"赵诚郑重抱拳。他深吸一口气,将捷报双手举过头顶,昂首挺胸走向西苑大门。

    \"苏州大捷——!\"赵诚的声音洪亮如钟,在西苑门前回荡。

    守卫们面面相觑,但看到冯保微微颔首,毕竟谁敢阻拦报捷信使。

    赵诚大步向前,每走十步便高喊一声\"苏州大捷\",声音一次比一次洪亮。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随着他的前进,沿途的太监们如同得了信号般,一个接一个地接力传报:

    \"苏州大捷——!\"

    \"皇上圣明!苏州大捷——!\"

    \"天佑大明!苏州大捷——!\"

    呼声如同涟漪般在西苑内扩散,惊起了栖息的鸟雀,也惊动了精舍中闷闷不乐的嘉靖皇帝。

    赵诚目不斜视,高举捷报的手稳如磐石。

    他能感觉到无数目光从四面八方投来,有好奇的,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

    但他不在乎——这一刻,他就是陈恪的化身,是将胜利喜讯传达到御前的使者。

    穿过重重宫门,赵诚的飞鱼服已被汗水浸透,但他的步伐依然坚定。

    前方,精舍的轮廓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那里,大明朝最神秘莫测的统治者正等待着这份捷报。

    \"穿越者守则第二百四十三条:\"远在苏州的陈恪心中默念,\"当你必须面对喜怒无常的君王时,请记住——仪式感往往比事实更重要。\"